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关键词带动初中记叙文阅读教学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oys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语的识记和运用是学生进行记叙文阅读学习的基础之一。通过找关键词,品析词语,运用词语复述故事,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也会随阅读能力的提高而有所增长。
  一、记叙文阅读与词语教学
  记叙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是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阅读是一个主动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目的加以调节控制,是一种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对关键性词、句、段等迅速反应的习惯和能力。国外的阅读研究学者根据读者动机的不同,把阅读大致分为“理解性阅读、记忆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创造性阅读、探测性阅读和消遣性阅读”等类型。本文所说的记叙文阅读教学,主要是指记叙文理解性阅读教学。
  理解决定了阅读的效果。按业内现时意见,记叙文阅读理解可以分为“复述”、“解释”、“评价”、“创造”四个层次,每个层次包含上一个层次,组成递加的逻辑模式。“复述性理解”着眼于利用读物的表层信息(关键性词语、信息性句子),侧重对整体(或主要内容)内容发展过程的把握;“解释性理解”要求把读物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包括表层信息和深层信息);“评价性理解”指读者在分析的基础上对读物的内容和艺术方法作出是非、优劣的判断,它意味着读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鉴别和欣赏能力;“创造性理解”指在分析、评价的基础上,超越阅读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以及探索某一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
  二、关键词和词语
  “关键词”这个概念源于英文“keywords”。本文所说“关键词”,是指能体现文章主要情节、情感变化的关键性词语。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词语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语的识记和运用是学生学习语文、培养语文素养的必修课之一。词语作为文章的组成部分之一,其教学相伴于阅读教学而出现。学习生字词,就是为了扫除阅读障碍,以便更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及内容。
  在记叙文阅读教学中,将字词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习,通过连词成段的训练,发挥学生的联想能力,开展运用所学关键性词语复述故事情节训练,使学生在记叙文的阅读中,通过加强关键词语训练,达到对文章理解的流畅性和整体性。
  三、利用关键词带动记叙文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以上思考,我在自己所教的两个初一班级中开始尝试“利用关键词带动记叙文阅读”的教学方法。
  1.初步尝试
  我的第一次尝试是《丑小鸭》的阅读教学,教学步骤如下:学生默读文章,小组合作梳理文章情节;学生标注情节中的关键词,课堂交流;学生利用关键词串连情节,复述故事,理解主要内容和发展过程。 因准备不够充分,教学效果未达预期。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个别同学把关键词等同于用得好的形容词、动词及描写环境的词语;其二是部分同学复述故事时,受次要人物的影响,没能直接抓住主要事件。
  总结问题出现的原因,首先是教学不够严谨,没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的含义;其次是忽略了个别基础较薄弱的学生,给予他们思考的时间太少,使他们在后面的环节有点跟不上,不能快速抓住主要事件。
  2.改进阶段
  总结经验教训,经过大半个学期的实验与调整,我在阅读教学中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的模式。我的教学设计主要突出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的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以词语为突破口,形成一条“理解——品析——复述——思考”的由简入手步步递进的阅读学习链,以下以课文《斑羚飞渡》为例,简述如下。
  课前: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课文注释解决生字新词的读音及意思,力求自行扫除阅读字词障碍;在导学案中补充相关情节,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关键词;运用关键词,尝试概括提示环节的主要内容。
  课中:展示学习目标,检查字词自学情况;用能表达个人情感的词语进行初读情感分享;创设四个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寻找关键词,共探“飞渡”过程。同时嵌入朗诵、词语品析、复述情节、分析形象等四个重要梯级知识点,用原文的词语概括斑羚精神;由原文“牺牲”一词引发对“人和动物”关系的思考。
  课后:根据学习,补充积累关键词语,并用其完整地复述故事。
  经过七年级上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养成,有一定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也具备一定分析文章的能力。学生对字词的理解,能借助工具书独立达标,但简洁、生动、完整、顺畅的复述故事仍有难度,所以我仍以层层引导为主,通过创设情境诱导学生发现并运用关键词。课前练习的使用,使学生有充足的思考空间,促进了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课后作业的补充,则巩固了学生对词语的运用以及对故事内容的理解,二者相辅相成,完成了对课中环节的补充。
  作者单位:广东省东莞市万江第三中学 (523050)
其他文献
作文评语是教师通过教学批改和学生进行笔上交谈的有效途径,是师生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好的作文评语能够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激发学生内心对作文学习的兴趣,慢慢形成一种学习作文的内在动力,最终达到提高作文学习效率和写作水平的目的。  现代的语文教学评语认为:一则好的作文评语,不但可以准确客观地指出写作中的优点与不足,而且能调动学生进一步修改的积极情绪,并且指出该篇文章的修改方向。  一、与学生平等交流,以赞
信用评级是通过对企业偿还债务能力进行评级,引导金融资本投资和决策,其结果直接关系到各类金融产品的定价.本文首先对国内外信用评级的方法做简单的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二
文言文在初中课文中的选录比重比较大,它代表的是汉语传统文化里的精华,承载的是中华民族熠熠生辉的思想。从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和学习状况来看,似乎并不尽如人意。这与文言文年代久远、学生兴趣低落、教师教学手段单一刻板等因素有关。面对着文言文价值和教化作用无法得到彰显的困境,创新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策略,就成了新时期语文教育改革的首要问题。基于此,笔者结合实践经验,反思现阶段教学的现状,从中总结并探讨
我院应用腹膜透析替代治疗抢救重症杀鼠剂巾毒2例,现报道如下。
章熊先生说:“准确地说,语文课所涉及的不是‘语言’,而是‘语言的运用’。没有注意到二者的区分,是当前语文教学的弊病之一。”我们认为,当前的作文教学所以困扰着语文教师,也是因为类似的问题。首先,大部分教师重视讲读,忽视语言运用,阅读教学与习作完全脱节,甚至还有学校把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分两个老师教,弄成讲课是讲课、习作是习作的现象。老师们一般都比较重视通过文本阅读来积淀语感,而忽视了通过练习来运用语感
名著阅读作为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重要形式,教师要善于对他们进行名著阅读方法的指导,这样,才能让初中生的名著阅读具有目标性和过程性,从而切实提高名著阅读的效率。  一、批注式阅读,让名著阅读有“深度”  所谓“批注阅读”就是指读者对文本的品味、鉴赏与评价,并在文本空白处及时地进行记录与分析,是一个读与写、想与悟相结合的高效阅读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文本过程中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引导学生通过“批注阅读
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孵化器内的技术创新服务也是在孵新创企业创新得以成功的重要支撑。本文首先对化器技术创新服务的内涵给予了解析,接着探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重视以及把握语文作品的整体感知,仔细观察作品内容的模糊性以及多义性,积极鼓励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来建构作品的意义,让学生学会对作品进行多元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避免学生对作品的单一解读,正确指引学生扩展其阅读的视角,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作品进行理解,以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一、通过历史角度来解读课文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引导学生解读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最有诗意的一江春水,只是面对这江春水,许多学生都成了“旱鸭子”。我们积极地动员学生下水,口干舌燥地讲解畅游要领,结果却成了赶鸭子上架。长期以来,很少有语文教师能够身体力行地下水作文,未能深谙这江春水的冷暖、深浅。因此,也无法和学生分享写作经验,与学生共同切磋写作的得失收获。学生没有得到最直接有效的示范,没有机会从教师的示范中得到激励和启发。因此,整个作文教学教师疲惫,学生不得其法
学生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学生管理在高校管理工作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型发展,高校学生数量的持续增加与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