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教育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被重视,当然,教育孩子成才也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我们新疆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好各民族的孩子是一件非常艰辛的劳动。教育就是教书育人,在教好他们学习的同时,更要注重育人培养,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而对于我们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从学校和社会两方面来培养,还要从家庭教育方面来培养,农村学校学生大多属于留守学生,缺乏管教导致了学生行为习惯差,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庭教育不容忽视。农村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更是一个复杂而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一: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所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素质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注重情感教育的思想。但是我们现行教育思想仍然忽略了这一点,特别是在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我校许多学生在学校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喜欢乱丢乱扔,讲脏话,如此种种现象我们老师会提出来批评教育学生,但是一转身,学生又会照旧。所以每天对学生苦口婆心的教育和各种惩罚治标不治本。那么,我们怎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我认为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原因有两个。其一,家庭教育。农村学生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留守学生越来越多,无人管教使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即使父母在家闲暇时也只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无暇教育孩子。农村家庭的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能出人头地就是有出息,其他的也就无所谓了,有的甚至认为只要孩子吃得好穿得暖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照顾,这些思想是农村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所致,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会慢慢突显出来。其二,学校教育工作失误。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升学竞争和考试压力的环境影响,虽然学校知道德育和行为养成的重要性,但是农村学校为了在成绩上能够赶超城区学校,只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忽略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农村学校教师也存在只要学生成绩好就是对学校和家长最好回报的思想,在学生行为养成方面也就没有下足功夫,学生也就慢慢养成了一些坏的行为习惯,却无人管理。其三,社会环境的影响。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小学生虽然最多接触的是家庭和学校。但社会对他们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根源不一定在自身,而在于现实社会中的不良环境。小学生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差,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对社会有着一颗好奇的心,不良的社会风气,如崇拜金钱、过度消费、自私自利等等会让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腐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些社会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并不小于家庭和学校。
第二: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父母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身教重于言教。首先要为孩子作出榜样,孩子好奇心盛,爱模仿,家长务必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不希望孩子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例如,要孩子举止文明,自己就不可言行粗暴;要孩子穿着整洁,自己就不可衣冠不整;要孩子读书学习,自己就不可打牌搓麻将。只有在家长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下,方能自觉地建立起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其次,家长要真正把孩子当成朋友,尊重他们的意见,并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言传身教。要蹲着和孩子讲话,彼此拉近距离,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其内心世界,这样更有利于教育孩子。对于农村学校的家长,生计固然重要,但也及不上孩子重要,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在孩子眼里父母是神圣的,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希望我们农村孩子的家长能陪着我们孩子一起成长,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习惯受益终生。
第三:教师的教育作用
学生一天大部分时间是和教师在一起的,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走进学校、教室,只要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讲桌也清理干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也就养成了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在农村学校班主任的作用不容忽视,家长也许忽略了孩子的行为养成教育,但是班主任不能。我们的班主任要经常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常规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使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遵守纪律、遵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德、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小学生的自觉性不强但是学习能力强,所以要我们的教师时刻提醒、引导和教育。
第四:学校的教育作用
我们的学校是双语学校,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在不断完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因此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我们要利用德育八分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这些守则常记学生心中。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教育,所以要家校一致,形成合力。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使家校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我校经常对那些行为习惯差,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家访,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的问题,一起商讨解决方法,通过家校联系,这些孩子已慢慢的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学校一共有31个班级,其中双语班有19个,少数民族学生占百分之七十左右,在教他们学习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爱校如家,不要有民族倾向,坚决维护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把各民族学生视为兄弟姐妹,把他们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来对待,团结进取,努力拼搏,快乐学习,幸福成长,遵照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走群众路线,把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台阶,所以我们各民族之间一定要和谐,一定要团结,才能把教育办好。
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会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注重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使他们成为一名出色的好少年。
(作者单位:835004新疆伊宁市巴彦岱镇中心小学)
第一:培养农村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具有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将伴随人的一生,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做人或处世,毫不夸张地说,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因此,人自幼就应该通过养成性教育,去形成一种好的习惯。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更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形成良好班风的基础,是建设良好班级的保证。所以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
学生在学校,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要进行能力的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素质教育体现了以学生为本,注重情感教育的思想。但是我们现行教育思想仍然忽略了这一点,特别是在像我们这样的农村学校。我校许多学生在学校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喜欢乱丢乱扔,讲脏话,如此种种现象我们老师会提出来批评教育学生,但是一转身,学生又会照旧。所以每天对学生苦口婆心的教育和各种惩罚治标不治本。那么,我们怎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我认为农村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养成原因有两个。其一,家庭教育。农村学生的家长整体素质不高,一部分不识字,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占多数,他们大多忙于生计外出打工,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照看,留守学生越来越多,无人管教使孩子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即使父母在家闲暇时也只愿聚在一起打麻将、玩扑克,无暇教育孩子。农村家庭的家长们“重智轻育”,认为只要孩子学习好就能出人头地就是有出息,其他的也就无所谓了,有的甚至认为只要孩子吃得好穿得暖就是对孩子最好的照顾,这些思想是农村家长忽略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性教育所致,孩子们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就会慢慢突显出来。其二,学校教育工作失误。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希望把孩子培养成德才兼备的人才,但是由于多年来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升学竞争和考试压力的环境影响,虽然学校知道德育和行为养成的重要性,但是农村学校为了在成绩上能够赶超城区学校,只能把大部分精力放在提高学生的成绩上,忽略了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农村学校教师也存在只要学生成绩好就是对学校和家长最好回报的思想,在学生行为养成方面也就没有下足功夫,学生也就慢慢养成了一些坏的行为习惯,却无人管理。其三,社会环境的影响。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小学生虽然最多接触的是家庭和学校。但社会对他们产生的影响也非常大。小学生不良行为的根源不一定在自身,而在于现实社会中的不良环境。小学生年龄小,明辨是非的能力差,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小学生对社会有着一颗好奇的心,不良的社会风气,如崇拜金钱、过度消费、自私自利等等会让他们形成错误的价值观,腐蚀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这些社会环境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并不小于家庭和学校。
第二: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庭教育是行为习惯养成的第一课堂,父母要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孩子,身教重于言教。首先要为孩子作出榜样,孩子好奇心盛,爱模仿,家长务必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不希望孩子做的,自己首先不做。例如,要孩子举止文明,自己就不可言行粗暴;要孩子穿着整洁,自己就不可衣冠不整;要孩子读书学习,自己就不可打牌搓麻将。只有在家长言传身教的潜移默化下,方能自觉地建立起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其次,家长要真正把孩子当成朋友,尊重他们的意见,并努力提高自身修养,言传身教。要蹲着和孩子讲话,彼此拉近距离,经常和孩子沟通,了解其内心世界,这样更有利于教育孩子。对于农村学校的家长,生计固然重要,但也及不上孩子重要,孩子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在孩子眼里父母是神圣的,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他们,希望我们农村孩子的家长能陪着我们孩子一起成长,为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好习惯受益终生。
第三:教师的教育作用
学生一天大部分时间是和教师在一起的,教师首先要做好表率,从平时的小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平时,走进学校、教室,只要发现地面有烂纸就随手把它拣起来,有了垃圾、废纸总是亲自扔到垃圾筒里,讲桌也清理干净。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感到爱护环境的重要,也就养成了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在农村学校班主任的作用不容忽视,家长也许忽略了孩子的行为养成教育,但是班主任不能。我们的班主任要经常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从常规抓起,从一点一滴做起,使学生养成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遵守纪律、遵守社会秩序、维护社会公德、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助人为乐、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小学生的自觉性不强但是学习能力强,所以要我们的教师时刻提醒、引导和教育。
第四:学校的教育作用
我们的学校是双语学校,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在不断完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因此我们要正确引导学生学会怎样生活,怎样做人,怎样学习。我们要利用德育八分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使这些守则常记学生心中。学校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教育,所以要家校一致,形成合力。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使家校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我校经常对那些行为习惯差,成绩不好的学生进行家访,和家长一起分析孩子的问题,一起商讨解决方法,通过家校联系,这些孩子已慢慢的养成了好的行为习惯。我们学校一共有31个班级,其中双语班有19个,少数民族学生占百分之七十左右,在教他们学习的同时,要培养他们爱校如家,不要有民族倾向,坚决维护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把各民族学生视为兄弟姐妹,把他们的困难当成自己的困难来对待,团结进取,努力拼搏,快乐学习,幸福成长,遵照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走群众路线,把教育事业推向新的台阶,所以我们各民族之间一定要和谐,一定要团结,才能把教育办好。
我们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会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注重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使他们成为一名出色的好少年。
(作者单位:835004新疆伊宁市巴彦岱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