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城榆林
在陕西的最北端,位于茫茫毛乌素沙漠与巍巍的黄土高原交汇处的塞上古城榆林,滔滔的黄河水环绕而过,万里长城延绵不断横跨东西,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汇聚和交融,使榆林这片古老的大地上荟萃了风姿独特,奇雄壮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榆林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因此地有一普惠泉,泉自清凉甘冽,周围榆树丛生,茂密成林,人们围泉而居,故称榆。
依山傍水的榆林古城,北瞰河套,南接三秦,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种战略重镇的历史地位与民族文化的汇聚交融使弧悬于茫茫沙海之中的榆林古城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历史风貌和深厚的文化传统。
远看榆林城,就像突兀的沙漠之舟,近十公里长的四方城墙上,耸立着74座墩台,东西南三面没有七座城门,城门用青石砌起厚度达10米左右,敌人很难攻破,主要城门上建有敌楼,下筑翁城并设千斤闸,这些城墙、城门至今保持完好,站在城墙让全城景色尽收眼底,500多年来,榆林古城虽经历战乱及自然的风吹雨打,但旧时的格层基本保持,青色的大方砖把老城包裹的严严实实。它是目前国内城墙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墙之一。
进入榆林城内,大街短巷,高低起伏,纵横交错,颇有古旧电影风采。风姿独特的四合院,青砖灰瓦,飞檐走壁,高门大院,古朴典雅,与北京的四合院的布局结构非常相似,这其中不少是明代中后期,在榆林居住的总兵参将退役武官等的住宅。据说这些住宅的设计还专门请北京的建筑师和能工巧匠仿北京的四合院设计建造而成,四合院内的雕花木门,小影壁墙,房檐的灰瓦,让我们北京的客人感觉既熟悉而又亲切。
榆林城内外古迹名胜荟萃,城内大街上有历代建筑的钟楼,鼓楼及凯歌等十余座,其中建于明正德年间的新民楼至今已460余年的历史,它有28根大木柱支撑,其中四根直通楼顶,据说取古代天文星象28宿和四大金刚之意,设计精巧,布局独特,集我国古代亭、台、楼、榭于一身的珍贵古建筑,在榆林城周边还有著名的镇北台和红石峡等名胜古迹,值得一看。
走进建安堡
进了榆林城,马上就能看见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汽车在沟壑不平的小路上簸荡慢行,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时近时远的土长城陪着我们透过车窗一路前行,突然车内有人高喊“建安堡、建安堡”。半睡的人们醒了,伸着脑袋往前看,像沙盘一样的城堡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莫非能容纳上千士兵的古代兵营就是这等模样。
建安堡实测距榆林城区65公里,它是明长城36营堡在榆林这一段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堡,在夕阳的照射下,建安堡的城墙洒满了金色的余晖,非常凝重壮美,城堡周围长1.2公里,占地一万余平方米,始建于明成化军(1475)明万历年间,开始为土坯墙,最后逐步完成了城墙的青砖包砌工作,从东门入城,一个明显的翁城设计,不过看上去规模比其他地方的翁城稍小一点,顺着石子小路走进堡内,随手可从路两边捡到砌成的青砖和当时兵营房屋的瓦砾,不过兵营已不覆存在了,位于城中央有一座古楼名曰钟鼓楼,楼高十多米,不知楼上是否有钟鼓存在,不过据当地人讲,以前打仗要敲钟报信,擂鼓助威的,现在看钟鼓楼更像一座大岗楼,登顶可腑瞰城内全部,人们在楼下十字穿行,很像西安的鼓楼一样,建于明成化年间已经历了五百年的风吹雨打,钟鼓楼雄姿犹在。
在堡内修建钟鼓楼在长城所有的堡内是很少见的,传说为建这座钟鼓楼还得到皇上的御批呢?再上西门登高远望,城外绵延起伏的黄土高原一眼望不到边,残垣的烽火台点缀其中在夕阳下更显悲壮,让我想起狼烟四起战马嘶鸣的战场。
城内原有南北三座城门,均置翁城,易守难攻,城内当时生活设施齐全,可容纳上千人在此驻守,十多米高的城墙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依然坚实如初。据说城墙是用黄土加糯米熬制堆砌而成,不坍塌、不变形,今天建安堡城墙外包的青砖很多已被农民取下用做它用,“裸体”的土墙依然临风而立。
现在建安堡城内居民有高、宫、刘等姓氏,居住有200多户100多人,和外界联系不多,堡内还有城皇庙、娘娘庙等十余座小庙,共同组成了建安堡的庙会组织,日常事务由一位僧人料理。
作为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军事要塞,建安堡当年管辖着周围23个墩台,在当时敌御外来进攻发挥过重要作用。十多年前由著名影星林清霞、张国荣、梁朝伟领衔主演的香港故事片《东邪西毒》中大漠孤烟,黄土高坡的许多外景都是在这里取景拍摄完成的。
今天我们已看不见金戈铁马,喊杀阵阵的古战场场景,但我们仍被黄土高原所独有的雄奇壮美的景象所感动。
陕北“姜氏庄园”
千百年来,在黄土高原上辛勤劳动的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的窑洞文化。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16公里的刘家峁村,驱车前往,掠过眼帘的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农家窑洞,更让人眼睛一亮的是每家窑洞悬挂着五颜六色的门帘,这在黄土高原仿佛一道亮丽的风景,同车的男士无不为心灵手巧的米脂婆姨的手工活而折服。
远远望去,庄园背靠群山,面迎绿水,姜氏庄园像个土城堡盘踞在一个山峁之上,整个建筑群占地40余亩,据说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庄园的主人叫姜耀祖,曾是陕北地区最大的财主,庄园主人于清光绪年间投巨资历时16年,专门请北京专家指导设计,姜耀祖亲自监修而成。庄园由下院、中院、上院和寨墙等部分组成,下院是典型的陕北窑洞又略带北京四合院的风格样式,让初来乍到的北京朋友备感亲切。硬山式大门制作精细,“大夫第”木雕气势夺人,中院大门为五背六兽硬山顶,上书“五魁”二字,以炫耀主人叔父武举的功绩,入门后东西厢房对置,木窗青瓦和北京的老四合院一模一样,有人说是北京窑洞式的四合院。顺台阶来到上院,青瓦棚顶,四柱双层门,雀替、浮雕等制作华丽,“武魁”门匾再次显赫,进入重花门是陕北地区最高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之院落,十字砖墙,工艺精细,尤是砖雕、石雕刀法细腻生动,内容多为福、禄、寿、喜和花鸟鱼虫,琴棋书画,戏剧人物栩栩如生。
姜氏庄园上中下院相通,四周寨墙高筑,易守难攻,整个庄园后设寨墙一道,中有寨门可通后山,整个建筑设计奇巧,布局合理,更有意思的是庄园依山而凿的“土冰箱”温度恒温保持,能存储大量的食物而不变质,夏季纳凉的“石床”四周石槽环绕,注水后,既防止小虫爬上来侵扰又能防暑降温,进入厨房水缸的“鱼尾”和污水出口的“鱼头”设计巧妙实用,显示了陕北人民无限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姜氏庄园是中华民族建筑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998年,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将姜氏庄园作为汉民族建筑典型以1:1比例,仿制收入中华民族园。
统万城遗址
西晋后期和东晋初年,即公元316年前后,匈奴、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在北方地区建立了一系列分裂割据政权,史称“五湖十六国”时期。其中匈奴铁弗部族建立的大夏国就在今榆林及宁夏地区,其国都统万城的遗址就淹没在靖边县北部的茫茫沙海之中,从残垣断臂依然能看出昔日统万城之恢宏。
大夏国建立初期,这里水草丰美,山水相映,土地肥沃,(今天的统万城周边,仍有许多外地农民在这里种植成片水稻)加之远离别的大国,利于固守,大夏统领赫连勃勃命吒干阿利主持修建都城,七年后郡城建起,按照赫连勃勃“联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都城已建,宜立美名之义,定名为统万城。
统万城的城墙非常坚实,虽然经过1500余年的风沙侵蚀,内城并二道城的遗址仍然存在,有些从墙体中伸出的攒子依稀可辩,不过这里山水相映,水草丰美的宜人景色今天已被荒凉无际的毛乌素沙漠所取代。城东西方向距离492米,南北527米,分内外两城。史书称建都时用蒸土拌畜血筑墙,坚硬如石,可以磨刀,我们试了一下,墙体密实的接缝处连一把刀片都难插入,50年代经陕西省文物部门取样鉴定,城体实际使用的是粘土沙子和石灰混合而成的三合原料。不过今天看来,统万城更像一座白万城。大概是建筑材料经过多年风吹雨打及氧化作用,城址表面泛起白色,远远望城黄色沙漠之中,一片白色的甚至有些发亮的城池,非常耀眼。
大夏国的建立,无疑对当地各族人民都是极大的灾难,单说修筑都城一事,就强征了匠人及民工10万人以上。工程除消耗巨大财力与人力以外,被残暴的监工先后杀死的民工就近万人。
陕北婚俗
早听过米脂的婆姨漂亮,绥德的汉精神,到了陕北榆林地区的绥德县正赶上当地人结婚,这不能不说是我们陕北之行遇见的第一件喜事。
这里的婚俗和城里人完全不同,许多仍保留沿袭传统的习惯。在绥德迎亲仪式非常热烈隆重方言称引“媳子”事前尽力准备,选定吉日后,约请爷、叔、舅、姑等主要亲朋前来做客办喜事,在陕北2月27日正是当地人认为大喜大利迎亲嫁娶的好日子,一大早在乡间的公路上不时能看到接亲的彩车穿过。
在薛家河乡,周家桥村,要做新郎的周广川家,天亮时分一家人早早起床,熬红豆米汤打发“引人的”前往女家,聘请的唢呐班(吹鼓手)放炮鸣号,响吹细打出村迎接新娘,向人们昭示周家的大事大喜。
这时的女家也按当地规矩,办嫁妆、备酒席、约亲朋、选择“送人的”请当地最好的美发师为新娘梳妆打扮,涂胭抹粉等候男方过来迎亲,在女家现压的饸烙面和炸粘糕,不能不吃,它是招待前来帮助人的必备食品。
迎亲的队伍到了女家,唢呐传讯,新娘父母笑迎来客,高莛待宾“送人的”妇女将男方家带来的新衣给新媳妇换上。
名曰“披硬衣”这时新娘的头花、衣服、裤子、袜子里里外外都透着红,稍事片刻后,女家“打醋坛”,意味敬神平安,然后送女儿离家。
迎亲的队伍前为唢呐班“引人的”中为新娘后为“送人的”和送嫁妆的,在陕北只要是生活用品什么都可以当陪嫁(洗衣机、暖水瓶、煤气罐、洗脸盆)等等,每过一村唢呐锣鼓震天。吸引另村男女老少出门观看。如遇两家迎亲队伍相遇,当地有“抢路”的旧俗,以新媳妇走上方(阳面)超越对方为“有福”。
这时男方父母在自家笑迎“送客人”新郎的母亲在媳妇进家时将先准备好的红包式礼品相送,叫“结喜缘”,祝愿婆媳和睦相处。
为喜事“八大碗”是招待来客的主打菜,还有四荤四素饸烙面、炸糕最受欢迎。
晚间习俗“闹新房”同村年轻男女共聚新房,逗趣取乐,新郎躲躲闪闪,新娘羞羞答答,决不能生气,同辈男女欢声笑语,乐不可支,夜半方息,洞房花烛夜,灯火不灭谓“长命灯”,可惜我们离席太早,没能赶上这热闹场面,不过我们忠心祝愿这对新人白头偕老、幸福长久。
在陕西的最北端,位于茫茫毛乌素沙漠与巍巍的黄土高原交汇处的塞上古城榆林,滔滔的黄河水环绕而过,万里长城延绵不断横跨东西,中原农耕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的汇聚和交融,使榆林这片古老的大地上荟萃了风姿独特,奇雄壮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
榆林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初年,因此地有一普惠泉,泉自清凉甘冽,周围榆树丛生,茂密成林,人们围泉而居,故称榆。
依山傍水的榆林古城,北瞰河套,南接三秦,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这种战略重镇的历史地位与民族文化的汇聚交融使弧悬于茫茫沙海之中的榆林古城在数百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所独有的历史风貌和深厚的文化传统。
远看榆林城,就像突兀的沙漠之舟,近十公里长的四方城墙上,耸立着74座墩台,东西南三面没有七座城门,城门用青石砌起厚度达10米左右,敌人很难攻破,主要城门上建有敌楼,下筑翁城并设千斤闸,这些城墙、城门至今保持完好,站在城墙让全城景色尽收眼底,500多年来,榆林古城虽经历战乱及自然的风吹雨打,但旧时的格层基本保持,青色的大方砖把老城包裹的严严实实。它是目前国内城墙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城墙之一。
进入榆林城内,大街短巷,高低起伏,纵横交错,颇有古旧电影风采。风姿独特的四合院,青砖灰瓦,飞檐走壁,高门大院,古朴典雅,与北京的四合院的布局结构非常相似,这其中不少是明代中后期,在榆林居住的总兵参将退役武官等的住宅。据说这些住宅的设计还专门请北京的建筑师和能工巧匠仿北京的四合院设计建造而成,四合院内的雕花木门,小影壁墙,房檐的灰瓦,让我们北京的客人感觉既熟悉而又亲切。
榆林城内外古迹名胜荟萃,城内大街上有历代建筑的钟楼,鼓楼及凯歌等十余座,其中建于明正德年间的新民楼至今已460余年的历史,它有28根大木柱支撑,其中四根直通楼顶,据说取古代天文星象28宿和四大金刚之意,设计精巧,布局独特,集我国古代亭、台、楼、榭于一身的珍贵古建筑,在榆林城周边还有著名的镇北台和红石峡等名胜古迹,值得一看。
走进建安堡
进了榆林城,马上就能看见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汽车在沟壑不平的小路上簸荡慢行,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时近时远的土长城陪着我们透过车窗一路前行,突然车内有人高喊“建安堡、建安堡”。半睡的人们醒了,伸着脑袋往前看,像沙盘一样的城堡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莫非能容纳上千士兵的古代兵营就是这等模样。
建安堡实测距榆林城区65公里,它是明长城36营堡在榆林这一段中,保存最好的一座堡,在夕阳的照射下,建安堡的城墙洒满了金色的余晖,非常凝重壮美,城堡周围长1.2公里,占地一万余平方米,始建于明成化军(1475)明万历年间,开始为土坯墙,最后逐步完成了城墙的青砖包砌工作,从东门入城,一个明显的翁城设计,不过看上去规模比其他地方的翁城稍小一点,顺着石子小路走进堡内,随手可从路两边捡到砌成的青砖和当时兵营房屋的瓦砾,不过兵营已不覆存在了,位于城中央有一座古楼名曰钟鼓楼,楼高十多米,不知楼上是否有钟鼓存在,不过据当地人讲,以前打仗要敲钟报信,擂鼓助威的,现在看钟鼓楼更像一座大岗楼,登顶可腑瞰城内全部,人们在楼下十字穿行,很像西安的鼓楼一样,建于明成化年间已经历了五百年的风吹雨打,钟鼓楼雄姿犹在。
在堡内修建钟鼓楼在长城所有的堡内是很少见的,传说为建这座钟鼓楼还得到皇上的御批呢?再上西门登高远望,城外绵延起伏的黄土高原一眼望不到边,残垣的烽火台点缀其中在夕阳下更显悲壮,让我想起狼烟四起战马嘶鸣的战场。
城内原有南北三座城门,均置翁城,易守难攻,城内当时生活设施齐全,可容纳上千人在此驻守,十多米高的城墙经过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依然坚实如初。据说城墙是用黄土加糯米熬制堆砌而成,不坍塌、不变形,今天建安堡城墙外包的青砖很多已被农民取下用做它用,“裸体”的土墙依然临风而立。
现在建安堡城内居民有高、宫、刘等姓氏,居住有200多户100多人,和外界联系不多,堡内还有城皇庙、娘娘庙等十余座小庙,共同组成了建安堡的庙会组织,日常事务由一位僧人料理。
作为长城上的一个重要军事要塞,建安堡当年管辖着周围23个墩台,在当时敌御外来进攻发挥过重要作用。十多年前由著名影星林清霞、张国荣、梁朝伟领衔主演的香港故事片《东邪西毒》中大漠孤烟,黄土高坡的许多外景都是在这里取景拍摄完成的。
今天我们已看不见金戈铁马,喊杀阵阵的古战场场景,但我们仍被黄土高原所独有的雄奇壮美的景象所感动。
陕北“姜氏庄园”
千百年来,在黄土高原上辛勤劳动的人们创造了丰富多彩,风格独特的窑洞文化。
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16公里的刘家峁村,驱车前往,掠过眼帘的是典型的黄土高原农家窑洞,更让人眼睛一亮的是每家窑洞悬挂着五颜六色的门帘,这在黄土高原仿佛一道亮丽的风景,同车的男士无不为心灵手巧的米脂婆姨的手工活而折服。
远远望去,庄园背靠群山,面迎绿水,姜氏庄园像个土城堡盘踞在一个山峁之上,整个建筑群占地40余亩,据说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庄园的主人叫姜耀祖,曾是陕北地区最大的财主,庄园主人于清光绪年间投巨资历时16年,专门请北京专家指导设计,姜耀祖亲自监修而成。庄园由下院、中院、上院和寨墙等部分组成,下院是典型的陕北窑洞又略带北京四合院的风格样式,让初来乍到的北京朋友备感亲切。硬山式大门制作精细,“大夫第”木雕气势夺人,中院大门为五背六兽硬山顶,上书“五魁”二字,以炫耀主人叔父武举的功绩,入门后东西厢房对置,木窗青瓦和北京的老四合院一模一样,有人说是北京窑洞式的四合院。顺台阶来到上院,青瓦棚顶,四柱双层门,雀替、浮雕等制作华丽,“武魁”门匾再次显赫,进入重花门是陕北地区最高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之院落,十字砖墙,工艺精细,尤是砖雕、石雕刀法细腻生动,内容多为福、禄、寿、喜和花鸟鱼虫,琴棋书画,戏剧人物栩栩如生。
姜氏庄园上中下院相通,四周寨墙高筑,易守难攻,整个庄园后设寨墙一道,中有寨门可通后山,整个建筑设计奇巧,布局合理,更有意思的是庄园依山而凿的“土冰箱”温度恒温保持,能存储大量的食物而不变质,夏季纳凉的“石床”四周石槽环绕,注水后,既防止小虫爬上来侵扰又能防暑降温,进入厨房水缸的“鱼尾”和污水出口的“鱼头”设计巧妙实用,显示了陕北人民无限的创造力和聪明才智。
姜氏庄园是中华民族建筑的瑰宝,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998年,北京中华民族博物馆将姜氏庄园作为汉民族建筑典型以1:1比例,仿制收入中华民族园。
统万城遗址
西晋后期和东晋初年,即公元316年前后,匈奴、氏、羌、鲜卑等少数民族在北方地区建立了一系列分裂割据政权,史称“五湖十六国”时期。其中匈奴铁弗部族建立的大夏国就在今榆林及宁夏地区,其国都统万城的遗址就淹没在靖边县北部的茫茫沙海之中,从残垣断臂依然能看出昔日统万城之恢宏。
大夏国建立初期,这里水草丰美,山水相映,土地肥沃,(今天的统万城周边,仍有许多外地农民在这里种植成片水稻)加之远离别的大国,利于固守,大夏统领赫连勃勃命吒干阿利主持修建都城,七年后郡城建起,按照赫连勃勃“联方统一天下,君临万邦,都城已建,宜立美名之义,定名为统万城。
统万城的城墙非常坚实,虽然经过1500余年的风沙侵蚀,内城并二道城的遗址仍然存在,有些从墙体中伸出的攒子依稀可辩,不过这里山水相映,水草丰美的宜人景色今天已被荒凉无际的毛乌素沙漠所取代。城东西方向距离492米,南北527米,分内外两城。史书称建都时用蒸土拌畜血筑墙,坚硬如石,可以磨刀,我们试了一下,墙体密实的接缝处连一把刀片都难插入,50年代经陕西省文物部门取样鉴定,城体实际使用的是粘土沙子和石灰混合而成的三合原料。不过今天看来,统万城更像一座白万城。大概是建筑材料经过多年风吹雨打及氧化作用,城址表面泛起白色,远远望城黄色沙漠之中,一片白色的甚至有些发亮的城池,非常耀眼。
大夏国的建立,无疑对当地各族人民都是极大的灾难,单说修筑都城一事,就强征了匠人及民工10万人以上。工程除消耗巨大财力与人力以外,被残暴的监工先后杀死的民工就近万人。
陕北婚俗
早听过米脂的婆姨漂亮,绥德的汉精神,到了陕北榆林地区的绥德县正赶上当地人结婚,这不能不说是我们陕北之行遇见的第一件喜事。
这里的婚俗和城里人完全不同,许多仍保留沿袭传统的习惯。在绥德迎亲仪式非常热烈隆重方言称引“媳子”事前尽力准备,选定吉日后,约请爷、叔、舅、姑等主要亲朋前来做客办喜事,在陕北2月27日正是当地人认为大喜大利迎亲嫁娶的好日子,一大早在乡间的公路上不时能看到接亲的彩车穿过。
在薛家河乡,周家桥村,要做新郎的周广川家,天亮时分一家人早早起床,熬红豆米汤打发“引人的”前往女家,聘请的唢呐班(吹鼓手)放炮鸣号,响吹细打出村迎接新娘,向人们昭示周家的大事大喜。
这时的女家也按当地规矩,办嫁妆、备酒席、约亲朋、选择“送人的”请当地最好的美发师为新娘梳妆打扮,涂胭抹粉等候男方过来迎亲,在女家现压的饸烙面和炸粘糕,不能不吃,它是招待前来帮助人的必备食品。
迎亲的队伍到了女家,唢呐传讯,新娘父母笑迎来客,高莛待宾“送人的”妇女将男方家带来的新衣给新媳妇换上。
名曰“披硬衣”这时新娘的头花、衣服、裤子、袜子里里外外都透着红,稍事片刻后,女家“打醋坛”,意味敬神平安,然后送女儿离家。
迎亲的队伍前为唢呐班“引人的”中为新娘后为“送人的”和送嫁妆的,在陕北只要是生活用品什么都可以当陪嫁(洗衣机、暖水瓶、煤气罐、洗脸盆)等等,每过一村唢呐锣鼓震天。吸引另村男女老少出门观看。如遇两家迎亲队伍相遇,当地有“抢路”的旧俗,以新媳妇走上方(阳面)超越对方为“有福”。
这时男方父母在自家笑迎“送客人”新郎的母亲在媳妇进家时将先准备好的红包式礼品相送,叫“结喜缘”,祝愿婆媳和睦相处。
为喜事“八大碗”是招待来客的主打菜,还有四荤四素饸烙面、炸糕最受欢迎。
晚间习俗“闹新房”同村年轻男女共聚新房,逗趣取乐,新郎躲躲闪闪,新娘羞羞答答,决不能生气,同辈男女欢声笑语,乐不可支,夜半方息,洞房花烛夜,灯火不灭谓“长命灯”,可惜我们离席太早,没能赶上这热闹场面,不过我们忠心祝愿这对新人白头偕老、幸福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