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学生在掌握高超职业技能的同时,也应该具备强健体魄和稳定心理素质,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够在进入社会后发挥好自己的一技之长。基于此,体育教学成为与职业教学具有同等重要性的科目,强化学生体育意识,贯彻学生体育习惯,培养高职学生科学的、受益终身的体育行为习惯成为高职阶段不可忽视的教学任务。本文从体育意识、体育人士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论述了开展高职体育教育的基本方向,为高职学生能够更好地走向社会、服务社会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高职体育;体育意识;体育习惯
一、引言
在体育教改大踏步推进的背景下,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体育锻炼在人生成长和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高职体育是高职学生进入社会前形成终身体育能力的跳板,对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优化当前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改革方向,也是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应做好的基本功。
二、强化体育意识,发挥意识先行效果
健康体魄是最重要的财富,当代高职学生不仅应该在知识和技能上达到社会发展需求,更应该不断增强体质,练就强健体魄,不断强化身体机能,为以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打好基礎。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帮助学生形成参加体育的良好习惯,首先应从体育意识上对他们进行改造,以积极的体育意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着中[1]。新进入校园的高职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和好奇心,对前途满怀希望和信心,这正是培育体育意识的最好时机。首先,在体育课堂上,以兴趣导向为主,重点强化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释放体育课堂的魅力,使学生能够形成“我要参加”的意识和习惯;其次,重视体育的宣传造势工作,学校应该大力宣传体育以及与体育相关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和作用;最后,充分发挥学校激励制度的导向作用,将体育学习与其有机连接起来,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评选制度,切实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并引导他们更多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三、提升体育认识,掌握正确锻炼方法
授生以“鱼”,不如授生以“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体育习惯,体育锻炼方法的习得和掌握,从本质而言就是不断强化认识、推进实践的过程。学生的体能素质、身体机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在形成体育习惯的过程中,认识往往能够发挥非常显著的调节效果[2]。高职学生正处于即将进入社会的青春发育期,生理机能发挥很快,心理素质也正在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学生认识能力的构建对于强化学生体育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最终有助于转化成自我锻炼的本领。在常规的体育知识、技能教学之外,体育教师应该将体育锻炼方法教学作为一个重要教学板块,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相关教育活动,如常识介绍、知识讲座、问答竞猜等,多为学生介绍一些科学高效的锻炼方法,让学生能够对体育锻炼方法形成系统的认知,从而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取舍,如重复锻炼法、循环锻炼法、间歇锻炼法、连续锻炼法等,通过合理选择锻炼方法提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获得感,为形成积极的体育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四、贯彻体育习惯,推动习惯根本作用
体育习惯的重要作用在于将体育行为设定为学生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锻炼、规范引导是教师贯彻习惯为本应把握的重要原则,要求教师能够根据体育学习的基本规则要求和学校规章制度为体育行为设定明确的规范标准[3]。学生体育行为并不局限于体育课堂上,还会延伸到各类课外活动中,如课间操、早锻炼、课外体育活动、业余体育锻炼以及各级别的体育竞赛等,只有形成一定的规范意识,才能够形成可持续性的体育习惯,进而受益终身。高职体育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生理和心理需求,积极提升教学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动机、特征和动态变化等要素,开展动态性的针对教学,深深植入体育习惯。
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自我意识,这就意味着体育习惯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能够自我锻炼、自助锻炼。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施教内容和组织方法上应寻求多元化,练习手段和实践方法应寻求突破创新,不断带给学生新鲜感。同时,对于一些体育“后进生”,他们担心被教师指责,被同学嘲笑,总是“习惯性”地躲在最后面,对于这一现象,教师更应该引起重视,比如采用分组教学形式在学生间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氛围,帮助每一个学生能够自觉地、持之以恒的进行体育锻炼。
五、结语
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面临深刻变革的局面下,高技能型人才的缺口正在日益扩大,高职作为向社会输送相关人才的主要场所,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和重任,高职学生只有同时具备专业的技能和强健的体魄,才能够在艰苦奋斗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力量。体育正是促使高职学生百炼成钢的利器,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端正学生的体育认知,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帮助他们形成受用终身的体育行为,是新时期高职体育教学应勇于承担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余建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7(6):55-57.
[2]蔡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J].才智,2014(16):152-153.
[3]邓金迪.试论如何构建职业导向视角下高职公共体育教学模式[J].当代体育科技,2017(13):112-113.
关键词:高职体育;体育意识;体育习惯
一、引言
在体育教改大踏步推进的背景下,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是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必然趋势。体育锻炼在人生成长和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位置,高职体育是高职学生进入社会前形成终身体育能力的跳板,对高职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程度上优化当前高职体育教学模式,是当前高职体育教学的重要改革方向,也是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高职体育教学应做好的基本功。
二、强化体育意识,发挥意识先行效果
健康体魄是最重要的财富,当代高职学生不仅应该在知识和技能上达到社会发展需求,更应该不断增强体质,练就强健体魄,不断强化身体机能,为以后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打好基礎。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帮助学生形成参加体育的良好习惯,首先应从体育意识上对他们进行改造,以积极的体育意识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体育锻炼着中[1]。新进入校园的高职学生,对新事物充满兴趣和好奇心,对前途满怀希望和信心,这正是培育体育意识的最好时机。首先,在体育课堂上,以兴趣导向为主,重点强化学生参与体育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释放体育课堂的魅力,使学生能够形成“我要参加”的意识和习惯;其次,重视体育的宣传造势工作,学校应该大力宣传体育以及与体育相关的知识,使学生能够科学地认识到体育的价值和作用;最后,充分发挥学校激励制度的导向作用,将体育学习与其有机连接起来,进一步规范和优化评选制度,切实提升学生对体育的关注度,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并引导他们更多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
三、提升体育认识,掌握正确锻炼方法
授生以“鱼”,不如授生以“渔”,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身体锻炼方法,有利于形成合理的体育习惯,体育锻炼方法的习得和掌握,从本质而言就是不断强化认识、推进实践的过程。学生的体能素质、身体机能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而在形成体育习惯的过程中,认识往往能够发挥非常显著的调节效果[2]。高职学生正处于即将进入社会的青春发育期,生理机能发挥很快,心理素质也正在发生一些细微的变化,学生认识能力的构建对于强化学生体育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最终有助于转化成自我锻炼的本领。在常规的体育知识、技能教学之外,体育教师应该将体育锻炼方法教学作为一个重要教学板块,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相关教育活动,如常识介绍、知识讲座、问答竞猜等,多为学生介绍一些科学高效的锻炼方法,让学生能够对体育锻炼方法形成系统的认知,从而在体育活动中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取舍,如重复锻炼法、循环锻炼法、间歇锻炼法、连续锻炼法等,通过合理选择锻炼方法提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的获得感,为形成积极的体育习惯打下坚实基础。
四、贯彻体育习惯,推动习惯根本作用
体育习惯的重要作用在于将体育行为设定为学生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锻炼、规范引导是教师贯彻习惯为本应把握的重要原则,要求教师能够根据体育学习的基本规则要求和学校规章制度为体育行为设定明确的规范标准[3]。学生体育行为并不局限于体育课堂上,还会延伸到各类课外活动中,如课间操、早锻炼、课外体育活动、业余体育锻炼以及各级别的体育竞赛等,只有形成一定的规范意识,才能够形成可持续性的体育习惯,进而受益终身。高职体育教师应该认真研究学生生理和心理需求,积极提升教学能力,能够准确把握学生参加各类体育活动的动机、特征和动态变化等要素,开展动态性的针对教学,深深植入体育习惯。
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认为是一种自我意识,这就意味着体育习惯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能够自我锻炼、自助锻炼。体育教师在体育课的施教内容和组织方法上应寻求多元化,练习手段和实践方法应寻求突破创新,不断带给学生新鲜感。同时,对于一些体育“后进生”,他们担心被教师指责,被同学嘲笑,总是“习惯性”地躲在最后面,对于这一现象,教师更应该引起重视,比如采用分组教学形式在学生间形成传帮带的良好氛围,帮助每一个学生能够自觉地、持之以恒的进行体育锻炼。
五、结语
当前,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和面临深刻变革的局面下,高技能型人才的缺口正在日益扩大,高职作为向社会输送相关人才的主要场所,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使命和重任,高职学生只有同时具备专业的技能和强健的体魄,才能够在艰苦奋斗的环境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力量。体育正是促使高职学生百炼成钢的利器,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端正学生的体育认知,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帮助他们形成受用终身的体育行为,是新时期高职体育教学应勇于承担的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余建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07(6):55-57.
[2]蔡宇.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与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的研究[J].才智,2014(16):152-153.
[3]邓金迪.试论如何构建职业导向视角下高职公共体育教学模式[J].当代体育科技,2017(13):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