歧路徘徊:美陆基战略导弹的艰难选择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bgm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吴建明

各执己见:矛盾的源头和焦点


  2021年5月,一枚“民兵-3”导弹在试验前的倒计时阶段出现故障,发射任务被迫中止。这是“民兵-3”导弹在四年内的第二次失败。对此,美国军方表示,“民兵-3”导弹设计过时,部件老化,技术性能大幅落后,没有继续延寿的必要,因此要加大经费投入,尽快用“陆基战略威慑”(GBSD)取而代之。反对者则认为,陆基洲际导弹发射井位置相对固定,容易成为对手首轮核打击的目标,是不折不扣的“核武海绵”,因此没必要更新换代,维持现状是最佳选择。事实上,作为一款服役了近半个世纪的洲际弹道导弹,“民兵-3”导弹目前仍是美“三位一体”核力量的重要组成,具有戒备率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可靠性能下降、维护费用飙升,这使得美国在“延迟退休”与“更新换代”之间犹豫不决。目前看,GBSD研制进度缓慢,“民兵-3”导弹仍无法被取代,军政各界对于陆基战略导弹的发展方向难达统一。

老骥伏枥:“民兵-3”还能服役多久?


  “民兵-3”是美唯一一款正在服役的陆基战略洲际弹道导弹,于1970年列装,至今已超过50年。作为美苏争霸的明星装备,“民兵-3”导弹采用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其设计寿命为10年。整个上世纪80年代,美国都在讨论“和平卫士”(MX)导弹项目的各类问题,原本打算以新换旧,孰料苏联解体、美苏签订《进攻性战略武器削减条约》,换装节奏被打断,迫使“民兵-3”导弹不得不坚守岗位。为了确保可靠性和安全性,美国开启了大规模延寿计划。根据统计,从1992年至2016年,“民兵-3”导弹经历了大大小小共几十次改造,总花费在360亿美元至480亿美元之间。然而,更为关键的是,“民兵-3”导弹在设计之初并未考虑承受50年的超期服役,在不断升级改造的过程中,各类技术部件在集成时会带来各种兼容性问题,一旦突破阈值就需要更大规模的升级改造,周而往复,导致其成本逐年升高。早期“民兵-3”导弹的维护费用大约为12亿美元/年,2004年提高到了20亿美元/年,预计到2030年以后,将会涨到50亿美元/年。因此,“民兵-3”导弹的服役期限,一方面取决于各类技术部件的承受上限,另一方面则取决于美国维持该装备的预算规模与持续性。

举步维艰:GBSD能否带来改变?


  作为下一代陆基战略导弹,美空军对于GBSD的定位,首先就是确保美国核威慑力量的安全有效。GBSD在设计理念上并不强调先进性,反而更专注于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可承受性,其设计寿命为50年,此外还考虑了长期服役后升级改造的适应性问题。GBSD项目于2011年启动,2016年完成方案选型与技术要求制定,目前正处于工程和制造开发阶段,预计2026年进入生产和部署阶段,2030年前形成初始作战能力。美国防部2015年计划为GBSD投资632亿美元,此后调整为850亿美元,如果考虑到对新型弹头和再入载具的改造等,其最终预算可能会超过1400亿美元。相比而言,对于维持400~500枚规模的陆基核力量来说,“民兵-3”导弹会更加省钱。总体来说,GBSD不会对美国战略核力量带来太大改变,只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陆基导弹“年久失修”所带来的风险,根除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后患。这倒很像汽车轮胎被扎后,到底是选择补胎,还是更换新的轮胎……

歧路徘徊: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如果继续使用“民兵-3”导弹,依靠多年的资金和技术积累,短期内没有问题,未来则会面临不确定性增加的风险。GBSD会解决前者长期性的问题,但是短时内大批量换装则会使预算占比增加,从而削减其他领域的投资。毕竟,在美国制定对华竞争长期战略的局面下,各新兴领域所需要的投资巨大,美国究竟会为一款“民兵-3 plus”花费多少钱呢?当然,办法不是没有。比如可以將GBSD的服役期限拖至2050年,同时减少对于“民兵-3”导弹的维护费用,分批次退役,降低装备换装的财政压力。至于美国会不会取消部署陆基战略导弹,“可以少发展、慢发展,但是不能没有”,这个可能是美国对这一问题的底线了。
其他文献
缅甸现行宪法全称为《缅甸联邦共和国宪法(2008)》,在前军政府主导下,历经15年讨论,于2008年起草完成,并于同年5月经全民公决通过。根据新宪法,2010年11月缅甸举行了大选,代表军方利益的联邦巩固与发展党(巩发党)赢得选举。2011年,军政府正式向巩发党政府移交权力,缅甸完成政体转型。而缅甸全国民主联盟(民盟)指责宪法存在重大缺陷,为军人保留诸多权力,是缅甸政治转型的障碍,一直呼吁修改宪法
受疫情影响,南非已经实施全国范围“封城”。图为南非约翰内斯堡街头的一名佩戴口罩、手套的艺人。  2月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欧美等地暴发,公共卫生治理水平低下的非洲却一度少有病例出现,“高温论”“人口年轻论”被当作原因。但进入3月以来,疫情快速扩散至非洲40多个国家,病例数激增,当地经济开始遭受冲击,中非经贸合作也受到一定影响。疫情在非洲快速扩散  2月14日,埃及报告了非洲大陆首例确诊病例,系一名在埃及
9月2日,德国政府颁布题为《德国-欧洲-亚洲:共同塑造21世纪》的印太政策指导方针(以下简称《指针》),正式将印太地区列为战略关注重点。《指针》是德国乃至欧盟在国际格局变化的背景下试图增加其在印太地区影响力、推动构建符合欧洲利益的21世纪国际秩序的一份纲领性文件。  “印太”成为地缘政治高地  “印太”概念对德国并不陌生,最初正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地缘政治学家卡尔·豪斯霍费尔在20世紀20年代提出的
一個国际科学团队4月10日发布了有史以来的第一张黑洞照片。这是天体物理学界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据报道,该团队利用一个全球望远镜网络,通过各地射电望远镜的协作,对黑洞这种连任何物质和光都无法逃逸的拥有巨大引力场的天体实现了极高分辨率的观测。以前曾有观测被黑洞吞噬的气体等释放X射线的先例,但直接捕捉到连光都无法逃逸的黑洞尚属首次。爱因斯坦百余年前预言黑洞存在的广义相对论得到印证,专家称,“这是有助于
6月1日,巴基斯坦最高法院前首席大法官纳赛尔·穆尔克正式宣誓就任巴过渡政府总理,在新一任政府产生前负责维持国家运行,组織和监督即将到来的国民议会选举。  穆尔克来自巴基斯坦开伯尔-普什图赫瓦省斯瓦特地区,曾于2014年7月~2015年8月间出任巴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他在就职后向当地媒体表示,自己将根据授权保障国民议会选举如期举行,并将举行一次公平透明的选举作为首要任务。根据巴基斯坦法律,巴前任政府
近代以来,东北亚海域发生的大国博弈对我国国运产生重大影响,在该海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也深刻影响了东北亚的历史进程。东北亚海域的重要性要求我们对当前该海域正在发生的新变化保持高度关注,并构建一套新的合理的海洋安全观念。  海洋争端久拖不决。各国海洋战略纷纷聚焦东北亚海域。长期以来,东北亚纠结或挣扎在岛礁争端与其他海域争端上,而目前各国战略开始进一步向海洋聚焦。比如美国从“亚太再平衡”转向“印太战略”
李自国:在未来的三边关系乃至整个国际秩序构建中,中国要有“平常心”。中美博弈是长期过程,对中美关系要有底线思维,同时向好的方向谋划。其次要“守正”,就是坚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尽管美国有“例外论”,不认可相互尊重,但我们要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打造全球伙伴关系,既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也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志同道合是伙伴,求同存异
“这并不意味着结束,而是开始。这是黎明破晓,是我们伟大的国家剧目上演新一幕的时刻”,首相约翰逊在英国正式退出欧盟之际发表的电视讲话中曾如此强调。的确,在国际经贸领域,脱欧后的英国是需要开始编排“新剧目”了。脱欧过渡期将于2020年底结束,届时英国将不再受惠于欧盟与其他70余个经济体订立的约40项贸易协议。为避免贸易关系退回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与各大经济体的贸易谈判无疑是英国政府当前的优先事项。截至8
2020年3月10日,第二批滞留湖北的台胞搭乘台湾中华航空、东方航空临时航班,从武汉返回台湾。  自新冠疫情发生以来,美国与台湾以防疫为名,关系持续走近,而中美、两岸间的良性合作却呼之不出。在非传统安全威胁下,台海地区既有的矛盾、风险不但没有缓解,反而由于意识形态、政治偏见作祟,中国与美国、大陆与台湾的隔阂进一步加深。疫情之外,美国签署《台北法案》,就台湾拓展国际参与问题大做文章;中美两军在台海周
7月30日, 东盟负责经济共同体事务的副秘书长里洛接受笔者专访时表示,要力争年内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因为这不仅有助于本地区国家携手应对新冠疫情冲击,也有利于保持贸易和投资尤其是供应链的开放,更对中国与东盟通过增进“一带一路”建设协同性来促进地区增长、强化互联互通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与东盟经济合作是RCEP坚实基础  聚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RCEP由东盟十国发起并主导,邀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