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孔子曰:不学诗,何以言 ……诗, 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还有言曰:诗歌是人类心灵的窗口, 诗歌是情感的精灵,诗歌是灵感的造化。
一、诗词歌赋里的大美世界
五千多年的岁月里,中华诗词抒发多少文人的壮志豪情, 又给多少墨客带来心灵的慰藉。在诗词歌赋里: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慢随天边云卷云舒”的悠然自得,让人宁静沉思;有“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刚强不屈, 让人心神激荡;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贞不,令人顿首敬仰;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万丈豪情, 令人心潮澎湃……。中华民族本就是充满诗意的民族,从洋溢着古风的《诗经》到华丽绚烂的唐诗,诗词历史源远流长, 以其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 令人心向往之。
二、传承文化刻不容缓
社会进步的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的高飞猛进,我们走得太快,有人戏言:中国人没有灵魂也没有信仰了,加之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大量粗俗与不规范网络语言正冲击着学校教育,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冲击着我们内心的纯净世界。语言不规范,词不达意,出口粗俗等现象比比皆是。詩教是传承传统的重要载体, 在发扬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精粹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重拾失落的诗意,让民族的瑰宝再放光彩,我们当仁不让。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培养儒雅气质,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承接传统,直面经典,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找回失落的诗意是每一个教育人的职责。
三、重拾诗意,诗教有法
教育不是强力改变,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影响。诗教有法,也需得法。
(一)重拾失落的诗意,需要充满诗意的环境。学校是以培养人、造就人的专业化场所,它能否有效地完成自己的社会责任,取决于它能否创设出一个足以潜移默化师生的环境。创造诗意环境:一是打造富有诗意的学校文化,在学校的墙壁上、楼梯口、过道旁、走廊边、花园里用书法的形式呈现名诗词佳句;开辟诗词文化橱窗或文化宣传栏,形成诗词文化氛围;制作理念石;课间组织诗词吟唱活动,让学生直面经典,与历代文人墨客对话,使人一入校园就仿佛进入了诗词海洋,耳之所闻处,目之所及处,均能见到诗词的踪迹。二是打造富有诗意的班级文化,在班级设立图书角,用诗歌装裱班级文化;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教”活动。
(二)重拾失落的诗意,需要充满诗意的教师。将诗教活动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用传统文化提升师德境界。诗教活动不仅是语文教师的事,而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应该将它与校本培训、教师继续教育结合起来,以教研组为阵地,定期举行“诗词教学”公开课、“诗词教学”研讨会, 举办“诗词教学”常识讲座,组织诵读经典的活动等。多形式,多方法鼓励教师们自觉地进行传统文化“充电”,使读诗词蔚然成风,学诗词蔚然成风,用诗词蔚然成风。以求达到“以诗促教、以诗促学、以诗促行、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重拾失落的诗意,需要富有诗意的校本教材。积极开展“诗词进校园”的活动,其主阵地是课堂,其关键要素是要有较为统一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所选内容应该健康, 积极向上,琅琅上口并适宜小学生学习;还应该有生动活泼、意境优美的图画衬托;还应该有注释,方便学生自学;还应该谱上优美的旋律,以便传唱。
(四)重拾失落的诗意,需要回归原汁原味的吟诵。吟诵是古人重要的读书学习方式,吟诵节奏的抑扬顿挫是对诗词意境最好的理解,吟诵腔调的长短不一是对诗词文化最好的传承。从最初的生涩拗口到依样上口,其间的坚持与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功不可没。一是入情入境方能吟诵得体, 祖国的语言博大精深,言为心声,大凡诗词均有其写作背景与表达的意境,或人生失意,或春风得意,或踌躇满怀,或激情豪迈,只有准确地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方能为吟诵得体;二是熟稔其技方能吟诵得法,吟诵虽无定法,但必先入法,熟稔掌握吟诵的基本规则和一些小技巧, 方能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吟诵调; 三是用心用情方能吟诵得道,吟诵起于兴趣,缘于坚持,但又绝不仅仅如此,要突破任务式完成的弊端,做一名吟诵的有心人:认真学习唱调,仔细揣摸其中的小技能、小方法, 准确理解作品的内容与意境,互相交流学习、探讨心得,把吟诵有限度地进行传承,方式方法不一而足,只有用心才能使吟诵有进大的提升与进步。
(五)重拾失落的诗意,需要富有诗意的坚持。诗教过
程不是一两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时间优雅的等待,需要长时间精心的灌溉。
只有诗意的人生才是精彩的,只有充满诗意的生命才是充实。其实诗意走得并不远,诗意就在我们身边。重拾诗意并不需要我们做得很多,但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宋家镇中心小学校
一、诗词歌赋里的大美世界
五千多年的岁月里,中华诗词抒发多少文人的壮志豪情, 又给多少墨客带来心灵的慰藉。在诗词歌赋里:有“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慢随天边云卷云舒”的悠然自得,让人宁静沉思;有“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刚强不屈, 让人心神激荡;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坚贞不,令人顿首敬仰;有“欲与天公试比高的”万丈豪情, 令人心潮澎湃……。中华民族本就是充满诗意的民族,从洋溢着古风的《诗经》到华丽绚烂的唐诗,诗词历史源远流长, 以其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 令人心向往之。
二、传承文化刻不容缓
社会进步的日新月异,经济发展的高飞猛进,我们走得太快,有人戏言:中国人没有灵魂也没有信仰了,加之信息时代的来临,网络走进千家万户,网络语言应运而生,大量粗俗与不规范网络语言正冲击着学校教育,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冲击着我们内心的纯净世界。语言不规范,词不达意,出口粗俗等现象比比皆是。詩教是传承传统的重要载体, 在发扬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精粹中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重拾失落的诗意,让民族的瑰宝再放光彩,我们当仁不让。
让学生从小诵读古诗词,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培养儒雅气质,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承接传统,直面经典,培养学生做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少年君子,找回失落的诗意是每一个教育人的职责。
三、重拾诗意,诗教有法
教育不是强力改变,而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的影响。诗教有法,也需得法。
(一)重拾失落的诗意,需要充满诗意的环境。学校是以培养人、造就人的专业化场所,它能否有效地完成自己的社会责任,取决于它能否创设出一个足以潜移默化师生的环境。创造诗意环境:一是打造富有诗意的学校文化,在学校的墙壁上、楼梯口、过道旁、走廊边、花园里用书法的形式呈现名诗词佳句;开辟诗词文化橱窗或文化宣传栏,形成诗词文化氛围;制作理念石;课间组织诗词吟唱活动,让学生直面经典,与历代文人墨客对话,使人一入校园就仿佛进入了诗词海洋,耳之所闻处,目之所及处,均能见到诗词的踪迹。二是打造富有诗意的班级文化,在班级设立图书角,用诗歌装裱班级文化;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诗教”活动。
(二)重拾失落的诗意,需要充满诗意的教师。将诗教活动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用传统文化提升师德境界。诗教活动不仅是语文教师的事,而是全体教师的共同职责,应该将它与校本培训、教师继续教育结合起来,以教研组为阵地,定期举行“诗词教学”公开课、“诗词教学”研讨会, 举办“诗词教学”常识讲座,组织诵读经典的活动等。多形式,多方法鼓励教师们自觉地进行传统文化“充电”,使读诗词蔚然成风,学诗词蔚然成风,用诗词蔚然成风。以求达到“以诗促教、以诗促学、以诗促行、教学相长”的效果。
(三)重拾失落的诗意,需要富有诗意的校本教材。积极开展“诗词进校园”的活动,其主阵地是课堂,其关键要素是要有较为统一的校本教材。校本教材所选内容应该健康, 积极向上,琅琅上口并适宜小学生学习;还应该有生动活泼、意境优美的图画衬托;还应该有注释,方便学生自学;还应该谱上优美的旋律,以便传唱。
(四)重拾失落的诗意,需要回归原汁原味的吟诵。吟诵是古人重要的读书学习方式,吟诵节奏的抑扬顿挫是对诗词意境最好的理解,吟诵腔调的长短不一是对诗词文化最好的传承。从最初的生涩拗口到依样上口,其间的坚持与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功不可没。一是入情入境方能吟诵得体, 祖国的语言博大精深,言为心声,大凡诗词均有其写作背景与表达的意境,或人生失意,或春风得意,或踌躇满怀,或激情豪迈,只有准确地了解诗词的意境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方能为吟诵得体;二是熟稔其技方能吟诵得法,吟诵虽无定法,但必先入法,熟稔掌握吟诵的基本规则和一些小技巧, 方能此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吟诵调; 三是用心用情方能吟诵得道,吟诵起于兴趣,缘于坚持,但又绝不仅仅如此,要突破任务式完成的弊端,做一名吟诵的有心人:认真学习唱调,仔细揣摸其中的小技能、小方法, 准确理解作品的内容与意境,互相交流学习、探讨心得,把吟诵有限度地进行传承,方式方法不一而足,只有用心才能使吟诵有进大的提升与进步。
(五)重拾失落的诗意,需要富有诗意的坚持。诗教过
程不是一两日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时间优雅的等待,需要长时间精心的灌溉。
只有诗意的人生才是精彩的,只有充满诗意的生命才是充实。其实诗意走得并不远,诗意就在我们身边。重拾诗意并不需要我们做得很多,但需要我们做个有心人。
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宋家镇中心小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