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树脂基复合泡沫在水下多相流量计保温中的适用性分析

来源 :中国海上油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sxxcc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理的水下保温措施可防止海底管道内水合物的形成,是水下生产系统流动安全保障须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所研发的国产水下多相流量计的结构特点,建立了以50.8 mm厚的硅树脂基复合泡沫作为保温层的水下多相流量计保温效果分析模型,分别进行了内部流道介质最高温度(110℃)和最低温度(77℃)2种工况下的稳态及停机5 h的传热仿真分析,结果表明:2种温度工况下无论是稳态还是停机5 h时,水下多相流量计内部介质温度均高于水合物形成的临界温度(11℃),同时水下多相流量计伽马探头处的最高温度也在允许范围内,满足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理论计算验证了所选用的硅树脂基复合泡沫的涂层厚度也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所研发的国产水下多相流量计在油田现场应用良好,充分说明采用50.8 mm厚度的硅树脂基复合泡沫作为水下多相流量计湿式保温材料的适用性.本研究成果为水下多相流量计的保温设计提供了参考.
其他文献
海上气井测试作业中,实际放喷时地面节流油嘴内流态、压力和温度的变化会极大地影响海上气井测试作业的顺利进行.基于气体流动模型,开展了实际工况下地面油嘴在海上平台测试放喷过程的模拟仿真,并对节流油嘴气体流动的关键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模拟放喷产量与实测测试产量最大误差为2.4%,拟合效果较好,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油嘴放喷气量随着油嘴内径的增大而递增;随着油嘴入口压力的增大,油嘴内部速度值和温度压力幅值增大;随着地面油嘴入口温度增大,油嘴内部最大温差增大,且最低温度集中出现在节流出口处,节流后的
海上油气田裸眼长水平井砾石充填防砂完井,易发生早期砂桥、井眼不规则、易发生井壁坍塌,防砂难度大,砾石充填效率难以保证,常规砾石充填技术很难满足海上油气田长水平井砾石充填防砂需求.针对海上长水平井完井难度大的问题,优化设计了旁通筛管结构,通过旁通筛管内预置的旁通管保证携砂液的流动通道可以穿过砂桥或堵塞,在常规砾石充填技术无法完成或风险较高的井况下,使用旁通筛管砾石充填防砂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施工风险,提高充填效率.海上长水平井旁通筛管砾石充填技术在乐东22-1、文昌13-2、陵水17-2等油气田成功应用,充填效
深水气井测试面临水深和地质环境复杂的双重挑战,测试作业费用昂贵并且井筒中容易生成水合物,如何缩短测试时间、避免测试管柱中的水合物堵塞风险并且最大程度地获取气藏信息是困扰深水气井测试的难题.构建了考虑井筒水合物沉积动态预测的深水气井测试程序优化和产能解释方法:①建立了考虑水合物相变的深水气井测试井筒多相流模型,模型中考虑了水合物的生成和沉积动力学机制,实现了井筒内水合物生成、沉积、堵塞动态演化规律的定量预测;②考虑井筒内水合物堵塞防治,提出了求产产量顺序的确定方法;③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一开一关和多产量序
M油藏地处西非尼日利亚深水区(水深1500 m),流体为高挥发油,原始气油比高,纵向存在组分梯度,本文研究了该类型油藏注天然气开发的混相机理.基于组分梯度模型对组分随深度变化规律进行了表征,评估了不同深度样品的混相压力,结果显示注伴生天然气在油藏条件下均可形成混相;建立了与实际油藏等效的机理模型,引入界面张力和混相因子评估了注入气体在油藏不同区域的混相状态,M油藏注采井间混相状态可分为4个区带,依次为气相带、非混相带、混相带和油相带,混相带宽度变化范围为50~270 m,并在混相带前缘到达油井时宽度达到最
直接液力式智能完井系统的流量控制阀距地面控制器较远,如何保证流量控制阀时间响应和精准定位是直接液力式智能完井系统面临的主要难题.本文以达西公式和液阻、液感和液容等效理论为基础,建立模型并推导计算了液压传递的沿程压力损失及系统响应时间,并通过了陆地试验井和海试井试验验证.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控制响应时间、流量控制阀定位与理论计算基本一致.本文研究为实现流量控制阀精准控制和提高作业时效提供了支撑.
含蜡原油输送中蜡沉积速率的预测与含蜡管道清管作业等密切相关,目前蜡沉积预测主要基于经验回归式和机理模型.考虑传统分子扩散动力学理论,本文首次将胶凝粘附机理引入蜡沉积动力学模型,建立管道内油包水乳状液蜡沉积预测模型.基于渤海含蜡原油环道蜡沉积实验数据对比分析表明,利用本文所建立的模型,能够准确反应油包水乳状液管道内蜡沉积速率随含水率呈先减小后增加的变化趋势;与仅考虑分子扩散的蜡沉积动力学模型相比,本文所建模型预测精度更高,对转折点含水率预测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更好;与以往的蜡沉积预测模型相比,本文所建立模型更
LNG(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在过驳作业中会产生大量的BOG(闪蒸气),如果处理不当将会造成LNG产品的损耗和环境污染,在中国“双碳”背景下如何实现过驳作业中的零BOG排放及剩余BOG回收等变得尤为重要.首先针对LNG船对船过驳作业中BOG生成的原因进行总结分析,得到BOG生成量的主要控制参数:LNG船型及船容、装卸载压力及装载速率.随后对过驳作业中的BOG生成量进行计算,分析了不同船型在过驳作业中产生的BOG量与装卸船舶的操作压力及装载速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装载压力与卸载压力差值的增大,BOG生成量
The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 of the Shiqu MS 4.4 earthquake occurred on May 16th, 2017 in Sichuan Province is studied by the gCAP method using the waveform data from the regional seismic networks in Sichuan, Qinghai, Tibet and Gansu provinces. The strike/
Detecting subsurface fault structure is important for evaluating potential earthquake risks associated with active faults. In this study, we propose a new method to detect faults using reflected surface waves observed in ambient noise cross correlation fu
以伊拉克东南部米桑油田群Mishrif组颗粒滩储层为例,利用等时地质体内颗粒岩累计厚度恢复了研究区MB2油组沉积期古地貌,并结合储层特征分析了古地貌对颗粒滩储集体厚度及物性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Mishrif组发育颗粒灰岩、泥粒灰岩、粒泥灰岩及泥灰岩等岩石类型;受后期成岩及构造作用影响,储集空间类型多样,以次生溶蚀孔为主;研究区3个油田中,B油田MB2油组沉积期古地貌高,其次为F油田,而A油田古地貌最低;古地貌高部位为颗粒滩垂向叠置发育提供基础,导致其颗粒滩储层厚度大.此外,古地貌高部位储层的溶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