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历史的文化沉淀,凝结了众多古代先贤的智慧结晶。在我国新课标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国家对于小学基础教育中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在小学语文的教材中编写了很多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课文。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学生从小热爱自己的祖国,还能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陶冶学生的情操。本文就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和实践路径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 意义 实践路径
  对于小学生而言,是思想意识的养成阶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的传播是最合适的时期。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小学语文是学生接受规范语文教学的起步阶段,学生需要从汉字的书写,诗词与文章的阅读和理解开始学习,在这些环节中都会涉及传统文化内容。所以,小学语文老师应该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合理的、科学的向学生传播中华的传统文化。
  一、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我国具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华传统文化沿着历史的长河流传至今,是每一个中国人宝贵财富。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意识的形成阶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培养学生爱国的意识。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的根基,让小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能使学生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形成强烈的爱国意识。其次,陶冶学生的情操。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形式大多是故事和诗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学生的情操在诗词美好的意境中得到熏陶。第三,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蕴。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于学生来说,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可以增加内涵,积累更多的知识,对未来的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路径
  1.提高教师队伍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
  在小学的教学中,老师的角色是非常关键的。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首先就要求老师要具备一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意识。老师的一言一行对于学生都有一定的影响,提高小学语文教师队伍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该定期对语文老师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知识的培训,培训结束后可以进行一系列的考核,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小学语文老师深刻意识到向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2.在汉字的书写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课程的开端就是认识和书写汉字,这也是为小学语文打下基础的阶段。每一个汉字本身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缩影,都蕴含着很深厚的意义。老师在教导学生认识汉字和书写汉字的过程中可以加入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一些基本的了解。例如,老师可以用《三字经》《弟子规》等作为学生练习汉字书写的模板,这两本都是学生的启蒙读物,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形式,老师可以在给学生留课后作业时参考《三字经》和《弟子规》的内容,让学生在练习汉字书写的过程中也能学习到中华传统文化,这样的教学模式会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慢慢了解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知识。
  3.侧重讲解古文和诗词
  随着新课标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小学的语文教材中加入了很多古代的小故事和古诗词。这些故事和诗词大多简单易懂,其中却包含了很多的道理。老师在对教材内容备课的过程中可以侧重古文故事和诗词的讲解,对于小学生来说,古文是比较难理解的,老师应该将古文故事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是《卧薪尝胆》,讲的是越王勾践忍辱负重的故事,这篇课文向学生传达的是越王勾践在窘迫的生活环境中奋发图强的精神。老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这个故事的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故事的情节,然后老师再对故事内容进行仔细的讲解,让学生明白其中的精神。通过老师的重点讲解学生就会明白古文的重要性,也会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使自己的精神得到一定程度的升华。
  4.适当加入情景教学
  小学生还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段,语文的教学模式如果采取整堂课都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学生会感觉到很枯燥乏味,很难一节课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老师讲解的内容上,古文诗词的内容就更无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这就需要老师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创新教学方法,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进行知识的讲解,在一些课文的讲解中适当创设一些情景来帮助更好的理解课文的意思。例如,苏教版小学语文的教材中有一首古诗《池上》,老师在讲解这首古诗时,可以让学生模拟诗中的情景,用多媒体放一首舒缓的音乐,想象自己在一个开满荷花的池塘中,撑着一只小船在池塘中采莲子。学生可以一边按古诗的内容做着动作,一边声情并茂朗诵这首古诗,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里体会古诗的意境。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诗意的心境,从而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开端,也是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开始了解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学生渗透中华的传统文化是每个小学语文老师的职责。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在新课标教育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语文老师应该从自身出发,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意识,运用科学的实践方法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中华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张会斌.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解析及对策探究【J】.生物技术世界,2016(05)
  【2】童一峰.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思考【J】.求知导刊,2015(23)
  【3】陈巧芸.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国学元素【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
其他文献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里的一首古诗。在确定本诗的教学目标时,除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揣摩表达方法外,还想借诗人被人们称
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必须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如何作好德育工作呢?我认为要注重以下八个点。    一、 时尚点  当社会发展的变化形成一定趋势,成为社会某个时期的某种追求,便成为时尚,当代学生更追求时尚。例如:雅典奥运会大赛期间,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都是中国队夺得了多少块金牌,谁今天又为中国夺得金牌,中国金牌总数达到多少。可利用学生积极参与的时机,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之一,教材资源本身的内容丰富性为教学的成功实施和有序展开提供了很好的资源平台。新的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以现有文本为基础,在作文的拟题、立意、技法、语言等方面给学生提供很多行之有效的写作范式,将文本教学与写作教学融合为一体,则语文教师再不会因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绞尽脑汁了。下面将我平时教学中积累与借鉴的一些方法介绍如下:  
【摘 要】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想活跃,好奇心强,是培养想象力的重要阶段。当今世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每个国家教育的头等大事,而人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创造性想象。因此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创造性想象 生活经验 重视阅读 逻辑思维  想象可劃分为再现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类。再现性想象以复现生活表象为主,创造性想象则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表象材料进行加工,改造
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尝试在传统写作教学模式下鼓励学生互批自改,提升初中生在写作课堂上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写作课堂教学效率。接下來,笔者从三个方面简单介绍如何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互批自改,提升写作水平。  1.做好准备工作,指导学生互批自改  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人都有闪光点和独特之处,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也应重视对每个学生优点的挖掘。
【摘 要】  小学科学教学是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阶段,也是培养学生以科学的观点对待生活中的事物。然而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个人的观察能力最为关键,它是我们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基本方式,也是小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重要途径。老师在平时指导学生了解和认知生活各种事物的过程中,都离不开观察的活动。因此,观察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着其他能力的培养,值得所有科学教师重视。  【关键词】  小学科学 观察能力 实践 课
学校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难免会与其他各种组织发生交往与合作,因此,学校除了具有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外,还具有社会资本。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对学校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利用,社会资本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却被忽视,甚至被人们曲解为“找关系”、“走后门”等不良行为。从国内外对学校社会资本的研究来看,社会资本对学校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学校社会资本的开发与利用应得到广泛重视。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