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广大养殖户普遍认为罗非鱼是病害少、食性杂、生长快的一种粗生粗养的淡水鱼类,一般很少发病,大规模死鱼现象更是少见。如果出现感染发病的情况,也不外乎是肠炎病、水霉病、车轮虫病这三种常见病,施用常规药物,调节好水质便可治愈。近年来,随着罗非鱼产业的快速发展,养殖面积的迅速扩大,劣质种苗充斥市场,养殖户未能与产业发展同步采取健康养殖措施,从2008年开始,南方各省罗非鱼链球菌病流行并导致大量死鱼,该病治愈难度很大,困扰着广大养殖户。从2010年起,我们课题组便对罗非鱼链球菌病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研究,探索出了切合南方地区实际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方法。
一、罗非鱼链球菌病临床症状与流行情况
1. 临床症状
①鱼塘中病鱼状况。在发病鱼塘,可以清楚地看到病情相对较轻的罗非鱼在池塘边缘慢游,逐渐失去平衡,有的在水中翻滚,有的侧身做圆圈运动;病情严重的或濒死的罗非鱼在水面打转挣扎,或间隙性窜游,有的鱼头潜入水中,鱼尾以鱼头为定点团转式摆动,挣扎不久便死亡。
②病鱼体表症状。病鱼明显消瘦,体色基本正常或发黑,腹部有点状或斑块状出血,眼球明显突出眶外且充血,严重的角膜混浊发白,甚至眼球脱落,病情轻的鳃丝颜色鲜红无异常,严重的下腭和两鳃盖下缘有弥漫性出血。
③解剖病变。病鱼体内充血,肝胆肿大,肝脏还可见血色,胆囊变大变薄,其内仍有胆汁;重症者可见肝脏变白坏死,胆囊内无胆汁,轻碰即溢水。
2.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流行情况
①流行季节。每年的高温季节7~10月,当池塘水温28~37℃时,高密度罗非鱼养殖池塘就会暴发链球菌病,发病轻的池塘死鱼率20%~30%,严重的达到100%。
②危害情况。体表有损伤或环境应激过大的罗非鱼易感染链球菌病,2010年以前规格150~350克/尾的罗非鱼发病较多,2011年以后,无论是罗非鱼苗种抑或是即将上市的商品鱼都有可能感染发病,危害极大,有的地区池塘发病率高达65%,发病率低的地区也在35%左右。
③发病池塘情况。从南方各省罗非鱼产业基地发病情况来看,水源条件较差、换水相对较难、采用立体养殖模式和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动物粪便的池塘链球菌病多发。
二、罗非鱼链球菌病的诊断与主要成因分析
1.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诊断
①现场诊断。观察池塘病鱼的活动情况、体表症状,再取5~10尾病鱼进行解剖,观察其内脏器官病理变化。
②实验室病原检测。采集病鱼的组织(鳃、肝脏、脾脏、肾脏、性腺、眼球等器官组织)或鳃盖内侧膜内积液,于干净的载玻片涂片,风干后,进行革兰氏染色,于油镜下检查,可发现革兰氏阳性的链状球菌,较多的为成对球菌,病情严重时可见典型链状细菌,根据病鱼体表症状基本可以确诊。
2. 罗非鱼链球菌病主要成因分析
①养殖密度过大,水质自净能力低。由于罗非鱼价格不高,利润空间不大,养殖生产者为追求高利润而进行高密度养殖,有的养殖户亩放养量3000~4000尾,实现亩产量3~3.5吨,造成罗非鱼生存空间小,养殖排泄物污染过大,水体自净能力低,生物生态平衡失调,病菌繁殖快,病害随机而来。
②养殖模式不合理,便于病菌传播。据观察,发病池塘多采取立体养殖,且无充足水源。有的养殖户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取鱼-猪-禽立体养殖模式,动物粪便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池塘,导致池塘环境条件更差,甚至链球菌通过猪粪直接进入池塘,在高温季节条件下大量繁殖,进而感染鱼类,诱发病害。
③品种种质退化,良种选育滞后。近年来,南方各省部分养殖户选购罗非鱼苗种时片面追求生长速度快和雄性率高性状,而忽视抗逆性,遂大量购进吉富品系罗非鱼苗种,早期养殖效益还算可观,但养殖几年后疫病暴发,养殖户无法应对,甚至束手无策,经济损失惨重。笔者认为,吉富品系罗非鱼苗种发病率较高可能与苗种选育过程中的近亲交配,选育工作要求不严格有关,造成品种种质退化,良种抗逆性降低。
④养殖户防疫意识差,导致环境恶化。在罗非鱼养殖生产过程中,一些养殖户贪图便宜购买质量不过关的种苗,导致链球菌病的发生。特别是在链球菌感染罗非鱼大量死亡时,死鱼未经任何处理就到处丢弃,导致环境恶化,链球菌病蔓延。
⑤环境温度升高,诱发疾病发生。环境温度升高,罗非鱼链球菌病就会接踵而来,而在低温季节很少感染,这说明该病的发生与温度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池塘水体内一年四季都可能有链球菌存在,但只有当水温达到链球菌繁殖需要后才大量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后才感染鱼类,进而导致链球菌病暴发。
三、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控措施
罗非鱼链球菌是鱼类的三类疫病,目前在池塘复杂环境下要彻底根治还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坚持“防重于治”方针,有效控制链球菌病的暴发,确保稳产高产。
1. 降低养殖密度,调好水质。任何生物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空间,降低罗非鱼养殖密度,能减少鱼类排泄物、残饵对养殖水体环境的污染。调节好池塘水质,保持养殖水体“肥、活、嫩、爽”,既可以促进鱼类生长,也可以有效地预防鱼病的发生。
2. 错开高温期养殖,降低发病率。每年的7~10月为罗非鱼疾病的暴发期,高温可以诱发链球菌大量繁殖,因此,可以通过培育好过冬苗,把放苗时间调至每年的2~3月,争取成鱼7~8月上市销售。高温期进行清塘和幼苗养殖,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链球菌病的发病率。
3. 选养检验检疫合格、抗逆性强的品种。实践表明,养殖具有强抗逆性的优良罗非鱼品种,能降低发病率。俗话说“好种一半收”,不要因价格上便宜几分钱而购买劣质苗种。此外,选购的种苗是否经有关部门检疫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4. 使用疫苗处理鱼种,防病效果好。罗非鱼链球菌病一旦暴发,基本上没有特效药可以根治,只能做好预防。目前,广西水产研究所开发出的罗非鱼链球菌疫苗,可以通过口服、浸泡等方法对放养的种苗进行处理,防病效果良好。
5. 投喂中草药,增强鱼体抗病力。中草药所含的多糖、生物碱、有机酸、甙类等,能提高机体组织和器官的屏障防御功能,增强鱼体免疫力。选用板蓝根、杜仲叶、苦参、大黄、甘草、大蒜、洋葱等中草药,取其药液添加到饲料中投喂,能大大地增强罗非鱼抗病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6. 使用药物治疗,降低病死率。使用三氯异氰尿酸或强氯精0.3克/米3水体,对水溶解后全池泼洒消毒,再用10%氟苯尼考10克/千克饲料,做成药饵投喂1周,在投喂药饵期间减少药物投放,适当补投一些维生素C,效果会更好。
一、罗非鱼链球菌病临床症状与流行情况
1. 临床症状
①鱼塘中病鱼状况。在发病鱼塘,可以清楚地看到病情相对较轻的罗非鱼在池塘边缘慢游,逐渐失去平衡,有的在水中翻滚,有的侧身做圆圈运动;病情严重的或濒死的罗非鱼在水面打转挣扎,或间隙性窜游,有的鱼头潜入水中,鱼尾以鱼头为定点团转式摆动,挣扎不久便死亡。
②病鱼体表症状。病鱼明显消瘦,体色基本正常或发黑,腹部有点状或斑块状出血,眼球明显突出眶外且充血,严重的角膜混浊发白,甚至眼球脱落,病情轻的鳃丝颜色鲜红无异常,严重的下腭和两鳃盖下缘有弥漫性出血。
③解剖病变。病鱼体内充血,肝胆肿大,肝脏还可见血色,胆囊变大变薄,其内仍有胆汁;重症者可见肝脏变白坏死,胆囊内无胆汁,轻碰即溢水。
2.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流行情况
①流行季节。每年的高温季节7~10月,当池塘水温28~37℃时,高密度罗非鱼养殖池塘就会暴发链球菌病,发病轻的池塘死鱼率20%~30%,严重的达到100%。
②危害情况。体表有损伤或环境应激过大的罗非鱼易感染链球菌病,2010年以前规格150~350克/尾的罗非鱼发病较多,2011年以后,无论是罗非鱼苗种抑或是即将上市的商品鱼都有可能感染发病,危害极大,有的地区池塘发病率高达65%,发病率低的地区也在35%左右。
③发病池塘情况。从南方各省罗非鱼产业基地发病情况来看,水源条件较差、换水相对较难、采用立体养殖模式和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动物粪便的池塘链球菌病多发。
二、罗非鱼链球菌病的诊断与主要成因分析
1. 罗非鱼链球菌病的诊断
①现场诊断。观察池塘病鱼的活动情况、体表症状,再取5~10尾病鱼进行解剖,观察其内脏器官病理变化。
②实验室病原检测。采集病鱼的组织(鳃、肝脏、脾脏、肾脏、性腺、眼球等器官组织)或鳃盖内侧膜内积液,于干净的载玻片涂片,风干后,进行革兰氏染色,于油镜下检查,可发现革兰氏阳性的链状球菌,较多的为成对球菌,病情严重时可见典型链状细菌,根据病鱼体表症状基本可以确诊。
2. 罗非鱼链球菌病主要成因分析
①养殖密度过大,水质自净能力低。由于罗非鱼价格不高,利润空间不大,养殖生产者为追求高利润而进行高密度养殖,有的养殖户亩放养量3000~4000尾,实现亩产量3~3.5吨,造成罗非鱼生存空间小,养殖排泄物污染过大,水体自净能力低,生物生态平衡失调,病菌繁殖快,病害随机而来。
②养殖模式不合理,便于病菌传播。据观察,发病池塘多采取立体养殖,且无充足水源。有的养殖户为了降低生产成本,采取鱼-猪-禽立体养殖模式,动物粪便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池塘,导致池塘环境条件更差,甚至链球菌通过猪粪直接进入池塘,在高温季节条件下大量繁殖,进而感染鱼类,诱发病害。
③品种种质退化,良种选育滞后。近年来,南方各省部分养殖户选购罗非鱼苗种时片面追求生长速度快和雄性率高性状,而忽视抗逆性,遂大量购进吉富品系罗非鱼苗种,早期养殖效益还算可观,但养殖几年后疫病暴发,养殖户无法应对,甚至束手无策,经济损失惨重。笔者认为,吉富品系罗非鱼苗种发病率较高可能与苗种选育过程中的近亲交配,选育工作要求不严格有关,造成品种种质退化,良种抗逆性降低。
④养殖户防疫意识差,导致环境恶化。在罗非鱼养殖生产过程中,一些养殖户贪图便宜购买质量不过关的种苗,导致链球菌病的发生。特别是在链球菌感染罗非鱼大量死亡时,死鱼未经任何处理就到处丢弃,导致环境恶化,链球菌病蔓延。
⑤环境温度升高,诱发疾病发生。环境温度升高,罗非鱼链球菌病就会接踵而来,而在低温季节很少感染,这说明该病的发生与温度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池塘水体内一年四季都可能有链球菌存在,但只有当水温达到链球菌繁殖需要后才大量繁殖,达到一定数量后才感染鱼类,进而导致链球菌病暴发。
三、罗非鱼链球菌病防控措施
罗非鱼链球菌是鱼类的三类疫病,目前在池塘复杂环境下要彻底根治还有很大的难度,因此,必须坚持“防重于治”方针,有效控制链球菌病的暴发,确保稳产高产。
1. 降低养殖密度,调好水质。任何生物生存都需要一定的空间,降低罗非鱼养殖密度,能减少鱼类排泄物、残饵对养殖水体环境的污染。调节好池塘水质,保持养殖水体“肥、活、嫩、爽”,既可以促进鱼类生长,也可以有效地预防鱼病的发生。
2. 错开高温期养殖,降低发病率。每年的7~10月为罗非鱼疾病的暴发期,高温可以诱发链球菌大量繁殖,因此,可以通过培育好过冬苗,把放苗时间调至每年的2~3月,争取成鱼7~8月上市销售。高温期进行清塘和幼苗养殖,这样可以有效地降低链球菌病的发病率。
3. 选养检验检疫合格、抗逆性强的品种。实践表明,养殖具有强抗逆性的优良罗非鱼品种,能降低发病率。俗话说“好种一半收”,不要因价格上便宜几分钱而购买劣质苗种。此外,选购的种苗是否经有关部门检疫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
4. 使用疫苗处理鱼种,防病效果好。罗非鱼链球菌病一旦暴发,基本上没有特效药可以根治,只能做好预防。目前,广西水产研究所开发出的罗非鱼链球菌疫苗,可以通过口服、浸泡等方法对放养的种苗进行处理,防病效果良好。
5. 投喂中草药,增强鱼体抗病力。中草药所含的多糖、生物碱、有机酸、甙类等,能提高机体组织和器官的屏障防御功能,增强鱼体免疫力。选用板蓝根、杜仲叶、苦参、大黄、甘草、大蒜、洋葱等中草药,取其药液添加到饲料中投喂,能大大地增强罗非鱼抗病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6. 使用药物治疗,降低病死率。使用三氯异氰尿酸或强氯精0.3克/米3水体,对水溶解后全池泼洒消毒,再用10%氟苯尼考10克/千克饲料,做成药饵投喂1周,在投喂药饵期间减少药物投放,适当补投一些维生素C,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