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创新研究

来源 :教育传媒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zyzclwh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本文利用词频分析法对深圳大学近年来的新闻传播学专业的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展开了分析。研究发现,基于选题呈现出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多集中于深圳传媒文化创意产业、新媒体及媒介融合、广告营销设计、新闻宣传等方向,这些选题呈现出的人才培养多带有一定的学科交叉性、产业服务性、地域性等特征,同时也存在着缺乏高端人才培养理念、人才培养的国际视野欠缺、本土服务性不够等问题。创新特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须在学位论文选题的理论提炼、国际视野的拓展和双导师制的完善等方面进行突破。
  【关键词】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学位论文;选题
  引言
  近年来学位论文成为检验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颁布了《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办法》。2019年教育部再次颁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管理的通知》,提出研究生培养须重点抓住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
  学位论文直接关系到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学位论文选题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或阶段之一”①,它直接、灵活地体现了研究生的培养定位和培养质量。
  在当前的融合媒体环境下,各大高校纷纷进行新闻传播类研究生人才培养改革。但大家多处于探索之中,尚未找到可以复制的研究生人才培养范本。本文尝试以特区深圳大学的新闻传播类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为例,探析当前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创新问题,以期抛砖引玉。
  一、近年来特区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选题的基本概况
  目前特区新闻传播研究生培养数量较多的是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学院于2003年获得传播学硕士学位授权,2010年获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设有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及传媒经济、视觉传播及创意产业四个二级学科方向,招生规模为每年30-40人左右。2018年学院的新闻传播学获得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并开始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的招生,由此扩大到上百人的招生规模,研究生培养定位也作了很大的调整。因人才培养定位的调整力度较大,为了保证数据的客观可靠性,本研究只统计了2006-2018年期间的论文情况。
  因特区的区位优势和办学特点以及学院这近20年新闻传播学科发展的成熟,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在国内同行兄弟院校中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并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方院校新闻传播类研究生的培养现状与发展水平。因此将其研究生人才的培养定位及学位论文的选题作为当前的案例之一进行考察分析,自然具有一定的现实价值和代表性意义。
  鉴于此,本研究逐一检读了十多年来深圳大学221篇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论文的选题,然后进行词频统计,透视特区学位论文选题的动态、趋势,从而管窥特区新闻传播类研究生的培养定位概况,出现的问题以及创新的策略。
  从选题所属的二级学科方向来看,传播学方向的共93篇,广告学方向有51篇,新闻学方向有46篇,视觉传播与文化创意产业方向有31篇。这些论文大都与专业方向有直接相关性,二级学科归属较为明显。
  就研究主题而言,它们可以分为新媒体、网络传播、媒介市场运营等20 多个主题,其中涉及传播效果、广告策略、媒介发展与社会变迁、群体传播、传媒产业等主题的各达10%以上。传播效果类的选题占比14.9%,多涉及电视节目、网络媒介的效果问题,如电视收视效果、微博传播效果等;媒介与社会发展类的选题占比20%;媒介体制与政策类选题占比近7%,大部分涉及深圳市近几年的传媒体制与文化政策变革。
  而占比较少的是网络传播、新媒体、媒介融合研究,它们分别为4.1%、3.1%、2.3%。这样的比例也基本上契合新世纪以来新媒介发展的一个趋势。
  占比最少的是跨文化传播、广告史、新闻史、传播基础理论研究,这些可算是所有选题中的“冷门”,对于纯粹传播理论的探讨只有一篇。这种趋势似乎表明十多年来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的选题可谓已经远离了本学科基础理论研究,而把眼光更多地投射于丰富多彩的社会问题领域或个案分析性质的应用研究。
  二、近年来硕士论文选题呈现的特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取向
  研究生培养定位一般受制于拟定的培养方案和二级学科方向,但硕士学位论文选题则更可以客观、灵活地反映研究生人才培养定位的发展动态与趋势。上述论文选题呈现出的研究生人才培养取向如下:
  (一)立足特区传媒环境,培养传媒文化创意产业人才
  以深圳及周边的传媒文化创意产业为基础,思考和尝试解决其产业化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为地方传媒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培养服务,这类选题不少。据统计,与深圳有关的选题有58个篇目,占26%的比例。比如,深圳财经报纸、深圳企业报刊、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的转型、深圳独立书店、深圳电视业、深圳影视剧制作、深圳影院空間发展、深圳新闻网、深圳手机报、深圳文化基金项目绩效评估、深圳公共文化服务、特区报农民工报道、深圳动漫产业人才需求、深圳动漫公司的项目网络、A8音乐集团产业价值链、深圳创客文化等。这些选题多探讨深圳及周边传媒创意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与瓶颈,以提出前瞻性的解决思路与方案。
  (二)紧跟媒介前沿,培养新媒体与媒体融合人才
  新媒体出现以来,既改变着社会的结构,也改变着传统的媒体环境。这个领域的问题与现象似乎层出不穷。一些学位论文的选题紧跟这种现实变化,并保持同步关注。网络与新媒体、媒介融合研究等这类选题占比近10%,这样的比例契合了21世纪以来新媒介发展的趋势与新闻传播学研究的热点,为新媒体行业培养了储备人才。
  这类选题如自媒体、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二维码色彩应用、微信朋友圈、电商用户消费、社交媒体品牌及信任度和股权众筹、微信人际关系与使用模式、手机打车软件、政务微博、新媒体赋权等。
  融媒体类的选题也很多,如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报道转型、职业认同、腾讯内容产生与策略、报网互动、卫视微博、新浪微博、智能手机新闻、网易客户端、虚拟社区等。   (三)立足学科优势,培养广告设计和营销人才
  学院的广告学是广东省的特色学科,有比较强的师资力量和各类科研项目支撑。当初许多研究生报考深圳大学也是冲着它的知名度而来。许多同学入校后未改广告学初衷,这方面的选题很多,它为深圳本土广告人才的需求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一方面,选题开展了对近年来各种热门广告现象的研究与探索。如原生态广告、微信广告、贴片式广告、植入式广告、手机广告、手机视频App广告等;另一方面,开展了对广告品牌、营销的研究。如广告诉求、广告效果评估、顾客忠诚度、网络购物信任度、电影网络口碑可信度、品牌传播效果、品牌形象、品牌创建、品牌信任指数、腾讯视频营销等。从历年的整体情况来看,这些选题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内容上的完整性。由此可见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取向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四)发挥传媒文化研究优势,培养新闻宣传与传媒文化人才
  学院早在21世纪初就獲批了广东省省级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以此为抓手形成了优势鲜明的传媒文化研究团队,为研究生人才培养提供了师资保障。基于此而生成了一批新闻宣传与传媒文化选题。它们往往保持对一些重大突发事件、热门文化现象与现实问题的关切,培养出一批舆情、舆论、传媒文化方面的新闻宣传人才。
  重大突发事件选题如“钱云会事件”、乐清“公民独立调查团”、“白酒塑化剂”事件、乌坎事件、“八毛门”“缝肛门”事件、瘦肉精事件、钓鱼岛撞船事件、李刚门事件、三鹿奶粉事件、富士康事件、番禺垃圾焚烧选址案等。这些多涉网络舆论、舆情。
  热门文化现象如韩剧韩星、潮汕戏剧、常德汉剧、海龟文化、独立书店、女书传播;地下摇滚乐亚文化、复古青年群体亚文化、金属乐、摇滚乐、僵尸文化;恶搞文化、国产手机粉丝文化、表情包、微信朋友圈等,这些选题多属传媒文化范畴。
  三、近年来硕士论文选题呈现的特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特点
  从这些学位论文的选题可以发现当前特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呈现出如下几个特征:
  (一)体现人才培养的学科交叉性
  随着传播学的迅速发展与走向成熟,其工具性凸显,这方面的交叉选题较多,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学科交叉性特点。
  传播学与社会学的交叉。比如,“媒介发展与社会变迁”类选题侧重于媒介,尤其是新媒体的发展对于社会及社会群体的影响,研究多侧重社会性的因素。这类选题体现了一定的社会人文关怀。它涉及有对于媒介环境呈现下的“农民工”“公共领域”“草根公益”“新生代打工妹”“海外留学归国人员”等相关对象的文化研究,也涉及媒介(新媒体)研究,还涉及社会学领域的相关知识。
  传播学与文化学的交叉。比如,“群体传播”这一主题下涵括的选题有“潮汕地区族群”“客家族群”“国产手机粉丝群”“深圳创客群体”“深圳摇滚乐群体”等,它涉及了文化学、传播学领域方面的知识。
  传播学与广告学的交叉。比如,品牌传播这类选题占据了一定比重,它们多借助传播学理论开展研究,体现了二者之间的交集。
  在转向了以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为目标之后, 传播学的媒介功用性研究为传播学取得了以功用性研究为主的定位。②以上的这些选题正好印证了这一人才培养取向。
  (二)注重人才培养的产业服务功能
  以深圳传媒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为核心的选题,尝试的是对问题不断的探索以及对“深圳经验”的总结归纳。这类选题问题意识较强。比如,深圳出版发行集团如何转型,深圳独立书店如何发展,深圳文化基金项目如何建立绩效评估体系,深圳新闻网、深圳手机报如何适应新媒体发展潮流,深圳动漫产业人才如何培养,深圳市大运会新闻发布会议程设置效果评估研究,卫视微博和旅游企业如何运营等。这类选题解决的是深圳本土遇到的各种媒介前沿问题,选题非常接地气。从中可以看出,人才培养多立足于发达的深圳传媒创意产业,解决的也多是当前社会发展遇到带有普遍性、典型性的各种问题,它注重的是新闻传媒人才培养为地方传媒文化产业提供服务。
  (三)凸显了人才培养的地域特色
  也相当一部分选题多基于特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调研项目,研究生人才培养由此形成了“论文选题、项目调研、实践训练、双向指导、实现就业”的完整培养链条,这类选题多“题出有因”,有所依据。比如,地方政府舆情机制研究采用的是深度访谈和案例研究,访谈对象有8个政府职能部门和8个深圳地方媒体机构;深圳市控烟信息传播效果研究,利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获取数据;影响公众治安安全感的因素研究采用了电话调查方法和内容分析法,调查时间达6个月,将个人治安事件经历和媒介环境结合进行考察。还有深圳企业报刊研究、政府公益性文化基金项目绩效评估的研究这些选题多以调研项目为基础,服务于本土的经济建设。以项目带论文的形式开展研究生人才培养,有时执行这些项目时还同时实现了就业的预期,一箭双雕,其人才培养的地域特色非常鲜明。
  四、近年来硕士论文选题呈现的特区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问题
  尽管上述论文选题表现在研究生人才培养方面有着鲜明的取向和特征,但整体上来看也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一)选题有重问题、轻理论的倾向,缺乏高端人才的培养理念
  从上述选题的取向来看,研究多侧重现实问题和个案研究,对于新闻传播学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探讨较少,例如,选题中常常出现的针对某个特殊问题的“传播效果研究”“传播策略研究”以及“广告的影响研究”等。当然,这类紧跟时代的、实用性的问题解决式的选题不能说没有价值,但这种解剖麻雀式的选题一般很难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进行深入的剖析,尤其是缺少批判性、前瞻性的理论分析。
  另外,选题数据中一些传统的新闻传播学理论类的选题如广告经营、跨文化传播、广告史、新闻史、传播理论等稍显“偏冷”。基础理论研究的选题比例偏低。
  这样的选题情况无形之中产生的一个人才培养的结果便是诸多研究生毕业后去了相关的政府或企业部门,而有志于继续深造的寥寥无几。事实上,这些年硕士毕业后继续升博或从事学术研究的学生也相当少,这点大致可以得到印证。从学科高端人才的培养定位来说,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有失偏颇。   (二)部分选题仅限于本土眼光,缺乏人才培养定位的国际视野
  文献查阅是论文选题的最重要环节,通过它可以了解到选题在本学科领域方向的发展历史及前沿动态,从而为选题提供重要参考。从上述论文选题的视角以及参考文献来看,较为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外语文献查阅不够、不全或者空缺。
  这样导致选题时对国际的前沿研究动态了解甚少,不能在条分缕析现有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顺势提出国际性的前瞻并做出国内外的比较,选题难以找到准确的切入点,从而导致选题的创新程度不够,人才培养定位方面的国际视野明显受到阻碍。
  如深圳电视台体育频道的生存与发展问题研究,选题在对其生存环境、生存要素进行分析后,指出了它的节目形式单一、体育产业化程度不高、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作者用参与式观察法和深度訪谈法完成研究,但难以获得其生存问题上的一手经营管理方面数据,更缺少世界同行经验与问题的数据参照,因此对生存问题的分析也就难以深入并有新的视角。
  从近10年新闻传播学论文选题来看,这种类似的情况还不少。多数论文的研究视野恰恰停留在国内这一层次,缺乏在国际视野上的拓展和观照。
  (三)凸显地方培养特色的选题比例偏小,人才培养的精准性还需加强
  总体上围绕地方经济建设的选题所占比重还不够。对国内重大突发事件、重要新闻人物或群体开展研究的选题较多,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凸显地方人才培养特色方面还有待精准定位。
  这很大程度上与选题难以获取所需的数据资料紧密相关。如深圳动漫游戏产业人才需求,该选题仅对南山区开展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深圳独立书店研究报告,也只对深圳8家书店进行深度访谈和发放有效问卷130份。这些选题在缺少相关机构或企业支持的情况下,调研数据获取难度较大,这样无疑在达到选题预期目标的可行性上具有相当的难度。事实上特区的传媒创意产业及相关政府部门的生产、管理工作面临着很多的现实难题,也急缺这方面的人才。因此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精准定位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五、基于特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创新的硕士论文选题建议
  基于特区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出现的上述偏颇,以后的硕士论文选题可作如下调适:
  (一)注重选题的理论提炼,突出学科高端人才的培养
  新闻传播学位论文的选题不仅要强调解决实用性的实践问题,同时还得兼具理论视角,进行理论的提炼,即立足学科前沿问题进行选题,运用学科基本理论去分析、阐释和和解决。
  从上述学位论文的选题来看,多兼顾到了选题的时代性,也就是说选择的研究对象多具有时代气息,如 “移动梦网”“媒介融合”“微博”“微信”等,这些多属于现实实践中更新很快的媒介技术。这类选题多带有学科前沿性,可供参考的文献较少,但可供研究探讨的理论空间非常广阔。因此,这类选题的创新不仅在于研究对象的创新,更多的还应与相关的理论相结合。选题只有上升到理论层面来进行探讨,研究才能深入,论文的学术价值才能提升。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学科发展前沿方面的人才和学科高端人才。
  (二)拓宽选题的研究视野,突出国际视野型人才的培养
  新闻传播学是一门开放性极强的学科,需要有国际化的研究视野,但学界的研究在这方面一直偏弱。为此,有学者特提出:“基于中国新闻传播学界在国际新闻传播学的影响力仍然不高的现状,如何提高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国际化,为世界新闻传播学界做出理论贡献,是中国新闻传播学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③
  具体到人才培养上,当前大湾区的经济建设对未来人才的国际视野与跨学科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十多年来的学位论文选题来看,绝大多数论文的学科视野仅仅停留在国内或本土这一层次,未来选题应在国际视野上有所拓展。可以结合粤港澳的传媒产业环境、先行示范区的国家政策与未来的人才需求拓展选题的视野。选题可以跨学科、跨领域,而不仅仅局限于本学科、本领域的个别枝末。
  (三)落实好选题的双导师制,精准培养地方经济建设型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及特区具有特殊的地方经济特色,这种独特的现实环境为新闻传播类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较好的产业基础。要使基于论文选题的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建设, 还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措施便是落实好双导师制, 一方面,可由机关企业界的业界导师根据现实工作中遇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来拟定选题, 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到机关企业实习并搜集论文数据,完成学位论文;另一方面,也可以由研究生根据特区的地缘优势或经济建设中面临的各种问题来自拟题目, 由业界导师对此进行评估,然后选择去相应的机关企业完成学位论文数据的搜集或调研。这样才能强化传媒人才培养的精准性,为服务特区乃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传媒人才资源保障。
  注释:
  ①孙国强:《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来源、方法与技巧》,《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版)2007年第3期。
  ②王怡红:《传播学发展30年历史阶段考察》,《新闻与传播研究》2009年第5期。
  ③张志安、贾鹤鹏:《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的国际发表现状与格局——基于SSCI数据库的研究》,《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年第5期。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做好媒介融合在于要真正解决好“从0到1”的创新问题,而不是进行“从1到100”的大规模复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本文探讨了媒介融合的“宽”与“窄”的问题,认为县级融媒体成功之道的关键在于走“宽融合”之路;进而分析了媒介融合中的“竞”与“合”,指出融媒体建设中传播通路“失灵”问题的解决应该建立在对于既有互联网传播体系的“搭载”上,以“我”为主的狭隘思路必须打破;最后,媒介融合应确立正确而有
期刊
【内容摘要】如今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迭代迅速,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结合相关数据,以上海航空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航传播”)主办的《上海航空》杂志及新媒体为例,探究在传统媒体的渠道生态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媒體优势,促进杂志出版和新媒体的融合,以期达到最佳传播效果。  【关键词】渠道媒体;新媒体;跨媒体;媒体融合  上航传播属于东航下属机构,其主办的《上海航空》杂志在航空热
期刊
时光匆匆,岁月如梭,看到《教育传媒研究》“口述历史”专栏里前辈同行、业界精英的文章,仿佛拨动了内心深处的那一根心弦。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这是结缘教育电视近30年的记忆,是回望一路成长的步履。  电视初心:电化教育显身手  1989年,我进入西南师范大学电化教育系学习。西南师范大学一教楼电教系专业课教室1206的旁边就是学校电教中心的演播室,常常看见老师在里面操作摄像机拍电视,相对于制作投影
期刊
【内容摘要】媒体融合背景下情感调解类节目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河南广播电视台《百姓调解》抖音短视频为例,从传播学、心理学等视角,对情感调解类节目的短视频运维策略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情感调解类节目的未来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媒体融合;情感调解;抖音短视频;运维;分析与建议  一、引言  互联网时代,在媒体融合的大背景下,信息已经从单向传播
期刊
曾庆瑞老师是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该校广播电视文学系创系主任。他长期致力于学术研究,涉及语言学、中国现当代文学、电视剧等诸多领域,为创建中国电视剧艺术学学科体系作出卓越贡献。2006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2008年被授予“中国传媒大学突出贡献教授”称号。代表作有《曾庆瑞赵遐秋文集》(18卷,2017年,与赵遐秋合著)《曾庆瑞电视剧艺术理论集》(25卷,2018年)等。  
期刊
【内容摘要】本研究选择“郭敬明百度贴吧”作为个案,通过深度观察的方式方法,试图探究粉丝群体自我身份认同的建构心理和过程,以此进一步了解在这一过程中,粉丝社群建立的原因、过程和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变化,由此进一步总结和审视媒介在粉丝社群建构中的功能和价值。  【关键词】郭敬明;媒介迷群;自我认同;社群建构  伴随互联网的应用发展而兴起的新媒体正在改变着粉丝行为。新媒体为青少年的粉丝崇拜提供了更加便利的机
期刊
【内容摘要】政法类新媒体是政法类媒体方阵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适时发声、准确发声、巧妙发声等三个维度对政法类新媒体如何更好地应对突发性舆情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适时发声;准确发声;巧妙发声  一、引言  政法类新媒体是政法类媒体方阵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服务国家“依法治国”战略,展示政法战线风采,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等任务,可谓使命光荣、责任重大。  近年来,政法类新媒体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也
期刊
2021年7月1日零时到7月2日零时,新华社、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推出24小时融媒体直播特别节目《风华正青春》。海内外近百个报道点位联动、大屏小屏融媒体联播,全频道、全天候、全时段呈现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輝煌岁月。  24小时不间断大规模直播报道,对中国教育电视台来说,是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在7月1日当天,中国教育电视台成为全国唯一一家以24小时全时段对庆祝建党百年华诞相关活动进行直播特别报道的电视台,在
期刊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在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舆论环境下,主流媒体要想做好相关主题的宣传报道,一要在宣传报道实践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要发动人民群众参与,在中华民族集体记忆中寻求情感共鸣,三要在做好内容的基础上,创新传播方法,发挥媒体融合的传播优势,做大私域流量,吸引公域流量。  【关键词】价值;情感;主旋律;破圈;媒体融合;建党一百周年;宣传报道  马克思曾形象地比喻,报刊是社会舆论的流通“纸
期刊
【内容摘要】“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战略举措,是高校开展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本文指出了工具理性逻辑下的广告教育所带来的一系列弊端,呼吁价值理性的回归,并探讨了广告学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工具理性;价值理性;广告学专业;课程思政  一、前言  作为教育最为基本和重要的载体,课程具有传递知识和构建意义世界的双重属性,但是,正如德国哲学家、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