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但农村初中往往实验材料短缺,学生的生活环境受到限制,如何从实际出发,在农村初中有效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呢?
一、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实验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农村初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普遍感到化学“难学”,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越不想学,就越难学;越难学,就越不想学,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分析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笔者发现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富于想象力。当看到形象、生动、直观的化学现象时,他们就被深深地吸引,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学酒精的性质时,笔者把一块棉手帕浸泡在盛有浓度为70%的酒精的烧杯中,等它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之后,笔者用镊子夹住棉手帕的两个角,放在火焰上。等火焰熄灭后,学生发现手帕完好无损。这个奇妙的实验,引来了现场阵阵惊叹声,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是连接学生的认知与化学现象之间的纽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在实验中置换师生角色
农村初中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化学实验器材有限,在实验室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的可能性较小,把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的难度更大。因此,教师应该认真设计演示实验方案,做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课堂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完成,由学生担当实验演示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预演准备,确保学生能在课堂上成功地演示实验。学生在做演示实验时,教师可以叫一名或多名学生协助,教师在一旁充当配角,着重控制实验过程,保证演示实验活动顺利进行。如在讲到“水溶液的性质”中某些水溶液有导电性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测验物质导电性的简易装置,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参与的“表演”,目的是让学生区分溶液的导电与金属导电的不同原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在实验中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验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感官和教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化学物质和现象。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和认知程度的不同,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在做分组实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成绩好的学生和进步较快的学生分在一组,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分在一组,优化小组成员结构,以便他们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和提高。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分组实验中,不可“管”得太死,也不能“放任自流”。尤其对农村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自控力较差,“玩实验”的心理较强,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在进行分组实验中,应全面监控每一环节,既给学生一片活动、自主探究的空间,又让他们有效地完成实验研究。
四、巧用家庭实验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家庭小实验可以就地取材,实验过程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是“学以致用”的教学诠释,是课本实验的升华,对深化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在证实CO2化学性质的实验中,学生可以自主配制澄清的石灰水,选用饮料软管作为导气管,向里面吹入CO2,观察分析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同时破解鸡蛋浸泡在石灰水中能够长期保鲜的化学原理;又如在检测物质的酸碱性的实验中,笔者从田野中找来牵牛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作为酸碱指示剂的代替品,以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此外,学生还可以自行设计“无字天书”“一针见血”、小魔术等趣味性较强又贴近生活实际的小实验。
一、在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兴趣
实验是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最有效途径。农村初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普遍感到化学“难学”,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越不想学,就越难学;越难学,就越不想学,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分析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笔者发现他们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对各种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富于想象力。当看到形象、生动、直观的化学现象时,他们就被深深地吸引,进而产生探究的欲望。
如在教学酒精的性质时,笔者把一块棉手帕浸泡在盛有浓度为70%的酒精的烧杯中,等它均匀湿透后取出。展开手帕之后,笔者用镊子夹住棉手帕的两个角,放在火焰上。等火焰熄灭后,学生发现手帕完好无损。这个奇妙的实验,引来了现场阵阵惊叹声,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是连接学生的认知与化学现象之间的纽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索科学、揭示奥秘的兴趣。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在实验中置换师生角色
农村初中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化学实验器材有限,在实验室里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活动的可能性较小,把演示实验改成分组实验的难度更大。因此,教师应该认真设计演示实验方案,做好化学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
课堂演示实验,可以让学生完成,由学生担当实验演示者。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预演准备,确保学生能在课堂上成功地演示实验。学生在做演示实验时,教师可以叫一名或多名学生协助,教师在一旁充当配角,着重控制实验过程,保证演示实验活动顺利进行。如在讲到“水溶液的性质”中某些水溶液有导电性时,笔者设计了一个测验物质导电性的简易装置,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参与的“表演”,目的是让学生区分溶液的导电与金属导电的不同原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三、在实验中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分组实验是实验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化学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验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感官和教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化学物质和现象。农村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和认知程度的不同,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所以在做分组实验时,教师一定要注意把成绩好的学生和进步较快的学生分在一组,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与动手能力弱的学生分在一组,优化小组成员结构,以便他们能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和提高。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分组实验中,不可“管”得太死,也不能“放任自流”。尤其对农村的学生而言,由于他们的自控力较差,“玩实验”的心理较强,更应加强教师的主导作用。所以,在进行分组实验中,应全面监控每一环节,既给学生一片活动、自主探究的空间,又让他们有效地完成实验研究。
四、巧用家庭实验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
在农村广阔的天地里,家庭小实验可以就地取材,实验过程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是“学以致用”的教学诠释,是课本实验的升华,对深化素质教育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如在证实CO2化学性质的实验中,学生可以自主配制澄清的石灰水,选用饮料软管作为导气管,向里面吹入CO2,观察分析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同时破解鸡蛋浸泡在石灰水中能够长期保鲜的化学原理;又如在检测物质的酸碱性的实验中,笔者从田野中找来牵牛花、紫卷心菜、胡萝卜等,作为酸碱指示剂的代替品,以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此外,学生还可以自行设计“无字天书”“一针见血”、小魔术等趣味性较强又贴近生活实际的小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