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要寻找一个能代表大唐盛世的文化符号,那一定非唐三彩莫属。是的,唐三彩就是大唐盛世的灵魂和化身,它的发展贯穿整个唐代,在世界美术发展史上留下了炫目斑斓的一笔。自上世纪初被发现以来,这种无与伦比的人间瑰宝,以其绚丽华美的色彩和大气磅礴的气质让我们得以触摸到大唐的气息,感受那个昂扬向上的时代。
时经两年筹备,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洛阳市博物馆、西安博物院、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等8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泥火幻彩——唐两京三彩精华展》。分“泥与彩的邂逅”“泥与火的碰撞”“光与色的跳动”“线与面的延伸”四个单元,分别讲述唐三彩的起源、窑址、门类与传播的传奇。130件套唐三彩精品,齐聚一堂,是难得的一次唐三彩专题盛会。本文甄选其中一二,从细部的特写中追忆令人魂牵梦萦的大唐。
意气风发
大唐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勃勃生机的时代,随着公元7世纪帝国统治的持续稳定,经济的发展带来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空前繁盛。经济上的富足使社会上层的厚葬之风日盛,此时唐代釉陶制作在原先东汉低温釉陶的基础上吸收西域的颜料与工艺,进一步发展,因其制作工艺繁复,故在当时多被用作贵族的明器。
唐三彩从唐朝初期开始制作,在这一过程中分别经历了成熟、高峰和衰退的三个历史阶段,也恰好贯穿了大唐近300年的国祚。如果要用时间来区分这三个时期,分别大致对应初唐、盛唐、晚唐。
成熟时期为公元7世纪初到8世纪,也就是武德年间一直到武则天掌权,这是唐三彩在唐代经历的一个漫长烧制的初期;高峰时期是从公元8世纪初到8世纪中叶,也就是从武则天开始掌权一直到唐玄宗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期中还包括了开元天宝和整个盛唐时代;最后的衰退时期则是公元8世纪中叶到10世纪初,由于“安史之乱”的发生导致了唐王朝政权的动摇,政治经济处于不断的步步衰竭阶段,唐三彩的制作也就因此而步入了衰退期。
在成熟期,唐三彩的面貌还较为单调素雅,釉色多以黄绿为主,在展览中,有几件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所藏的三彩骑马乐俑,除了上釉,还有彩绘的装饰。到了高峰时期,色彩斑斓的唐三彩开始大量出现,气势磅礴、圆润饱满的线条美感成为了时代的主流风尚。
此次展览中,有一件来自西安博物院所藏的唐三彩腾空马,马体形态彪悍,四蹄腾空而起,马首微侧,剪鬃束尾。鞍之后有白、绿、黄三色相间的袋囊。马通体施黄釉,前腿上部釉色浅白,马颈黄釉流淌非常明显,形成灵动的肌理,酣畅淋漓而不失矫健。马鞍上是一位少年,头发中分,两耳上方各梳髻,面部丰满,身前倾,双拳作控马状,身着圆领蓝色长袍,腰束革带,带上系囊,足蹬光头靴。靛蓝的衣服与缰绳的颜色相互呼应,与黄色的奔马形成鲜明而强烈的色彩对比。整件作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体现了艺术匠师丰富的生活经验、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有专家推测少年应为身穿男装胡服的女子,据史书记载,从武则天掌权后,唐代女性的地位空前提高,大唐的贵族女子们常常喜欢女扮男装,戎马骑射、参政议政,此件唐三彩正是那个意气风发时代的最好反映。
歌舞升平
大唐,是一个难以言喻的时代,体态丰腴的仕女俑,脸庞上流露着自信、祥和的笑容;健硕敦厚的骆驼俑,仰天长啸中,深透着太平天下的富足;再到三彩建筑模型、生活器皿等,展览第三部分向人们诉说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在公元8世纪到来。
繁荣开放的大唐,迎来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他们带来异域的珍宝,传进了西域的乐舞,使唐人喜不自禁。能歌善舞的各国艺人在唐代首都长安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演绎了人们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此次展出的三彩载乐骆驼俑表现了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巡回乐团”。
骆驼身上施黄釉,正仰头长鸣,驼峰之上架平台,铺方格纹长毯,黄、绿、蓝三色点缀其中,华美异常;毯上有7个男乐俑,环坐四周,分别执笛、箜篌、琵琶、笙、箫、拍板、排箫7种乐器,在全神贯注地演奏;另有一女舞俑婷婷玉立其间,轻拂长袖,边歌边舞。这组乐舞俑是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即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更为有趣的是,骆驼上的八件乐舞俑均可单独拆卸下来,单独组成一支乐队。它们的乐声穿越时空,久久回荡在历史的各个角落里。故这件骆驼载乐俑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
丝路繁华
随着大唐国立的日渐衰弱,用作名器的三彩已趋减少,但奢华之风依旧不减,三彩器也逐渐成了唐人的浮生之物。形态各异的盘、瓶、枕纷纷出现,黄、绿、白、蓝相互交融、绚丽多姿。
繁华的丝路把铭刻着大唐印记的三彩器远播他乡。在唐三彩的影响下,西传哺育了波斯三彩、东传则诞生了新罗三彩、奈良三彩。它们都是世界陶瓷史绚丽斑斓的笔。
如今,繁华落尽,丝路再起,盛世的华章又将谱写。(编辑/雷焕昂)
时经两年筹备,陕西历史博物馆联合洛阳市博物馆、西安博物院、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等8家文博单位共同举办《泥火幻彩——唐两京三彩精华展》。分“泥与彩的邂逅”“泥与火的碰撞”“光与色的跳动”“线与面的延伸”四个单元,分别讲述唐三彩的起源、窑址、门类与传播的传奇。130件套唐三彩精品,齐聚一堂,是难得的一次唐三彩专题盛会。本文甄选其中一二,从细部的特写中追忆令人魂牵梦萦的大唐。
意气风发
大唐是一个充满活力与勃勃生机的时代,随着公元7世纪帝国统治的持续稳定,经济的发展带来中原与西域的文化交流空前繁盛。经济上的富足使社会上层的厚葬之风日盛,此时唐代釉陶制作在原先东汉低温釉陶的基础上吸收西域的颜料与工艺,进一步发展,因其制作工艺繁复,故在当时多被用作贵族的明器。
唐三彩从唐朝初期开始制作,在这一过程中分别经历了成熟、高峰和衰退的三个历史阶段,也恰好贯穿了大唐近300年的国祚。如果要用时间来区分这三个时期,分别大致对应初唐、盛唐、晚唐。
成熟时期为公元7世纪初到8世纪,也就是武德年间一直到武则天掌权,这是唐三彩在唐代经历的一个漫长烧制的初期;高峰时期是从公元8世纪初到8世纪中叶,也就是从武则天开始掌权一直到唐玄宗统治时期,在这一时期中还包括了开元天宝和整个盛唐时代;最后的衰退时期则是公元8世纪中叶到10世纪初,由于“安史之乱”的发生导致了唐王朝政权的动摇,政治经济处于不断的步步衰竭阶段,唐三彩的制作也就因此而步入了衰退期。
在成熟期,唐三彩的面貌还较为单调素雅,釉色多以黄绿为主,在展览中,有几件来自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所藏的三彩骑马乐俑,除了上釉,还有彩绘的装饰。到了高峰时期,色彩斑斓的唐三彩开始大量出现,气势磅礴、圆润饱满的线条美感成为了时代的主流风尚。
此次展览中,有一件来自西安博物院所藏的唐三彩腾空马,马体形态彪悍,四蹄腾空而起,马首微侧,剪鬃束尾。鞍之后有白、绿、黄三色相间的袋囊。马通体施黄釉,前腿上部釉色浅白,马颈黄釉流淌非常明显,形成灵动的肌理,酣畅淋漓而不失矫健。马鞍上是一位少年,头发中分,两耳上方各梳髻,面部丰满,身前倾,双拳作控马状,身着圆领蓝色长袍,腰束革带,带上系囊,足蹬光头靴。靛蓝的衣服与缰绳的颜色相互呼应,与黄色的奔马形成鲜明而强烈的色彩对比。整件作品形神兼备,栩栩如生,体现了艺术匠师丰富的生活经验、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高超的表现技巧。
有专家推测少年应为身穿男装胡服的女子,据史书记载,从武则天掌权后,唐代女性的地位空前提高,大唐的贵族女子们常常喜欢女扮男装,戎马骑射、参政议政,此件唐三彩正是那个意气风发时代的最好反映。
歌舞升平
大唐,是一个难以言喻的时代,体态丰腴的仕女俑,脸庞上流露着自信、祥和的笑容;健硕敦厚的骆驼俑,仰天长啸中,深透着太平天下的富足;再到三彩建筑模型、生活器皿等,展览第三部分向人们诉说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在公元8世纪到来。
繁荣开放的大唐,迎来了世界各地的人们,他们带来异域的珍宝,传进了西域的乐舞,使唐人喜不自禁。能歌善舞的各国艺人在唐代首都长安这个大舞台上,尽情演绎了人们对太平盛世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此次展出的三彩载乐骆驼俑表现了一个以驼代步、歌唱而来的“巡回乐团”。
骆驼身上施黄釉,正仰头长鸣,驼峰之上架平台,铺方格纹长毯,黄、绿、蓝三色点缀其中,华美异常;毯上有7个男乐俑,环坐四周,分别执笛、箜篌、琵琶、笙、箫、拍板、排箫7种乐器,在全神贯注地演奏;另有一女舞俑婷婷玉立其间,轻拂长袖,边歌边舞。这组乐舞俑是典型的盛唐时期的作品,舞乐者均穿着汉族衣冠,表现的是流行于开元、天宝时期的“胡部新声”即胡汉文化融合后的新舞乐。釉色鲜明亮丽,协调自然。更为有趣的是,骆驼上的八件乐舞俑均可单独拆卸下来,单独组成一支乐队。它们的乐声穿越时空,久久回荡在历史的各个角落里。故这件骆驼载乐俑堪称唐三彩中的极品。
丝路繁华
随着大唐国立的日渐衰弱,用作名器的三彩已趋减少,但奢华之风依旧不减,三彩器也逐渐成了唐人的浮生之物。形态各异的盘、瓶、枕纷纷出现,黄、绿、白、蓝相互交融、绚丽多姿。
繁华的丝路把铭刻着大唐印记的三彩器远播他乡。在唐三彩的影响下,西传哺育了波斯三彩、东传则诞生了新罗三彩、奈良三彩。它们都是世界陶瓷史绚丽斑斓的笔。
如今,繁华落尽,丝路再起,盛世的华章又将谱写。(编辑/雷焕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