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实中有许多种教育与发展,而且任何一种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过道德教育在它们当中应该首屈一指。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中记载:“道德的营养不良和精神的中毒对人的心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因此,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而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一、德育教育现状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曾说过:“一个没有德行,不懂人情世故,没有礼仪,却有成就、有价值的人,哪儿都是找不到的。”所以,教师所奉行的宗旨在于培育人类德行。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的说,从上到下相关教育部门都普遍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但实效性很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呢?一位台湾的校长在回答大陆学者提问时说:“大陆抓的虚,台湾抓的实,很多情况下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抓的虚就产生虚效,虚效就是无效,只有抓的实才能产生实效。”那么我们到底虚在哪里了?构成德育教育系统的三个因素——社会、学校、家庭,各自为阵、相互推诿、缺乏默契,从而出现了诸多问题:
1.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缺乏社会意识。
2. 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俗语有云“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荒废了学业,缺乏责任意识。
3. 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不排除女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4.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的溺爱教育,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乐意享受,不愿创新,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只知爱幼,不知敬老。只知有已,不知忠诚国家,民族情感冷漠。缺乏民族自尊心,缺乏仁爱之心。
5. 诚实不足。一些学生往往因受到有关的所谓行风、社公意识的影响,办事说话不够守信,诚实不足,“圆滑”失度,“老练”而“世故”,纯朴中似乎夹杂着一些浊气。以上诸诸,何等危险。
二、产生如此现状的原因
究其原因,主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1. 社会
(1)社会机制。目前我们的社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低效的,原因是客观的。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变革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鲜事物,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社会对这类的新事物还不能有效地去规范,比如虚拟网络——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交友、同居、结婚。另外,改革与时代的剧烈变化,必然会使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某些领域处于道德真空状态。所谓中学生产生道德危机,这并不仅仅是学校、家庭德育的原因,它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无序的一种深层的反映。
(2)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大相径庭的,学生出于对社会的好奇而又没有自控及思辨能力,社会就像是一个大染缸,从而染指了学生。
2.学校
(1)教育评价。王守仁在《王文成公全书》中有载:“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由此可见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当下教育部门虽提出了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试问又有几所学校去执行呢?正所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似乎一切好坏、得失的标准就是“分”!教育部门评价学校是如此,学校评价教师亦是如此,教师评价学生自然也只能如此了,从而致使“重智轻德”的现状也就顺理成章了。
(2)教育制度的执行。“制度是用来执行的而不是用来欣赏的,”不要让形式主义淹没和窒息了精神。而现实生活往往就是如此。
(3)教师素质。俗语有云:“上梁不正下梁歪”,没有好的教师哪有好的学生。
3.家庭
(1)依赖学校,推脱责任。宋庆龄曾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好最早启蒙老师。而现今家长糊涂的认为: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因此,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脱给了学校,只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要,而不顾孩子的智育和德育,其结果是“赚了银子,丢了孩子”。
(2)父母自身素质及关系。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自身品行修养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如污言秽语、举止失当、生活恶习(吃喝嫖赌)、畸形消费攀比、“走后门”、父母关系不和乃至离婚……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有问题的家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能已经感受颇深,甚至我们可以认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在旧的观念下不科学、不得法的教育思想已经严重制约了新世纪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制定出对德育教育有针对性、科学、有效的措施,以促进教育事业全面、长期、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三、对策
1.社会
塑造一代有道德的人,从最根本上说,需要一个有着良好的社会机制。这样,不道德的人和事,甚至是违法犯罪,就不会频频出现,即使这些情况产生,也不会被放大,蔓延到其他领域,从而整个社会道德现状就会处于良性的运行状态。
2. 学校
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学校绝不能让德育教育的形式主义淹没和窒息了中学生的精神。要真正做到“智育”与“德育” 相结合,教育评价的标准“智育”决不能成唯一。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做到“学高人之师,身正人之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在构成德育教育系统的三个因素——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把它们彼此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效益。使家庭教育学校化,学校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家庭化。从而提高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人类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能真正肩负起历史使命的接班人。
一、德育教育现状
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曾说过:“一个没有德行,不懂人情世故,没有礼仪,却有成就、有价值的人,哪儿都是找不到的。”所以,教师所奉行的宗旨在于培育人类德行。但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速,市场经济飞速发展,中学生德育教育工作却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的说,从上到下相关教育部门都普遍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但实效性很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尴尬的现状呢?一位台湾的校长在回答大陆学者提问时说:“大陆抓的虚,台湾抓的实,很多情况下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抓的虚就产生虚效,虚效就是无效,只有抓的实才能产生实效。”那么我们到底虚在哪里了?构成德育教育系统的三个因素——社会、学校、家庭,各自为阵、相互推诿、缺乏默契,从而出现了诸多问题:
1. 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呈上升趋势,接二连三发生的暴力案件令人触目惊心,缺乏社会意识。
2. 厌学队伍日渐扩大,据对部分学生抽查,近20%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他们大部分抱有读书没用的想法,认为只要有钱便可畅行天下,俗语有云“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老爸”,对老师布置的作业置之不理,荒废了学业,缺乏责任意识。
3. 日常行为极不规范。在校园经常听到学生胡侃,什么社会上的“行话”、俗语如行云流水脱口而出,脏话臭话随口流露(这部分人不排除女生),缺乏自我约束能力。
4.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观念淡薄。现在的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长辈的溺爱教育,使他们中的许多人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不顾他人,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只乐意享受,不愿创新,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只知爱幼,不知敬老。只知有已,不知忠诚国家,民族情感冷漠。缺乏民族自尊心,缺乏仁爱之心。
5. 诚实不足。一些学生往往因受到有关的所谓行风、社公意识的影响,办事说话不够守信,诚实不足,“圆滑”失度,“老练”而“世故”,纯朴中似乎夹杂着一些浊气。以上诸诸,何等危险。
二、产生如此现状的原因
究其原因,主要从社会、学校、家庭三个方面来加以论述。
1. 社会
(1)社会机制。目前我们的社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是低效的,原因是客观的。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变革产生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鲜事物,在相对较长的时间里,社会对这类的新事物还不能有效地去规范,比如虚拟网络——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交友、同居、结婚。另外,改革与时代的剧烈变化,必然会使社会的公平正义在某些领域处于道德真空状态。所谓中学生产生道德危机,这并不仅仅是学校、家庭德育的原因,它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无序的一种深层的反映。
(2)社会生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大相径庭的,学生出于对社会的好奇而又没有自控及思辨能力,社会就像是一个大染缸,从而染指了学生。
2.学校
(1)教育评价。王守仁在《王文成公全书》中有载:“学校之中,惟以成德为事,而才能之异,或有长于礼乐,长于政教,长于水土播植者,则就其成德,而因使益精其能于学校之中。”由此可见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当下教育部门虽提出了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试问又有几所学校去执行呢?正所谓“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似乎一切好坏、得失的标准就是“分”!教育部门评价学校是如此,学校评价教师亦是如此,教师评价学生自然也只能如此了,从而致使“重智轻德”的现状也就顺理成章了。
(2)教育制度的执行。“制度是用来执行的而不是用来欣赏的,”不要让形式主义淹没和窒息了精神。而现实生活往往就是如此。
(3)教师素质。俗语有云:“上梁不正下梁歪”,没有好的教师哪有好的学生。
3.家庭
(1)依赖学校,推脱责任。宋庆龄曾说:“孩子们的性格和才能,归根结蒂是受到家庭中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影响,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社会成了锻炼他们的环境,学校对年轻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一个人的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的却是家庭。”父母是子女在生活中一切言行举止的最好最早启蒙老师。而现今家长糊涂的认为: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病要大夫看,孩子要教师教。因此,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脱给了学校,只从经济上、生活上满足孩子的需要,而不顾孩子的智育和德育,其结果是“赚了银子,丢了孩子”。
(2)父母自身素质及关系。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长自身品行修养对孩子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如污言秽语、举止失当、生活恶习(吃喝嫖赌)、畸形消费攀比、“走后门”、父母关系不和乃至离婚……问题孩子的背后必然有问题的家长。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能已经感受颇深,甚至我们可以认为: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在旧的观念下不科学、不得法的教育思想已经严重制约了新世纪教育的发展。为此,我们要制定出对德育教育有针对性、科学、有效的措施,以促进教育事业全面、长期、持续、健康有序发展。
三、对策
1.社会
塑造一代有道德的人,从最根本上说,需要一个有着良好的社会机制。这样,不道德的人和事,甚至是违法犯罪,就不会频频出现,即使这些情况产生,也不会被放大,蔓延到其他领域,从而整个社会道德现状就会处于良性的运行状态。
2. 学校
加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起码原则。学校绝不能让德育教育的形式主义淹没和窒息了中学生的精神。要真正做到“智育”与“德育” 相结合,教育评价的标准“智育”决不能成唯一。教师在此过程中最有效的教育方法是“以身作则,以身示范”,做到“学高人之师,身正人之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应以伟大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去感化学生,让学生耳濡目染,最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总之,在构成德育教育系统的三个因素——社会、学校、家庭,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把它们彼此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效益。使家庭教育学校化,学校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家庭化。从而提高学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人类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新世纪培养出能真正肩负起历史使命的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