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也可以这样评价

来源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ach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我有幸做了一所学校赛课活动的评委。每节课,评委手持评课标准,按部就班,对照评价,当场评分。看着精心设计、面面俱到的评课标准,我可傻了眼,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多媒体使用等近20个指标要一一核对,评课者可谓是眼花缭乱、措手不及。
  一节课的评价一定要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一定要搞得那么复杂吗?其实不然,我们要化繁为简。一节课的成败要看学生获得的多少,即言语习得、技能发展、情感体验是否充分,是否有成效,这些完全能够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彩表现,不正体现了教师的基本素质和高超教艺吗?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表演才能”不正可以以学生为鉴吗?
  
  一节好课,要看学生能否充分地学
  
  所谓“充分地学”是指学生的参与度强,学生能积极投入到学习的状态中,参与的热情度高。这一点就是看授课者是不是真正落实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否得以发挥。
  有经验的教师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内驱力,让他们能够保持在一种持久的亢奋的学习状态中。在教学预设与学生原有知识、能力发生冲突时,授课者能否根据学生所需灵活调整课前的教学设计;课堂上出现了一些与课堂不和谐的偶然现象,授课者能否根据教学经验,临阵不乱,运用教学智慧,巧妙地把学生引导到学习中来。
  要让学生“充分地学”,不能是部分学生,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当中去,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有发言的机会和权利,遇到学困生更要像呵护花蕾一样,珍视他们,等待他们开放的时间。教师的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就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
  这一指标衡量了教师的课堂角色是否转换,教学的一切是否以发展学生为根本,这是评价一节好课的首要标准。
  
  一节好课,要看学生是否学得充分
  
  “学得充分”是指学生的获得度大,知识和技能得到了提高。评价一节课中学生的所获,要看学生在旧知的基础上获得新知的多少,习得了哪些学习方法,是否有充分的情感体验。这些评课者完全能够从师生的对话交流中评判出来。
  当然在一节课里,不是学生接受的信息量越多越好,也不是非得面面俱到。在四十分钟的时间里,授课者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学习内容,要有重点、有重心地进行教学,把握好授予的度,尽可能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充分发挥个人潜力,学有所获。目前的许多公开课仍然处于两个极端,有的囿于文本,翻来覆去地讲解,让学生的思维在教材中打转儿;有的为了“超越文本”、“超越课堂”、“超越教师”,大量引经据典,制作精美课件,让学生天南海北走了个来回,结果学生迷迷糊糊,令听课者也倍感玄乎!
  “学生学得充分”就是要求教师能恰当地利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开发教育资源,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的差异,让他们最大限度地去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是评价一节好课的基本标准。
  
  一节好课,要看学生是否学得轻松愉快
  
  “学得轻松愉快”是指课堂生活的质量,学习生活的幸福指数高。课堂是为学生而存在的,是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而存在的。这是评价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
  当前,在许多课堂中,教师仍然处于霸主地位,知识霸权,言语霸权依然严重,不耐心倾听学生的声音,不蹲下身子去了解学生的所需所求。学生只能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应然接受,他们根本体验不到学习的轻松和愉悦。这样的课堂只能使学生的兴趣逐渐消退,泯灭其求知的欲望,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
  一节好课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生存状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成长。教师应该为学生建构一个师生、生生和谐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自由、开放、民主的环境中成长。教师朴素得体的衣着,自然大方的仪态,激励而恰当的评价,平等和谐的交流对话都会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古人说得好:“学不至于乐,不可谓之学。”学习过程并不是单纯的认知过程,也是完整人的精神过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享受成功和快乐,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幸福。
  公开课为常态课教学提供了研究的范例,起到示范和引领的作用。只有具备以上三个必要指标,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能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奠基。
  责任编辑:陈国庆
其他文献
窦桂梅老师《晏子使楚》的课堂实录(《人民教育》2006年2月)打动我的不仅仅是她精巧的课堂设计,还有她丰富广博的知识,以及她对课程内容的整合与拓展短短的一课在窦老师生动的组织下显得流畅翔实深入,着实让人佩服,正如编辑在刊首的按语所说,“她总能把一篇短小,甚至略嫌寡淡的课文演绎成丰富而生动的课堂故事”窦老师的课也给我留下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语文教学不应仅仅围绕教材兜圈子,而是要把教学内容拓展到更为广
《螳螂捕蝉》应该说是一篇老课文,说它老,原因有二,一是这篇文章在教材中已经很有些时候了;二是这篇文章已经被不少老师作为公开课教学过。所以对待它,我并不陌生,但是也一直没有什么更好的处理教学的方法。过去不少教师更多地是把注意力放在“螳螂捕蝉”道理的体悟上,最多再拓展到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上,除此以外好像也没有什么更语文、更有实效的东西。  语文课之所以成为语文课,笔者认为它主要的功用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虽
知识源于人的生活实践,理应回归人的精神生命,但在实际的学校教学实践中,所传授的知识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脱节,远离了学生的精神世界,造成知识意义的丧失。出现这一现象,既有以课程内容为核心的客观上的缺失,也有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主观上的缺失。本文分别从教师课堂教学准备策略和教师主教学行为策略的角度出发,探讨教师用主观努力去弥补知识意义的客观缺失的一些途径。  一、 知识意义的内涵  顾明远主编的《教育
一、目标与内容  1.学习目标  (1)阅读《语文常谈》,学习用提炼关键词、标画关键句、绘制思维导图、做评点标注等方法阅读学术著作,积累学术著作阅读经验。  (2)通过梳理语文知识,使学生掌握介绍事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了解汉语的前世今生,提高學生对生活中常见的语言表现艺术的敏感度,根植家国情怀。  2.学习内容  (1)阅读与积累:利用假期阅读《语文
【摘要】Scratch从2013年纳入了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为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兴趣和编程能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Scratch编程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如何高效地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是每个任教者都要面对的问题。文章以苏教版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青蛙过河”一课来分析如何在Scratch课堂中高效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  【关键词】Scratch;三要素;计算思维;个性化创新  最新的《中小学信
【摘要】情景教学法属于现代化教学方法,即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为学生创建一个适合的情景,以情景为载体,实现知识的传授。文章对情景教学法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研究,先阐述了情景教学法的界定与作用,然后分析了情景教学的应用类型,最后结合案例对情景教学法的实际应用展开了分析。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应用  基于认知发展理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其音乐审美处于初级阶段,换言之
《新大纲》强调:“要鼓励学生写出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那么,怎样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引领他们在思维的天空中飞翔,一直是小语界研究关注的课题浙江省教坛新秀张祖庆老师执教的想象作文《亚马逊河探险记》,在如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其创新能力方面,进行了比较成功的尝试,值得借鉴  在这
【摘要】文章企图通过幼儿园开展的美工区的六次教研活动,在系列的教研活动中,探索从“研”回归到“行”的路径,并通过分析路径的特点,努力在园本教研中跨越理论到实践的鸿沟,提升园本教研的效能,使园本教研真正回归教育实践,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园本教研;教育实践;路径  一、园本教研“研”与“行”的现状  园本教研是指“以园为本的教育教学研究,是一种以幼儿园为研究基地,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新课程的教学改革呼唤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期盼课堂教学灵动的动态生成,而备课则是将这种教育理念转变成可以触摸的教学现象和可以操作的教学行为的中介桥梁。走进新课程,备课的要求更具科学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然而,据笔者所知,很多青年教师不了解备课的一般程序,有的甚至不知如何下笔设计教学方案,缺乏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教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资源”,资料性课程资源属于课外学习资源的范畴。随着课改进程的推进,借开发和利用资料性资源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正成为越来越多语文教师的共识和行为,音像、挂图、文字资料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丰富了教学内容、优化了课堂氛围、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给学生学习语文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与此同时,在资料性课程资源的使用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