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阻滞后去枕平卧防止头痛的错误认识

来源 :宁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yan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许多医院手术科室对行硬膜外阻滞返回病房的手术病人,一直沿用脊椎穿刺后护理常规:去枕平卧6小时。理由是非如此会造成头痛。这种观念无实践支持,又无理论依据[1],纯属认识上的误区。本文旨在通过实践观察和致误原因的分析,使部分医护人员走出误区,使术后护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rn1 临床资料rn  我们曾在不同手术病区选择正常硬膜外阻滞病人660例,随机分为两组:垫枕平卧组460例;去枕平卧组200例。观察并记录第2日后患者坐、立位有否头痛。结果两组所有病人无1例发生体位性头痛,毫无对比意义。rn2 讨论rn2.1 解剖概念错位。临床应用脊麻的历史早于硬膜外阻滞,此法由于通过脊椎进行神经阻滞,故称为脊椎麻醉(脊麻)。后来有腰麻和蛛网膜下腔阻滞的称谓对脊椎麻醉这个命名做了补充,但脊椎麻醉的名称仍沿用至今。硬膜外麻醉在临床应用后,又和脊麻一起被归属到椎管内麻醉的名下,椎管麻醉和脊椎麻醉不仅在用词概念上容易混淆,而且在操作的外表印象上也容易造成错觉,都是在脊椎上穿刺,尤其是下肢、盆腔手术同在腰部脊椎穿刺,都保持病人的清醒状态,致使一些非麻醉专业的医护人员把节段性硬膜外麻醉也称为半身麻醉,自然也就把脊麻的护理常规套用到硬膜外麻醉上来,从而走进误区。 rn2.2 麻醉技术的发展和护理脱节。硬膜外穿刺风险较大,要求条件较高,而脊麻相对易行而安全。早在五、六十年代椎管内麻醉以脊麻为主,所伴随术后护理常规是去枕平卧。随着医学的发展,脊麻的时限性和局限性推动着椎管内麻醉的改进。七十年代以来,硬膜外麻醉取代了脊麻,但去枕平卧的护理常规没有相应的改进。这种医护脱节现象主要原因是麻醉和手术科室护理单元行政和业务管理长期分治造成的。rn  脊麻和硬膜外麻醉虽同属椎管内麻醉。但一膜之隔的解剖差异,使它们对人体的生理影响有很大不同。脊麻时由于有硬膜穿刺孔的沟通,使脑脊液沿网膜下腔(正压)向硬膜外腔(负压) 渗漏,术后平卧时的垫枕位可能增加脑液外漏的压差造成低颅压性头痛。虽然这种做法的实际意义并不确定[2]、但毕竟是一个理论依据。而硬膜外麻醉不存在脑脊液流失问题,术后去枕平卧防止头痛就是无稽之谈了。rn  去枕平卧是一种强迫性体位,会加重病人术后的不适感,造成病人的心理紧张,不符合术后科学护理规范,去枕平卧不符合生理习惯,影响脑的灌流平衡,也不利于某些伤口的早期引流。走出硬膜外麻醉术后去枕平卧的误区,不是一件无所谓的事,而是科学行医,提高医疗质量的一个举措。
其他文献
根据2007-2009年的数据,分析了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的总体性和结构性影响,认为次贷危机对我国出口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并从优化贸易内部结构和出口市场结构、扩大内需、
目的,分析高速公路在建设过程中遇到资金问题的解决办法-融资。方法,通过不同的融资方式,充分发挥社会的资金力量。结果,不同的资金问题有不同的融资模式,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不知多少次在书本中阅读过有关日月潭的文章,在电视中目睹过日月潭的芳容,在报刊杂志上欣赏过日月潭的美景,但真正领略日月潭风采的还是不久前的宝岛台湾之行.rn也许是对日月
婴幼儿心脏手术中以危重症患者为主,心脏手术日趋复杂,手术时间不断延长,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心肌保护效果与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和远期预后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心脏停搏液的选择
1 临床资料  例 1:男 ,5 4岁 ,1985年患鼻咽癌 ,左颈部 4.5cm× 5 .0cm转移之淋巴结。放疗后左颈部皮肤瘢痕孪缩。既往无心血管病史。 1987年 5月 ,骑自行车时 ,突感左颈针刺
旨在分析众多因素对经济复苏背景下财经类专业的招生人数变动的影响及其大小。基于1998—2008年的相关数据,建立以招生学生总数为被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利用模型对招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晚早喜易”、“读易,韦篇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这段文字是很可疑的.因为整部《论语》中,根本没有这类喜《易》的记载;也没
紫砂文化,植根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陶瓷文化沃土之中.是集器皿造型、雕塑绘画、书法文学和金石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rn紫砂壶作为悠久中华文明之紫砂文化孕育出来的独特产物,
通过对会计出现假信息的种种原因的分析,了解到在因技术、法律等方面出现会计假信息的具体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一些有建设性的具体措施。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var
旅游是主动养生的最好路径之一,它既是生理的,更是心理的。最早认识南浔是在徐迟的《江南小镇》。徐先生用了60多个“水晶晶”来赞美他故乡——浙江湖州南浔古镇,水晶晶的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