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犯的性出路问题

来源 :上海采风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dzxc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邓伟志,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全国政协常委。出版《家庭的明天》,《我的家庭观》,《市场经济中的若干社会问题》,《伪科学批判记》等20余部书。 曾获国家级一等奖,中国图书奖。其 “家庭的淡化问题”,“中国的学派为什么这么少”和“淡化‘当官心理’”被媒体称为“邓氏三论”,“思想界的男子汉”。1983年提出妇女学,为国人中第一位,也曾引起争议。1986年在《社会科学》发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的多样化问题”后,展开讨论达一年余。现为国内多所大学的兼职教授。曾到欧美多所大学讲学。
  孙时进,博士、复旦大学心理系主任兼心理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高校心理咨询研究会会长,上海市心理学会副会长兼心理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
  秦棐,中国心理协会会员,国家职业心理咨询师。擅长职业规划、职场减压;家庭、婚姻、情感等方面的心理咨询。积20余年的国有大型企业领导经验和10多年美国著名IT公司在华首席代表实践,在心理学理论的应用中,成功地开展了“企事业单位的心理健康顾问(EAP项目)”和“高层管理者、文艺界成功人士的私人心理顾问”事业。担任《东方早报》、《申江服务导报》、《新民晚报》的特约撰稿人及《上广990“上海心情”》的嘉宾主持人。现任上海菲兰特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首席咨询师。
  
  刘巽达(下简称刘):本刊的“谏议”栏目,将聚焦一些人们关心的社会问题、心理问题、文化问题等,每期由专家针对性地畅所欲言。本期讨论的议题是:囚犯的性出路问题。关于监狱服刑人员的改造,一直是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关注的问题。如何有效改造?可能是个综合工程。其中有一个不容忽视和回避的关节点,就是囚犯的性出路如何解决?改造的目的是重新做人,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个目的,恐怕有些问题必须直面。在座的专家对此“有话要说”,请哪位先讲。
  
  溯本求源,主要动机都是性动能
  食色性也,服刑人员也要享受性愉悦
  
  秦棐(下简称秦):近期,我受上海女子监狱的邀请对女服刑者们作了两次讲座,进行心理辅导。大家知道,监狱也是一个小社会,也会有打架斗殴、同性恋、性侵犯等情况发生,究其原因,约有10个来源。例如:环境突变,家庭变故等等。但是,在众多引起心理问题的激发源中,不能忽视的还是性压抑问题。服刑人员并非都是杀人越货的,她们中有不少性罪错、情感犯法或者经济犯罪者。我在给她们做心理辅导时,讲到性享受权利,她们眼中流露出的渴求和希望令我终身难忘。在深入了解之后,我意识到问题还很严重,头发剪得稍微短点、打扮男性化点的女性狱警,会被服刑人员特别要求谈话,甚至当众起哄。在这样的环境里,服刑人员如何被改造呢?甚至狱警心理都会产生问题。
  
  孙时进(下简称孙):我也曾去过监狱,那里各样服刑人员都有,贪污、偷窃……哪怕是杀人,都不是单纯的人性低劣,更多的是一念之差。他们违反了社会秩序,理当受到惩罚。但是“食色性也”,就像要吃饭一样,服刑人员也要享受性愉悦。你可以限制服刑人员的人身自由,却如何能不让他们有性渴望?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有人的地方就有性问题存在。
  
  邓伟志(下简称邓):有监狱以来就有性问题,这个我们可以从很多以前的书里了解到。不仅是国内,放眼全世界这问题普遍存在。宋庆龄的秘书胡兰畦有本书对抗战起到很大鼓舞作用,在那本书里她曾描写过蹲德国监狱时的感受,性问题是书中比较突出的描写。我曾去过德国卫玛,到了那个书中描写的监狱,颇有感触。在我早些年的监狱调查中,国内也有和德国监狱同样的问题。例如,有服刑人员汇报,上铺手淫影响他睡眠,还有被性侵犯的也很多。
  我们要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推理:卖淫嫖娼、打架斗殴的人,大多数身强力壮,而这些人也恰恰是性功能最强,性需求最大的。他们犯罪,除去心理因素,不可排除的还有生理因素。现在想让他们静心改造,同样也要考虑到他们的生理因素,性问题不解决恐怕不行。
  
  以人为本,是以所有人为本体贴入微,怎样做才叫入微
  
  刘:的确,服刑人员虽然有罪,虽然需要受到惩罚,但是,不意味着他们该被剥夺做人的权利。事实上,服刑人员是形形色色的,尤其是进入市场经济后,经济犯罪等新罪种应运而生,对服刑人员的人格也不能一概而论。在一个不利于改造的环境里所形成的交叉感染,会使他们的人格可能变得更糟。
  
  秦:是啊,现在社会上有句流行的话:越坐牢越学坏。这话当然不尽准确,但是改造环境如何更人性化,如何更有效地帮助其改造,确实是个问题。而性压抑可能是改造的负面因素。这也是令狱警们头痛的问题。
  孙:坐牢是要坐的,关键是怎么坐。大多数服刑人员人性中的善良并没泯灭,逞一时之恶,坐牢就是惩罚。但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惩罚是为了改造,要考虑以什么样的方式效果最好。事实证明绝对的惩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有些犯罪正是专制造成的。有些犯罪原因是出于不安全感。营造自由安全的气氛才是针对新时代犯罪应该尝试的。要降低服刑人员的病态心理,而不是再添加。
  我们常常说“以人为本”,这个“人”是普遍意义上的人吗?如果是,那么也应该包含犯了罪的人吧?在监狱里是不是也应该实行人性化管理呢?是不是应该尊重最基本的人权呢?如果不在“人权”这个最根本的基点上改变,说什么都是空谈。
  秦:现在监狱里被剥夺权利的人,是否意味着也必须剥夺性享受权?至今国内没有一个好的司法解释。服刑人员罪不及死,要不要给他最基本的生理权利?很多老百姓认为,你犯了罪,哪怕只是小偷小摸,也侵害了别人的权利,关进大牢还想问人民要个人权利吗?这种观点是不是该商榷?限制自由,劳动改造,已经是服刑人员为罪行付出的代价,难道所有权利都要被剥夺?我们把服刑人员关进大牢的目的,不仅是惩罚,更希望把他们改造成正常的社会人,剥夺性权利对改造是不是有用?
  邓:有个问题值得讨论:就算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服刑人员不予考虑,监狱里的人并不都是被剥夺政治权利的,这些人的权利该怎么保证?
  服刑人员的改造关系整个社会,性饥渴不满足,不仅不利于服刑人员改造,家属也会有困扰。难道叫家属去找别人?这不又给社会安定带来问题?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分子,我们只有稳定家庭,才能保证社会稳定。这也是社会法制的初衷。至于司法解释,可以讨论。法律也是“以人为本”,先有舆论而后有法律。孙志刚事件之后,国家不是取消了强制收容么?“人身自由权是指什么,包不包括性权利”——我想会有合适的司法解释的。
  现在有个名词叫“关爱”。在监狱里也有关爱。可是,究竟怎样关爱才入人心?所谓体贴入微,怎样才叫“入微”?考虑到服刑人员的“性事”,这就是入微的表现。
  
  如何解决囚犯性出路 人性化措施与时俱进
  
  刘:服刑人员性饥渴情况普遍存在,是不是可以建议监狱里进行一些尝试?
  秦:曾有报道,南京和西安的监狱曾尝试过,把这作为奖励,表现好的服刑人员可以享受家属过夜的待遇。但很快监狱受不了舆论的压力废止了。
  孙:又要回到“以人为本”的话题上了。人文主义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平等。很多时候,咱们还是不把服刑人员当人看。
  邓:真的不能这样简单地看服刑人员。唐山地震,服刑人员们自发组织抢险,没带铐子,整车人抢险回来没一个逃跑的。他们很期待有机会能向别人证明自己还是个人!人性中含着兽性,怎样的环境才能让兽性降到最低?对于兽性爆发的人,引导才是关键。
  孙:我们要做的是找适当的途径,激发服刑人员骨子里的善良,让沉睡的良知复苏。100元的钞票被踩脏了,它的价值还在。一个人犯了错,我们同样不能就此否定他的价值。就像把脏钞票擦干净,我们要把服刑人员教育好,恢复他们的价值。
  邓:有些服刑人员的价值不可小觑。比如有些政治犯,还有些身怀绝技的服刑人员,在技术领域是个奇才。以前安徽有位省委书记曾希圣,从上海特意调了服刑人员去他们省,跟他们一起钻研,充分发挥服刑人员的农艺才能,让服刑人员恢复自尊。这个干部胆子大,也走在监狱改革前面。
  孙:是啊,有一个服刑人员因为别人的关心与尊重,甚至可以用自己“杀人的秘密”换取朋友的减刑,为此不惜送命。让服刑人员改过自新还要从他们的人性上着手。
  秦:说得对极了。至少,要给他们做人起码的权利。饭要吃饱,性要满足。这也是体现平等自由的一个方面,在司法上要给个解释,要和国际接轨。
  孙:每个人自由发展,才能换来社会自由发展,当然人文主义最要法制,违背承诺就要受罚。好像孩子犯错要惩罚。但如何惩罚要事先让他知道。犯法要剥夺性权利也要事先说好,必须明确,不能回避。先定规则,以后可以完善,关键是必须定下来。
  秦:在没有定下来之前,我给服刑人员们的建议是:适当自慰,不要侵犯别人。但我知道,这其实是没有地基的房子,并不真的解决问题。
  邓:国外有很多好的办法我们可以借鉴。例如,允许监狱搞个探监室,允许服刑人员和家属一个月同居一次;还有假释,监外执行,现在非暴力犯罪那么多,审查一下:假如给其假释,放出来并不危害社会,可以适当放宽假释。以前有个蒋佩玲的,因包庇罪进了监狱,上海人可能现在记忆犹新。监狱搞了个新岸艺术团,到处演出,她简直就是个角儿!我曾想担保她出来,这种人该为社会做贡献。可是朋友劝我少惹事,想得出来!为什么不可以呢?实在不放心,就给她“戴手表”嘛!国外有种铐子,像手表一样戴在服刑人员脚上,全球定位,一拆下来就会报警。这样一来,也不会有什么不放心了吧?现在的科学发展,这种设备很容易制造。让他们为社会服务,家庭也稳定,国家还不用负担那么重,一举三得。
  孙:我们面对的服刑人员和过去不同,人变了,改造方法也该不同。上海的经济文化在全国都是领先地位,这就决定上海该先行一步。据我了解,上海监狱的改造条件最好,服刑人员出狱后的再犯率最低,这就证明并不是绝对的惩罚才是减少再犯的必要条件。随着整个社会进步,改造服刑人员的人性化措施也要与时俱进。
  刘:谢谢各位。
其他文献
二十年前的水城路其实是条田间小路,后来拓宽了点叫红旗路。从我家3楼的窗口就能看到仙霞宾馆的霓虹灯广告,隔在中间的是成片的田野和村庄,还有一座碉堡。  现在我还能记起当年永和豆浆在上海第一家店的盛况。记得在开张前,就不时有新村里的老头老太在豆浆店的门口探头张望,不时发出惊叹:“ga ju(这么贵)啊!一根油条要2块?!”开张后门庭若市,吃根油条都要等上10来分钟。到了半夜一二点更是热闹非凡,店里几乎
期刊
求婚地点:上海南翔古猗园  求婚时间:1981年10月国庆节  求婚人物:  张佩珍(女)当时年龄:33岁;当时身份:华东师范大学政教系四年级学生;当时收入:无;现在身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刘业雄(男)当时年龄:35岁;当时身份: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四年级学生;当时收入:42元;现在身份: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那时候,我们临近毕业只有四个月了。虽然早过了“奔3”的岁数,已经向“不
期刊
久未露面的雪村,参加电视台节目时说:“我有精神分裂症,轻度的。这是精神病的一种。”  宣称自己患有精神科疾病特别是抑郁症的明星不在少数。张国荣李恩珠的放弃生命,许纯美的失眠,都与此有关。崔永元、蓝洁瑛、王祖贤、何耀珊、王杰、李丞涓、大S、马景涛,甚至喜剧明星憨豆先生、金·凯瑞,也都宣称正在努力与精神上的疾患抗争。有权威机构披露,目前九成香港明星不同程度地饱受着抑郁症的侵扰。而对病因的解释,也都如出
期刊
民间瑰宝“千角灯”重现人间  源起宋代、失传半世纪的中国民间瑰宝“千角灯”,由广东东莞两位八旬老艺人张佛和尹全历时一年多的精工扎制重现人间,成为中外游客欣赏的新亮点。中国民间艺术协会将今年首设的灯类最高奖项“山花奖”颁与该灯作者,称誉“千角灯”为中国民间的“中华第一灯”。    捷克一苦行僧绝食绝水活埋10天创纪录  捷克苦行僧泽旦涅克·扎赫拉德卡在绝食绝水的情况下,躺在一口木质棺材中在地下活埋了
期刊
印象中大师古龙曾表达过这样的意思:爱吃鸡,不一定要去养一群鸡;喜欢享用某个女人,不一定要把她娶回家。  李敖何许人也?  他是杰出的作家,还是肤浅的小人?我极端个人化的看法就是,他是一块鸡肉,或者说是一个女人:如果这块肉对你的口味,你就吃;如果她的稚嫩清纯或风骚放荡让你着迷,那你就享用她——但有一个前提不能忽略:你关注他的,究竟是些什么。是他这个人的为人,还是他的文章。  的确有人说他攻击鲁迅是在
期刊
那是一段快乐的日子,两个人口袋里只有一百元。  我们在一个很安静的小区里租了一套房子,买了必需品后,打开钱包,数了一下,只有一百块。  他说,没关系的,可以去朋友那里借一点。等发了工资就好了。  我说,不借,借第一次,就会借第二次。我们要吃得起任何苦,这样才能永远地在一起。  我趴在床上,开始分摊钱。这三十块给他早上坐公车用的。偶尔天气不好,打车回家。另外三十块是给他买早餐用的。还有三十块是我和他
期刊
死腔    上海人说这个人很“死腔”也不都是很鄙夷的,视语气变化而言。家里女人脾气爆的,对阴阳怪气、不理不睬的男人骂“死腔”,也是不指望他站起来搭手帮忙的,骂骂而已。单位男同事有突然说一句怪话,学一个女上司矫情小动作的,旁观女人也会骂“老死腔”的,脸上却是兴灾乐祸的笑。苏北话的音是“死秧子”,节奏更好听,是嗔骂式。  但是也有用恨的语气。那种人,自私装傻,该明确表态的,他王顾左右而言它,大事大非面
期刊
就这样越来越不明白  陶江虎    以前很多事都很明白,黑的就是黑的,白的就是白的,泾渭分明。可是不知从何时起,俺对很多事越来越弄不明白,黑的白的界限也日益模糊,黑白之间灰不溜秋的东东倒是层出不穷。  先说身边的事。有一阵子说改革大见成效,房价大涨是好事,说明咱们这块土地是热土,一不小心你就赚了大钱。可是俺越来越不明白,绝大部分市民手中的人民币还是那几张,怎么昨天才两三千元的房价转眼就变得超出一万
期刊
刚打完这个标题,室友恰巧从身边走过,指着屏幕上的“斯达巴克”说:“这应该是斯巴达克吧?”我摇摇头,莞尔一笑:“哪儿跟哪儿呀,斯达巴克,就是星巴克呀!”  说到星巴克,就像是条件反射,许多人的第一反应都会想到咖啡,这种对应关系很多时候反过来也一样成立,可见星巴克这个品牌近几年来早已是深入人心。  记得去年在广州街头买过一份报纸,上面有篇文章将星巴克咖啡与CK内衣、宜家家私、斯沃奇手表等并列为小资的七
期刊
说起英国,就会不禁想起两样事物:令人艳羡的博物馆,温香醇厚的下午茶。是的,徜徉在英国,感受到的除了舒适,还是舒适。谨严的作风只是使得空气更自由,人们更宽容。这里有着号称世界上最完美的法律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国家,治安良好,警察从不携枪。在英格兰典雅秀丽的外表下,是蕴含着勃勃生机的现代化生活。浓厚的人情味和厚重的历史感会凝结在红茶的芳香里,令你回味良久。    神秘的唐宁街10号    英国唐宁街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