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意义
首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建立初步认识理想的年龄,由于自身认知能力与思维水平有限,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就十分关键,对小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教学意义,帮助其树立健康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德育教育,从而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其次,能够加强小学生的凝聚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团队精神,从而增强其团队的凝聚力,能够摆脱在家庭中的宠爱地位,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其凝结作用主要表现在,当一种价值观被群体学生共同接受和认可之后,就会形成一种粘合剂,具有升华作用,从多个方面把小学生凝结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
虽然小学教学方法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教师还是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教师通常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空洞死板地给学生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不能掌握相关的规律,小学品德还是停留在课堂上,作为学生的一项任务去完成,对小学生的积极性有不好的影响。
2.教材和生活缺乏联系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总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一点一点地给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的知识只是停留在教材中。而教材为了适应所有学生的要求,选择的材料都是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的,并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有所体现,所以学生只是学到了表面上的理论知识,并不能进行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将教材和生活区分得太明显,不给学生表现自我经历的机会,让学生很难投入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3.没有使用典型的价值案例
思想品德课本知识含量毕竟是少数,学生在学习教材的时候,通常只能是使用有限的案例进行生活联想,并不能掌握最新的动态消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缺乏最新知识的引进,在现实生活中代表性的案例没有给学生介绍,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体现,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也不能及时进行纠正,导致了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并不能快速提高。
三、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
1.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思想,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将课堂更多的留给学生,做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思维习惯,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策略。
2.教材要和生活紧密联系
思想品德选择的课程都是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所以教师要善于使用这些机会,更加贴近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给学生讲述教材之外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知识面,丰富教学的内容,领会生活的本质。例如在进行农村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便利的条件,让学生去农村感受农村生活的环境,他们的生活并不是原来那样艰苦,他们在享受着宽松的生活环境,新鲜的空气,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满足的笑容。这样接地气的教学活动才会让学生更加喜欢思想品德的教学。
3.进行多种课堂活动
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尽量采用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精力,让学生投入的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思想品德相关的视频动画,让学生充满了观看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舒适温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思想品德的素质。对于很多经典的案例,教师只是使用一张嘴很难表达清楚,不如使用多媒体播放制作好的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学习。
4.重視学生自身的体验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少,更是对教师的反应非常敏感。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善于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榜样作用下进行学习。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之后,真正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价值。例如在进行我的体育活动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讲述自己在体育活动的时候遇到的真实案例,让学生通过自己事迹的描述,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反应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
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交流,让学生的个体能够得到尊重。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和行为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性格活泼的学生,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耐性,让学生能够安静下来。对于沉默寡言的学生,教师就要组织他们融入社会团体中。
四、巧设问题,展开讨论,帮助问题解决
提出问题,然后展开讨论,得出结论,这是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要注意问题深浅的把握,要注意问题难度的循序渐进,注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以提高学生的内在水平。例如,在“花钱的学问”这一单元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消费”这一问题提出后,笔者将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组四个人进行讨论,然后每个组派一个代表阐述本组观点。这一过程是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思想碰撞,得出相对完整的观点,无形中也提高了思考问题、表达思想的水平和能力。
五、创设情境,潜移默化,指导道德行为
小学生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没有太大的兴趣,而且注意力相对来说不够集中,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这种方法更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将课本知识和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蕴藏于情境之中,达到一种情理交融的状态,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总结
小学思想品德是重要的教学学科,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一个高素质的小学生,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首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促进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建立初步认识理想的年龄,由于自身认知能力与思维水平有限,需要教师加以指导。因此,思想品德教学内容就十分关键,对小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教学意义,帮助其树立健康的思想品质,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德育教育,从而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其次,能够加强小学生的凝聚力,小学思想品德教学通过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与团队精神,从而增强其团队的凝聚力,能够摆脱在家庭中的宠爱地位,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其凝结作用主要表现在,当一种价值观被群体学生共同接受和认可之后,就会形成一种粘合剂,具有升华作用,从多个方面把小学生凝结起来,从而产生一种巨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二、思想品德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体现
虽然小学教学方法一直在进行改革,但是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课堂中,教师还是处于高高在上的地位,教师通常都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空洞死板地给学生进行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中缺乏系统性的研究,不能掌握相关的规律,小学品德还是停留在课堂上,作为学生的一项任务去完成,对小学生的积极性有不好的影响。
2.教材和生活缺乏联系
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总是按照教材的顺序,一点一点地给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内容,学生学习的知识只是停留在教材中。而教材为了适应所有学生的要求,选择的材料都是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的,并不能针对学生的个体有所体现,所以学生只是学到了表面上的理论知识,并不能进行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将教材和生活区分得太明显,不给学生表现自我经历的机会,让学生很难投入到思想品德教学中去,失去了教学的意义。
3.没有使用典型的价值案例
思想品德课本知识含量毕竟是少数,学生在学习教材的时候,通常只能是使用有限的案例进行生活联想,并不能掌握最新的动态消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也缺乏最新知识的引进,在现实生活中代表性的案例没有给学生介绍,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没有体现,学生的思想出现偏差也不能及时进行纠正,导致了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并不能快速提高。
三、加强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策略
1.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师要转变教学的思想,认识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体现,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改变原来的教学思路,将课堂更多的留给学生,做好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主动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学生的思维习惯,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策略。
2.教材要和生活紧密联系
思想品德选择的课程都是和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所以教师要善于使用这些机会,更加贴近生活。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给学生讲述教材之外和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能够在教材的基础上,拓展知识面,丰富教学的内容,领会生活的本质。例如在进行农村教学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便利的条件,让学生去农村感受农村生活的环境,他们的生活并不是原来那样艰苦,他们在享受着宽松的生活环境,新鲜的空气,每个人的脸上都是满足的笑容。这样接地气的教学活动才会让学生更加喜欢思想品德的教学。
3.进行多种课堂活动
小学生的注意力比较分散,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尽量采用多种活动,提高学生的精力,让学生投入的进行思想品德的学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已经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播放思想品德相关的视频动画,让学生充满了观看的兴趣。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在安静的环境中舒适温馨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从而提高思想品德的素质。对于很多经典的案例,教师只是使用一张嘴很难表达清楚,不如使用多媒体播放制作好的动画,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进行学习。
4.重視学生自身的体验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少,更是对教师的反应非常敏感。所以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善于用实际行动感化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榜样作用下进行学习。教师要重视学生自己情感的体验,让学生在思想品德学习之后,真正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思想品德教学的价值。例如在进行我的体育活动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讲述自己在体育活动的时候遇到的真实案例,让学生通过自己事迹的描述,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对事物的反应能力。
5.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操
思想品德教学的最终目的,还是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所以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培养,针对学生的个性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交流,让学生的个体能够得到尊重。教师要对学生的个性和行为方式有一定的了解,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对于性格活泼的学生,教师就要培养学生的耐性,让学生能够安静下来。对于沉默寡言的学生,教师就要组织他们融入社会团体中。
四、巧设问题,展开讨论,帮助问题解决
提出问题,然后展开讨论,得出结论,这是当前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进行问题设计的时候,要注意问题深浅的把握,要注意问题难度的循序渐进,注意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引导,以提高学生的内在水平。例如,在“花钱的学问”这一单元中,“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消费”这一问题提出后,笔者将学生分成十个小组,每个组四个人进行讨论,然后每个组派一个代表阐述本组观点。这一过程是学生相互沟通交流的过程,学生通过彼此之间的沟通、交流,思想碰撞,得出相对完整的观点,无形中也提高了思考问题、表达思想的水平和能力。
五、创设情境,潜移默化,指导道德行为
小学生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没有太大的兴趣,而且注意力相对来说不够集中,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注意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场景,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课本知识进行理解。这种方法更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将课本知识和所要传达的思想感情蕴藏于情境之中,达到一种情理交融的状态,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总结
小学思想品德是重要的教学学科,教师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中提高自身的素质,做一个高素质的小学生,为以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