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易蓝觉得自己是个只会写字的人,从来都是。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她就知道了一件事情,自己与数理化以及所有自然科学类的科目都没有缘分。或许它们认得她,可她不认得它们。她只认得那些板正大气的方块字,悠悠然从《诗经》和《楚辞》中走出来,再步入《说文解字》和《人间词话》里面去。可是从来没有哪所学校是可以只学语文的,也从没有哪个家长会觉得严重偏科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于是面对着一败涂地的成绩单,她也仿佛觉得自己那些曼妙的幻想简直一无是处。
好友沐沐常开解她:“易蓝你是个特别有才的人啊,真的。这是种与学习成绩无关的才华,即便不能被张榜炫耀,也璀璨如蚌中珠。”易蓝淡淡地笑一笑,说谢谢。她很感激好友力挺她,可别人认为不是的,这种所谓的才华,不过是她一厢情愿的拼凑,更趋近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小矫情,放在漫漫学海和对未来的瞻望里,其实毫无意义。
钱钟书即便考试得零分,也照样被清华破格录取,即便公开蔑视教授,也依然能被原谅,因为他有的是资本,写得出《围城》。这叫什么?叫作恃才傲物。而她呢?黔驴技穷,力不从心罢了。
还有一件事是她更无法说出口的,那是更多卑微的来源。
说起陈奠,在学校算个名人——成绩优异,外表俊朗,拉一手漂亮的小提琴……可这是大家眼中的陈奠,却不是易蓝的。易蓝眼里的陈奠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专注的气质。这种专注是清明的、纯粹的、不含杂质的。当他安静下来的时候,便会被一丛安静笼罩,隔绝了声色犬马,唯余清风过境,凭栏不惊。
其实易蓝已经识得这种专注好多年。他曾是邻家哥哥,常在门口摆弄着细木条做木工,抛光嵌合上漆,一步一步有条不紊,那时的专心致志已初现端倪。而她隔着纱窗悄悄看他,看他的帆船的船身甲板和桅杆渐次成型。只不过后来他搬走了。
事隔多年,她还记得他,他却不大记得她了。难道是因为传说中的女大十八变?可是最初那只丑小鸭,并没有变作白天鹅。易蓝兀自望着镜子里的女孩,沮丧地摇摇头。然而再见的时候,他已优秀得需要她仰望。
张爱玲说,我见到你,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易蓝也觉得自己很低,却并不是在见到他的那一刻才开始,只不过原本就在尘埃里辗转流落,未栽下异卉的种,何指望奇珍的花?
2
易蓝曾写过一个故事——小狐狸和高僧。
夜深入静的时候,她不由自主地杜撰各种奇妙的事,现今的远古的俗套的新颖的。这些念头大多不成形,无非几个场景,几句对白。可她就是能从中发现乐趣,是从每日身旁真切的人和事里得不到的。
这其实是一个单相思的故事,也是个庸俗直白的,让人没有欲望读下去的故事。
狐狸化人,声色皮相皆若众生。年少时路遇小和尚,少年人心性不定,也曾有短暂的言谈甚欢,交心相待。而后僧倡云游去,狐女居故地。此后的许多年里,小狐狸也曾受很多人倾慕,难免遇过几个负心人,几段情伤,直至再相逢。彼时,当初的小和尚早巳不再,执了禅杖换了袈裟,是一位真正的高僧。
小狐狸辗转红尘的眼看多了情泥色污,最后喜欢上千净纯粹的俊逸僧人,也并非什么不能理解的事。然后便一意孤行,沉溺在与之前截然相反的专注与温和里。即便那温和并不是出于情爱——毕竟,他爱的是世人,是芸芸众生每一位。
易蓝这样写着,便有些怅然。
雪白的卷子一张张发下来,如漫卷的白帆,将陈莫埋在一片白茫茫的拥挤里。易蓝时常这样在“雪海”里捕捉他那一抹孤影。然后他提笔伏案,高高的书堆便彻底掩护了他,像一堵坚实堡垒,瞬间隔绝她一光年。
易蓝的父母常后悔不该让她这么早土学,总觉得她成绩不好是年龄在作祟,正如世间所有喜欢为自家孩子的不出色找尽客观原因的家长一个样。而易蓝实则暗自庆幸,除了因为自知某些短板与年岁无关,更要紧的是,若非如此,她又怎能每日坐在离陈莫这么近的地方呢?纵使他并不会回顾她,哪怕一眼。
3
易蓝一直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若想让他看到你,首先要站在与他同样的高度。
偶像剧里那些资质平平相貌普通身家简陋的女主角们喜获男神青睐的剧情,简直荒谬得令人不忍卒读。就算童话里都是骗人的,起码也还知道,公主才有资格嫁给王子。所以易蓝也不是没努力过。她想,并驾齐驱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至少我可以离他近一些,至少,当他远走高飞更上一层的时候,我不用停驻在原地,徘徊不前。
她有一阵子发了疯似的做题,妄图把落下的东西都补上。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她曾宁愿背诵十篇《长恨歌》,也不愿做一道数学题。当然了,做也做不出。做不出就看看答案好了。整片的步骤解析长得像某种折磨,那些错综复杂的符号都戴了面具,每一张都狰狞,皆是她看不懂的因果关系。在自己最不擅长的领域艰难跋涉,很累的啊!
早起加熬夜,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五个小时,一头及腰的长发原本乌黑亮泽,这时候却大把大把地掉。早上梳头,她总是数着梳齿上纠结缠绕的发丝陷入深深的恐慌——这样下去,掉光了怎么办?
后来易蓝看《初恋那些小事》,里面的小水蜕变得那么优秀,当之无愧地站在阿亮学长身旁,一路走来如同通向罗马的大路,令她好生羡慕。而她通向陈莫的路呢?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她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高三文理分科,易蓝理所当然选文科。原先的班被划为理科班。易蓝收拾东西离开的那天,几乎是一步三回首,逡巡的目光找不到落脚点。
陈莫不在。
易蓝不知道他那天为什么不在,是病了吗?家里有事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猜测有许多种,却终究没能问出口。陈莫这个名字在她口中像块炭火,会灼痛她的舌尖,令她总有意无意地规避。而到了她的耳朵里却不然,摇身一变成Wi-Fi信号,稍微触及一丁点声息,便要自动连接。可她支起耳朵等呀等,大家都忙着搬书换教室,没人谈论也没人提及。
走廊里光洁的窗户宽敞而清亮。文科楼和理科楼隔着大半个校园,中间一道宽阔的绿化带伴着两旁白亮的路面,如迢迢银河,蜿蜒。易蓝默默在窗前站立良久,身后是文科生搬迁的洪流,将她衬成一幅不动声色的画。直到人快走光了,她才恍悟似的追上去,脚步匆忙裙摆摇曳,肩头不堪重负的硕大书包摇摇晃晃,摇碎了一地日光和清影。 本来想好好告别的,那些话都在脑海里酝酿了好多遍,常规一点譬如“走了啊,要各自努力”“高考加油”,调侃一点譬如“苟富贵,勿相忘”之类,甚至连上扬的语调跟故作轻快的语气都反复练习。最不济,哪怕是只一声淡而无味的“再见”也好啊。
谁知却连一声再见也没有。
4
易蓝觉得,该给小狐狸的故事写个结尾。这个结尾可能不怎么讨喜,因为注定不能得偿所愿了。毕竟,高僧好比云端客,狐女只是红尘人。
后来,小狐狸也学着高僧,诵经听禅,日渐通透,明白了很多事。可是,懂得道理是一回事,顺从心意,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小狐狸想啊,既然放不下,那就多喜欢一阵子好了,反正她的寿命,比凡人长好多。
她在山林里的寺庙旁住下,结庐为居,晨钟暮鼓相伴。默默地,不被知道地。而高僧未能寿比南山,及至寿终,不过堪堪六十载。临终前,她去见了他最后一面。他不知她是狐,对她亦是寻常朋友之谊。经年不见,他依稀记得她的样子,却认不分明了。她还原了最好的年华里的自己,貌美如花青春正好,也并没有多少意义。她反复拾记这最后一面的情景,发现自己满脸的水渍。
红尘俗世有千万张脸,只贪恋一双不染尘埃的眼,谁与谁不是路过人间?故事就这样了,又落俗套,又乏善可陈。
补完之后,易蓝看了看,自己都想笑。或许写故事就是这样子的吧,最初想的是一个样子,最后完成的却是另一个样子。就像她当初带了自己的怅惘心情来描绘那只小狐狸,后来却失落了这样的心情,发展成了与现实样貌完全无关的守望姿态。
多年以后的自己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各安天涯,然后相忘于江湖。现实按部就班的轨迹里,又有谁,会永远等待谁?
5
毕业来得比预想中还要快。
夜幕降临,狂欢的篝火燃起来,有人把书扔入火中。这样的场合易蓝本不必来,或者说,是避之唯恐不及的,因为她落榜了。落榜意味着失去了将那些书本弃如敝履的资格。可她来了,因为总觉得,欠着自己一声再见。
望着满天繁星,她忽然想起陈奠曾在班上讲过,光跨越一个天文单位1.5亿千米的距离到达地球只要五百秒。然而,即使速度再快,也依然跑不赢离别。
远处陈奠班里也在狂欢,而他只远远地站着。
易蓝走过去,在自己尚未被发现之前。她说:“嗨。”
“嗨。”陈莫侧过头看她,明灭的火光雀跃。
易蓝多希望这一刻火焰和阴影能掩盖所有的不完满,只留下一帧优美的光影,她的,少年的。然而,想说的话本是积攒了无数个日夜的,却怯了场,一句也说不出。
“也要把书烧掉吗?”陈奠的目光落到她脸上。
“额,不……不是的。”她忽然有些慌张。
身旁的少年笑一笑,像是看破了一个欲盖弥彰的拙劣的谎言天知道易蓝多么希望自己是在说谎。可事与愿违,是真话。她心想。
然后便匆匆地说了再见。
“再见。”陈莫笑容安稳,言语温柔。
她终于还是收到了那句想要的告别,完整的,两个字的。其实想多说些什么的,可她生怕下一秒就会被问及去哪里上学的事,可是要怎样才能气定神闲地说出口:我留下来啊,留下来上高四。于是她落荒而逃。
毕业的时候大家都还意识不到,这些人,可能是最后一次齐聚一堂:而有些人,同样是最后一次近在咫尺。至于那些未曾出口的情愫啊,最后一眼的相望,便抛掷在篝火里了。所有眉尖心头的挂念,所有情不自禁的书写,所有欲说还休的羞赧,所有分离到来之际的怅惘,以及最后那声平淡无奇的告别,总会在某个没有休止符的时刻里,画下句点。
就像她深夜里写下的文字,就像她反复琢磨的故事,与暗恋里那些自歌自舞自言自语自悲自喜自导自演相比
啊,奥斯卡简直不值一提。一个人出场,一个人谢幕,一个人品尝了阴晴圆缺,强诉些离合悲欢。你送我一片树叶把玩,我曾当成一座森林栖息。你送我一句后会有期,我却明白,以后只能是不期而遇。因为这自始至终,不过是一场,独角戏。
6
小狐狸的故事再次被阅读的时候,是易蓝想不到的时候,想不到的人。
易蓝的博客主页有着湛蓝的背景,不像高空也不似深海,因为无云无波,太纯粹。陈奠读着着,眼前就浮现出女孩的脸庞,走廊窗边清风拂过的,和篝火旁被火光映红的。她吟优雅的诗文,读晦涩的古籍;她写得一手好文章,在作文课上、校报上和一些青春杂志上,那些文字简直才华横溢。她有柔软的眼神,像两汪静水里荡漾的浅波,润而不喧,在离他不远的地方驻扎,悄无声息像不真实的梦境。
其实他已经认得这种柔软好多年。她曾是邻家妹妹,会倚在门口静静地偷窥他做木工,被他发现时会脸红,匆匆地掩门, “和羞走,却把青梅嗅”般地欲盖弥彰。他喜欢她那一瞬间羞赧的神色,便总在门口做木工,挑她在家的时候。
时隔几年,他还记得她,她却似乎不大记得他了。于是他不敢打扰,只远远观望。怎么说呢,就像是会破碎的美梦,不触碰才能长久。后来文理分科,她读文科,她离开的那天上午他在医院挂点滴,等下午到了学校,唯余整个走廊空荡荡的空气和满地的阳光。
连一句告别也没有。他觉得遗憾。
没想到的是,毕业后一场篝火晚会上,女孩主动走过来,说了再见。再见!这是完整的告别,却像个形单影只的句号。
他知道她得留下来再苦战一年,所以他绝不会多问一句。可即便这样,她在来去之间也不过驻足了片刻,他张了张口想挽留一会儿,却找不到恰当的理由。毕竟她走得那么匆忙,是趋避的姿态,这让他失落良久。
读完了故事,陈莫心想,红尘中哪来的平白执守的狐,又哪有可堪仰望的僧?都是空自嗟叹的胆怯罢了,小女孩爱幻想的心思真是幼稚又奇妙。可话说回来,不知有多少人年少时有过类似的情感和遐想,也不知有多少人会坚持。如果有喜欢的人,还是大胆地表白吧,说出来,总比烂在心底再埋入黄土永不见天日好得多。可终归,想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再也不会有人知道,曾有一封未发出的邮件,静静地躺在陈奠的邮箱里好多个日夜。而那曾是他在一段时光与另一段接壤的罅隙里,最想说的话。如果易蓝看到这些话,或许就会感激所有的相遇,感激终于有一天,得知了暌违已久的故事的背面,潜藏的另一个答案。可惜,这些话,只有草稿箱知道。这没什么奇怪的,毕竟,人最真的话,往往都只在三个地方:心里,梦里和草稿箱里。
陈莫远赴美国留学之前,最后去看了一下那个被蓝色充盈的空间。如果一切能如愿,他毕业后也许就在那边工作了。而那些年少心情,以及被年少灼烧过的旧时光,也早已收拾妥帖,等着被尘埃覆盖。可能许久之后会记起些许的悸动与微痛,只是那时我们都已经长大。
彼时心思,今日闲话。这依旧是彻头彻尾的独角戏,分别的,各自的。可谁又能说,如今的易蓝,就不感激这一场相遇呢?
我们都必须承认,年少时的大部分时光,是属于孤独的。它们在内心深处燃烧,让我们无措,却同时能把我们照亮。而我们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努力成长!
易蓝觉得自己是个只会写字的人,从来都是。
从很小的时候开始,她就知道了一件事情,自己与数理化以及所有自然科学类的科目都没有缘分。或许它们认得她,可她不认得它们。她只认得那些板正大气的方块字,悠悠然从《诗经》和《楚辞》中走出来,再步入《说文解字》和《人间词话》里面去。可是从来没有哪所学校是可以只学语文的,也从没有哪个家长会觉得严重偏科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于是面对着一败涂地的成绩单,她也仿佛觉得自己那些曼妙的幻想简直一无是处。
好友沐沐常开解她:“易蓝你是个特别有才的人啊,真的。这是种与学习成绩无关的才华,即便不能被张榜炫耀,也璀璨如蚌中珠。”易蓝淡淡地笑一笑,说谢谢。她很感激好友力挺她,可别人认为不是的,这种所谓的才华,不过是她一厢情愿的拼凑,更趋近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小矫情,放在漫漫学海和对未来的瞻望里,其实毫无意义。
钱钟书即便考试得零分,也照样被清华破格录取,即便公开蔑视教授,也依然能被原谅,因为他有的是资本,写得出《围城》。这叫什么?叫作恃才傲物。而她呢?黔驴技穷,力不从心罢了。
还有一件事是她更无法说出口的,那是更多卑微的来源。
说起陈奠,在学校算个名人——成绩优异,外表俊朗,拉一手漂亮的小提琴……可这是大家眼中的陈奠,却不是易蓝的。易蓝眼里的陈奠与众不同,是因为他专注的气质。这种专注是清明的、纯粹的、不含杂质的。当他安静下来的时候,便会被一丛安静笼罩,隔绝了声色犬马,唯余清风过境,凭栏不惊。
其实易蓝已经识得这种专注好多年。他曾是邻家哥哥,常在门口摆弄着细木条做木工,抛光嵌合上漆,一步一步有条不紊,那时的专心致志已初现端倪。而她隔着纱窗悄悄看他,看他的帆船的船身甲板和桅杆渐次成型。只不过后来他搬走了。
事隔多年,她还记得他,他却不大记得她了。难道是因为传说中的女大十八变?可是最初那只丑小鸭,并没有变作白天鹅。易蓝兀自望着镜子里的女孩,沮丧地摇摇头。然而再见的时候,他已优秀得需要她仰望。
张爱玲说,我见到你,就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易蓝也觉得自己很低,却并不是在见到他的那一刻才开始,只不过原本就在尘埃里辗转流落,未栽下异卉的种,何指望奇珍的花?
2
易蓝曾写过一个故事——小狐狸和高僧。
夜深入静的时候,她不由自主地杜撰各种奇妙的事,现今的远古的俗套的新颖的。这些念头大多不成形,无非几个场景,几句对白。可她就是能从中发现乐趣,是从每日身旁真切的人和事里得不到的。
这其实是一个单相思的故事,也是个庸俗直白的,让人没有欲望读下去的故事。
狐狸化人,声色皮相皆若众生。年少时路遇小和尚,少年人心性不定,也曾有短暂的言谈甚欢,交心相待。而后僧倡云游去,狐女居故地。此后的许多年里,小狐狸也曾受很多人倾慕,难免遇过几个负心人,几段情伤,直至再相逢。彼时,当初的小和尚早巳不再,执了禅杖换了袈裟,是一位真正的高僧。
小狐狸辗转红尘的眼看多了情泥色污,最后喜欢上千净纯粹的俊逸僧人,也并非什么不能理解的事。然后便一意孤行,沉溺在与之前截然相反的专注与温和里。即便那温和并不是出于情爱——毕竟,他爱的是世人,是芸芸众生每一位。
易蓝这样写着,便有些怅然。
雪白的卷子一张张发下来,如漫卷的白帆,将陈莫埋在一片白茫茫的拥挤里。易蓝时常这样在“雪海”里捕捉他那一抹孤影。然后他提笔伏案,高高的书堆便彻底掩护了他,像一堵坚实堡垒,瞬间隔绝她一光年。
易蓝的父母常后悔不该让她这么早土学,总觉得她成绩不好是年龄在作祟,正如世间所有喜欢为自家孩子的不出色找尽客观原因的家长一个样。而易蓝实则暗自庆幸,除了因为自知某些短板与年岁无关,更要紧的是,若非如此,她又怎能每日坐在离陈莫这么近的地方呢?纵使他并不会回顾她,哪怕一眼。
3
易蓝一直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若想让他看到你,首先要站在与他同样的高度。
偶像剧里那些资质平平相貌普通身家简陋的女主角们喜获男神青睐的剧情,简直荒谬得令人不忍卒读。就算童话里都是骗人的,起码也还知道,公主才有资格嫁给王子。所以易蓝也不是没努力过。她想,并驾齐驱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至少我可以离他近一些,至少,当他远走高飞更上一层的时候,我不用停驻在原地,徘徊不前。
她有一阵子发了疯似的做题,妄图把落下的东西都补上。可是哪有那么容易,她曾宁愿背诵十篇《长恨歌》,也不愿做一道数学题。当然了,做也做不出。做不出就看看答案好了。整片的步骤解析长得像某种折磨,那些错综复杂的符号都戴了面具,每一张都狰狞,皆是她看不懂的因果关系。在自己最不擅长的领域艰难跋涉,很累的啊!
早起加熬夜,每天的睡眠时间不足五个小时,一头及腰的长发原本乌黑亮泽,这时候却大把大把地掉。早上梳头,她总是数着梳齿上纠结缠绕的发丝陷入深深的恐慌——这样下去,掉光了怎么办?
后来易蓝看《初恋那些小事》,里面的小水蜕变得那么优秀,当之无愧地站在阿亮学长身旁,一路走来如同通向罗马的大路,令她好生羡慕。而她通向陈莫的路呢?小巷又弯又长,没有门,没有窗,她拿把旧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高三文理分科,易蓝理所当然选文科。原先的班被划为理科班。易蓝收拾东西离开的那天,几乎是一步三回首,逡巡的目光找不到落脚点。
陈莫不在。
易蓝不知道他那天为什么不在,是病了吗?家里有事吗?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猜测有许多种,却终究没能问出口。陈莫这个名字在她口中像块炭火,会灼痛她的舌尖,令她总有意无意地规避。而到了她的耳朵里却不然,摇身一变成Wi-Fi信号,稍微触及一丁点声息,便要自动连接。可她支起耳朵等呀等,大家都忙着搬书换教室,没人谈论也没人提及。
走廊里光洁的窗户宽敞而清亮。文科楼和理科楼隔着大半个校园,中间一道宽阔的绿化带伴着两旁白亮的路面,如迢迢银河,蜿蜒。易蓝默默在窗前站立良久,身后是文科生搬迁的洪流,将她衬成一幅不动声色的画。直到人快走光了,她才恍悟似的追上去,脚步匆忙裙摆摇曳,肩头不堪重负的硕大书包摇摇晃晃,摇碎了一地日光和清影。 本来想好好告别的,那些话都在脑海里酝酿了好多遍,常规一点譬如“走了啊,要各自努力”“高考加油”,调侃一点譬如“苟富贵,勿相忘”之类,甚至连上扬的语调跟故作轻快的语气都反复练习。最不济,哪怕是只一声淡而无味的“再见”也好啊。
谁知却连一声再见也没有。
4
易蓝觉得,该给小狐狸的故事写个结尾。这个结尾可能不怎么讨喜,因为注定不能得偿所愿了。毕竟,高僧好比云端客,狐女只是红尘人。
后来,小狐狸也学着高僧,诵经听禅,日渐通透,明白了很多事。可是,懂得道理是一回事,顺从心意,又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小狐狸想啊,既然放不下,那就多喜欢一阵子好了,反正她的寿命,比凡人长好多。
她在山林里的寺庙旁住下,结庐为居,晨钟暮鼓相伴。默默地,不被知道地。而高僧未能寿比南山,及至寿终,不过堪堪六十载。临终前,她去见了他最后一面。他不知她是狐,对她亦是寻常朋友之谊。经年不见,他依稀记得她的样子,却认不分明了。她还原了最好的年华里的自己,貌美如花青春正好,也并没有多少意义。她反复拾记这最后一面的情景,发现自己满脸的水渍。
红尘俗世有千万张脸,只贪恋一双不染尘埃的眼,谁与谁不是路过人间?故事就这样了,又落俗套,又乏善可陈。
补完之后,易蓝看了看,自己都想笑。或许写故事就是这样子的吧,最初想的是一个样子,最后完成的却是另一个样子。就像她当初带了自己的怅惘心情来描绘那只小狐狸,后来却失落了这样的心情,发展成了与现实样貌完全无关的守望姿态。
多年以后的自己又会是什么样子呢?各安天涯,然后相忘于江湖。现实按部就班的轨迹里,又有谁,会永远等待谁?
5
毕业来得比预想中还要快。
夜幕降临,狂欢的篝火燃起来,有人把书扔入火中。这样的场合易蓝本不必来,或者说,是避之唯恐不及的,因为她落榜了。落榜意味着失去了将那些书本弃如敝履的资格。可她来了,因为总觉得,欠着自己一声再见。
望着满天繁星,她忽然想起陈奠曾在班上讲过,光跨越一个天文单位1.5亿千米的距离到达地球只要五百秒。然而,即使速度再快,也依然跑不赢离别。
远处陈奠班里也在狂欢,而他只远远地站着。
易蓝走过去,在自己尚未被发现之前。她说:“嗨。”
“嗨。”陈莫侧过头看她,明灭的火光雀跃。
易蓝多希望这一刻火焰和阴影能掩盖所有的不完满,只留下一帧优美的光影,她的,少年的。然而,想说的话本是积攒了无数个日夜的,却怯了场,一句也说不出。
“也要把书烧掉吗?”陈奠的目光落到她脸上。
“额,不……不是的。”她忽然有些慌张。
身旁的少年笑一笑,像是看破了一个欲盖弥彰的拙劣的谎言天知道易蓝多么希望自己是在说谎。可事与愿违,是真话。她心想。
然后便匆匆地说了再见。
“再见。”陈莫笑容安稳,言语温柔。
她终于还是收到了那句想要的告别,完整的,两个字的。其实想多说些什么的,可她生怕下一秒就会被问及去哪里上学的事,可是要怎样才能气定神闲地说出口:我留下来啊,留下来上高四。于是她落荒而逃。
毕业的时候大家都还意识不到,这些人,可能是最后一次齐聚一堂:而有些人,同样是最后一次近在咫尺。至于那些未曾出口的情愫啊,最后一眼的相望,便抛掷在篝火里了。所有眉尖心头的挂念,所有情不自禁的书写,所有欲说还休的羞赧,所有分离到来之际的怅惘,以及最后那声平淡无奇的告别,总会在某个没有休止符的时刻里,画下句点。
就像她深夜里写下的文字,就像她反复琢磨的故事,与暗恋里那些自歌自舞自言自语自悲自喜自导自演相比
啊,奥斯卡简直不值一提。一个人出场,一个人谢幕,一个人品尝了阴晴圆缺,强诉些离合悲欢。你送我一片树叶把玩,我曾当成一座森林栖息。你送我一句后会有期,我却明白,以后只能是不期而遇。因为这自始至终,不过是一场,独角戏。
6
小狐狸的故事再次被阅读的时候,是易蓝想不到的时候,想不到的人。
易蓝的博客主页有着湛蓝的背景,不像高空也不似深海,因为无云无波,太纯粹。陈奠读着着,眼前就浮现出女孩的脸庞,走廊窗边清风拂过的,和篝火旁被火光映红的。她吟优雅的诗文,读晦涩的古籍;她写得一手好文章,在作文课上、校报上和一些青春杂志上,那些文字简直才华横溢。她有柔软的眼神,像两汪静水里荡漾的浅波,润而不喧,在离他不远的地方驻扎,悄无声息像不真实的梦境。
其实他已经认得这种柔软好多年。她曾是邻家妹妹,会倚在门口静静地偷窥他做木工,被他发现时会脸红,匆匆地掩门, “和羞走,却把青梅嗅”般地欲盖弥彰。他喜欢她那一瞬间羞赧的神色,便总在门口做木工,挑她在家的时候。
时隔几年,他还记得她,她却似乎不大记得他了。于是他不敢打扰,只远远观望。怎么说呢,就像是会破碎的美梦,不触碰才能长久。后来文理分科,她读文科,她离开的那天上午他在医院挂点滴,等下午到了学校,唯余整个走廊空荡荡的空气和满地的阳光。
连一句告别也没有。他觉得遗憾。
没想到的是,毕业后一场篝火晚会上,女孩主动走过来,说了再见。再见!这是完整的告别,却像个形单影只的句号。
他知道她得留下来再苦战一年,所以他绝不会多问一句。可即便这样,她在来去之间也不过驻足了片刻,他张了张口想挽留一会儿,却找不到恰当的理由。毕竟她走得那么匆忙,是趋避的姿态,这让他失落良久。
读完了故事,陈莫心想,红尘中哪来的平白执守的狐,又哪有可堪仰望的僧?都是空自嗟叹的胆怯罢了,小女孩爱幻想的心思真是幼稚又奇妙。可话说回来,不知有多少人年少时有过类似的情感和遐想,也不知有多少人会坚持。如果有喜欢的人,还是大胆地表白吧,说出来,总比烂在心底再埋入黄土永不见天日好得多。可终归,想是一回事,做不做得到,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再也不会有人知道,曾有一封未发出的邮件,静静地躺在陈奠的邮箱里好多个日夜。而那曾是他在一段时光与另一段接壤的罅隙里,最想说的话。如果易蓝看到这些话,或许就会感激所有的相遇,感激终于有一天,得知了暌违已久的故事的背面,潜藏的另一个答案。可惜,这些话,只有草稿箱知道。这没什么奇怪的,毕竟,人最真的话,往往都只在三个地方:心里,梦里和草稿箱里。
陈莫远赴美国留学之前,最后去看了一下那个被蓝色充盈的空间。如果一切能如愿,他毕业后也许就在那边工作了。而那些年少心情,以及被年少灼烧过的旧时光,也早已收拾妥帖,等着被尘埃覆盖。可能许久之后会记起些许的悸动与微痛,只是那时我们都已经长大。
彼时心思,今日闲话。这依旧是彻头彻尾的独角戏,分别的,各自的。可谁又能说,如今的易蓝,就不感激这一场相遇呢?
我们都必须承认,年少时的大部分时光,是属于孤独的。它们在内心深处燃烧,让我们无措,却同时能把我们照亮。而我们所需要做的,仅仅只是努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