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加强培养模式改革提升实践创新能力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mSymb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几代人努力,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形成了以农学专业“丁颖创新班”为突破点,以红满堂计划、主辅修、双学位、国际联合办学为主线,以平台加模块为基础的点、线、面相结合,分层次、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形成了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本科教育和成人教育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体系,为国内外培养了大量的农业科技人才,深受国内外社会赞誉。
  改革教育观念,营造创新人才的成长环境
  多年来,学院秉承“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牢固树立多样化、多层次的育人理念,致力于培养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创新人才和卓越人才,以学生为中心,实施“因材施教,多样化培养”,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统筹教育教学管理方面,学院牢固树立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的观念,强化学风和校风建设,促进学生自我发展,激励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营造健康文明、积极上进、生动活泼的文化氛围,搭建学术自由、创新求实、开放和谐的育人平台,并通过引进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模式,不断拓宽学科专业面,整合课程内容,强调实施知识、能力、素质相融合的全面素质教育。
  实践中,学院以创新精神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建立跨学科、农文理渗透和探索性研究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大力提倡在精通本专业基础上开设出深入浅出而又知识广博的课程,加大各类基础课程通用性。根据科学最新发展对各课程特别是基础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筛选、更新和重组,使其既反映农科领域最基本、最核心的知识,又能反映学科最新进展和动态,同时又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
  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条件下,学院压缩必修课,扩大选修课比重与范围,增加课程体系弹性和自主学习空间,鼓励个性发展。按农科大类统一基础课,专业课按专业与专业方向组成模块供学生选修,积极引导学生在学好主修专业的同时,向相关专业延伸学习,开设农学专业“丁颖创新班”,实行本硕贯通制,优化了人才培养全过程。
  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不断提升创新人才培养的能力
  办学中,学院按照“立足培养、加强引进”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方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强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
  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机制。学院加强与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不断完善流动与固定相结合的教师培训、交流和实践的发展机制,满足农学专业对应用型、技能型、创新型紧缺人才的需求,改善本科教学优质教师资源相对缺乏的问题,建立了一支以专兼职教师结合,满足本、硕、博教学需求的高水平教学队伍。通过近几年的建设,已初步建成一支素质良好、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推进科学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和保证。
  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学院有计划地开展教师培训、教学咨询和教学研究交流活动,建立教师在职轮训制度,推进教师到生产一线实践锻炼,主动为教师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和技术支持,搭建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平台,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教学思想,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加快教学名师培育和梯队建设。学院加强教学队伍“一体两翼”的均衡发展。以教师为主体,加强教学管理、实验人员建设为两翼的教辅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教辅队伍培训的政策保障制度,提高岗位待遇和吸引力,加强培养和培训,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和职业前景;强化师德教育,规范教学行为,多渠道加强教师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教风及师德监督考核,促进教师关爱学生,严谨治学,以人格魅力与学识魅力教育和感染学生。
  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国际合作交流
  随着农业科学和经济不断发展,愈加强化实践技能培养,为实现农业现代化培养积极肯干、理论联系实际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增加实践周数,合理安排课内外实践环节,加强生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并着眼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
  通过开放实验室,学院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在教学计划中安排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与理论教学体系有机结合,使加强技能训练落实到每门课程相应教学环节,为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创造条件。同时,学院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强化生产性实践,农学专业学生在校期间要经过种植试验田,进行田间生产性劳动、科研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完整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拓宽生产实习渠道,加强对学生科研能力、技术推广能力的训练。
  与此同时,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是研究型农业大学本科人才培养途径改革和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推动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目前,农学院已与五大洲的十几个国家二十多所大学建立了联系,并开展形式多样的本科生、研究生联合培养和假期交流项目,每年都有大批国(境)外学者来院交流和讲学。
  据统计,学院先后派出多名骨干青年教师到国(境)外进修攻读学位或进行科研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粮农组织(FAO)和世界粮食理事会(WFC)在华南农业大学建立的中国国际农业培训中心的教学,积极广泛地吸引优秀生源,提高生源质量,加强人才培养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努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拓宽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新途径
  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因此,学院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使教育模式适应各种变迁,并在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加强和完善其本身。
  学院领导认为,课程是实现农业教育理念、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能否提供内容丰富、贴近学科前沿、面向农业生产实际的课程内容,能否构建体现当今农学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相融合的合理课程体系,对提高我国农学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大影响。
  为此,学院致力于构建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格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创新现代农业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依据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效果对课程进行分类管理,鼓励教师积极开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构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不断深化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综合运用开卷考试、闭卷考试、口试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能力的综合考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学生学习发展中心,搭建融合学生选课选专业指导、学习资源支持、学习经验交流为一体的学生自主学习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有利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现代农业教学管理模式,变“塑造”人才为“培育”人才。
  面对未来,学院将继续围绕“人才强院”的工作重点,拓宽多元化人才培养的新途径,使学院的教学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华南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
其他文献
昆明市第十三污水处理厂是云南省首座半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存在场地集中、主体结构异形构件多、地下综合管线排布复杂、测量精度高、交叉作业多、工期紧、施工量大、技术要求
拓跋集團的内外圈層結構在天賜二年(405)的西郊祭天儀式上有着直觀的體現,包圍方壇的四堵牆是内外分界綫。它的特點是中心清晰、邊界模糊,内圈以拓跋爲核心,有嚴格意義上的宗
本文结合多媒体手段、课程特点和创新理念,分析了数据库知识领域的教学手段、特点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大实践环节、使用创新理念和情景模式的教学方法,以进行详细探讨。
铁路工程施工全流程中路基为重点施工内容,其对于铁路的运营安全性将带来明显的影响,因此,做好路基施工作业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以铁路路基施工特点为立足点,提出相
2015年,北京市教委整合央属、市属高校等创新力量启动了“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建设计划”,至今已有22个高精尖创新中心获得了该认定。在国家日益重视科技体制改革和创
国内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近年来具有发展迅速、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等特点,致使其课程建设受到影响,推进大学生职业发展课程科学化建设就愈显迫切和关键。文章在比较借鉴国外知名
每当过年之前,我们这个偏僻的小海岛就变得特别热闹,家家户户忙忙碌碌,购买年货、打扫卫生……家里的大人像一只只旋转的陀螺,总有忙不完的事情。我们小孩子当然也没闲着,看
很多非核能工业已经广泛利用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提升他们的生产力,而核电厂收集了大量历史、实时运转和维修数据,本论文提出核电厂"数字双胞胎"集成大数据和机器学习技术的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职业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对教育现代化做出要求。因此,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能够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工作后继续教育有效地衔接,办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河南省是人口大省、也是用工大省,《纲要》为河南高职教育科学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 跨越发展 双师型 双证制
本文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对高职数学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