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抽样分析2007年广东高考作文卷发现,考生作文整体上呈现了写作目的功利化,形式模式化,内容幼稚化的倾向,暴露了作文教学的功利化。
【关键词】抽样调查;高考作文;功利化
今年高考作为广东省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首次高考,主要是检验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情况和培养选拔新型人才。因此。今年高考备受社会关注,而语文科的作文是其中的一个关注点。0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卷标准上增加了考察学生能力说明,总共有4方面,其中两方面值得注意:1.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及其创造性思维;2.调动语言及知识积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准确、鲜明、生动。对比高考评卷场上的关于作文存在问题的如下总结:①文体趋同化,单一化(今年考生选文大多是议论文加散文,占到93%)②内容空洞,俗套化(标语、口号多,讲不出如何传递,没有具体例子,空谈“爱”“亲情”)③材料老套、硬套(一些历史人物象李白,屈原,苏轼年年用,而05年感动中国人物从飞仍然是主角)④思维幼稚化、平面化(写爸、妈、同学、爷爷、奶奶如何关心帮助我,缺乏升华)⑤语言平庸化,语言表达病句多,错别字较多。很显然,作文总体平均分(39.62分)虽比去年略有上升(去年平均分是37.7分),但考生整体的语文水平仍未能尽如人意。以上5点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因陈守旧,缺乏创新。究其原因,有人说这是话题本身无新意,也有人说作文形式缺少变化,我则认为它反映了当前语文作文教学的功利倾向。
(一)写作目的功利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写作的定义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所谓的中学生的写作指的就是作文。作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作文能力,就是综合调度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语文技能,融合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从而写成文章的一种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看出,作文是个复杂的心理能力和心理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按照此种定义和要求,写作教学必须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作文训练,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最终能够达到自由表达的终极目标。
可是综观当下的作文教学,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在语文科抢分效果比不上其他学科有效的情况下,为了能让学生顺利迈过高考这道坎,不得不紧盯高考指挥棒,高考考什么,我就训练什么,争取少作无用功。高考考话题作文,我就从高一开始训练话题作文;高考考材料作文,我就从高一开始训练材料作文。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实在是有迫不得已的原因——升学率、考生前途双双压在老师的肩上。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作文是个细活、精活,讲究厚积薄发,举三反一,要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成绩不太可能,在同样的学习时间之下,与其它科目相比,训练效果不明显。于是很多学生不甘心老老实实地读书、科学训练,以至于写作文时,屡有审题错误、构思陈旧、立意肤浅、题材单一等毛病,作文里常见假话、空话、大话、套话。学生视受教育的唯一目的为分数,悠悠万事,分数第一。从老师的教到学生的学都只围绕着代表对学生语文能力终极考察的一篇作文,而高考作文的目的却是通过这样一篇作文来考察学生实际的语文能力,这篇作文其实是考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水平、人生体验、感情世界、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的综合。如果说这篇作文是一棵树,那么作文中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就是一片森林。这种语文能力需要一天一天积累,反复进行科学训练才能形成的。
作为应试作文,其功利性是必然的。但过份追求功利性的教学目标则与新课标的精神背道而驰。新课标注重对人的培养,以人为本,强调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功利性教学目的着眼于分数,追求的是结果,而不管学生能力是否得到真正的培养。因此,功利性的作文教学具有以下的两个特点:短时、粗放。“短时”是指作文教学不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要求作文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分数效应;“粗放”是指作文教学目标不经过科学的细化,目标过大,教学形式与方法随意,缺乏系统性和有序性。
这种功利性的写作目的是很可怕的,它直接导致了写作形式模式化和写作内容幼稚化。
(二)写作形式模式化
话题作文从它第一次出现到今年已经有九年,从最初的创新型作文题变成今天颇受诟病的作文题,话题作文从辉煌走向平淡。话题作文的四自原则: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文体、自择文体,使它具有比一般作文更大的开放性和更多的公平性。但在这将近十年的时间里,话题作文由于独有的特点而逐渐成为了新时代的八股文:形式上,大多为“散文”化的结构,常用描写兼抒情议论的笔法,语言华美,多用铺排(排比句或排比段);内容上,大量引用或呈现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家的事例、古诗文的意境或虚构的意象;风格上,文学性、抒情性较浓,思绪、情感泛化(《高考话题作文的应试模式及命题对策》浙江省上虞市白马湖春晖中学贾超英)。
在功利性的写作目的下,在阅读、思考的普遍缺失下,教师不得不强化技巧,学生也主动或被动地跳进这种套路里,成为套中人,写出套中文。作文教与学都过多地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内容不够形式凑,这样一来就造成话题作文文辞华美思想贫乏,事例丰富现实不足,多题一写(多个话题一种写法),千人一面,生搬硬套穿靴戴帽,容易模仿容易宿构的现状。正如广东华南师范大学柯汉林教授所总结的那样:“说不尽的屈原,写不完的李白,无文不可用的材料。”当考生欣喜于自己的善于灵活运用时,当教师欣慰于自己教会学生作文时,也正是思维和表达被禁锢,自我消失的时候。“受教育越多,受束缚也越多”。
也许有人会提议换一种作文形式试一试,根本的原因不在于用哪种形式的作文。中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积累不足,作文的原材料十分匮乏,没有丰厚的积淀,没有自我的思考,就没有独特的个性,技巧运用未能自如,写出来的作文充其量只是“花架子”。如果不能弱化进而抛弃功利性的写作目的,广泛阅读,认真观察,深
入思考,科学训练,就无法做到“形神兼备”,任何一种形式的作文都将很快沦为“八股文”。
(三)写作内容幼稚化
写作内容幼稚化产生的原因相对而言较为复杂。首先,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少有甚至没有时间读书,更加谈不上生活体验;其次,快餐文化在商业刺激下大行其道,少年读物低幼化卡通化等带来阅读能力的下降,这些都对中学生的语言、文学修养乃至整个精神面貌产生极大的冲击;第三,功利性的写作目的使人们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出于功利的需要追求分数,人们不再按照传统方法去阅读、思考、体味,他们热衷于阅读写作技巧,满足于所谓的作文素材。没有阅读的体验,没有生活的感受,没有充盈的内心,没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作文内容焉能不肤浅幼稚?
当作文教学完全以功利目的为前提时,作文教学之路只能越走越窄。要给语文一个光明的前途,要给作文一个创新的发展,就必须减弱作文教学的功利性,强化其非功利性,这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钱理群先生在他的《关于中小学写作教育的断想》里这样写到:“立言以立人,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与任务。语言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一种生命运动。语文活动最基本的,就是阅读与写作活动。……作文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积累到构思,再到成文,需要运用观察、感悟、体验、想象、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智力活动,作文过程是人的这些能力——感知力、思考力、想象力、感悟力……提高的过程。因此,作文的训练,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人的训练。”
倘若能够减弱、抛弃功利性的教学目的,摈弃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短视行为,以人为本,注重阅读,科学训练,循序渐进,作文教学终归要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
【关键词】抽样调查;高考作文;功利化
今年高考作为广东省实施新课程标准后的首次高考,主要是检验新课程标准实施的情况和培养选拔新型人才。因此。今年高考备受社会关注,而语文科的作文是其中的一个关注点。07年广东省高考作文评卷标准上增加了考察学生能力说明,总共有4方面,其中两方面值得注意:1.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观察与思考的能力及其创造性思维;2.调动语言及知识积累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准确、鲜明、生动。对比高考评卷场上的关于作文存在问题的如下总结:①文体趋同化,单一化(今年考生选文大多是议论文加散文,占到93%)②内容空洞,俗套化(标语、口号多,讲不出如何传递,没有具体例子,空谈“爱”“亲情”)③材料老套、硬套(一些历史人物象李白,屈原,苏轼年年用,而05年感动中国人物从飞仍然是主角)④思维幼稚化、平面化(写爸、妈、同学、爷爷、奶奶如何关心帮助我,缺乏升华)⑤语言平庸化,语言表达病句多,错别字较多。很显然,作文总体平均分(39.62分)虽比去年略有上升(去年平均分是37.7分),但考生整体的语文水平仍未能尽如人意。以上5点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因陈守旧,缺乏创新。究其原因,有人说这是话题本身无新意,也有人说作文形式缺少变化,我则认为它反映了当前语文作文教学的功利倾向。
(一)写作目的功利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写作的定义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所谓的中学生的写作指的就是作文。作文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所谓作文能力,就是综合调度自己的知识、智慧和语文技能,融合生活感受、思想情感,从而写成文章的一种心理素质和语言表达能力。”可以看出,作文是个复杂的心理能力和心理过程。“写作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像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按照此种定义和要求,写作教学必须遵循写作教学的规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科学的作文训练,有效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生作文能力,最终能够达到自由表达的终极目标。
可是综观当下的作文教学,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在语文科抢分效果比不上其他学科有效的情况下,为了能让学生顺利迈过高考这道坎,不得不紧盯高考指挥棒,高考考什么,我就训练什么,争取少作无用功。高考考话题作文,我就从高一开始训练话题作文;高考考材料作文,我就从高一开始训练材料作文。从老师的角度来看,这样做实在是有迫不得已的原因——升学率、考生前途双双压在老师的肩上。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作文是个细活、精活,讲究厚积薄发,举三反一,要在短时间内提高作文成绩不太可能,在同样的学习时间之下,与其它科目相比,训练效果不明显。于是很多学生不甘心老老实实地读书、科学训练,以至于写作文时,屡有审题错误、构思陈旧、立意肤浅、题材单一等毛病,作文里常见假话、空话、大话、套话。学生视受教育的唯一目的为分数,悠悠万事,分数第一。从老师的教到学生的学都只围绕着代表对学生语文能力终极考察的一篇作文,而高考作文的目的却是通过这样一篇作文来考察学生实际的语文能力,这篇作文其实是考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水平、人生体验、感情世界、精神品质和道德修养的综合。如果说这篇作文是一棵树,那么作文中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就是一片森林。这种语文能力需要一天一天积累,反复进行科学训练才能形成的。
作为应试作文,其功利性是必然的。但过份追求功利性的教学目标则与新课标的精神背道而驰。新课标注重对人的培养,以人为本,强调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功利性教学目的着眼于分数,追求的是结果,而不管学生能力是否得到真正的培养。因此,功利性的作文教学具有以下的两个特点:短时、粗放。“短时”是指作文教学不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要求作文教学在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分数效应;“粗放”是指作文教学目标不经过科学的细化,目标过大,教学形式与方法随意,缺乏系统性和有序性。
这种功利性的写作目的是很可怕的,它直接导致了写作形式模式化和写作内容幼稚化。
(二)写作形式模式化
话题作文从它第一次出现到今年已经有九年,从最初的创新型作文题变成今天颇受诟病的作文题,话题作文从辉煌走向平淡。话题作文的四自原则:自选角度、自主立意、自拟文体、自择文体,使它具有比一般作文更大的开放性和更多的公平性。但在这将近十年的时间里,话题作文由于独有的特点而逐渐成为了新时代的八股文:形式上,大多为“散文”化的结构,常用描写兼抒情议论的笔法,语言华美,多用铺排(排比句或排比段);内容上,大量引用或呈现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家的事例、古诗文的意境或虚构的意象;风格上,文学性、抒情性较浓,思绪、情感泛化(《高考话题作文的应试模式及命题对策》浙江省上虞市白马湖春晖中学贾超英)。
在功利性的写作目的下,在阅读、思考的普遍缺失下,教师不得不强化技巧,学生也主动或被动地跳进这种套路里,成为套中人,写出套中文。作文教与学都过多地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内容不够形式凑,这样一来就造成话题作文文辞华美思想贫乏,事例丰富现实不足,多题一写(多个话题一种写法),千人一面,生搬硬套穿靴戴帽,容易模仿容易宿构的现状。正如广东华南师范大学柯汉林教授所总结的那样:“说不尽的屈原,写不完的李白,无文不可用的材料。”当考生欣喜于自己的善于灵活运用时,当教师欣慰于自己教会学生作文时,也正是思维和表达被禁锢,自我消失的时候。“受教育越多,受束缚也越多”。
也许有人会提议换一种作文形式试一试,根本的原因不在于用哪种形式的作文。中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感悟和积累不足,作文的原材料十分匮乏,没有丰厚的积淀,没有自我的思考,就没有独特的个性,技巧运用未能自如,写出来的作文充其量只是“花架子”。如果不能弱化进而抛弃功利性的写作目的,广泛阅读,认真观察,深
入思考,科学训练,就无法做到“形神兼备”,任何一种形式的作文都将很快沦为“八股文”。
(三)写作内容幼稚化
写作内容幼稚化产生的原因相对而言较为复杂。首先,学生在繁重的学业负担下少有甚至没有时间读书,更加谈不上生活体验;其次,快餐文化在商业刺激下大行其道,少年读物低幼化卡通化等带来阅读能力的下降,这些都对中学生的语言、文学修养乃至整个精神面貌产生极大的冲击;第三,功利性的写作目的使人们忽略了阅读的重要性。出于功利的需要追求分数,人们不再按照传统方法去阅读、思考、体味,他们热衷于阅读写作技巧,满足于所谓的作文素材。没有阅读的体验,没有生活的感受,没有充盈的内心,没有丰富的精神世界,作文内容焉能不肤浅幼稚?
当作文教学完全以功利目的为前提时,作文教学之路只能越走越窄。要给语文一个光明的前途,要给作文一个创新的发展,就必须减弱作文教学的功利性,强化其非功利性,这是所有语文教师都应着重思考的问题。
钱理群先生在他的《关于中小学写作教育的断想》里这样写到:“立言以立人,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基本目的与任务。语言不只是交际与思维的工具,更是人的生存空间,生存条件与存在方式。语文活动就是人的一种生命运动。语文活动最基本的,就是阅读与写作活动。……作文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从积累到构思,再到成文,需要运用观察、感悟、体验、想象、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等智力活动,作文过程是人的这些能力——感知力、思考力、想象力、感悟力……提高的过程。因此,作文的训练,从本质上说,就是对人的训练。”
倘若能够减弱、抛弃功利性的教学目的,摈弃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短视行为,以人为本,注重阅读,科学训练,循序渐进,作文教学终归要焕发出新的活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