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品介绍
一、《茶馆》所反映的时代以及矛盾冲突
三幕话剧《茶馆》,通过在茶馆中活动的各色各样的人物,反映了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在这50年间,社会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但是作者并没有正面描写这些事件,而是选择北京城内一家老茶馆,通过它的变迁和在其中活动的各种各样人物生活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透露社会的变化。剧本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写他们怎样活着又是怎样死去,折射出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反映了人们的悲惨遭遇和命运。
《茶馆》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茶馆》中出场的人物很多,但他们之间并没有正面冲突(个别局部的冲突例外),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生活着,而正直、善良的人们无法摆脱厄运,社会渣滓却横行霸道。作者把矛头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大的或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物与时代之间的冲突。这种看似“无事的悲剧”,实际上揭示的是社会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强烈憎恨。
二、《茶馆》的语言特色
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本剧的一大特色。老舍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是自己的,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显示着自己的性格。如王利发谦恭、周到,善于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与他的掌柜身份非常吻合。常四爷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狡诈奸猾,傲慢无礼,一看就是老牌的特务。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是典型的地痞无赖。出场的人物很多,台词有多有少,但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
幽默是本剧语言的又一特色。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的风格。比如唐铁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儿”时,表面看滑稽可笑,但仔细琢磨却又蕴含着深意:明明是受人侵害,却偏偏要自我炫耀,这是一种让人带泪的笑。又如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看起来也像一句玩笑话,实际上却蕴含着对动荡时局的强烈不满,带着不易让人察觉的讽刺。这种幽默寓庄于谐,能给读者以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在这个剧本中特别突出。简短的台词、儿化词语的运用、地道的北京方言等,使作品更具特色,也更真實。
名段阅读
第二幕(节选)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边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行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拴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作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 太太,你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三 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得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拴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拴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长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长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
李三 就怎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 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三 哼!
王淑芬 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李三!李三!”)
李三 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 拴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 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的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 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 听听,又他妈的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胡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拴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技法探微
《茶馆》的结构比较独特,被人称为“图卷戏”,或者叫卷轴式的平面结构。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不可缺少的中心人物,只是像图画一样,将一个一个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一个情节镶嵌进去。以第二幕为例。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个。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台词也不多,只是在诉说着自己的事情,在茶馆中一闪而过。比如崔久峰的出现,只是表现他理想破灭后的悲观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不过反映了他那类封建遗老的没落。即使是起着贯穿全剧作用的茶馆主人王利发,也不过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着自己。剧中所有的人物,都只是大茶馆中的一个画面,把这些画面组织起来,便成了一幅画卷,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步展开。除了人物,这一幕也没有统一的情节。人物虽多,但人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每个人的故事都很单一。即便是王利发的戏,很大一部分也是用来应付生意的,并不是他本人的戏。这样,一个一个小情节,一个一个小故事,像画面一样,汇集起来,便构成了《茶馆》这幅长长的画卷。
一、《茶馆》所反映的时代以及矛盾冲突
三幕话剧《茶馆》,通过在茶馆中活动的各色各样的人物,反映了长达50年的社会生活。在这50年间,社会上发生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但是作者并没有正面描写这些事件,而是选择北京城内一家老茶馆,通过它的变迁和在其中活动的各种各样人物生活的变化,从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透露社会的变化。剧本紧紧围绕茶馆这一典型环境,让各类人物先后登场,写他们的言行举止,写他们怎样活着又是怎样死去,折射出那个黑暗腐朽的时代,反映了人们的悲惨遭遇和命运。
《茶馆》没有一个贯穿始终的戏剧冲突。《茶馆》中出场的人物很多,但他们之间并没有正面冲突(个别局部的冲突例外),人物与茶馆的兴衰也没有直接关系。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人生轨迹生活着,而正直、善良的人们无法摆脱厄运,社会渣滓却横行霸道。作者把矛头直接指向那个旧时代,人物与人物之间的每一个大的或小的冲突都暗示了人物与时代之间的冲突。这种看似“无事的悲剧”,实际上揭示的是社会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更能激起人们对旧时代的强烈憎恨。
二、《茶馆》的语言特色
人物语言个性化是本剧的一大特色。老舍善于从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出发,让他们说出符合自己个性的语言。每个人物的语言都是自己的,表达着自己的思想,显示着自己的性格。如王利发谦恭、周到,善于与各种人物打交道,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与他的掌柜身份非常吻合。常四爷豪爽耿直,带有闯荡江湖的侠气和饱经沧桑的沉重感。宋恩子、吴祥子狡诈奸猾,傲慢无礼,一看就是老牌的特务。刘麻子、唐铁嘴则满嘴流气,是典型的地痞无赖。出场的人物很多,台词有多有少,但都活灵活现,具有鲜明的个性。
幽默是本剧语言的又一特色。作者把对黑暗社会的讽刺、批判与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的热爱联系起来,在微笑中蕴含着严肃和悲哀,形成自己独特的幽默的风格。比如唐铁嘴夸耀自己如何抽“白面儿”时,表面看滑稽可笑,但仔细琢磨却又蕴含着深意:明明是受人侵害,却偏偏要自我炫耀,这是一种让人带泪的笑。又如王利发问报童“有不打仗的新闻没有”,看起来也像一句玩笑话,实际上却蕴含着对动荡时局的强烈不满,带着不易让人察觉的讽刺。这种幽默寓庄于谐,能给读者以回味和思考的余地。
浓郁的北京地方色彩在这个剧本中特别突出。简短的台词、儿化词语的运用、地道的北京方言等,使作品更具特色,也更真實。
名段阅读
第二幕(节选)
幕启:北京城内的大茶馆已先后相继关了门。“裕泰”是硕果仅存的一家了,可是为避免被淘汰,它已改变了样子与作风。现在,它的前部仍然卖茶,后部却改成了公寓。前部只卖茶和瓜子什么的;“烂肉面”等等已成为历史名词。厨房挪到后边去,专包公寓住客的伙食。茶座也大加改良:一律是小桌与藤椅,桌上铺着浅绿桌布。墙上的“醉八仙”大画,连财神龛,均已撤去,代以时装美人——外国香烟公司的广告画。“莫谈国事”的纸条可是保存了下来,而且字写得更大。王利发真像个“圣之时者也”,不但没使裕泰灭亡,而且使它有了新的发展。因为修理门面,茶馆停了几天营业,预备明天开张。王淑芬正和李三忙着布置,把桌椅移了又移,摆了又摆,以期尽善尽美。
(王淑芬梳时行的圆髻,而李三却还带着小辫儿。二、三学生由后面来,与他们打招呼,出去。)
王淑芬 (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三 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 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全先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拴子的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三 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作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王淑芬 别顽固啦,三爷!人家给咱们改了民国,咱们还能不随着走吗?你看,咱们这么一收拾,不比以前干净,好看?专招待文明人,不更体面?可是,你要还带着小辫儿,看着多么不顺眼哪!
李三 太太,你觉得不顺眼,我还不顺心呢!
王淑芬 哟,你不顺心?怎么?
李三 你还不明白?前面茶馆,后面公寓,全仗着掌柜的跟我两个人,无论怎么说,也忙不过来呀!
王淑芬 前面的事归他,后面的事不是还有我帮助你吗?
李三 就算有你帮助,打扫二十来间屋子,侍候二十多人的伙食,还要沏茶灌水,买东西送信,问问你自己,受得了受不了!
王淑芬 三爷,你说得对!可是呀,这兵荒马乱的年月,能有个事儿做也就得念佛!咱们都得忍着点!
李三 我干不了!天天睡四、五个钟头的觉,谁也不是铁打的!
王淑芬 唉!三爷,这年月谁也舒服不了!你等着,大拴子暑假就高小毕业,二拴子也快长起来,他们一有用处,咱们可就清闲点啦。从老王掌柜在世的时候,你就帮助我们,老朋友,老伙计啦!
(王利发老气横秋地从后面进来。)
李三 老伙计?二十多年了,他们可给我长过工钱?什么都改良,为什么工钱不跟着改良呢?
王利发 哟!你这是什么话呀?咱们的买卖要是越做越好,我能不给你长工钱吗?得了,明天咱们开张,取个吉利,先别吵嘴,就这么办吧!
李三 就怎么办啦?不改我的良,我干不下去啦!
(后面叫:“李三!李三!”)
王利发 崔先生叫,你快去!咱们的事,有工夫再细研究!
李三 哼!
王淑芬 我说,昨天就关了城门,今儿个还说不定关不关,三爷,这里的事交给掌柜的,你去买点菜吧!别的不说,咸菜总得买下点呀!
(后面又叫:“李三!李三!”)
李三 对,后边叫,前边催,把我劈成两半儿好不好!(忿忿地往后走)
王利发 拴子的妈,他岁数大了点,你可得……
王淑芬 他抱怨了大半天了!可是抱怨的对!当着他,我不便直说;对你,我可得说实话:咱们得添人!
王利发 添人得给工钱,咱们赚得出来吗?我要是会干别的,可是还开茶馆,我是孙子!
(远处隐隐有炮声。)
王利发 听听,又他妈的开炮了!你闹,闹!明天开得了张才怪!这是怎么说的!
王淑芬 明白人别说胡涂话,开炮是我闹的?
王利发 别再瞎扯,干活儿去!嘿!
王淑芬 早晚不是累死,就得叫炮轰死,我看透了!(慢慢地往后边走)
王利发 (温和了些)拴子的妈,甭害怕,开过多少回炮,一回也没打死咱们,北京城是宝地!
王淑芬 心哪,老跳到嗓子眼里,宝地!我给三爷拿菜钱去。(下)
技法探微
《茶馆》的结构比较独特,被人称为“图卷戏”,或者叫卷轴式的平面结构。它没有一个统一的情节,也没有一个不可缺少的中心人物,只是像图画一样,将一个一个人物展览进去,把一个一个情节镶嵌进去。以第二幕为例。这一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个。这些人物没有明显的主次之分,台词也不多,只是在诉说着自己的事情,在茶馆中一闪而过。比如崔久峰的出现,只是表现他理想破灭后的悲观失望,松二爷的出场也不过反映了他那类封建遗老的没落。即使是起着贯穿全剧作用的茶馆主人王利发,也不过是在与茶客的交往中表现着自己。剧中所有的人物,都只是大茶馆中的一个画面,把这些画面组织起来,便成了一幅画卷,随着剧情的发展逐步展开。除了人物,这一幕也没有统一的情节。人物虽多,但人物之间的联系都是单线的、小范围的,每个人的故事都很单一。即便是王利发的戏,很大一部分也是用来应付生意的,并不是他本人的戏。这样,一个一个小情节,一个一个小故事,像画面一样,汇集起来,便构成了《茶馆》这幅长长的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