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校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发展的回顾与思考

来源 :大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s7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重点学科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的重要基地,是一所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西安科技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重点学科投入不足,缺少大师级人才。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要制订重点学科建设发展规划;重视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整体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是根本,着力建设高水平的学科队伍;整合资源,构筑重点学科创新平台;建立重点学科领导管理体制,建立评估制度。重点学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龙头,是高等院校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远性的基础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的水平直接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整体实力。
  [关键词]国家重点学科 回顾 思考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15-0021-02
  重点学科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理论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培养和积聚高层次创新人才、建设人才高地的主要载体,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的综合平台。重点学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龙头,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一、我校国家重点学科建设发展历史回顾
  西安科技大学安全技术及工程学科于2002年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其源于1938年西迁的北洋大学等高校的采矿冶金系。1957年在全国最早设立了矿山通风与安全、机电安全本科专业,1979年开始矿山通风安全方向的研究生培养。1984年设立矿井通风与安全本科专业,1985年开始研究生培养,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年获批陕西省重点学科,2000年本学科所在的一级学科获得西部第一个矿业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本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年获批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具有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技术培训机构资质和安全评价机构资质。
  本学科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以国家西部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矿山安全科学与技术研究为显著特色,一直是国家西部地区安全工程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基地。由安全工程系、矿山应用技术研究所、采动损害与荒漠化研究所、矿山机电安全研究所和“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组成。长期以煤矿为主战场,针对西部矿藏地质条件复杂、安全技术相对落后、人才缺乏等不利因素,开展了大量高水平、多层次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形成了安全工程理论与计算机方法、矿井火灾及爆炸事故防治理论与技术、围岩灾害安全监测及控制工程、矿山设备安全运行理论及方法等4个相对稳定且特色与优势明显的研究方向。同时,本学科拥有一支职称、学历、年龄等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具有较强的团队协助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教学科研队伍。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本学科获得了以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代表的一批国家和省部级成果奖励,研发了一批实用性强、矿山急需的安全生产装备并在国内外广泛推广使用,为企业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新建了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技术西安研究中心、“西部矿井开采及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业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等重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基地,拥有煤炭自燃火灾防治实验室、矿井瓦斯治理实验室、围岩灾变控制实验室、安全管理人机工程实验室,形成了一支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培养了一批支撑国家矿业发展的骨干力量,圆满完成了建设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
  二、目前本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校地处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底子薄,环境差,历史欠账多,发展包袱重。同时,作为非“211”的省属院校,又难以从中央和省级财政中获得国家重点学科发展的足够经费支持。重点学科投入不足,缺少大师级人才,在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仍然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还需进一步努力。
  三、对进一步加强国家重点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制订重点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确保重点学科学科建设顺利发展的首要条件,在于制订一个切合学校发展实际、具有前瞻性和科学性的重点学科建设规划。规划重点学科建设,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因素:一是前瞻性。规划重点学科建设时要充分预见学科发展的趋势,瞄准科学发展前沿和重大应用问题。要敢于创新,高起点的构建规划。二是克服盲目性。在制订重点学科规划时,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充分体现自己学科的特色和优势。三是强化科学性。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先论证,后决策”的原则,坚决杜绝“边投资,边论证”、“先决策,后论证”等行为。四是注重可行性。重点学科建设规划不仅是一个战略性的纲领,还与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等具体方面紧密相连,因此也需针对这些方面制订详细的发展目标,注重具体可行性。
  (二)重视科学研究,提升科研整体水平
  学科的研究水平实质就是学科水平的标志,因此,科学研究建设是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内容,可以带动学科的队伍建设和科学研究基地建设。学科的研究水平和影响力主要通过承担国家重大项目实现。学科建设经费中应该划出专门部分用于策划、组织和培植重大项目。通过制订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重点学科团队积极承担科研项目。要通过明确科研目标、落实科研计划、强化科研支撑,使重点学科不断丰富学科内涵,冲刺学科前沿,拓展学科方向,增强服务社会能力。
  (三)人才队伍建设是根本,着力建设高水平的学科队伍
  重点学科建设的核心是学科人才队伍的汇集与发展,包含了学科带头人的筛选和培养以及学术梯队的搭建与成长。首先,学科带头人是学科队伍的中坚和支柱,在学科发展中起着导向和统率作用。每个重点学科至少有三个以上相对稳定、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水平的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上要有一个水平较高的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应该立足本校,通过在校内选拔具有发展潜力且基础较好的中青年教师,为其提供出国进修、会议交流的途径,让其有机会更多的接触学科前沿,开展和组织科学研究项目,得到锻炼。其次,加强重点学科队伍建设,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不断进行梯队成员的职称、年龄、学历结构的优化。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求学科队伍中不仅有专业知识雄厚的人才,还要有一定数量的相关学科领域的人才。另外,还需要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发挥青年教师的创新作用,发挥中年骨干教师承上启下的作用,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最终实现教师业务素质和团队科研凝聚力的提高。   (四)整合资源,构筑重点学科创新平台
  重点学科创新平台是重点学科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实验室建设、文献资料的储备、信息媒体平台的搭建是重点学科建设的基本硬件。加强实验室建设,特别是重点实验室建设,是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质条件,应把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要根据教学及科研任务需要,形成具有鲜明学科特色的专业科研平台,为各学科发展提供支撑。
  (五)建立重点学科领导管理体制,建立评估制度
  重点学科的建设离不开一套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这是实现学科建设长期性、连续性发展的重要保障。具体来说,一要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二是要强化过程管理,明确建设目标。制订重点学科管理条例、经费管理办法、学科带头人应履行的职责、学科带头人的遴选制度、学科建设的淘汰机制、滚动机制等,从高层面上实现学科结构的优化调整。重点学科建设的科学管理还需建立一套规范、科学、公正、便于操作的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以此为基准对重点学科建设实施评估,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建立科学评估体系,强化对重点学科的建设过程管理,注意动态信息反馈。此外,建立重点学科的领导管理体制对于重点学科的建设成效也至关重要。许多高校在学校层面成立了学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对重点学科建设中的重大事件进行决策;学科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全校重点学科的日常管理,协调和指导全校的重点学科建设工作,并为领导小组的决策提供依据;学院有学科专业委员会,负责指导本单位的重点学科建设,对本学院重点学科的重大事项进行决策。重点学科建设工作需要学校领导、学科管理部门、学院、各相关学科带头人的精诚合作,才能圆满完成。
  综上所述,重点学科建设是学科建设的龙头,是高等院校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长远性的基础建设。重点学科建设的水平直接体现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办学质量和整体实力。一流的大学要有一流的学科,重视和加强重点学科是高等学校的共识。
  [ 参 考 文 献 ]
  [1] 葛少卫.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思路与对策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增).
  [2] 彭丽华.关于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的思考[J].常熟高专学报,2003,(6).
  [3] 左兵.政策导引下的重点学科建设制度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10).
  [4] 周祖德.以学科建设为核心推进学校全面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06,(1).
  [5] 程焰.浅议加强重点学科建设[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新的弯扭疲劳可靠性计算理论和计算方法,同时对拉压疲劳可靠性计算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呈现内容缺乏针对性、课程设置不科学、教育形式单一和教育环境欠缺等状况。基于大学生既是学生又是公民的特殊角色,要以学生的权利与义务为切入点,以学生
炼化企业对化工专业人才的工程实践和工程运行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高校的生产实习环节难以满足上述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基于Honeywell先进的ePs(过程知识
外语教育的目标是满足社会需求。在大学英语基础阶段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和写的能力,协调过级考试与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关系,探索语言知识与语言运用能力并重
近年来,大城市住房价格非理性增长,使很多家庭陷入新的"居住贫困化"之中,同时这一趋势正向较高收入的青年知识群体蔓延。青年知识群体在社会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知识、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