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德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具体实施的两方是家庭和学校,只有二者着力点统一,目标一致,才能帮助中小学儿童实现德育过程的最优发展。其中,家庭教育要保持与学校教育方向的一致性、德育五端的连贯性,学生家长要重视家风、家训的养成。家长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并主动提升教育素质;学校要主动承担起家校合作的任务,与学生家长携手共促学生德育发展。
关键词:德育原则;一致性;连贯性
一、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核心内涵
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从宏观角度来说,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贯行需要国家站在一定的高度,统筹安排社会、学校和社区等诸多外部环境资源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更要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社会公德和中华传统美德,在各种资源合力中达成德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从具体实施角度来说,德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应该做到两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着力方向的统一。
下文将主要论述家校合作实现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学校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学校德育的参与者需要从广泛的外延去理解,不应该局限于德育教师和班主任,因而将学校德育的参与者定位于学校各学科教师、班主任、校领导以及具有积极主动性受教育者即学生。我们必须肯定的是教师在德育工作上都尽职尽责,颇为用心,反复抓反复讲。但德育工作事实上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而这又是缘于受教育者即中小学生的德育水平是带有波澜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德育过程离不开德育的教育者,包括班主任、各学科任课老师的敦敦教诲、春风化雨般有形和无形的对学生德育知、情、信、意、行即德育五端的多维度的教导和指引。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研究开始侧重于认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于学校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参与者是父母、祖父母等长辈和作为晚辈的学生自己。阅览中国古代的家训读物会发现,家风家训对大家族子女的成长影响颇大。著名的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章氏家训》和曾国藩家训等,都是长辈对子孙修身处事、增进学业等方面的教诲,或寥寥数语,或详细完备都蕴含着先辈智慧的传承。苏洵、苏轼和苏辙一门占据了唐宋八大家的三席,也流传这“父子三探花”的佳话;著名作家查良镛出生与浙江海宁,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创写了清朝文宦家族的佳话。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张将会充满阳光色彩而初始状态空白的纸,家庭教育便是为这张白纸施加了底色,而后才会由学校教育去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要正视家庭教育中积极向上的趋势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正面加速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基础德育教育中相悖之处与归因分析
学校工作已经较为完整的完成,假设已经达到80%的德育目的,剩下的20%,我们想当然的认为家庭教育会起到一定的良好的促进效果,使得学生的德育认知正能量、德育意识提高、德育行为频发。但事实上,很少比例的家庭做到了这一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非但没有延续、融合,甚至出现了逆行风险。家校德育的不一致和不连贯致使德育成为教育的“阿喀琉斯之踵”[1],其弊甚远,其害亦大。
反例一:5+2=0,何为5+2,指的是一周之内,学校教育有五天,周六周日主要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有两天。学生在连续五天学校教育中,接受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将要形成稳定的德育信念和行为,往往容易被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所打断。最通俗易懂的例子,爸爸带孩子穿过红绿灯,孩子在红灯前表示要听从教诲,等待红灯转绿。而经常有工作繁忙的爸爸,一把扯过孩子,拉着走过了斑马线,强硬地打断了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收到的德育认知所表现出的德育行为。
再舉一例:妈妈对刚上一年级的儿子说,你没完成作业受到老师批评了吧?以后你得跟其他孩子一样,也要学会抄别人的作业。孩子听后,明显感觉无所适从。因为没有完成作业会收到老师批评,爱子心切的妈妈选择了向孩子灌输抄袭同学作业的方式来逃避惩罚。很明显,在这位妈妈向孩子“施教”的过程中,一、没有意识到抄同学作业,也是抄袭的一种,极为恶劣。二、这是一种与学校教育相违背的行为、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三、没有意识到根本问题不是老师的批评,而是孩子尚未养成完成作业的习惯。这位妈妈的“施教”同时也暴露出她“单纯”地认为小学一年级学生认为抄作业是完全可以的;社会上实用主义价值观已经腐蚀了她的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的主体通常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直系长辈,爷孙的溺爱,父母的无暇顾及孩子,甚至过早传递给孩子他们价值观中“行之有效”的社会生存经验,与学校教育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背道而馳,这是造成德育过程中家校不一致不连贯的直接原因。
三、践行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具体路径
孔子在《论语》中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现在已经是教师培训中的必谈的话题,其实质是告诉成人,身心尚待发展的学生会以教师为榜样,因中小学生天然的“向师性”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但是,这又何尝不是对学生家长的告诫和要求呢!很多有关学生家长也是一个职业,学生家长也需要接受培训的言论层出,反映出民众愈加重视家长教育,也反映出学生家长也是一个需要掌握教育方法并主动提升自我素质的角色。当前年轻的家长——多为85后,本身并不成熟,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学生家长应该受到专门的培训,学习一定的教育方法、教育原则和发展心理学等内容。当然具体的培训途径或是培训机构、或是书籍自学、或是组团交流等,都有待商榷和发展。
学校主动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拓展家校合作途径,最重要的是实现家校德育过程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将学校德育内容通过有效途径传递至学生家长处。在认知一致的目标下,学校和家庭携手发展,构建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全课程德育和全环境德育的大德育观。[2]如此方能做到家庭教育不脱力,家校合作共同成为学生德育发展的最强助力。
参考文献:
[1]孙金鑫.教育的“阿喀琉斯之踵”[J].中小学管理, 2017(3):1-1.
[2]苏君阳.“四全理念”: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J].中小学管理,2015,(08):47-49.
关键词:德育原则;一致性;连贯性
一、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的核心内涵
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发挥教育的整体功能,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从宏观角度来说,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贯行需要国家站在一定的高度,统筹安排社会、学校和社区等诸多外部环境资源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更要家庭教育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社会公德和中华传统美德,在各种资源合力中达成德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从具体实施角度来说,德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应该做到两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着力方向的统一。
下文将主要论述家校合作实现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学校教育占据主导地位,学校德育的参与者需要从广泛的外延去理解,不应该局限于德育教师和班主任,因而将学校德育的参与者定位于学校各学科教师、班主任、校领导以及具有积极主动性受教育者即学生。我们必须肯定的是教师在德育工作上都尽职尽责,颇为用心,反复抓反复讲。但德育工作事实上是一个反复的过程,而这又是缘于受教育者即中小学生的德育水平是带有波澜又循序渐进的过程。德育过程离不开德育的教育者,包括班主任、各学科任课老师的敦敦教诲、春风化雨般有形和无形的对学生德育知、情、信、意、行即德育五端的多维度的教导和指引。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已经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重视,研究开始侧重于认为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于学校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的参与者是父母、祖父母等长辈和作为晚辈的学生自己。阅览中国古代的家训读物会发现,家风家训对大家族子女的成长影响颇大。著名的家训如《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章氏家训》和曾国藩家训等,都是长辈对子孙修身处事、增进学业等方面的教诲,或寥寥数语,或详细完备都蕴含着先辈智慧的传承。苏洵、苏轼和苏辙一门占据了唐宋八大家的三席,也流传这“父子三探花”的佳话;著名作家查良镛出生与浙江海宁,一门七进士,叔侄两翰林创写了清朝文宦家族的佳话。对于学生来说,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张将会充满阳光色彩而初始状态空白的纸,家庭教育便是为这张白纸施加了底色,而后才会由学校教育去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同时,要正视家庭教育中积极向上的趋势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正面加速的促进作用。
二、当前基础德育教育中相悖之处与归因分析
学校工作已经较为完整的完成,假设已经达到80%的德育目的,剩下的20%,我们想当然的认为家庭教育会起到一定的良好的促进效果,使得学生的德育认知正能量、德育意识提高、德育行为频发。但事实上,很少比例的家庭做到了这一点。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非但没有延续、融合,甚至出现了逆行风险。家校德育的不一致和不连贯致使德育成为教育的“阿喀琉斯之踵”[1],其弊甚远,其害亦大。
反例一:5+2=0,何为5+2,指的是一周之内,学校教育有五天,周六周日主要受家庭教育的影响有两天。学生在连续五天学校教育中,接受了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将要形成稳定的德育信念和行为,往往容易被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所打断。最通俗易懂的例子,爸爸带孩子穿过红绿灯,孩子在红灯前表示要听从教诲,等待红灯转绿。而经常有工作繁忙的爸爸,一把扯过孩子,拉着走过了斑马线,强硬地打断了孩子在学校教育中收到的德育认知所表现出的德育行为。
再舉一例:妈妈对刚上一年级的儿子说,你没完成作业受到老师批评了吧?以后你得跟其他孩子一样,也要学会抄别人的作业。孩子听后,明显感觉无所适从。因为没有完成作业会收到老师批评,爱子心切的妈妈选择了向孩子灌输抄袭同学作业的方式来逃避惩罚。很明显,在这位妈妈向孩子“施教”的过程中,一、没有意识到抄同学作业,也是抄袭的一种,极为恶劣。二、这是一种与学校教育相违背的行为、一种不合理的信念。三、没有意识到根本问题不是老师的批评,而是孩子尚未养成完成作业的习惯。这位妈妈的“施教”同时也暴露出她“单纯”地认为小学一年级学生认为抄作业是完全可以的;社会上实用主义价值观已经腐蚀了她的教育理念。
家庭教育的主体通常是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直系长辈,爷孙的溺爱,父母的无暇顾及孩子,甚至过早传递给孩子他们价值观中“行之有效”的社会生存经验,与学校教育有所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背道而馳,这是造成德育过程中家校不一致不连贯的直接原因。
三、践行德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具体路径
孔子在《论语》中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现在已经是教师培训中的必谈的话题,其实质是告诉成人,身心尚待发展的学生会以教师为榜样,因中小学生天然的“向师性”模仿教师的一举一动。但是,这又何尝不是对学生家长的告诫和要求呢!很多有关学生家长也是一个职业,学生家长也需要接受培训的言论层出,反映出民众愈加重视家长教育,也反映出学生家长也是一个需要掌握教育方法并主动提升自我素质的角色。当前年轻的家长——多为85后,本身并不成熟,本着对孩子负责的态度,学生家长应该受到专门的培训,学习一定的教育方法、教育原则和发展心理学等内容。当然具体的培训途径或是培训机构、或是书籍自学、或是组团交流等,都有待商榷和发展。
学校主动进行有效的家校合作,拓展家校合作途径,最重要的是实现家校德育过程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将学校德育内容通过有效途径传递至学生家长处。在认知一致的目标下,学校和家庭携手发展,构建全员德育、全过程德育、全课程德育和全环境德育的大德育观。[2]如此方能做到家庭教育不脱力,家校合作共同成为学生德育发展的最强助力。
参考文献:
[1]孙金鑫.教育的“阿喀琉斯之踵”[J].中小学管理, 2017(3):1-1.
[2]苏君阳.“四全理念”: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J].中小学管理,2015,(08):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