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树立整体性观念,把作文教学跟学生的人格建构、现实生活、阅读教学、口语交际训练以及综合性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唯其如此,才能开创中学作文教学的新天地。启迪学生智慧,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当前语文教改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更成为语文教育大讨论中的热点。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教学
启迪学生智慧,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当前语文教改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更成为语文教育大讨论中的热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写出如清泉般隽永秀美的文章呢?谁不希望获取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多角度地在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由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1.素材积累源于读背
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会有积极的人生观,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为之感动。也只有热爱生活,才会热爱并且敬畏生命,才会怀有对整个人类(包括自然界)的同情心和悲悯心。这些,是写作的动力,也是作文具有深刻思想性的重要条件。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位名师曾说过:"读书积累到一定的量,自然会产生表达的冲动。"现代写作研究也表明,读是写的基础。因此,读书与写作关系是非常紧密、不可分割的,只有多读才可以促进写作,要讲究"厚积薄发",重视底蕴。为此,我专门开设了阅读课,有时直接把阅览室当作课堂,宁可让学生少做题,老师少讲题,语文课也要专门挤出时间让学生自读,或者教师荐读一些健康、增长知识、悦人性情,给人以美感的各类作品,并进行一定的指导,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素材,寻找灵感。
但是仅仅强调读是不够的:对于一些名篇名段,写得好的片断,应该能背诵下来。在反复的记诵过程中,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在反复揣摩、体味,就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便是这个道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记诵要求很少,也缺乏指导,使得学生记诵的东西少,学习效率低,学生头脑中缺少东西,写作时就无法提高水平。在具体实践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扫除障碍,抓住关键词语对文章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领悟遣词造句的精妙,并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口诵其言,心惟其义"。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做,学生才能真正地吸取别人的精华,将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积累起来。
2.体验感受现实生活
作文要表现生活、干预生活。根据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原则,我们应大力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有感悟的东西,努力发掘并表现身边平凡生活的美和意义,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现在的生作文空洞肤浅、虚情假意。笔者认为,这是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忽视了学生的内在修养所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个人对生活有情,才能对生活有所发现,生活才能给他增添无限情趣,古人"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正是有感于物,才有那么多千古绝唱流传于世。学生课堂作文时,苦于受时间限制,又苦于材料不足,作文时很容易陷入套路,语言苍白。因此,我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的大课堂,放学生到水草最肥美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去汲取营养。
3.求异思维训练创新
创新思维是个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它最活跃、最生动、最奇特、最富于生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文章,必须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笔者十分重视创新思维的训练,把思维训练放在重要地位。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尤其针对发散思维的形式--逆向思维、纵向思维、侧向思维、多项思维进行系列训练,从思维方法到迁移练习,大多数学生能迅速地提出新观点,写出有一定创见的文章。例如,根据"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写议论文,学生有的从南郭先生冒充内行终露马脚立论--凡事不能不懂装懂,而应有真才实学,有的从南郭先生最后偷偷溜走的角度立论--不敢正视现实,逃之夭夭是可耻的,有的从齐宣王爱听合奏角度立论--"吃大锅饭"致使不学无术者之流吃香的现象必须改变;有的从齐泯王爱听独奏角度立论--搞生产承包责任制合理应当推行……这样就把老故事翻出新意,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境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遨游世界的一切"。想象更是一种创新思维。因此,笔者也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通过读写、改写、抒写等形式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上完《食物从何处来》后,我布置了《未来的食物》这篇作文,并指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来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上完《变色龙》后,我要求学生写了续篇,尽管有的学生写得不尽人意,但大多数学生写得想象丰富,合情合理,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独具魅力。
4.激发热情培养习惯
进行课内外的练笔,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写作习惯能否养成,那么怎样去实施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4.1我以影视为突破口,布置每周、两个小时的电视"家庭作业"。指导学生从"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节目中关注社会,感悟人生,充实写作素材,提高思辨表达能力。
4.2改革课堂训练。作文练笔,只定话题,不定题目,不定体裁,要求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给学生写作的自由。这样难度减小,便能大大地激发起学生写作的热情。
4.3布置社会话题作文。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引导学生贴进生活,关注人生。布置了"社会话题"一系列作文,要求学生碰到即看,看到即思,思后必记。同时尽量多开展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环境考察,参观旅游等,让学生直接感受社会,自然、生活、人生、通过发现、感悟,提高对生活内涵的挖掘能力,为自己积累更多的写作材料。
4.4探索评价方式,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在教学实践中,我突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师批阅方法,让学生广泛自评、互评,并让学生研读老师,同学的评语和修改的语句,再结合自己的看法,写"作文后记"。让学生自由申诉自己对作文的认识和见解,激发每一位同学的写作积极性、主动性。通过以上这些引导、培养,学生写作情绪空前高涨,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培养强化学生的写作习惯。
总之,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牵涉到语文教育的诸多方面,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既要看到教学中的困难,更要看到希望,只要我们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创造性,中学作文教学就一定冲出困境,走向光明
【关键词】新课标作文教学
启迪学生智慧,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已成为当前语文教改的主要研究课题之一。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更成为语文教育大讨论中的热点。"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谁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写出如清泉般隽永秀美的文章呢?谁不希望获取取之不尽的源头活水呢?《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学会多角度地在观察生活,丰富生活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由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言。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方法。
1.素材积累源于读背
先要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只有热爱生活,才会有积极的人生观,才能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并为之感动。也只有热爱生活,才会热爱并且敬畏生命,才会怀有对整个人类(包括自然界)的同情心和悲悯心。这些,是写作的动力,也是作文具有深刻思想性的重要条件。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位名师曾说过:"读书积累到一定的量,自然会产生表达的冲动。"现代写作研究也表明,读是写的基础。因此,读书与写作关系是非常紧密、不可分割的,只有多读才可以促进写作,要讲究"厚积薄发",重视底蕴。为此,我专门开设了阅读课,有时直接把阅览室当作课堂,宁可让学生少做题,老师少讲题,语文课也要专门挤出时间让学生自读,或者教师荐读一些健康、增长知识、悦人性情,给人以美感的各类作品,并进行一定的指导,让学生从阅读中获取素材,寻找灵感。
但是仅仅强调读是不够的:对于一些名篇名段,写得好的片断,应该能背诵下来。在反复的记诵过程中,学生就会自觉不自觉在反复揣摩、体味,就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体会,"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便是这个道理。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记诵要求很少,也缺乏指导,使得学生记诵的东西少,学习效率低,学生头脑中缺少东西,写作时就无法提高水平。在具体实践中我十分注重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参考资料扫除障碍,抓住关键词语对文章进行分析比较,让学生领悟遣词造句的精妙,并在此基础上背诵下来"口诵其言,心惟其义"。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样做,学生才能真正地吸取别人的精华,将它转化为自己的东西,积累起来。
2.体验感受现实生活
作文要表现生活、干预生活。根据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原则,我们应大力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有感悟的东西,努力发掘并表现身边平凡生活的美和意义,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现在的生作文空洞肤浅、虚情假意。笔者认为,这是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忽视了学生的内在修养所致。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一个人对生活有情,才能对生活有所发现,生活才能给他增添无限情趣,古人"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正是有感于物,才有那么多千古绝唱流传于世。学生课堂作文时,苦于受时间限制,又苦于材料不足,作文时很容易陷入套路,语言苍白。因此,我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的大课堂,放学生到水草最肥美的地方,让他们自己去汲取营养。
3.求异思维训练创新
创新思维是个性的集中体现,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它最活跃、最生动、最奇特、最富于生命力。因此,要培养学生写出有独到见解的文章,必须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笔者十分重视创新思维的训练,把思维训练放在重要地位。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时,尤其针对发散思维的形式--逆向思维、纵向思维、侧向思维、多项思维进行系列训练,从思维方法到迁移练习,大多数学生能迅速地提出新观点,写出有一定创见的文章。例如,根据"滥竽充数"这则寓言写议论文,学生有的从南郭先生冒充内行终露马脚立论--凡事不能不懂装懂,而应有真才实学,有的从南郭先生最后偷偷溜走的角度立论--不敢正视现实,逃之夭夭是可耻的,有的从齐宣王爱听合奏角度立论--"吃大锅饭"致使不学无术者之流吃香的现象必须改变;有的从齐泯王爱听独奏角度立论--搞生产承包责任制合理应当推行……这样就把老故事翻出新意,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境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可以遨游世界的一切"。想象更是一种创新思维。因此,笔者也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想象和联想这种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作文教学中,通过读写、改写、抒写等形式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如上完《食物从何处来》后,我布置了《未来的食物》这篇作文,并指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力来写,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上完《变色龙》后,我要求学生写了续篇,尽管有的学生写得不尽人意,但大多数学生写得想象丰富,合情合理,塑造的人物形象丰富,独具魅力。
4.激发热情培养习惯
进行课内外的练笔,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写作习惯能否养成,那么怎样去实施呢?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
4.1我以影视为突破口,布置每周、两个小时的电视"家庭作业"。指导学生从"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等节目中关注社会,感悟人生,充实写作素材,提高思辨表达能力。
4.2改革课堂训练。作文练笔,只定话题,不定题目,不定体裁,要求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给学生写作的自由。这样难度减小,便能大大地激发起学生写作的热情。
4.3布置社会话题作文。在作文教学实践中,我努力引导学生贴进生活,关注人生。布置了"社会话题"一系列作文,要求学生碰到即看,看到即思,思后必记。同时尽量多开展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环境考察,参观旅游等,让学生直接感受社会,自然、生活、人生、通过发现、感悟,提高对生活内涵的挖掘能力,为自己积累更多的写作材料。
4.4探索评价方式,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动地位了吗"?在教学实践中,我突破了传统单一的教师批阅方法,让学生广泛自评、互评,并让学生研读老师,同学的评语和修改的语句,再结合自己的看法,写"作文后记"。让学生自由申诉自己对作文的认识和见解,激发每一位同学的写作积极性、主动性。通过以上这些引导、培养,学生写作情绪空前高涨,教师便可因势利导,培养强化学生的写作习惯。
总之,中学作文教学的问题牵涉到语文教育的诸多方面,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我们既要看到教学中的困难,更要看到希望,只要我们在新课改精神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语文教师的创造性,中学作文教学就一定冲出困境,走向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