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教育内核 升级音乐综艺《音乐大师课》:让每个音符都挂满感动

来源 :综艺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xs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节目总导演,姚小莹希望,《音乐大师课》第二季可以在保持第一季好口碑的基础上,实现收视上的突破。
  如她所愿,自2月13日节目第二季在北京卫视与四川卫视同时开播以来,两个平台收视率共达1.5%,持续名列35城晚间同时段综艺节目前三位,节目播出至第8期视频点击量近7亿。
  这股热风也刮到了4月戛纳春季电视节模式日上。《音乐大师课》受到欧洲电视数据公司的特别推荐,被称作少儿类节目的成功案例。
  更幸运的是,节目第二季在网络传播力上也有意外收获,“爆款”歌曲频出。据节目组工作人员介绍,2月13日《音乐大师课》的开学典礼上,11岁的王奕程以一曲《贝加尔湖畔》爆红网络,其现场视频短短两周点击量就超过3000万,在美国某视频网站上的点击量超过500万。
  从第一季的好口碑,到第二季的收视与口碑双赢,《音乐大师课》完成了其作为一档音乐教育公益节目的品牌升级。在姚小莹看来,这背后是制作团队在节目内核上的坚持和在电视表达手法上的创新。
  不变的是音乐教育的内核
  姚小莹认为,收视率的提高依然要建立在特有的模式和内核上去完成,“《音乐大师课》是一档音乐教育公益节目,通过音乐让参与者在人格、修养上得到成长,节目第二季能延续第一季的好口碑,是因为其始终坚持音乐教育的内核不变。”
  令她自豪的是,在良莠不齐的音乐节目中,《音乐大师课》独树一帜,且收视率飙升。“《音乐大师课》不用孩子作秀,认真传唱我们国家的经典歌曲,具有较强的公益性质,北京卫视和四川卫视其实是在自发地做音乐教育的工作,这跟别的节目是完全不一样的。”
  对于姚小莹而言,能连续两季制作这样一档节目是幸运的。她之前是教育专业出身,这在课堂教育形式、与孩子们的沟通以及节目内容把控上都得到了充分发挥。虽然是电视节目,但她认为音乐教育的过程来不得半点马虎,必须专业。
  这种专业性首先体现在音乐老师的选择上。节目组依然坚持第一季的标准,首先要有爱心;其次要有很高的音乐素养;第三是各位老师要在节目的目标观众群中有一定影响力。除了最基本的三点要求,四位老师的配比也非常讲究。
  从各位老师的表现来看,韩磊依然是节目的定海神针,音乐素养高、懂得因材施教、且善于跟孩子沟通;而田震真性情,与孩子们产生了很好的化学效果;萨顶顶老师将民族与国际化完美融合,在民族音乐故事、文化和内涵的传递上功不可没;“孩子王”古巨基最容易和学生们打成一片,示范了活泼轻松的课堂形式。
  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除了经典音乐之外,节目组也在思考如何将中国经典的音乐文化传递给大家。因此,第二季节目中观众可以看到华阴老腔、复古派对等音乐元素。
  让所有人意外
  然而,随着节目一期期的录制,大家对于音乐教育的认知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爱的奉献》这首歌背后的意义,节目组特意组织全班同学前往儿童福利院传递爱心,这堂课让所有人意外。
  姚小莹回忆,“当我们带着‘给予弱者爱和同情’的心情去看这些孩子的时候,发现他们根本不需要这些,他们像天使一样,很快乐,很正能量,他们需要的是平等对待。”
  一堂实践课后节目组发现,汇报演出的主题需要换方向,“给予爱”变为“相互传递爱”。而彩排时也发现,原定的演出形式需要调整。八个福利院的孩子和四个田震班的孩子由原来的分两排站位改为融合为一个方阵,田震班的四个孩子也换下了节目组原本准备的华丽演出服,穿上了校服,“十二个人变成一个融洽的集体,现场超级震撼,”姚小莹激动地说。
  “希望第三季可以让这样的孩子也加入《音乐大师课》,他们虽然在身体上有一点不完美,但不自卑很快乐。只要处理得当,观众看到的就不会是博取同情,而是满满的正能量。”
  和姚小莹一起摸索音乐教育方式的是一支年轻的队伍,虽然是电视节目,但教育需要专业、严肃,深度的思考需要有生活阅历的人挖掘和把控,因此,年轻的导演组一度受到质疑。
  姚小莹告诉记者,第一季的时候,很多环节都需要她亲自把关,但当明确了节目要传递的方向和情怀后,用什么样的方式表达则需要年轻、有创意的头脑。“我很满意现在的团队,他们会在画好的圈里产生无尽的创意,敢想敢做,有朝气。在音乐教育上,我们都是认真的。”
  除了电视节目的呈现,《音乐大师课》作为一个品牌,其产业链的开发和延续也已初见端倪。据节目组介绍,第一季播出后,很多老师想要节目中演唱歌曲的伴奏。姚小莹也表示,“今年,我们会把节目中的音乐、伴奏、教案进行线下的分享,让更多人享受音乐教育,感受音乐魅力。”
  记者粗略的收集了一些节目评论专家对《音乐大师课》的点评,比较一致的说法是,“她瞄准了‘市场空白+现实需求+公益性’,通过教唱经典音乐以推进孩子们的人格修养,进而实现音乐教育的最大价值。节目所带来的社会、家庭和音乐教育的感动与思考,满足了中国家庭观众的某种关切,具有强烈的社会意义。”
  对家长的启发
  《音乐大师课》第二季在收视上的突破离不开节目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创新升级。
  这种升级首先体现在参演人数和形式上。观众可以发现,与第一季的“个人唱”不同,第二季不是一个小孩在舞台上唱歌,根据节目需要,会有个别甚至全班同学、老师加入进来,表现形式上融合了朗诵、舞蹈、表演等多种形式,更加多样化。
  “这样的融合一方面可以让老师和同学、同学之间的关系得到延展,另一方面,更加多样、艺术化的教学、表现手段更容易让孩子们理解音乐背后的故事。当然,这也锻炼和培养了孩子们音乐之外的艺术能力。”姚小莹告诉记者,上一季的孩子回到《音乐大师课》感叹第二季中学得更多,也更辛苦。
  从节目最初的设想和第一季的收视数据来看,《音乐大师课》最高收视人群是家长,因此第二季的第二个突破出现在对家长的启发上。   据节目组工作人员介绍,《音乐大师课》在音乐教育上始终坚持明暗两条线,让孩子们学到音乐知识,培养其人格和修养是显而易见的,此外,还隐藏着对家长、家庭关系的启发。第二季试图实现家庭关系之外的另一种尝试——社会教育,“例如,我们希望通过《亲爱的小孩》这首歌让大家关注到拐卖儿童的社会话题。”
  目标受众群的延伸
  相较第一季倾向于选择性格外化的孩子,第二季的孩子性格更加多元。姚小莹坦言,按照原有的考虑,像宋亚轩一样性格内向的孩子在镜头呈现上需要把握的尺度很难,但他一唱歌就很吸引人,形成了极度反差,“我想,在生活中不善于交流但具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也应该出现在节目中。”
  而在孩子们的家庭背景上,节目组也希望覆盖得更加宽泛。“音乐的培养不在于上了多少节专业课,而在于孩子们的天性,希望更多有音乐天赋但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也能来到《音乐大师课》,快乐地去唱歌。”节目组表示。
  据节目组介绍,在目标受众群上第二季也做了升级,由原来的家长群体延伸到即将结婚或者婚后还没有孩子的年轻观众,因此,第二季除了教育之外,内容上还加入了怀旧的部分。
  然而,这却在歌曲的选择上让播出平台和导演组产生了分歧。姚小莹举例,“播出平台认为《黑猫警长》《葫芦娃》这样的歌曲过于低幼,但我们认为这是好几代人的童年回忆,”好在,播出平台最终尊重了节目组的意见,节目播出后也得到了观众的认可。
  此外,第二季中导演组还有意将音乐和孩子们的现实生活进行嫁接。例如在爱国歌曲这一期就有明显设计,八首歌都是表达爱国主题,但导演组根据每个演唱者的实际生活选择了不同的切入点。
  关于第三季如何再升级,导演组已有规划。“场景可以更多变,教育空间可以更广阔一些。音乐的表现和教育不仅局限于舞台,应该和孩子们的实际生活结合得更紧密,”姚小莹初步设想,节目组可以融入到孩子们的生活中去,进入到家庭、室外,让孩子们根据生活体验去创作歌曲,表达他们此时此刻的内心世界。
  铭记价值导向,巧用综艺手段
  “做好这档节目最大的压力来源于哪里?”记者问。
  “价值导向和综艺手段的融合。”姚小莹说得很坦白。
  当“综艺”遇上“教育”,“有意思”和“有意义”的标准似乎更加显眼,也更加考验制作团队的把控力。
  一个国外的纪录片导演曾说过,不管是写一个故事,拍一个电影还是做一档节目,其内核都是人,关乎精神、价值观,传递的是导演的情怀。这句话也是姚小莹在做节目时对自己提出的要求。
  从最初在湖南卫视做《绝对男人》,到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中国梦之声》《中国达人秀》,再到如今的《音乐大师课》,不管播出平台、节目类型如何改变,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姚小莹作为一个电视人始终铭记的准则。
  在她看来,做节目的价值观是真实真诚,也正是这种思维方式的积累,“让我们遇到真实、干净的孩子时,才能把这档节目做好。”
  当然,价值观和综艺手段并不冲突。姚小莹强调,做导演时不要在潜意识里认为做正能量就没有综艺的手段。“如何用娱乐的方式呈现正能量的内核?我不认为娱乐可以没有底线,也不认为夺取眼球是唯一的娱乐方式,我们想用一些大众喜欢的、有底线的方式。”
  姚小莹举例,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80年代的音乐,节目组特意举办了“复古派对”,要求四位老师都穿上80年代的服装,这个环节是一个非常有看点的综艺手段,但姚小莹再三跟节目组强调,要还原真实,这不是一场老师们的服装秀,而是让孩子们感知那个年代父辈们的生活,让观众回忆自己的青春。“搞怪和正能量就在一线之间,一定要把握好其中的度,否则会影响节目的整体气质。”
  “市场竞争激烈,对于电视人来说,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电视人的情怀,又要用好综艺手段,使节目有意思、有看点,着实不易,这很考验导演的能力,但越难、越有挑战性的事情,我们越乐意尝试。”姚小莹很认真地说。
其他文献
由彼岸天、光线影业联合出品的手绘动画电影《大鱼·海棠》4月18日在京举行“十二年一梦”定档发布会。导演梁旋、张春现场发布了新版预告片及定档海报,宣布影片将在7月8日暑期档与观众见面。  《大鱼·海棠》讲述取材于中国上古神话的奇幻故事,灵感源自梁旋的一次梦境。影片的创意样片曾获得国内外众多大奖,被法国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收录并赞誉为“最杰出的艺术品之一”。自2004年第一个相关动画短片面世以来,影片制
期刊
近日,恒信移动在京宣布成功投资美国虚拟现实内容创作企业美国VRC(虚拟现实公司),并举办现场签约仪式。恒信移动将获得向VRC的七人董事会提两名董事的提名权,以及VRC目前拥有和未来创造的内容在大中华区为期两年的排他性分销权利。  活动现场,相关人士围绕人工智能领域的VR应用、VR技术再现历史陈迹、VR时代传统影视人的机遇与挑战话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近日,由中国电影基金会、台湾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和北京大学生电影节组委会主办的“第八届两岸电影展——台湾电影展”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开幕式。两岸电影交流委员会主任委员、台湾著名导演李行,台湾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董事长朱延平,展映片《西城童话》主演郭书瑶,展映片《爱情算不算》主演张翰,以及表演艺术家王晓棠、导演陈国星、高群书、管虎等电影人到场助阵。  本届台湾电影展选择了《百日告别》《五星级鱼干女》《西城
期刊
邹静之  编剧、作家,涉足影视剧、话剧、京剧等多种艺术形态剧本创作,电影剧本代表作有《千里走单骑》《一代宗师》《归来》等。最新作品《大唐玄奘》将于2016年4月29日上映。  《综艺报》:在你笔下,玄奘几乎是一位圣人。你是怎么理解这位宗教领域的伟大人物的?你希望传递给观众的是什么?  邹静之:我用了一个词来形容三藏法师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宗教英雄”。玄奘的一生对中国佛教的传播和解读起了特别大的作
期刊
4月17日,由李骏执导,钟汉良、李政宰和郎月婷主演的悬疑动作片《惊天大逆转》召开发布会,宣布定档7月15日。活动现场公布了首款概念海报及先导预告。预告片中,钟汉良和李政宰呈现颠覆性表演,钟汉良在片中饰演的高智商精英善恶难辨,曾凭借《暗杀》被中国观众熟知的韩国演员李政宰扮演一位热血警察。
期刊
日前,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主办的“中影股份·派拉蒙影业合作高峰会”在京举行。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喇培康、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海城、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周宝林,派拉蒙影业全球副主席罗伯·摩尔,华裔好莱坞导演林诣彬等双方嘉宾,以及美国电影协会大中华区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冯伟出席了此次峰会。会议集中讨论中美两国电影产业,中影与派拉蒙合作的新领域、新机遇、新方向等话题。  中影股份
期刊
“一个人的影子无法铺满大地,但有些声音可以传得很远。”1300多年前,大唐高僧玄奘完成了一件前无古人的壮举:孤身一人前往印度求法取经。如今,由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传奇史诗电影《大唐玄奘》将这段历经19年的“西游记”搬上大银幕。4月24日,《大唐玄奘》首映礼举行,导演霍建起、主演黄晓明等主创集体亮相,影片将于4月29日全国上映。  2015年5月,在中印政府高层领导人会晤之后,中国国家新闻出版
期刊
近日,动画电影《摇滚藏獒》宣布将于7月8号登陆国内院线。这部影片根据摇滚歌手郑钧同名畅销漫画改编,讲述一只名叫波弟的藏獒追梦的故事,将以3D/2D等全版本在全球发行。《摇滚藏獒》由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漫动时空(香港)有限公司等出品,采用“中国投资+中国IP+好莱坞制作团队”的模式,意在打造一部好莱坞制作水准的中国动画。
期刊
4月14日,动作喜剧片《快手枪手快枪手》举办主题发布会,导演潘安子携主演林更新、张静初、腾格尔、刘晓庆、锦荣共同出席,并宣布影片将于7月15日上映。该片讲述林更新饰演的“快手”小庄与张静初饰演的“枪手”李若云找回传国玉玺的故事。《快手枪手快枪手》由万达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华策影业(天津)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
期刊
《综艺报》:《大唐玄奘》的整体定位和风格是怎样设定的?  霍建起:这部电影讲1000多年前的一个人,千里迢迢去天竺求取真经的故事,有很多与宗教相关的内容,负载的东西比较多,不是小格局的作品,而是史诗大戏,风格是恢弘壮阔的。  《综艺报》:玄奘这个人物最打动你的是什么?  霍建起:真诚。现在社会越开放,人越容易浮躁、虚伪,所以“一是一、二是二”做好一件事的人,非常值得尊敬。玄奘克服重重困难,不屈不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