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岁末最后一期,《财富堂》选择了郭伟——一位充满叛逆精神的艺术家作为杂志封面人物,表达我们对告别2013年的复杂心情和迎接2014年的各种憧憬。
郭伟生于1960年,毕业于四川美院版画系,现为职业画家。他很长一段时期执著于对孩子和青少年眼神和表情的表现,像中国版的塞林格,笔下时而出现的假发、墨镜、一地烟头、卡通玩具等,勾勒了青少年“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近年他的“道听途说”系列,让熟悉他的人更感到“震撼”,看到了他对人性发掘进入了更纵深更开阔的视野。
我对郭伟一直关注着。最初邂逅他,是在数年前的南京,也是12月。那天寒风劲吹,直往脖子里钻。夜晚与毛焰、何多苓等同桌酒酣饭足后,我们搭着毛焰的路虎去KTV。刚落座KTV包房,门外呼啦一下蜂拥来一大拨艺术家,你懂的,艺术家扎堆出现,其装束、形象与普通人的不同异常鲜明。一同来自上海的赵建平替我一一介绍,那天我只记牢了郭伟,名字简单而响亮,其实似乎是特别深沉的男人。后来上海美术馆举办“景象2012”告别展,与他在馆内匆匆又见一面。郭伟的模样实在属于不易被记的隐姓埋名特工的类型,相比之下,他的作品风格和标记格外强烈,譬如:《无题》以及《网络笔记》系列,只消瞄上一眼,立刻在我脑底扎了根。我读郭伟,感受他的艺术如同绘画摇滚,与崔健一样擅长对人的精神处境的关注和对社会、历史的反思,不一样的只是他们有各自的文化语言。
前不久上海艺博会上,我闲逛时再次邂逅郭伟的作品,他的作品充满着难以言喻的情感,色彩灰暗,气氛忧郁,在他的画前驻足良久,我就下了决心要给他做个封面专题,与读者们分享。原因无他,只是他的作品发出的摇滚般的吟唱,再次打动了我。其实读郭伟的画,很可能打破了你的日常审美体验。他的绘画不讨巧普罗大众的趣味,也不迎合高雅人士的癖好,它们不美不丑,不纯洁不颓废,逼真又模糊,有生命的蓬勃也有死亡的气息……无论你喜欢或不喜欢,它就那样,桀骜不驯、独立自信,存在着。
有人说读他的近作,感到压抑,累得慌。我的体会,将他的《手抄本》与德拉克罗瓦著名画作《萨丹纳帕路斯之死》对比着读,将他的《切·格瓦拉》与切·格瓦拉遇害后清理遗体的那幅著名照片对比着读,也将他的《夜》与所谓的“扫黄”图像报道对比着读,这样的比较性读法仿佛阅一本好书,你不会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相反可能激发出对艺术家“抽离”历史与现实、探索超验表现的好奇和理解。就个人体会,乍一看郭伟的作品,直观的反应通常会联想到一些具有文献意义的历史绘画或新闻图片,会感受色情、血腥、暴力,以及真实和非真实的冲突等等;细细凝望,又会对艺术家解构历史文献的态度和立场发生兴趣,其作品既不媚俗也不媚雅,充满了对时代和社会的质疑,自由而独特地表现了他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的精神处境的关注和思考,也传递了当下群体的欲望与困境。
郭伟的绘画有实验性趣味,也有创造性品质,正由于此,他是我心目中的杰出画家,与毛焰、何多苓、庞茂琨等登上了一样的艺术高峰。他也是我推荐的2013上海艺博会艺术家里最值得关注和投资的黑马。你耐心地读他的画,了解他的内心,当读懂了他的冷峻,他的犀利,你的艺术观或许也超越了俗雅羁绊,走向了纵深与开阔。
艺术品具有双重属性。从货币意义上讲,它们会带给你投资乐趣;从精神层面上看,艺术始终有助于思想的丰富和情趣的提升。请记住郭伟吧,未来不远,或许你会惊奇地发现,来自四川的这个中年男人越来越走向经典,他的绘画给了藏家丰厚的回报!
郭伟生于1960年,毕业于四川美院版画系,现为职业画家。他很长一段时期执著于对孩子和青少年眼神和表情的表现,像中国版的塞林格,笔下时而出现的假发、墨镜、一地烟头、卡通玩具等,勾勒了青少年“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轻”。近年他的“道听途说”系列,让熟悉他的人更感到“震撼”,看到了他对人性发掘进入了更纵深更开阔的视野。
我对郭伟一直关注着。最初邂逅他,是在数年前的南京,也是12月。那天寒风劲吹,直往脖子里钻。夜晚与毛焰、何多苓等同桌酒酣饭足后,我们搭着毛焰的路虎去KTV。刚落座KTV包房,门外呼啦一下蜂拥来一大拨艺术家,你懂的,艺术家扎堆出现,其装束、形象与普通人的不同异常鲜明。一同来自上海的赵建平替我一一介绍,那天我只记牢了郭伟,名字简单而响亮,其实似乎是特别深沉的男人。后来上海美术馆举办“景象2012”告别展,与他在馆内匆匆又见一面。郭伟的模样实在属于不易被记的隐姓埋名特工的类型,相比之下,他的作品风格和标记格外强烈,譬如:《无题》以及《网络笔记》系列,只消瞄上一眼,立刻在我脑底扎了根。我读郭伟,感受他的艺术如同绘画摇滚,与崔健一样擅长对人的精神处境的关注和对社会、历史的反思,不一样的只是他们有各自的文化语言。
前不久上海艺博会上,我闲逛时再次邂逅郭伟的作品,他的作品充满着难以言喻的情感,色彩灰暗,气氛忧郁,在他的画前驻足良久,我就下了决心要给他做个封面专题,与读者们分享。原因无他,只是他的作品发出的摇滚般的吟唱,再次打动了我。其实读郭伟的画,很可能打破了你的日常审美体验。他的绘画不讨巧普罗大众的趣味,也不迎合高雅人士的癖好,它们不美不丑,不纯洁不颓废,逼真又模糊,有生命的蓬勃也有死亡的气息……无论你喜欢或不喜欢,它就那样,桀骜不驯、独立自信,存在着。
有人说读他的近作,感到压抑,累得慌。我的体会,将他的《手抄本》与德拉克罗瓦著名画作《萨丹纳帕路斯之死》对比着读,将他的《切·格瓦拉》与切·格瓦拉遇害后清理遗体的那幅著名照片对比着读,也将他的《夜》与所谓的“扫黄”图像报道对比着读,这样的比较性读法仿佛阅一本好书,你不会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相反可能激发出对艺术家“抽离”历史与现实、探索超验表现的好奇和理解。就个人体会,乍一看郭伟的作品,直观的反应通常会联想到一些具有文献意义的历史绘画或新闻图片,会感受色情、血腥、暴力,以及真实和非真实的冲突等等;细细凝望,又会对艺术家解构历史文献的态度和立场发生兴趣,其作品既不媚俗也不媚雅,充满了对时代和社会的质疑,自由而独特地表现了他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的精神处境的关注和思考,也传递了当下群体的欲望与困境。
郭伟的绘画有实验性趣味,也有创造性品质,正由于此,他是我心目中的杰出画家,与毛焰、何多苓、庞茂琨等登上了一样的艺术高峰。他也是我推荐的2013上海艺博会艺术家里最值得关注和投资的黑马。你耐心地读他的画,了解他的内心,当读懂了他的冷峻,他的犀利,你的艺术观或许也超越了俗雅羁绊,走向了纵深与开阔。
艺术品具有双重属性。从货币意义上讲,它们会带给你投资乐趣;从精神层面上看,艺术始终有助于思想的丰富和情趣的提升。请记住郭伟吧,未来不远,或许你会惊奇地发现,来自四川的这个中年男人越来越走向经典,他的绘画给了藏家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