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以及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人物、故事情节、环境称之为小说三要素。要正确指导学生阅读小说,首先必须从小说三要素入手,并且将三者紧密联系起来,综合分析,才能准确、合理的解读作品。例如,我们在欣赏人物形象的时候,我们就要从分析分析环境入手,去了解人物的命运以及人物思想性格形成的社会因素,然后,再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去把握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此,笔者就小说三要素,来谈谈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小说。
1 小说中的人物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一般来说,我们常见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性的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以及正面、侧面描写等,以上的各种描写均对人物的思想性格的烘托以及对情节的推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揭示文章主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引导认真分析各种描写的妙处,认真分析作者是如何来介绍他的人物的。
2 故事中的情节
情节是作者有意安排的并且引起读者注意的事件。它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以及结局四个部分。小说的情节主要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的行动来完成,认真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故事情节的开端指的是开场、发端。它是指作品中引起矛盾冲突开始的事件,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起点,它揭示矛盾发生的直接原因,决定着情节的发展方向;发展指的是情节的开展、进程。是继开端之后,矛盾冲突逐渐展开、逐渐深化、逐渐激烈并且不断推向高潮的过程。小说情节的发展阶段,是作品情节的主干,在小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使矛盾性质得到充分的揭示,使人物的性格也得到充分的显现。高潮指的是定点、高峰。是指作品中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尖锐、最紧张、最激烈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决定矛盾双方命运和发展前景的关键时刻。在这一个部分里,矛盾的解决和转化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与文章主题也获得了最集中、最充分的表现。结局指的是故事的收场和结尾。它是小说情节发展的结束阶段,在这里,作品中的主要矛盾得到了解决或者转化,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人物性格也得到了充分的、完满的表现,主题思想也得到了充分的揭示。
3 关于环境描写
环境指的是小说的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场合),环境一般包括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然而,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至于社会环境,主要交代的是作品的时代背景,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烘托现场的气氛,以表现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可以不受任何拘束地进行材料选择,来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当然他们也任何时间和地点来进行叙述,包括遥远的过去和未来。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人的活动,是绝对不能脱离人类社会,脱离生活时代而孤立地生存的,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在一定的生活时代中生存,而人物所处的生存环境,对其思想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鲁迅作品《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此人吧,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是既可悲又可笑,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生存而又好吃懒做,很想清白做人而又不免偷窃,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总的说来就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具体说来,第一,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那样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迂腐不堪,成为废物笑料,任人践踏的对象。第二,封建文化的糟粕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而且使他不但不能成材,相反成为不能谋生的可怜虫。第三,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意识不到自己的奴隶地位,反而以嘲笑更不幸的孔乙己为能事,为乐趣。第四,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把孔乙己推上了死路。总之,孔乙己麻木不仁,迂腐愚昧,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等等性格特点的形成,是与他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的,或者可以说在很大程度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因此说,一个历史背景,总是反映着那个时期的时代特点。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小说的阅读中,应该教会学生将小说的三要素结合起来,从分析环境入手,认真探究人物的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以及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再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全面、恰当、实事求是地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故事背后的深刻的社会意义。
1 小说中的人物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实现的,一般来说,我们常见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有: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性的描写、心理描写、环境描写以及正面、侧面描写等,以上的各种描写均对人物的思想性格的烘托以及对情节的推动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揭示文章主题也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引导认真分析各种描写的妙处,认真分析作者是如何来介绍他的人物的。
2 故事中的情节
情节是作者有意安排的并且引起读者注意的事件。它一般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发展、高潮以及结局四个部分。小说的情节主要通过作品中的主人公的行动来完成,认真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故事情节的开端指的是开场、发端。它是指作品中引起矛盾冲突开始的事件,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起点,它揭示矛盾发生的直接原因,决定着情节的发展方向;发展指的是情节的开展、进程。是继开端之后,矛盾冲突逐渐展开、逐渐深化、逐渐激烈并且不断推向高潮的过程。小说情节的发展阶段,是作品情节的主干,在小说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使矛盾性质得到充分的揭示,使人物的性格也得到充分的显现。高潮指的是定点、高峰。是指作品中主要矛盾冲突发展到最尖锐、最紧张、最激烈的阶段,这一阶段是决定矛盾双方命运和发展前景的关键时刻。在这一个部分里,矛盾的解决和转化的条件已经完全成熟,作品中的人物性格与文章主题也获得了最集中、最充分的表现。结局指的是故事的收场和结尾。它是小说情节发展的结束阶段,在这里,作品中的主要矛盾得到了解决或者转化,故事有了最后的结果,人物性格也得到了充分的、完满的表现,主题思想也得到了充分的揭示。
3 关于环境描写
环境指的是小说的情节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场合),环境一般包括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然而,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至于社会环境,主要交代的是作品的时代背景,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烘托现场的气氛,以表现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在文学创作中,作者可以不受任何拘束地进行材料选择,来塑造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当然他们也任何时间和地点来进行叙述,包括遥远的过去和未来。但是,无论如何,作为人的活动,是绝对不能脱离人类社会,脱离生活时代而孤立地生存的,人物总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在一定的生活时代中生存,而人物所处的生存环境,对其思想性格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正如鲁迅作品《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此人吧,孔乙己的性格特征是既可悲又可笑,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贫困不能生存而又好吃懒做,很想清白做人而又不免偷窃,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而又自欺欺人,迂腐可笑。造成孔乙己悲剧的社会原因,总的说来就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和黑暗。具体说来,第一,科举制度诱使读书人追求功名利禄,死读经书,致使孔乙己那样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的牺牲品,迂腐不堪,成为废物笑料,任人践踏的对象。第二,封建文化的糟粕毒害了孔乙己的灵魂,而且使他不但不能成材,相反成为不能谋生的可怜虫。第三,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思想的侵蚀,使民众麻木不仁,分不清压迫者和被压迫者,意识不到自己的奴隶地位,反而以嘲笑更不幸的孔乙己为能事,为乐趣。第四,以丁举人为代表的封建统治阶级横行霸道,极端残忍地摧残孔乙己,最后把孔乙己推上了死路。总之,孔乙己麻木不仁,迂腐愚昧,死要面子,好逸恶劳等等性格特点的形成,是与他的生存环境密不可分的,或者可以说在很大程度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因此说,一个历史背景,总是反映着那个时期的时代特点。
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进行小说的阅读中,应该教会学生将小说的三要素结合起来,从分析环境入手,认真探究人物的命运及其思想性格,以及思想性格形成的原因,再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全面、恰当、实事求是地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从而认识作品的主题思想和故事背后的深刻的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