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 道经>“可道”、“可名”正读

来源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hnlz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0年来,人们提及老子之道,都根据《道经》首二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为解,说老子之道玄虚微妙,不同世俗之政教经术之道,不可解说、不可名状,实为永恒不变、自然长生之道,此类解说与老子哲学思想的本旨实相抵牾。究其原由,皆因学者未悟“可道”、“可名”不当如字读。根据先秦文字书写特点及先秦文献文例,应读“可道”、“可名”为“何道”、“何名”。如此,则《老子》之语言较旧解为朴素,老子之哲学思想及命题较旧解也更为一贯。 In 2000, people referred to the Tao of Lao Tzu and said that according to the first two sentences of the Taoist scriptures, “Dao Ke Dao, Dao Dao, Ming Dian Ming, and Fei Ming Ming” , Unsolvable, indescribable, and immutable, natural and immortalized way of life. Such explanations contradict the essence of Lao Tzu philosophy. The reason is due to scholars did not realize “can Road”, “can name” inappropriate reading.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riting in the pre-Qin period and pre-Qin literary texts, “Ke Dao” and “Ren Ming” should be read as “He Dao” and “He Ming”. In this way, the language of “Lao Tzu” is simpler than the old one, and Lao Tzu’s philosophical ideas and propositions are more consistent than the old ones.
其他文献
从两汉传世赋作来看 ,道家思想自始至终对两汉知识分子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尤其体现在对知识分子的人格建构和灵魂塑造方面 :它往往与儒家思想在赋作中一起出现 ,成为构成知识
在人学研究中 ,人的历史发展和人的审美特性都是重要的问题。对这两个方面及其关系的说明 ,只有通过现实的人的历史活动来实现。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 ,首先说明什么是“人
考特里特等人的研究表明,在动态、异质性的环境中,组织应该采用有机式结构。但在动态、异质性环境中,信息非对称和信息不确定导致员工行为过程具有低度可观察性,行为结果具有低度
若从审美活动的整体构成着眼,盛唐时期就并非如有些论者所认为的,是隋唐美学或整个中国美学思想史的低潮或沉寂阶段。相反,它是隋唐前期审美文化和美学思想空前兴盛与繁荣的阶段
汉初,作为统治思想和官方学术的道家学说广泛流传。陆贾强调遵循天道,顺天而动,倡导无为而治。贾谊在建构自己的思想体系时,也对道家之说多有采撷和发挥。韩婴则承于道家之说,将黄
本文以帛书《易传》比对《论语》中关涉《周易》的章节,从而确定这些章节是属于孔子晚年所说的话。此外,从帛书《易传》所见的哲理,显示了晚年的孔子已经具有哲学家的形态,关心形
面向生活世界的哲学转向使哲学直接面对它的起点和终点。西方传统哲学对“本体”世界的“还原”追究遗忘了人的“现实世界”。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对传统哲学的超越指出了一
在20世纪西方的非理性大潮中,加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思想捍卫了美与真、艺术与认识的本真关联,在摹仿论的基础上力图统一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独创性地阐明了艺术作品的存在方式,从意
在汉语浩如烟海的语词中,有大量成语和俗语。成语和俗语渗透着我们民族的心理习惯、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传承着我们民族的文化传统、风俗民情,也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思想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