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规律与启示

来源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irui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的概念,学术界对此高度重视,并从各个角度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基于此,文章简要地概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特征,着重分析并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规律,以及这些规律对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有益启示。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规律;启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胡锦涛同志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作出了最新的概括和科学的整合,深刻地理解和全面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挖掘并厘清这一体系所蕴涵的规律性,对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与显著特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总体上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区别于毛泽东思想,同时又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邓小平党为首的党第二代领导集体以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推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产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重要结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如下显著的特征:(一)开放性和发展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开放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本质要求,没有开放性,就会因缺少新思想、新见解、新要求而丧失理论的生机和活力[2]。 (二)实践性和创新性。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要求。没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没有“看准了,就大胆的试,大胆的创”的精神,就不可能形成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于、发展于、丰富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同时也必将对这一伟大实践作出新的理论概括和体系升华。(三)系统性和整体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内涵丰富,逻辑严整,由一系列理论原则,理论观点构成,这一理论体系并不是机械相加和简单的罗列,而是有着严密逻辑结构的、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3]。(四)人民性和人本性。我们党多次强调:“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方针政策和作出决断的出发点和归宿”;“坚持以人为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本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规律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对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入研究,不仅要明确其内涵、特征,更要明确其所蕴涵的基本规律,这将对提高我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水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具体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规律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解放思想,实事求,追求真理、开拓创新的规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创立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精髓,是党永葆生机的法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当然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首要基本规律之一。
  解放思想就是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善于从实际出发,努力去开拓进取。解放思想是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解放思想,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而不是背离马克思主义的胡思乱想;必须敢于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把实践当作最高权威,不做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奴隶。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和精髓,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始终。实事求是,就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社会化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同时要做到实事求是,还必须解放思想,“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发展变化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不断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科学,求真务实,更好地把握规律性、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克服片面性。不断地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地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化主义道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长期束缚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和模式中解放出来,树立适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观念,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
  第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规律。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改革开放是新时期鲜明的特点。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4]正是改革开放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才使得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我们的改革是全面的改革。正如温家宝总理在接受CNN采访时讲到,“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应当是全面的,既重视经济方面的,也不忽略政治革新”。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是最根本最急迫的任务。中国民主政治改革也必须同步推进,其一,需要逐步完善民主选举制度,让权力真正属于人民,也才能为人民服务。其二,必须改善司法系统,讲求法治,并建设独立与公正的司法制度。其三,政府必须接受民众监督,特别是新闻媒体等的监督。我们的开放也不仅应是对国际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更应强调对内同等程度,甚至更高程度的开放,比对国际资本更先一步的开放。“以经济建设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回答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体现了发展生产力的根本要求。能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正如邓小平所讲:“离开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有丧失物质基础的危险。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它。”[5]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能继续开创、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三,始终关注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的规律。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之中,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核心的命题之一。所谓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
  从马克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到邓小平社会主义的本质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邓小平判断改革得失成败“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之一“是否有利于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到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再到胡锦涛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我们可以看到关注人的发展问题,始终是我们党工作重点和核心之一。以人为本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目的是以人的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使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相一致,使发展的结果与发展的目标相统一。坚持以人为本,就要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始终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第四,统筹规划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规律。根据胡锦涛同志党的十七大的论述,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与和谐社会,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容,也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涵,四者必须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这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一总体布局,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方面建设有机配合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构想和结构框架。其中,经济建设是中心,为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提供物质基础和硬件条件。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同经济建设相互联系,发挥着各自不可替代的功能。政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民意基础和制度保障;文化建设为社会政治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社会建设则为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提供和谐的环境和社群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进一步深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改革方向,不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并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动力和途径。只有真正贯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这一总体布局,才能使社会主义中国成为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
  第五,是坚持党的领导核心的党建规律。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改革创新的事业。党要站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身建设,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唯一宗旨。
  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是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只有在党的领导下,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坚持党的领导,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更好地实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处理好党的领导同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坚持党的领导,必须牢牢地把握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规律的启示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积极推进各项制度的探索与创新,开创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奋斗。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在新的思想高度上形成深化改革开放的共识、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大力破除不利于改革创新的思想障碍,自觉把思想认识从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自觉改革不符合实践发展和时代要求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创新领导方法,真正做到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在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6](二)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毫不动摇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稳定、又好又快地发展。要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说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践证明,不改革,就不能发展,就是死路一条,相反,哪里有改革,哪里就有发展,哪里就有稳定和新气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坚持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我们党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历史经验,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要求。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发展,坚定地维护党的执政地位必须发展,解决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更是需要发展。发展是抓住21世纪头20年建设全面惠及十几亿人口小康社会的关键和必然要求,发展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和巩固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所在,发展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键所在。只有坚定不移地推进发展,才能不断地增强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三)坚持吸收借鉴西方民主政治文明的积极成果与批判地继承与批判地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统一,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把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探索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有步骤地推进,充分考虑我国的历史背景、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教育水平,不能提出过高要求,急于求成,而是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循序渐进,稳步推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只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才能有力保证政治体制改革目标的实现,为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实践表明,坚持和发展这条道路,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有利于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有利于形成和保持 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7](四)坚定不易地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把我们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西方文明从总体上说是物质文明,有其不可消除的固有缺陷,我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两千年的优秀传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可以汲取的营养,“四位一体”的布局,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深化改革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有利于进一步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抗风险能力,为改革开放提够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
  
  [参考文献]
  
  [1][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杨小军.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特征[J].党政论坛,2009-2.
  [3]肖桂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7.
  [5]《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250.
  [6]中共中央宣传部.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9.
  [7]胡伟,刘世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光明日报[N].2009-9-15.
  
  [作者简介]房钦宪(1981—),男,山东聊城人,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浙江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中国现在以纸质的报纸和杂志为代表的传统媒体,无论在影响力、发行量都在日渐萎缩,微信平台已开始逐渐起到了媒体的作用,将为传统媒体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传统媒体
[摘要]职业院校在培养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过程中,应将知识技能教育与法律意识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既掌握知识技能又能够遵纪守法和维护自己合法的权益。本文通过分析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及特点,寻找培养职业院校学生法律意识的途径与方法,以期提高学生的守法维权能力,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为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社会作贡献。  [关键词]法律意识;职业院校学生;方法途径;守法维权;能力   
中国古代最早采用分行的办法是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或者在句与句之间断开。鸦片战争以后,新思想传入,西洋标点也跟着进来了。 The earliest adoption of branches in ancient
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进步,互联网在计算机技术的推动下也实现了良好的发展,互联网与人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学习之间密切联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当前社会舆论也呈现出外显
新教育法严惩作弊行为、寄件人不配合信息核对包裹将被拒收、对参与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受试者须明确告知风险……这个6月,一批新的法律法规开始施行,哪一条你最关心?rn所有二
增强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对化解民营经济发展瓶颈非常重要。民营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有其特有的优劣势,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民营企业要克服对技术创新“神秘化”、
化工设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化工企业设备在朝向高技术、大规模、集约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严峻的生产安全问题.本文通过对2018年部分化工设备生产事故进行深入剖析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作为限制公权的重要规则,体现着立法者的价值判断以及处理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二者关系的不同态度,是在犯罪与保护公民权利这两种价值的权衡与选择,因此导致
胶州市自推行综合执法试点工作以来,分别在镇和街道办事处实行不同内容的行政综合执法职能配置模式,建立镇、办“权责统一、相对集中、统筹管理、网格运作”的工作体系。一是
2017年5月31日,广东省珠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卢子跃以受贿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卢子跃当庭表示服从判决,不上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