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教育学会十二五科研规划课题《中学化学教学专业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部分研究成果。
摘要 : 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中的化合物知识及许多重要化学元素、凡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是与氧化还原反应相联系在一起的。师生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内容,是充分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基础。
关键词:化学 ;教学 ;探究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教学从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导入
初中中学生已经从物质得氧、失氧的角度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懂得了物质得到氧就是氧化反应,物质失去氧就是还原反应的固定思维模式,还能写出一些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铜被木炭还原的反应,CuO C=====Cu CO 2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反应,CuO失去氧变成Cu单质,发生了还原反应;与此同时,C结合了O生成CO 2 ,发生了氧化反应,也就是说CuO变成Cu的同时,C变成CO 2 。进而总结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产生和存在、是不能分开,又是既对立又统一的。那么对于这一类型的反应,我们到底是称它为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呢?综合本节课的主题,我们把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为在在教学中又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可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一化学反应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立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广义定义要采用类比思想,运用已有知识
学生在初三已经学过元素化合价的的相关基础知识,让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升降、发生的反应、以及反应物的作用及其性质、生成的产物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C→CO 2 和CuO→Cu两个变化过程,让学生分组讨论,给以适当的提示,请数位同学讲出讨论的结果,并结合此前查阅的资料总结出一些相关的概念的含义和概念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回答评价,回归教材,精讲概念。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新概念教学中,物质没有得氧却也可以称为氧化,这是使之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之一,为突破难点可利用比较的方法突出其简单化。
2Mg O 2 =2MgOMg Cl 2 =MgCl 2
Mg H 2 SO 4 (稀)=MgSO 4 H 2
让学生通过比较上述三个反应,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分析,Mg发生了怎样的变化?Mg-2e=Mg 2 ,既然Mg与氧结合叫做氧化,那么与氯结合、与硫酸根结合也叫氧化是合理的、可行的,反之不同化合物中的Mg 2 重新转变成Mg,也都可以称为还原。这样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经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分析、类比,发概括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广义定义。
三、突出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重点的科学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是“电子的转移”。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建构主义认为,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可以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特点,由于电子都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引出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相同的道理,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也达到稳定结构,两个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成了氯化钠,于是就是发生了反应。接着让学生讨论:金属钠与氯气反应后,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 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可以得出结论: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原因是因为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原因是因为得到电子。
当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的难易程度相差不大,如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电子的转移情况会怎样,怎样才能使氯原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和氢原子达到2电子的稳定结构,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最后学生明白到,由于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的难易程度相差不大,于是双方共用一对电子,这个电子对同时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共同吸引,使双方都达到稳定结构,由于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稍强一些,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氯原子而偏离氢原子。因此,从表观上来说,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 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到-1价,实质上是这个共用电子对发生了偏移。通过以上的分析,学生认识到元素化合价的升降的实质是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总之,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中的化合物知识及许多重要化学元素、凡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是与氧化还原反应相联系在一起的。新课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应当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尊重学生的态度和情感,特别是要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层层推进,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思考、推理、判断和概括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及本质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概念的发展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合。
(作者单位:1江西省鄱阳县第一中学3331002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333100)
摘要 : 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中的化合物知识及许多重要化学元素、凡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是与氧化还原反应相联系在一起的。师生熟练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内容,是充分认识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基础。
关键词:化学 ;教学 ;探究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教学从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导入
初中中学生已经从物质得氧、失氧的角度学习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知识,懂得了物质得到氧就是氧化反应,物质失去氧就是还原反应的固定思维模式,还能写出一些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铜被木炭还原的反应,CuO C=====Cu CO 2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这个反应,CuO失去氧变成Cu单质,发生了还原反应;与此同时,C结合了O生成CO 2 ,发生了氧化反应,也就是说CuO变成Cu的同时,C变成CO 2 。进而总结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产生和存在、是不能分开,又是既对立又统一的。那么对于这一类型的反应,我们到底是称它为氧化反应还是还原反应呢?综合本节课的主题,我们把这样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
为在在教学中又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可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明白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一化学反应的两个方面,是相互依存、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对立统一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广义定义要采用类比思想,运用已有知识
学生在初三已经学过元素化合价的的相关基础知识,让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升降、发生的反应、以及反应物的作用及其性质、生成的产物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如:C→CO 2 和CuO→Cu两个变化过程,让学生分组讨论,给以适当的提示,请数位同学讲出讨论的结果,并结合此前查阅的资料总结出一些相关的概念的含义和概念间的关系,对学生的回答评价,回归教材,精讲概念。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新概念教学中,物质没有得氧却也可以称为氧化,这是使之成为教学难点的原因之一,为突破难点可利用比较的方法突出其简单化。
2Mg O 2 =2MgOMg Cl 2 =MgCl 2
Mg H 2 SO 4 (稀)=MgSO 4 H 2
让学生通过比较上述三个反应,从电子得失的角度分析,Mg发生了怎样的变化?Mg-2e=Mg 2 ,既然Mg与氧结合叫做氧化,那么与氯结合、与硫酸根结合也叫氧化是合理的、可行的,反之不同化合物中的Mg 2 重新转变成Mg,也都可以称为还原。这样从已有的知识出发,经过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讨论、分析、类比,发概括出氧化还原反应的广义定义。
三、突出氧化还原反应教学重点的科学方法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是“电子的转移”。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如何突破教学难点,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建构主义认为,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包括各种类型的教学媒体和教学资料。
对于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可以以金属钠与氯气反应为例,首先引导学生分析钠原子和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特点,由于电子都有达到稳定结构的趋势,引出钠原子容易失去最外层的一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相同的道理,氯原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也达到稳定结构,两个离子由于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成了氯化钠,于是就是发生了反应。接着让学生讨论:金属钠与氯气反应后,钠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升高到 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可以得出结论: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原因是因为失去电子,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原因是因为得到电子。
当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的难易程度相差不大,如氢气和氯气反应生成氯化氢,电子的转移情况会怎样,怎样才能使氯原子达到8电子的稳定结构和氢原子达到2电子的稳定结构,经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指导,最后学生明白到,由于这两种元素的原子获得电子的难易程度相差不大,于是双方共用一对电子,这个电子对同时受到两个原子核的共同吸引,使双方都达到稳定结构,由于氯原子对共用电子对的吸引力比氢原子稍强一些,共用电子对偏向于氯原子而偏离氢原子。因此,从表观上来说,氢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升高到 1价,氯元素的化合价从0价降到-1价,实质上是这个共用电子对发生了偏移。通过以上的分析,学生认识到元素化合价的升降的实质是发生了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总之,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阶段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且在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中的化合物知识及许多重要化学元素、凡涉及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反应都是与氧化还原反应相联系在一起的。新课程中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应当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尊重学生的态度和情感,特别是要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由表及里的层层推进,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思考、推理、判断和概括总结,有利于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及本质的理解与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概念的发展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结合。
(作者单位:1江西省鄱阳县第一中学3331002江西省鄱阳县第二中学33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