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地理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6年,在这6年的教学中,感受最深的就是新教材中“活动”题的设置,这是新教材的一大亮点,4册教材每个章节都有大量的“活动”题,然而对于这些“活动”,有些教师视而不见,仍然以老方法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有些教师虽然也关注这些“活动”,但由于课时或其他因素,很多的“活动”都匆匆而过,不能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就此,笔者对教材中“活动”进行相关的整理和研究,对新教材中“活动”的功能价值和教学策略提出一些观点。
一、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的功能价值
1.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体现新课程理念。新教材中“活动”的类型和形式多样,有“做一做”,“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等。这些活动的设置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去获取知识,既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更关注其中的过程和方法,而且很多活动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态度。
“活动”题的良好开展,使课堂教学由过去的以“教”为主而变为现在的以“学”为主,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
2.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教材中的“活动”有利于这一理念的达成。
3.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学相长”,良好的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也能促进教师的成长。首先活动题的良好开展能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在课堂中真正关注并实践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很多活动题都是开放题,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因此教师在课前首先要搜集并研究相关的信息,关注专业领域的新的变化,当前社会的时事变化等,做到胸有成竹,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将得到不断地提升;最后,活动题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需要进行思考并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的运用。
二、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的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活动,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对班级学生的有效管理行为等。
对于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的教学策略其核心在于“动”,让学生全面参与进教学,动脑想,动嘴说,动手做,动眼看,通过自己的思考、操作、实践或体验获取知识,技能,重视过程和方法,最终提升情感价值观。
关于“活动”的教学策略,一般包括这样几个阶段: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地理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在情境中展开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教学情境,并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将活动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什么样的方法开展活动,问题如何引导出来,有教师直接提出,还是让学生发现问题。
2.合作探究,分析问题。问题引出来后,学生就开始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单独思考独立完成,前提是对于大多数学生问题解决相对比较容易,能够独立完成。但在课堂上,对于相对复杂或操作繁琐的问题我们更多的时候通过分组合作完成,各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这样操作的优点是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的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优势互补。
3.表达交流,解决问题。当每个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各小组间进行交流。这时候教师要充当主持人及评委老师。让各小组派代表阐述自己组的探究过程,理由及最终的结果,同学之间互评,教师最后一定要进行总结,指出优缺点,更重要的是形成知识框架或者知识链。这个知识框架或知识链不一定要教师最后得出,更好的是学生最终分析得出的。
4.拓展深化,迁移问题。这一步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中可能无法完成,最终留待课后学生自己完成。拓展的内容可以是对所学知识的迁移、深化或应用。教师抛出问题后不是最终的结局,还要注意检查学生最终完成的质量并进行点评。
下面就2类活动题举例说明:
类型一:动手“做一做”,“画一画”。以《等高线地形图》为例。这类活动题在整个初中地理4册教材中不是很多,但对于教材中一些难点知识的突破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自己动手能够将抽象的知识更加清晰化,更容易让学生牢固的刻在脑海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类活动题在教学中应注意:首先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其次教师在学生动手前对操作过程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要讲明,或者进行示范,最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当的指导。
类型二:“读读,想想,说说”。以《水资源》为例。这类活动题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比较多,且又分为2种,一种常规问题,有现成答案,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一类是开放题,没有唯一标准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等。这类活动在教学中要注意:很多时候学生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注意引导,并且适时的提供相关信息。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类型丰富,涉及的内容较广,我们在教学中会因人因事而异,可能会有千姿百态,但在教学中我们一般可以分为上述4个阶段。此外还需要教师充满热情,持之以恒,孜孜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完善,真正发挥教材中活动的功能价值,使我们的学生热爱地理,喜欢地理,真正学会地理。
一、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的功能价值
1.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体现新课程理念。新教材中“活动”的类型和形式多样,有“做一做”,“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等。这些活动的设置重点在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去获取知识,既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取,更关注其中的过程和方法,而且很多活动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养成良好的态度。
“活动”题的良好开展,使课堂教学由过去的以“教”为主而变为现在的以“学”为主,关注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思想。
2.关注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而教材中的“活动”有利于这一理念的达成。
3.有利于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学相长”,良好的教学不仅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也能促进教师的成长。首先活动题的良好开展能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在课堂中真正关注并实践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很多活动题都是开放题,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因此教师在课前首先要搜集并研究相关的信息,关注专业领域的新的变化,当前社会的时事变化等,做到胸有成竹,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将得到不断地提升;最后,活动题以什么样的方式开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教师需要进行思考并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灵活的运用。
二、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的教学策略
所谓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的活动,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对班级学生的有效管理行为等。
对于初中地理教材中活动的教学策略其核心在于“动”,让学生全面参与进教学,动脑想,动嘴说,动手做,动眼看,通过自己的思考、操作、实践或体验获取知识,技能,重视过程和方法,最终提升情感价值观。
关于“活动”的教学策略,一般包括这样几个阶段: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地理知识往往具有一定的情境性,在情境中展开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教师在课前根据教学目的和学生实际水平设计教学情境,并决定以什么样的方式将活动展现在学生面前,以什么样的方法开展活动,问题如何引导出来,有教师直接提出,还是让学生发现问题。
2.合作探究,分析问题。问题引出来后,学生就开始对问题进行分析,并试图解决问题。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单独思考独立完成,前提是对于大多数学生问题解决相对比较容易,能够独立完成。但在课堂上,对于相对复杂或操作繁琐的问题我们更多的时候通过分组合作完成,各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这样操作的优点是培养学生团体合作的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参与进来,优势互补。
3.表达交流,解决问题。当每个小组完成自己的任务之后,各小组间进行交流。这时候教师要充当主持人及评委老师。让各小组派代表阐述自己组的探究过程,理由及最终的结果,同学之间互评,教师最后一定要进行总结,指出优缺点,更重要的是形成知识框架或者知识链。这个知识框架或知识链不一定要教师最后得出,更好的是学生最终分析得出的。
4.拓展深化,迁移问题。这一步很多时候我们在课堂中可能无法完成,最终留待课后学生自己完成。拓展的内容可以是对所学知识的迁移、深化或应用。教师抛出问题后不是最终的结局,还要注意检查学生最终完成的质量并进行点评。
下面就2类活动题举例说明:
类型一:动手“做一做”,“画一画”。以《等高线地形图》为例。这类活动题在整个初中地理4册教材中不是很多,但对于教材中一些难点知识的突破有很大的帮助,通过自己动手能够将抽象的知识更加清晰化,更容易让学生牢固的刻在脑海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类活动题在教学中应注意:首先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其次教师在学生动手前对操作过程及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要讲明,或者进行示范,最后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适当的指导。
类型二:“读读,想想,说说”。以《水资源》为例。这类活动题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比较多,且又分为2种,一种常规问题,有现成答案,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一类是开放题,没有唯一标准答案,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等。这类活动在教学中要注意:很多时候学生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注意引导,并且适时的提供相关信息。
综上所述,初中地理教材中的活动,类型丰富,涉及的内容较广,我们在教学中会因人因事而异,可能会有千姿百态,但在教学中我们一般可以分为上述4个阶段。此外还需要教师充满热情,持之以恒,孜孜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完善,真正发挥教材中活动的功能价值,使我们的学生热爱地理,喜欢地理,真正学会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