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胎膜早破与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近半年出生的资料详实的足月新生儿207例,其中胎膜早破组28例,随机选取28例非胎膜早破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脐血血常规和肝功能全套各项指标,对胎膜早破导致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间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及脐血DBIL、TP、ALB、GLD、A/G、ADA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患儿中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PLT、TBIL、IBIL较高,与非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组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较高可能与其引起隐匿的新生儿感染及缺氧、肝功能受损有关。
【关键词】胎膜早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脐血;肝功能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3-0329-03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胎膜早破(PROM)是指胎膜在临产前发生破裂,是产科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易导致感染、早产、脐带脱垂、羊水栓塞、胎儿窘迫、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等并发症,大大增加了围生期母婴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也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本文对2012年9月至 2013年3月在我院埌东病区产科出生的207例足月新生儿,经家长知情同意后,抽取脐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及肝功能全套测定,并对其中胎膜早破组与非胎膜早破组发生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7例患儿资料详实,全部为足月患儿、无窒息史。胎膜早破组28例;从余下179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号:桂科攻1298003-6-7)。
作者简介:曹凤娥(1975-),女,山东省宁阳县人,主治医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小儿急救与新生儿。信作者:吴曙粤,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Email: [email protected].
例中随机抽取28例非胎膜早破组作为对照。两组间性别、胎龄、产式、体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胎膜早破高胆组与非高胆组两组间性别、胎龄、产式、体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方法①所有胎儿娩出断脐后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抽取脐静脉血5 ml送本院检验科检测,血常规检测应用日本光电五分类血球仪,试剂由上海东湖生物医学有限公司提供。肝功能全套用日本产Olympus Au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脐血肝功能全套,检验完毕的样品及时安排专人按《废弃物处置管理规定》进行处理。②出生后72小时内每12小时进行经皮测胆红素(使用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JH201A型经皮黄疸仪),并观察皮肤有无黄染,经皮测胆红素及目测黄疸程度提示按日龄需要考虑光疗标准[3]时,抽静脉血查血清总胆红素,达到或超过日龄需要考虑光疗标准者诊断为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占总体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n<40 或 T<1时,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胎膜早破组与非胎膜早破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胎膜早破组有20例患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占71.4%;非胎膜早破组有5例患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占17.9%;两组间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脐血血常规及肝功能的比较胎膜早破组与非胎膜早破组两组间脐血DBIL、TP、ALB、GLD、A/G、ADA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LB、GLD、ADA偏高,DBIL、A/G偏低。两组间脐血血常规及TBIL、IBIL、ALT、AST、AST/ALT、AKP、GGT、TBA、PAI值无胎膜是宫腔内外环境的屏障,妊娠期存在于阴道内的各种细菌由阴道及宫颈上行至胎膜,引起胎膜的局部感染,进而导致胎膜早破。感染引起的绒毛膜羊膜炎是胎膜早破的最重要的因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及细胞黏附因子1在胎膜早破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胎膜早破后羊水流失并减少,失去了羊水的缓冲作用,容易引起宫腔壁直接压迫胎体或脐带,使胎儿宫内缺氧,影响胎儿循环,造成胎儿窘迫、窒息甚至死亡。胎膜破裂后由于羊膜囊失去了在分娩中开启宫颈的作用,宫口开大困难,致使产程延长,容易导致难产,引起胎儿产时缺氧,进而降低肝酶的活力或者影响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1,5~7]。
本研究提示胎膜早破组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较高,ADA较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胎膜早破患儿中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PLT、TBIL、IBIL较高,提示胎膜早破有可能通过引起隐匿的新生儿感染及缺氧,导致轻微的红细胞增多及破坏增多,胆红素来源增多,表现为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由于ADA分子较小,在肝细胞轻度受损时比ALT更易透过组织血液屏障,当肝细胞有极为轻度的损伤时,血中 ADA活力就明显升高[8],说明肝功能受损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加重了黄疸的程度。本研究同时发现胎膜早破组TP、ALB、GLD偏高,DBIL、A/G偏低,机理不明。胎膜早破与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尚有待大样本调查及相关基础研究进一步揭示。
总之, 母亲出现胎膜早破的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脐血PLT、TBIL、IBIL较高者,应相应加强黄疸程度监测并尽早干预,严防急性胆红素脑病,提高新生儿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谭旭东,唐红装,许韶荣,等.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白细胞介素8联合检测在胎膜早破中的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2):7072.
[2]王昱,何念海.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06,35(21):19321934.
[3]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85686.
[4]刘春枝.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2):3435.
[5]黄莺,孙海燕,李小英.胎膜早破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6、细胞黏附因子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5759.
[6]黄建娣.胎膜早破孕妇宫颈分泌物培养结果分析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1):3839.
[7]杨文升.高胆红素血症防治的进展[J].右江医学,2009,38(5):616618.
[8]刘自刚,王锋,况凡.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ADA、MAO、AFU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3):6970.
(收稿日期:2012-12-26修回日期:2013-06-04)
(编辑:潘明志英文审校:梁宇)
【关键词】胎膜早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脐血;肝功能
文章编号:1003-1383(2013)03-0329-03中图分类号:R722.17 文献标识码:A
胎膜早破(PROM)是指胎膜在临产前发生破裂,是产科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易导致感染、早产、脐带脱垂、羊水栓塞、胎儿窘迫、新生儿肺炎、新生儿败血症等并发症,大大增加了围生期母婴的发病率和病死率[1],也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2]。本文对2012年9月至 2013年3月在我院埌东病区产科出生的207例足月新生儿,经家长知情同意后,抽取脐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及肝功能全套测定,并对其中胎膜早破组与非胎膜早破组发生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207例患儿资料详实,全部为足月患儿、无窒息史。胎膜早破组28例;从余下179
※基金项目:广西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合同号:桂科攻1298003-6-7)。
作者简介:曹凤娥(1975-),女,山东省宁阳县人,主治医师,医学硕士,研究方向:小儿急救与新生儿。信作者:吴曙粤,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Email: [email protected].
例中随机抽取28例非胎膜早破组作为对照。两组间性别、胎龄、产式、体质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胎膜早破高胆组与非高胆组两组间性别、胎龄、产式、体质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方法①所有胎儿娩出断脐后在保证母婴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抽取脐静脉血5 ml送本院检验科检测,血常规检测应用日本光电五分类血球仪,试剂由上海东湖生物医学有限公司提供。肝功能全套用日本产Olympus Au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脐血肝功能全套,检验完毕的样品及时安排专人按《废弃物处置管理规定》进行处理。②出生后72小时内每12小时进行经皮测胆红素(使用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JH201A型经皮黄疸仪),并观察皮肤有无黄染,经皮测胆红素及目测黄疸程度提示按日龄需要考虑光疗标准[3]时,抽静脉血查血清总胆红素,达到或超过日龄需要考虑光疗标准者诊断为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占总体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当n<40 或 T<1时,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胎膜早破组与非胎膜早破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胎膜早破组有20例患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占71.4%;非胎膜早破组有5例患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占17.9%;两组间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脐血血常规及肝功能的比较胎膜早破组与非胎膜早破组两组间脐血DBIL、TP、ALB、GLD、A/G、ADA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TP、ALB、GLD、ADA偏高,DBIL、A/G偏低。两组间脐血血常规及TBIL、IBIL、ALT、AST、AST/ALT、AKP、GGT、TBA、PAI值无胎膜是宫腔内外环境的屏障,妊娠期存在于阴道内的各种细菌由阴道及宫颈上行至胎膜,引起胎膜的局部感染,进而导致胎膜早破。感染引起的绒毛膜羊膜炎是胎膜早破的最重要的因素,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6及细胞黏附因子1在胎膜早破的发病机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胎膜早破后羊水流失并减少,失去了羊水的缓冲作用,容易引起宫腔壁直接压迫胎体或脐带,使胎儿宫内缺氧,影响胎儿循环,造成胎儿窘迫、窒息甚至死亡。胎膜破裂后由于羊膜囊失去了在分娩中开启宫颈的作用,宫口开大困难,致使产程延长,容易导致难产,引起胎儿产时缺氧,进而降低肝酶的活力或者影响未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1,5~7]。
本研究提示胎膜早破组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较高,ADA较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胎膜早破患儿中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组PLT、TBIL、IBIL较高,提示胎膜早破有可能通过引起隐匿的新生儿感染及缺氧,导致轻微的红细胞增多及破坏增多,胆红素来源增多,表现为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由于ADA分子较小,在肝细胞轻度受损时比ALT更易透过组织血液屏障,当肝细胞有极为轻度的损伤时,血中 ADA活力就明显升高[8],说明肝功能受损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加重了黄疸的程度。本研究同时发现胎膜早破组TP、ALB、GLD偏高,DBIL、A/G偏低,机理不明。胎膜早破与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系尚有待大样本调查及相关基础研究进一步揭示。
总之, 母亲出现胎膜早破的新生儿早期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较高,尤其是脐血PLT、TBIL、IBIL较高者,应相应加强黄疸程度监测并尽早干预,严防急性胆红素脑病,提高新生儿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谭旭东,唐红装,许韶荣,等.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3及白细胞介素8联合检测在胎膜早破中的意义[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3,21(2):7072.
[2]王昱,何念海.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06,35(21):19321934.
[3]中华医学会中华儿科杂志编委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0,48(9):685686.
[4]刘春枝.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高危因素及防治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2010,3(22):3435.
[5]黄莺,孙海燕,李小英.胎膜早破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6、细胞黏附因子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4):5759.
[6]黄建娣.胎膜早破孕妇宫颈分泌物培养结果分析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J].白求恩军医学院学报,2013,11(1):3839.
[7]杨文升.高胆红素血症防治的进展[J].右江医学,2009,38(5):616618.
[8]刘自刚,王锋,况凡.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ADA、MAO、AFU联合检测的临床应用[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3):6970.
(收稿日期:2012-12-26修回日期:2013-06-04)
(编辑:潘明志英文审校:梁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