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馆是对群众进行全民艺术普及以及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为了充分发挥职能,文化馆应该着重对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提供文化服务。如何契合我国文化发展状况,提高文化馆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是相关管理人员应当特别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现阶段文化馆的发展情况出发,阐释文化馆如何做好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以促进文化馆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文化馆 特殊群体 文化服务 对策
一、群众文化服务的重要性
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部分文化馆由于各种原因仍在开展营利性经营活动,对特殊群体难以兼顾,进而不能充分体现文化馆的文化价值。因此,文化馆作为公益性质的文化单位之一,应积极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增强文化馆服务水平以及加大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以满足新形势下特殊群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文化馆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现状
文化馆是我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能,应面向特殊群体提供无差别的文化服务。但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文化馆容易忽视特殊群体的文化建设。首先,由于文化馆的活动空间不足,导致特殊群体文化服务功能在逐渐减弱。
其次,精准对接工作效率低下,没有充分利用社区网格化力量,没有考虑到特殊群体人员零散分布的因素,缺乏对特殊群体文化诉求的特殊照顾。再次,部分地区的文化馆由于资金和人力资源不足,在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上没有创新,没有将文化服务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相融合,导致文化馆对特殊群体文化服务的作用愈来愈小。
三、文化馆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对策
(一)加强特殊群体信息化建设力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文化馆也应主动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群众文化服务,满足特殊群体对文化服务的需求。在文化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运用线下、线上、掌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文化服务。一是开展线下文化体验。可以利用数字文化馆,设置各种门类的学习体验区,将文化服务转变为可浏览的数字文化服务,也可应用3D投影技术以及VR技术,提升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效果。二是开展线上文化服务。通过接受线上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特殊群体对文化需求,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三是开展掌上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发布文化信息,利用数字共享平台为特殊群体与文化馆搭建快速沟通的桥梁,从而提高文化馆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质量。
(二)促进特殊群体场馆服务厚度
随着特殊群体对文化馆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其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文化馆也应在加强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对馆内的各种硬件设施进行优化,科学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建设供特殊群体休息的区域,或设立餐厅、咖啡厅等,使特殊群体在文化服务过程中不但可以感受到服务态度的热情,同时也能在这些创新的设施上感受到馆内的人文情怀。通过特殊群体的递增效应和滚雪球效应,使更多群众走进文化馆,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提高文化馆精准对接强度
在进行文化精准对接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当地特殊群体进行划分,例如男性、女性或者是老人、青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然后根据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对文化进行精准宣传。例如可利用暑期举办针对留守儿童的书法美术公益培训班、“小戏迷”培训班;为农民工、老年人多开办一些文化讲座、广场舞、艺术展览、合唱艺术等文化培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方式不但满足特殊群体对文化的需求,还可以实现文化内容与文化服务的精准对接,以此实现精神文明层面的精准持贫。
(四)创新特殊群体文化服务内容高度
文化馆在面向特殊群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要做好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要以当地的风土民情、人文历史和地域文化为重要载体。特殊群体对传统的、大众化的文化更感兴趣,尤其是本地特色文化,如地方戏曲、民歌、民间故事等,这些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更能吸引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参与,而且也能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本地优秀民俗文化。
(五)拓展特殊群体文化兴趣宽度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文化馆服务特殊群体时也是如此。首先需要建立文化传播意识,有效利用文化馆的资源空间,并采用各种手段培养特殊群体的文化学习兴趣,使其建立高雅、健康的文化习惯,主動参与到文化馆的文化活动建设中,拓展文化馆公共文化传播的整体范围。
四、结语
文化馆作为我国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实际文化服务中应从特殊群体实际文化需求出发,加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硬件设施,积极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将自身打造成综合性极强的文化传播场所,以更好地为特殊群体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促进文化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榕瑛.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探索与创新思考[J].艺术科技,2019,32(11):93-94.
[2]汤建明.对文化馆公益文化培训服务的几点思考[J].艺术科技,2019,32(09):206.
(作者简介:唐小梅,女,本科,湖北省荆门市群众艺术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葛星星)
关键词:文化馆 特殊群体 文化服务 对策
一、群众文化服务的重要性
文化馆是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部分文化馆由于各种原因仍在开展营利性经营活动,对特殊群体难以兼顾,进而不能充分体现文化馆的文化价值。因此,文化馆作为公益性质的文化单位之一,应积极发展公共文化事业,增强文化馆服务水平以及加大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以满足新形势下特殊群体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二、文化馆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现状
文化馆是我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承担着提供文化服务的重要职能,应面向特殊群体提供无差别的文化服务。但目前由于多方面的影响因素,文化馆容易忽视特殊群体的文化建设。首先,由于文化馆的活动空间不足,导致特殊群体文化服务功能在逐渐减弱。
其次,精准对接工作效率低下,没有充分利用社区网格化力量,没有考虑到特殊群体人员零散分布的因素,缺乏对特殊群体文化诉求的特殊照顾。再次,部分地区的文化馆由于资金和人力资源不足,在文化服务的内容和形式上没有创新,没有将文化服务和多媒体信息技术相融合,导致文化馆对特殊群体文化服务的作用愈来愈小。
三、文化馆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对策
(一)加强特殊群体信息化建设力度
随着科技的不断创新发展,文化馆也应主动跟随社会发展的脚步,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群众文化服务,满足特殊群体对文化服务的需求。在文化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可以运用线下、线上、掌上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文化服务。一是开展线下文化体验。可以利用数字文化馆,设置各种门类的学习体验区,将文化服务转变为可浏览的数字文化服务,也可应用3D投影技术以及VR技术,提升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效果。二是开展线上文化服务。通过接受线上公共文化服务,满足特殊群体对文化需求,为他们提供定制化的服务。三是开展掌上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等发布文化信息,利用数字共享平台为特殊群体与文化馆搭建快速沟通的桥梁,从而提高文化馆对特殊群体的文化服务质量。
(二)促进特殊群体场馆服务厚度
随着特殊群体对文化馆的认知度越来越高,其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文化馆也应在加强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对馆内的各种硬件设施进行优化,科学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建设供特殊群体休息的区域,或设立餐厅、咖啡厅等,使特殊群体在文化服务过程中不但可以感受到服务态度的热情,同时也能在这些创新的设施上感受到馆内的人文情怀。通过特殊群体的递增效应和滚雪球效应,使更多群众走进文化馆,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三)提高文化馆精准对接强度
在进行文化精准对接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当地特殊群体进行划分,例如男性、女性或者是老人、青年人、儿童、残疾人等,然后根据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对文化进行精准宣传。例如可利用暑期举办针对留守儿童的书法美术公益培训班、“小戏迷”培训班;为农民工、老年人多开办一些文化讲座、广场舞、艺术展览、合唱艺术等文化培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他们感受到文化的魅力。这样的方式不但满足特殊群体对文化的需求,还可以实现文化内容与文化服务的精准对接,以此实现精神文明层面的精准持贫。
(四)创新特殊群体文化服务内容高度
文化馆在面向特殊群体提供公共文化服务时,要做好内容和形式的创新,要以当地的风土民情、人文历史和地域文化为重要载体。特殊群体对传统的、大众化的文化更感兴趣,尤其是本地特色文化,如地方戏曲、民歌、民间故事等,这些民俗文化和传统文化更能吸引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参与,而且也能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本地优秀民俗文化。
(五)拓展特殊群体文化兴趣宽度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在文化馆服务特殊群体时也是如此。首先需要建立文化传播意识,有效利用文化馆的资源空间,并采用各种手段培养特殊群体的文化学习兴趣,使其建立高雅、健康的文化习惯,主動参与到文化馆的文化活动建设中,拓展文化馆公共文化传播的整体范围。
四、结语
文化馆作为我国重要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在实际文化服务中应从特殊群体实际文化需求出发,加强内部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硬件设施,积极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将自身打造成综合性极强的文化传播场所,以更好地为特殊群体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促进文化馆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魏榕瑛.文化馆群众文化工作的实践探索与创新思考[J].艺术科技,2019,32(11):93-94.
[2]汤建明.对文化馆公益文化培训服务的几点思考[J].艺术科技,2019,32(09):206.
(作者简介:唐小梅,女,本科,湖北省荆门市群众艺术馆,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责任编辑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