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在整合化学学科教学中具有很大的作用。信息技术教育必然走向与课程有机统一的阶段。笔者从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优化实验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化学直观性教学,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互动性教学等角度阐述了信息技术同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统一。
关键词: 信息技术;化学;实验;情境;直观性;互动
目前,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已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统一的研究也因此成为教学科研的重点。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發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化学教学的彻底变革。
一、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优化实验教学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在教学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不能现场操作。这样不但会使某些教学内容抽象、枯燥、说服力不强,而且还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达不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此时,如果恰当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会弥补这一缺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的。如,在教学中如果遇到带有危险性的实验,污染严重的实验和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图解、文字等内容,用计算机将其进行重新编辑,同时加入动画和声音。这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大大提高了。又如,在讲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时,如果只靠老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常常会使学生半信半疑。这时我用计算机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并通过放慢动作将其步骤分解。例如,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给固体加热制备气体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产生的水倒流至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破裂;当加热液体超过三分之一的试管且试管口朝着人时,液体冲出管外且灼伤人等都可用动画来完成。学生看到错误操作的危害性,印象深刻并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兴趣十足,自然愿意参与进来,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能够向学生提供多种信息处理能力和多种刺激的信息,如语言、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感官获取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很大。因此,信息技术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化学某些科普性的视频,某些化工生产流程、环境污染的介绍、各种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的介绍的视频。通过这些视频的展示既可以使化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生产、开拓学生视野,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化学平衡”这节课时,我采用三维动画模拟制作氮分子、氢分子、氨分子达平衡的动画过程,通过画面动静结合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分析了化学平衡的动、定、变三大特征,通过使学生看到化学键的断裂和重新组合的过程使较为抽象的概念容易让学生理解,便于记忆。总之,信息技术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去接受知识,兴高采烈地参与课堂,巩固了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化学直观性教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可以克服演示实验可见度小的缺陷,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如《铁的性质》一节 Mg、Zn、Fe、Cu 与 HCl 是否反应及反应速度的对比实验,在实验时将仪器放在实物展示台上,用液晶投影机投影到大屏幕上,根据是否产生气泡、反应的剧烈程度等现象,推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这样做把俯视观察变为平视观察,让坐在后面的学生对实验中产生的细微现象仍然看得非常清晰,增强了实验的可视性及真实可信性。教师充分利用投影手段克服实验器材的局限,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感知,自觉地进行表象活动,提高演示效果。又如,在探究电解一些电解质溶液的电解产物及溶液的 PH 值变化时,我利用 flash 软件设计了一个课件,用一些小球来模拟溶液中看不见的阴阳离子,然后让学生分别对电解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硫酸溶液进行模拟分析过程,探究出电源的阴极和阳极产物的规律和溶液的 PH 值变化规律。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再觉得困难,相反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非常愿意去尝试学习。真的是变被动为主动了。
四、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互动性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如利用现有的教学软件或教师自行制作的课件,通过动态的画面,产生出一种新的丰富多彩的人与机,教与学双向交互活动,可以使讲授、学习、思考、练习、评定几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和反馈。如:各种排水测气装置、各种集气装置等,都可让学生通过鼠标拖动仪器,组合成各种装置。因计算机不受仪器、药品实物等限制,学生可以反复试做,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使学生思维更具有深度。也避免了一个教师五十几个学生,不能完全指点与辅导的尴尬。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借助课件中提供的学习材料帮助学习和领会,实现个别化教学。这种交互式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学生能自己控制和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去探求新的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巧妙的链接组合,多彩的演示效果等强大的功能,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强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探索精神。教学中应用好现代教学技术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大幅度地提高化学课教学效率。
关键词: 信息技术;化学;实验;情境;直观性;互动
目前,以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以系统论的观点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已成为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机统一的研究也因此成为教学科研的重点。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确立,使自主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發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与高中化学课程的整合不能停留在工具层面上,应深入探究教学设计、教学策略,以形成教学模式,应结合教学理论和实践,以推进化学教学的彻底变革。
一、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优化实验教学
以实验为基础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征之一。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在教学中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实验不能现场操作。这样不但会使某些教学内容抽象、枯燥、说服力不强,而且还造成学生难以理解,达不到较好的课堂效果。此时,如果恰当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会弥补这一缺憾,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顺利实现教学目的。如,在教学中如果遇到带有危险性的实验,污染严重的实验和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图解、文字等内容,用计算机将其进行重新编辑,同时加入动画和声音。这样,学生的兴趣就可以大大提高了。又如,在讲化学实验中的一些错误操作时,如果只靠老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可能带来的危害,常常会使学生半信半疑。这时我用计算机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并通过放慢动作将其步骤分解。例如,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中,液体沸腾飞溅;给固体加热制备气体时,试管口向上倾斜,加热产生的水倒流至试管底部造成试管破裂;当加热液体超过三分之一的试管且试管口朝着人时,液体冲出管外且灼伤人等都可用动画来完成。学生看到错误操作的危害性,印象深刻并加深了对错误原因的理解。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兴趣十足,自然愿意参与进来,从而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创设问题情境
信息技术能够向学生提供多种信息处理能力和多种刺激的信息,如语言、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感官获取丰富的信息,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很大。因此,信息技术具有其它教学手段所不可比拟的优势。如,化学某些科普性的视频,某些化工生产流程、环境污染的介绍、各种矿产资源、海洋资源的介绍的视频。通过这些视频的展示既可以使化学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生产、开拓学生视野,又可以增加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化学平衡”这节课时,我采用三维动画模拟制作氮分子、氢分子、氨分子达平衡的动画过程,通过画面动静结合的形式,直观形象地分析了化学平衡的动、定、变三大特征,通过使学生看到化学键的断裂和重新组合的过程使较为抽象的概念容易让学生理解,便于记忆。总之,信息技术形象生动,感染力强,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情境下去接受知识,兴高采烈地参与课堂,巩固了知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化学直观性教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利用信息技术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可以克服演示实验可见度小的缺陷,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如《铁的性质》一节 Mg、Zn、Fe、Cu 与 HCl 是否反应及反应速度的对比实验,在实验时将仪器放在实物展示台上,用液晶投影机投影到大屏幕上,根据是否产生气泡、反应的剧烈程度等现象,推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这样做把俯视观察变为平视观察,让坐在后面的学生对实验中产生的细微现象仍然看得非常清晰,增强了实验的可视性及真实可信性。教师充分利用投影手段克服实验器材的局限,辅助教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感知,自觉地进行表象活动,提高演示效果。又如,在探究电解一些电解质溶液的电解产物及溶液的 PH 值变化时,我利用 flash 软件设计了一个课件,用一些小球来模拟溶液中看不见的阴阳离子,然后让学生分别对电解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和硫酸溶液进行模拟分析过程,探究出电源的阴极和阳极产物的规律和溶液的 PH 值变化规律。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再觉得困难,相反却产生了很大的兴趣,非常愿意去尝试学习。真的是变被动为主动了。
四、利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实现互动性教学
利用信息技术,如利用现有的教学软件或教师自行制作的课件,通过动态的画面,产生出一种新的丰富多彩的人与机,教与学双向交互活动,可以使讲授、学习、思考、练习、评定几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和反馈。如:各种排水测气装置、各种集气装置等,都可让学生通过鼠标拖动仪器,组合成各种装置。因计算机不受仪器、药品实物等限制,学生可以反复试做,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使学生思维更具有深度。也避免了一个教师五十几个学生,不能完全指点与辅导的尴尬。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借助课件中提供的学习材料帮助学习和领会,实现个别化教学。这种交互式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和从属的地位,学生能自己控制和掌握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去探求新的知识。
总之,信息技术以其丰富的内容、生动的画面,巧妙的链接组合,多彩的演示效果等强大的功能,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强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在愉悦中学习,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创新精神、探索精神。教学中应用好现代教学技术有利于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大幅度地提高化学课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