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之一,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本文从实践教学和培养人才的关系出发,分析了目前许多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实践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夏义全(1959-),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通信工程与电子技术。(安徽 合肥 2306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07jyxm372)、校质量工程项目、校教研项目、校电子、计算机示范专业专项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
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继承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的落后教育观,过分强调课堂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对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中,高学历、高分数的优势已逐渐被高素质、高能力的优势所取代,以前的教育质量评价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只有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致力于人才的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高校的现状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几年间,我国高校数量少、规模小、占地面积有限、招生量不大,录取比例低。当年大多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在校生也不过4000~5000人,教职员工与在校学生比(师生比)近乎1∶1(不超过1∶2),学校有校办工厂供学生实习。1999年开始,高校持续扩招,高考录取比例越来越高,在校生越来越多,现今一般本科院校的在校生大都在1万~2万人,因而大多高校开始建新校区,同时一些中专学校升为大专,大专学校升为本科或并入他校,而教职员工1000人左右,师生比严重失调,2003年教育部按“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对本科院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如果说以前的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下毕业包分配的精英教育,那么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我国高校就其办学方针而言可以分为科学研究型院校和教学应用型院校。众多不具备条件的高校为了做大、做强,上层次、上规模,由教学应用型向科学研究型发展,要求教师除了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外(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还必须完成科研(或论文)任务,把科研(或论文)作为考评与津贴的主要指标,以致出现论文抄袭、科研务虚的怪现象,学校在定位上首先就出了问题。
二、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没有轻重之分。实践教学有助于检验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只有不断参与工程实践、深入企业现场,才能了解社会,才能感知国家的需要和企业的需求。其次,实践教学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实践教学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人才的成长必须有一个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可见,实践教学是学生职业化、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三、存在问题与改革措施
1.教学队伍
我国许多高校普遍强调专职教师队伍的学历与高校教师系列职称,很少有人关心实验教师的业务学习和提高,实验教师一直被视为教辅人员,大多数引进的高水平、高素质、强实践的人才,往往都投入到理论教学与科研方面。另外,在工作评优、职称晋级、干部选拔、工作量划定、薪酬分配等方面,实验教师都处于不利地位,极大地降低了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一些实验教师要么读硕、读博,离开实验室转岗当专职教师,要么从事行政工作,造成了现有人才留不住,高层次人才不让进与引不进的尴尬局面,致使实践教学队伍不稳定、数量不足,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改变实践教学的从属地位,淡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弱化专职教师与实践教师的身份差别,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稳定现有的实践教师队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现有实践教师进修、培训,提供给他们各种考察、研讨、交流的机会。同时吸引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工程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和科研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中。学校的各种政策指标应向实践教师队伍倾斜,在工作评优、职称晋级、干部选拔、工作量划定、薪酬分配等方面给予公平、合理的待遇,想方设法调动实践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教师能力
目前高校中绝大多数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没有企业、研究所的工作经历与工程经验,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大都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科研实践能力,加上教学工作繁重,学历进修压力大,要求完成的科研(含论文)任务重,实践锻炼机会少,实践经验不足,因此指导实践教学不尽如人意。
减少或取消教师对科研及发表论文的要求(把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作为奖励),由有企业、研究所工作经历与工程经验的教师牵头,与年轻教师组成团队,实行“传、帮、带”师徒关系,或安排到相关的企业、研究所学习进修,且作为一项任务完成,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并掌握一定的工程经验与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3.实验设备
由于高校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多数高校的大部分实践教学设备具有多年的历史,这些设备对于基础实验(演示性和验证性)都难满足,更无法开展涉及几门课程甚至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硬件设施投资大,设备利用率低,受设备数量和场地的限制,不能满足大量学生实验的要求,时间安排不灵活,效率低,学生必须到实验室做实验,不利于学生自主地、研究地进行实验,造成学生对生产实际知识知之甚少。
高校首先要从增加实践教学经费入手,改善实验环境,以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结合虚拟仪器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网络仿真模拟实验,构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的远程实物实验系统,学生可随时进入该系统,一边动手调整各种控制参数,一边查看实验结果,从基本理论到复杂综合性实验由浅入深地进行动态的交互式学习。实验室亦可增加视频、音频设备,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仪器设备的使用等进行滚动播放,不必面对大量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提出的常规问题个别解答,提高指导学生实验的效率。
4.实习过程
实践教学内容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是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这种现状达不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科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起不到拓展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的作用。另外,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中,不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单位也不愿意接受),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分散性、临时性、随意性较大,而大多学校自身又没有校办工厂供学生实习,造成了实习时间短、实习地点少、实习内容空,无法保证学生接受全面的实践训练。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类国营大企业少了,民营小企业多了。小企业规模小、职工少、面积小,无法容纳大批量学生实习,即使安排实习,企业为了自身的安全和经济效益,实习时学生也只能参观,很少或根本不让动手,实习过程走马观花,更谈不上安排学生的“衣、食、住、行”并保证其安全了,实习目的根本达不到。近年来学生不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突出,甚至不少学生利用实践教学的时间进行签约、面试等各种就业活动,学生的毕业设计几乎不做,毕业论文东拼西凑。
它对现有的实习方式进行改革,增加经费投入,保证实习学时,充分、合理地利用校内现有的可以利用的实习资源。同时尽最大努力搞好同校外实习基地的关系,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激励学生参与企业生产过程,使得学生由“被动观摩”转变为“主动实践”,企业不方便的话,部分内容通过现场摄像后课堂教学。此外,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尽可能结合学生实习单位或教师主持的课题,做到“真题真做”,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学特色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验、课程设计一般遵从“预习、讲解、辅导、实验、写报告”的模式,在本质上和应试教育相一致,仅时间与纪律上松散一些,缺乏特色实践教学内容。多数学生课前不预习,实验、课程设计时不动手,课后不总结,甚至有些学生抄袭实验、课程设计报告,造成结果千篇一律,没有任何创新性可言。而实习,学生也只能参观,很少或根本不让动手,实习过程走马观花,实习总结报告可想而知。
实验、课程设计要从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突破传统的模式,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来逐步实现由理论到实际、由验证到创新的过渡,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而实习,首先要依托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互惠合作关系。争取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和企业员工协同工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就业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在校内建立创新实训中心,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程序设计大赛、计算机仿真大赛、机器人大赛等),极大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再次,在实践教学中引入资格认证考试,设立相应的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如思科的CCNP,微软的MCSE,国家信息化工程师NCIE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格证书对于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更具说服力,一些技能型岗位看重资格证书胜于学位本身。从当前的就业形势看,证书教育无疑将成为高校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6.激发兴趣
学风不好原因在教风,教风不好原因在体制。培养计划是否合理,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师资配备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实践的条件是否具备,实践的设备与环境是否满足;学校的政策是否合理等,都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教学热情。
小学生是学习,强调“速度”与“态度”;中学生是知识,强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学生是科技,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创造个性化学习科技文化的氛围。
改变并完善学校的体制,方可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教学热情,引领学生产生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主动学习,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当然,有些没有兴趣的内容与知识也是必须学习与掌握的。
四、结束语
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要培养出符合现代化社会需求的人才,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革,改重理论轻实践为理论、实践并重,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创造、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实践环节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践,要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探索,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之,创新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保障其有效实施,需要一套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支持。
参考文献:
[1]冯小安.立足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8,(5):84-85.
[2]黎明.浅析高校实践教学[J].陕西教育,2008,(3).
[3]陈翊.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审视高校实践教学环节[J].中国成人教育,2008,(1):3-4.
[4]朱道立,马以桐,陈佩林,王康乐,蒋建国.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J].黑龙江教育,2OO8,(1):128-130.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高等教育;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作者简介:夏义全(1959-),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高级工程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通信工程与电子技术。(安徽 合肥 2306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教研项目(项目编号:2007jyxm372)、校质量工程项目、校教研项目、校电子、计算机示范专业专项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
我国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重知识轻能力、重继承轻创新、重理论轻实践的落后教育观,过分强调课堂知识的传授,忽视实践教学对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作用。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日趋激烈的就业市场中,高学历、高分数的优势已逐渐被高素质、高能力的优势所取代,以前的教育质量评价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要。高等教育只有加大实践教学力度,致力于人才的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一、高校的现状
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几年间,我国高校数量少、规模小、占地面积有限、招生量不大,录取比例低。当年大多名牌大学、重点大学的在校生也不过4000~5000人,教职员工与在校学生比(师生比)近乎1∶1(不超过1∶2),学校有校办工厂供学生实习。1999年开始,高校持续扩招,高考录取比例越来越高,在校生越来越多,现今一般本科院校的在校生大都在1万~2万人,因而大多高校开始建新校区,同时一些中专学校升为大专,大专学校升为本科或并入他校,而教职员工1000人左右,师生比严重失调,2003年教育部按“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20字方针对本科院校进行“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如果说以前的高等教育是计划经济下毕业包分配的精英教育,那么现在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
我国高校就其办学方针而言可以分为科学研究型院校和教学应用型院校。众多不具备条件的高校为了做大、做强,上层次、上规模,由教学应用型向科学研究型发展,要求教师除了完成繁重的教学工作外(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还必须完成科研(或论文)任务,把科研(或论文)作为考评与津贴的主要指标,以致出现论文抄袭、科研务虚的怪现象,学校在定位上首先就出了问题。
二、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实践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理论知识传授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没有轻重之分。实践教学有助于检验学生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只有不断参与工程实践、深入企业现场,才能了解社会,才能感知国家的需要和企业的需求。其次,实践教学能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与条件,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次,实践教学符合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而人才的成长必须有一个由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可见,实践教学是学生职业化、社会化的必由之路。
三、存在问题与改革措施
1.教学队伍
我国许多高校普遍强调专职教师队伍的学历与高校教师系列职称,很少有人关心实验教师的业务学习和提高,实验教师一直被视为教辅人员,大多数引进的高水平、高素质、强实践的人才,往往都投入到理论教学与科研方面。另外,在工作评优、职称晋级、干部选拔、工作量划定、薪酬分配等方面,实验教师都处于不利地位,极大地降低了实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一些实验教师要么读硕、读博,离开实验室转岗当专职教师,要么从事行政工作,造成了现有人才留不住,高层次人才不让进与引不进的尴尬局面,致使实践教学队伍不稳定、数量不足,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质量。
改变实践教学的从属地位,淡化理论课与实践课的界限,弱化专职教师与实践教师的身份差别,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稳定现有的实践教师队伍,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现有实践教师进修、培训,提供给他们各种考察、研讨、交流的机会。同时吸引一批高素质的具有工程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的“双师型”教师和科研人员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中。学校的各种政策指标应向实践教师队伍倾斜,在工作评优、职称晋级、干部选拔、工作量划定、薪酬分配等方面给予公平、合理的待遇,想方设法调动实践教师队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教师能力
目前高校中绝大多数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没有企业、研究所的工作经历与工程经验,没有经过教师职业技能的培训,大都从学校到学校,缺乏科研实践能力,加上教学工作繁重,学历进修压力大,要求完成的科研(含论文)任务重,实践锻炼机会少,实践经验不足,因此指导实践教学不尽如人意。
减少或取消教师对科研及发表论文的要求(把科研成果及发表论文作为奖励),由有企业、研究所工作经历与工程经验的教师牵头,与年轻教师组成团队,实行“传、帮、带”师徒关系,或安排到相关的企业、研究所学习进修,且作为一项任务完成,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并掌握一定的工程经验与实践能力,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
3.实验设备
由于高校多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多数高校的大部分实践教学设备具有多年的历史,这些设备对于基础实验(演示性和验证性)都难满足,更无法开展涉及几门课程甚至多门学科的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传统的实验教学硬件设施投资大,设备利用率低,受设备数量和场地的限制,不能满足大量学生实验的要求,时间安排不灵活,效率低,学生必须到实验室做实验,不利于学生自主地、研究地进行实验,造成学生对生产实际知识知之甚少。
高校首先要从增加实践教学经费入手,改善实验环境,以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需要。同时充分利用校园网络资源,结合虚拟仪器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网络仿真模拟实验,构建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的远程实物实验系统,学生可随时进入该系统,一边动手调整各种控制参数,一边查看实验结果,从基本理论到复杂综合性实验由浅入深地进行动态的交互式学习。实验室亦可增加视频、音频设备,对实践教学的要求、仪器设备的使用等进行滚动播放,不必面对大量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提出的常规问题个别解答,提高指导学生实验的效率。
4.实习过程
实践教学内容单一、课程设置不合理是目前高等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这种现状达不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科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起不到拓展学生思维、挖掘学生潜力的作用。另外,在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中,不重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实习单位也不愿意接受),没有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分散性、临时性、随意性较大,而大多学校自身又没有校办工厂供学生实习,造成了实习时间短、实习地点少、实习内容空,无法保证学生接受全面的实践训练。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子信息类国营大企业少了,民营小企业多了。小企业规模小、职工少、面积小,无法容纳大批量学生实习,即使安排实习,企业为了自身的安全和经济效益,实习时学生也只能参观,很少或根本不让动手,实习过程走马观花,更谈不上安排学生的“衣、食、住、行”并保证其安全了,实习目的根本达不到。近年来学生不参加实践活动的情况突出,甚至不少学生利用实践教学的时间进行签约、面试等各种就业活动,学生的毕业设计几乎不做,毕业论文东拼西凑。
它对现有的实习方式进行改革,增加经费投入,保证实习学时,充分、合理地利用校内现有的可以利用的实习资源。同时尽最大努力搞好同校外实习基地的关系,在不影响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下,激励学生参与企业生产过程,使得学生由“被动观摩”转变为“主动实践”,企业不方便的话,部分内容通过现场摄像后课堂教学。此外,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尽可能结合学生实习单位或教师主持的课题,做到“真题真做”,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教学特色
实践教学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验、课程设计一般遵从“预习、讲解、辅导、实验、写报告”的模式,在本质上和应试教育相一致,仅时间与纪律上松散一些,缺乏特色实践教学内容。多数学生课前不预习,实验、课程设计时不动手,课后不总结,甚至有些学生抄袭实验、课程设计报告,造成结果千篇一律,没有任何创新性可言。而实习,学生也只能参观,很少或根本不让动手,实习过程走马观花,实习总结报告可想而知。
实验、课程设计要从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和手段上突破传统的模式,按照学生能力形成的规律来逐步实现由理论到实际、由验证到创新的过渡,促进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协调发展。而实习,首先要依托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互惠合作关系。争取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学生和企业员工协同工作,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就业提供有力保障。其次,在校内建立创新实训中心,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如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程序设计大赛、计算机仿真大赛、机器人大赛等),极大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再次,在实践教学中引入资格认证考试,设立相应的课程,使学生在校期间,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如思科的CCNP,微软的MCSE,国家信息化工程师NCIE等)。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格证书对于衡量一个学生的能力更具说服力,一些技能型岗位看重资格证书胜于学位本身。从当前的就业形势看,证书教育无疑将成为高校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6.激发兴趣
学风不好原因在教风,教风不好原因在体制。培养计划是否合理,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师资配备是否合理,教学方法是否合理;实践的条件是否具备,实践的设备与环境是否满足;学校的政策是否合理等,都将直接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教学热情。
小学生是学习,强调“速度”与“态度”;中学生是知识,强调“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大学生是科技,要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创造个性化学习科技文化的氛围。
改变并完善学校的体制,方可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与教学热情,引领学生产生学习热情与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想学、爱学,才能主动学习,才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以学为乐。当然,有些没有兴趣的内容与知识也是必须学习与掌握的。
四、结束语
大众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要培养出符合现代化社会需求的人才,必须对传统的教学观念进行改革,改重理论轻实践为理论、实践并重,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必要性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大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还要具备创造、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实践环节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生产实践,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创新始于问题、源于实践,要强化实践育人意识,切实加强实践教学探索,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总之,创新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为保障其有效实施,需要一套强有力的组织体系支持。
参考文献:
[1]冯小安.立足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电力教育,2008,(5):84-85.
[2]黎明.浅析高校实践教学[J].陕西教育,2008,(3).
[3]陈翊.用以人为本的理念审视高校实践教学环节[J].中国成人教育,2008,(1):3-4.
[4]朱道立,马以桐,陈佩林,王康乐,蒋建国.创新性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模式[J].黑龙江教育,2OO8,(1):128-130.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