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江苏作为翻译大省,曾涌现出了钱钟书、杨宪益等一大批男性翻译人才,同时也哺育了如杨绛、杨必等众多优秀女性翻译家。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大部分研究多是从某一特定时期,如20世纪初、五四时期、民国时期,对女性翻译家群体进行研究,而从地域角度切入的研究较少。本文将从生平、教育经历、家庭背景、学术成就、翻译作品等角度对15位苏籍女性翻译家作一一介绍,旨在发现苏籍女性译者群的翻译共性。
【关键词】江苏 女性翻译家 群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86-02
我国翻译史长达2000年之久,但从文字记载来看,男性译者一直占据翻译史的主导地位,众多的女性翻译家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形成了一个被遗忘的群体。2004年,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表彰的36位翻译家中,女性翻译家就占10位,这无疑提醒了我们女性翻译家在翻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苏作为文化大省,区域文化优势明显,翻译群体阵容强大,其中当然不众多乏优秀女性翻译家。而目前对女性翻译家群体研究多集中于某一特殊时期,从地域角度对女性翻译群体的研究较少,因此从地域角度对苏籍女性翻译家群体展开研究,为女性翻译家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生平、教育经历、家庭背景、学术成就、翻译作品等角度对15位苏籍女性翻译家展开介绍,藉此梳理出苏籍女性翻译家群体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归纳总结了其翻译相似性,为区域翻译研究和女性翻译研究作出一定贡献。
这批江苏籍的女性翻译家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环境
父母和家庭对一个孩子成长的作用是巨大的。这15位苏籍女性翻译家大部分来自书香世家或者富裕的官宦家庭,例如吴青的父母就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吴文藻和著名作家冰心;杨必家也是有名的书香世家,父亲杨荫杭先生为中国第一批革命党人,先后到北洋学堂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陆小曼父亲陆子福,晚清举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是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而薛琪瑛出生于清末的官宦家庭……,她们的父母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她们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而且富裕的家庭背景也有财力来支撑她们进学堂或是出国接触先进的思想,学习先进的文化。
二、教育经历
富裕的家庭背景为女性翻译家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使她们有机会上学甚至出国。这15位苏籍女性翻译家中大部分都在优秀的大学或者早期学堂学习过、或有出国学习经历。其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有:方于、王金陵、杨苡、杨绛、吴青、柳无非、刘须明,曾在北大、清华等优秀学校或者早期学堂学习过的有:吴青、柳无垢、柳无非、杨乐云、屠珍、陆小曼、杨必。毫无疑问, 丰富的教育经历为这些女性翻译家日后从事文学翻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翻译领域
从搜集整理的资料来看,15位苏藉女性翻译家中有12位从事小说翻译,有3位涉及戏剧、史学名著、儿童文学领域。为什么大部分苏籍女性翻译家只涉及小说领域而不是泛泛涉猎文学各领域?这是因为随着清末民初出版业的发展和近代化、杂志报刊的风行,许多作者们宁愿向杂志或报纸副刊投稿,而不是直接写书出版,短篇小说和散文的流行是此时的特征之一。
四、翻译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 反映在文学创作上, 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反映在翻译上, 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翻译风格。每一个作者都具有不同于其他作者的个人风格,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即语言的个性,是一个人爱用的、惯用的、独特的遣词方式和表达手段,对译者而言,是译者给原文定位所可以依赖的显性标记(周领顺,2014)。祝庆英语言通顺简洁、清晰直接,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如在翻译《简爱》中“away with your congratulations”一句时,祝庆英翻译为“去你们的祝贺”远比译为“走开,统统走开”要恰当的多,如此翻译更能表现Mr. Rochester的愤怒状态;杨必语言平易朴素、精巧准确、力求神似,如在翻译《名利场》中“I’m no angel.”这句时,杨必翻译为“我可不是天使。”一个“可”字就把主人公Rebecca那种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即使是牺牲灵魂肉体的性格表露无疑,做到了与原文的神似;杨绛语言幽默诙谐又不乏讽刺意味,杨苡语言简洁细腻,柳无垢语言通俗易懂……。总体来看, 苏籍女性翻译家在翻译风格上是温和的、委婉的,语言是极为精巧准确的。
五、翻译策略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这样定义策略: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翻译策略是指译者针对某特定文本制定的一套翻译行动指南,体现了译者的目的,也决定了译文的文体结构特征。从搜集的资料来看,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翻译策略。例如,祝庆英、薛琪瑛、杨苡在翻译时倾向使用直译策略,而柳无垢倾向使用意译的翻译策略。但翻译策略的使用并不是绝对的,任何译者在翻译时,并不会只使用一种策略,必定是直译和意译策略二者的结合,任何翻译策略的选择都需要译者审时度势,灵活应对。杨绛、杨必、杨乐云、刘须明等苏藉女性翻译家皆强调在翻译时要对原作理解深透,要把握作家的精髓重要性。杨乐云弟子、捷克语翻译家高兴曾这样回忆杨乐云:“她觉得吃透文本很重要,把作品看得高于理论。脱离文本来谈理论,在她看是荒谬的事。”正是因为她们有这样孜孜不倦的翻译追求,才会有日后那么多优秀的翻译作品展现给读者。
江苏作为文化大省,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翻译家。她们出身富裕或官宦家庭,在国内或是国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先进的思想,采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策略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把一部部不同题材的优秀外国作品展示给中国读者,她们的翻译为中西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翻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简介:
孙英华(1991-),男,汉族,山东滨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陈建辉(1990-),男,汉族,山东潍坊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
【关键词】江苏 女性翻译家 群体
【中图分类号】G6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86-02
我国翻译史长达2000年之久,但从文字记载来看,男性译者一直占据翻译史的主导地位,众多的女性翻译家被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形成了一个被遗忘的群体。2004年,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表彰的36位翻译家中,女性翻译家就占10位,这无疑提醒了我们女性翻译家在翻译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江苏作为文化大省,区域文化优势明显,翻译群体阵容强大,其中当然不众多乏优秀女性翻译家。而目前对女性翻译家群体研究多集中于某一特殊时期,从地域角度对女性翻译群体的研究较少,因此从地域角度对苏籍女性翻译家群体展开研究,为女性翻译家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生平、教育经历、家庭背景、学术成就、翻译作品等角度对15位苏籍女性翻译家展开介绍,藉此梳理出苏籍女性翻译家群体形成和发展的脉络,归纳总结了其翻译相似性,为区域翻译研究和女性翻译研究作出一定贡献。
这批江苏籍的女性翻译家具有一些共同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环境
父母和家庭对一个孩子成长的作用是巨大的。这15位苏籍女性翻译家大部分来自书香世家或者富裕的官宦家庭,例如吴青的父母就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吴文藻和著名作家冰心;杨必家也是有名的书香世家,父亲杨荫杭先生为中国第一批革命党人,先后到北洋学堂和日本早稻田大学学习;陆小曼父亲陆子福,晚清举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是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而薛琪瑛出生于清末的官宦家庭……,她们的父母多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知识分子,从小在父母的熏陶下,她们就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下了坚实的文学基础,而且富裕的家庭背景也有财力来支撑她们进学堂或是出国接触先进的思想,学习先进的文化。
二、教育经历
富裕的家庭背景为女性翻译家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使她们有机会上学甚至出国。这15位苏籍女性翻译家中大部分都在优秀的大学或者早期学堂学习过、或有出国学习经历。其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有:方于、王金陵、杨苡、杨绛、吴青、柳无非、刘须明,曾在北大、清华等优秀学校或者早期学堂学习过的有:吴青、柳无垢、柳无非、杨乐云、屠珍、陆小曼、杨必。毫无疑问, 丰富的教育经历为这些女性翻译家日后从事文学翻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翻译领域
从搜集整理的资料来看,15位苏藉女性翻译家中有12位从事小说翻译,有3位涉及戏剧、史学名著、儿童文学领域。为什么大部分苏籍女性翻译家只涉及小说领域而不是泛泛涉猎文学各领域?这是因为随着清末民初出版业的发展和近代化、杂志报刊的风行,许多作者们宁愿向杂志或报纸副刊投稿,而不是直接写书出版,短篇小说和散文的流行是此时的特征之一。
四、翻译风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 反映在文学创作上, 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创作风格,反映在翻译上, 就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翻译风格。每一个作者都具有不同于其他作者的个人风格,作者个人的语言风格即语言的个性,是一个人爱用的、惯用的、独特的遣词方式和表达手段,对译者而言,是译者给原文定位所可以依赖的显性标记(周领顺,2014)。祝庆英语言通顺简洁、清晰直接,符合译语的表达习惯,如在翻译《简爱》中“away with your congratulations”一句时,祝庆英翻译为“去你们的祝贺”远比译为“走开,统统走开”要恰当的多,如此翻译更能表现Mr. Rochester的愤怒状态;杨必语言平易朴素、精巧准确、力求神似,如在翻译《名利场》中“I’m no angel.”这句时,杨必翻译为“我可不是天使。”一个“可”字就把主人公Rebecca那种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即使是牺牲灵魂肉体的性格表露无疑,做到了与原文的神似;杨绛语言幽默诙谐又不乏讽刺意味,杨苡语言简洁细腻,柳无垢语言通俗易懂……。总体来看, 苏籍女性翻译家在翻译风格上是温和的、委婉的,语言是极为精巧准确的。
五、翻译策略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这样定义策略: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讲究斗争艺术,注意方式方法。翻译策略是指译者针对某特定文本制定的一套翻译行动指南,体现了译者的目的,也决定了译文的文体结构特征。从搜集的资料来看,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翻译策略。例如,祝庆英、薛琪瑛、杨苡在翻译时倾向使用直译策略,而柳无垢倾向使用意译的翻译策略。但翻译策略的使用并不是绝对的,任何译者在翻译时,并不会只使用一种策略,必定是直译和意译策略二者的结合,任何翻译策略的选择都需要译者审时度势,灵活应对。杨绛、杨必、杨乐云、刘须明等苏藉女性翻译家皆强调在翻译时要对原作理解深透,要把握作家的精髓重要性。杨乐云弟子、捷克语翻译家高兴曾这样回忆杨乐云:“她觉得吃透文本很重要,把作品看得高于理论。脱离文本来谈理论,在她看是荒谬的事。”正是因为她们有这样孜孜不倦的翻译追求,才会有日后那么多优秀的翻译作品展现给读者。
江苏作为文化大省,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女性翻译家。她们出身富裕或官宦家庭,在国内或是国外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和先进的思想,采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策略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把一部部不同题材的优秀外国作品展示给中国读者,她们的翻译为中西文化传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中国翻译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简介:
孙英华(1991-),男,汉族,山东滨州人,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陈建辉(1990-),男,汉族,山东潍坊人,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