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心理健康影响的的调查分析

来源 :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学校心理卫生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per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考察初中学生家庭教育方式的特点。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我校初一、初二、初三61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父母的教养方式中:父亲采取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F2与学生在心理健康诊断上的总的焦虑倾向、孤独、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方面的焦虑呈显著的正相关;父亲的拒绝、否认(F5)的教养方式与全量表的总焦虑、分量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和冲动倾向焦虑呈显著的正相关;总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方面的焦虑与母亲采取情感温暖、理解(M1)的教养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母亲的过于干涉、过于保护(M2)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总的焦虑倾向、过敏倾向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母亲的拒绝、否认(MF3)的教养方式与总焦虑倾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呈显著的正相关;母亲的惩罚、严厉M4的教养方式与总焦虑倾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方面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关键词】初中学生;家庭教育方式;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生活场所,孩子的社会性发展首先从家庭开始。通过家庭成员特别是父母的抚养与教育,孩子逐渐获得了知识和技能,掌握了各种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但在诸多影响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家庭因素中,父母教养方式是最重要的一个。因此,本人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测查了我校初一、初二、初三616名学生,目的在于探讨初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的特点及其对子女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1研究对象
  被试对象为吉木萨尔县第二中学学生共684名,收回有效试卷616份,有效率为90%,其中男生282名,女生325名,初一230名,初二318名,初三68名,平均年龄14±1。
  1.2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问卷》(EMBU),由瑞典Perris编制,我国岳冬梅等人翻译修订。包括父亲养育方式六个因子:(FF1)情感温暖、理解,|(FF2)惩罚、严厉,(FF3)过分干涉,(FF4)偏爱被试, (FF5)拒绝、否认,(FF6)过度保护; 母亲养育方式5个因子:(MF1)情感温暖、理解, (MF2)过于干涉、保护,(MF3)拒绝、否认,(MF4)惩罚、严厉,(MF5)偏爱被试。
  1.3施测程序 对被试进行量表施测,采用SPSS10.0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
  1.4统计分析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2
  结果
  2.1父母养育方式的性别差异比较
  我校初中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在性别上只有M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见表1-1.


  2.2父母养育方式与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相关分析
  从表1-2的结果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中:父亲采取惩罚、严厉的教养方式(F2)与学生在心理健康诊断上的总的焦虑倾向、孤独、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方面的焦虑呈显著的正相关;父亲的拒绝、否认(F5)的教养方式与全量表的总焦虑、分量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和冲动倾向焦虑呈显著的正相关;总焦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方面的焦虑与母亲采取情感温暖、理解(M1)的教养方式呈显著的负相关;母亲的过于干涉、过于保护(M2)的教养方式与学生的总的焦虑倾向、过敏倾向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母亲的拒绝、否认(MF3)的教养方式与总焦虑倾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呈显著的正相关;母亲的惩罚、严厉(M4)的教养方式与总焦虑倾向、对人焦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方面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3讨论
  初中学生的一般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自责、恐怖、冲动和对人焦虑较强,这说明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爱的需求和受到承认的欲望未能得到满足,依赖性较强,缺乏独立性,缺乏适当的人际交往的经验和技巧,这在当前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引起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同时本测评结果还显示出初中生比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在身体症状焦虑过高,这与国内的一些学者的研究一致。在男女性别因素的比较过程中,女生学习方面表现出了更强的焦虑,她们比男生更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然而在学习方面过强的焦虑,又有可能影响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家长对于学习焦虑较强的女生,应适当降低对她们的一些要求,设法改善其学习环境,促使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上,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对男孩的消极教养方式更多,主要表现在父亲倾向于惩罚严厉,母亲倾向于过于干涉保护,父母亲的拒绝和否认等,这可能与对男孩寄予了更高的要求有关,这与国外的报告父母往往给予男孩更多的关注相似。
  父母親对孩子采取消极的教养方式将会导致子女的焦虑增加,如父亲采取惩罚、严厉,父母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过度保护等教养方式会导致子女产生孤独、冲动、对人焦虑、圣体症状的焦虑等增强,这是由于一方面子女受到父亲的惩罚后,有的孩子不敢表达对父亲的愤怒,便把这种焦虑压抑下去,但一想到这种焦虑时又会感到痛苦,于是便以身体的疼痛来进行掩饰;有的则从父亲的惩罚中学会了攻击,从而表现出冲动倾向,影响其人际关系,使自己显得孤独。另一方面父母拒绝、否认的教养方式还会使子女因得不到承认而缺乏信心,进而使自己退缩和封闭而表现出孤独,对人交往经验欠缺,对人对事表现出敏感、放心不下等;母亲表现出积极的教养方式,温、理解则会使上述的焦虑减轻。因此,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子女的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明显的。
  4..建议
  4.1注意提高家长的文化素养,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家长进行宣传、培训,一方面转变他们的教养态度,积极采取良好的养育方式,另一方面提高教养的技能,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和策略,多采用民主性、保护性的教养措施,减少过度的惩罚、斥责和拒绝,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
  4.2在学校和社区建立儿童心理保健系统,有计划地对需要帮助的儿童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或团体心理训练,以帮助儿童孤独感的困扰,增加合群性与社会亲和度。
  参考文献
  1. 王志梅.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 教育实践与理论,2005,25(9):43-45
  2. 李彦章. 父母教养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健康心理学杂志,2001,9(2):106-109
其他文献
摘要:初中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贫困地区中学教育又是整个教育的关键和难点。要想把贫困地区中学的教育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重中之重。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组织管理的灵魂学生是班级的主体。班主任在开展班主任工作的先决条件是了解和研究学生,不仅是了解学生背景,更是深入研究每个学生的心理状况。在开展教育过程中,心理健康是整个教育工作的灵魂,更要社会家庭学校共同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文章对中学
期刊
摘要:体育生在高考体育统考加试前需要稳定的心理状态,这样有利于取得好成绩。体育教师要对体育生进行加试前的心理调整,使他们能够达到最佳的竞技状态。  关键词:体育加试;心理调整  1  前言:  心理调整在体育竞赛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高考体育生要想在体育加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不仅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还要有稳定的心理素质。学生在考前和考试过程中往往都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如紧张、焦虑等。通过心
期刊
摘要:纵观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教师如果能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心理换位策略,同时在教学中有意渗透心理辅导,就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也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心理换位;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学习兴趣;自信心  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新课改面临的核心议题。纵观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教师如果能
期刊
摘要:中学生经历生命成长的关键时期——青春期,面临着自我认同的阶段性任务的同时经历着情绪情感的疾风暴雨。在这一重要的关键期,中学生对外在的环境更为敏感,生活中发生的一些重大生活事件可能对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极有可能导致心理危机的发生。由美国心理学家Martin.Seligman引领的积极心理学思潮,将我们关注消极心理的目光,转向人类美好和积极的方面,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期刊
摘要:本研究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准实验设计,随机抽取两平行班级共126名高一级学生,使用《学生心理健康测验》测评其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为期1年的积极心理学取向的校本心理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并评估干预效果。结果表明:实施心理干预后,实验组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以及总量表得分的前后测差值上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的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冲动倾向以及总量表得分的降低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关键
期刊
“老师,龙龙又来闹了,我们跳长绳他总捣乱。”“老师,他不参加十分钟队会”“老师,他不写心语活动记录,说不会写。”常有几个同学气喘吁吁的跑来忙不迭地说。  在班级中总有一些学生,学习有困难队活动自然也不积极,对待这些特需队员,如何让他们在少先队组织中快乐成长,在本学年通过阳光心语活动进行了一些有意的尝试。  总书记在会见出席中国少年先锋队全国代表大会的少先队员代表时,殷切希望全国各族少年儿童“勤奋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呈现了本校课堂积极语言教学评价使用情况,并从课堂评价用语是否单调、课堂评价用语是否有情感性、课堂评价用语是否有公正性、课堂评价用语是否有层次性四方面进行浅显分析。并在基础上探索积极语言评价体系,教师改变口头语言评价、书面语言评价和体态语言评价方式,不断提升学生幸福指数。  关键词:积极语言评价 多元评价体系 幸福课堂  正文:  一、引言  赞许、肯定、委婉等课堂积极语
期刊
摘要:高三学生由于面临高针对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是解决高三学生的心理困扰的关键所在。通过为期近一年的实践研究,对高三学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证明可以有效缓解其心理压力,并通过提高其人际交往水平促进其人格品质完善;同时也促进带领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  键词:高三学生;学业压力;团体辅导  一、课题提出  在我国现行高考制度下,学生一旦进入高三,就会面临着高考的激烈竞争,面临着出路的选择。
期刊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尤其是学生这个社会群体日渐呈现出更多的问题,如对学习环境的适应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适应发展的社会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我们不得不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属于学校心理学的一部分,是心理学的应用分支,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结合的成果,是心理学的应用和服务于教育行业的体现。由于学校心理学萌芽于1896年的美国
期刊
摘要:学校深入调研教师不愿意承担班主任工作根源,在班主任管理机制方面做了大胆探索,通过关注班主任心理、设立班主任节、绩效工资倾斜、评职评优倾斜、安排副班主任等方式增强承担班主任工作的意愿和热情;通过班主任研修班、建立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等方式提升班主任工作水平;通过班主任基本功大赛、我最喜爱班主任评选、红螺园丁奖评选等形式让班主任有获得感和成就感。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机制;班主任心理;班主任节;班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