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强调,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题,阅读理解题已经成为一大热点,中考中实际运用题的份量也越来越重,这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很多学生对此类题目感到难以下手,因为看了题目搞不懂是什么意思。所以长期以来,困扰学生成绩的“题没看清”、“理解错了”等因素,归根结底就是数学阅读能力差导致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一、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数学阅读有助于充分发挥数学课本的作用。数学课本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认为要把数学课本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课本的阅读。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阅读理解题是中考中常见的题型,它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读懂并理解一个陌生数学问题的情境,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和灵活的解题技能进行解题,主要考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文字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必须重视数学阅读。
二、激发数学阅读的兴趣
以生活实例改编例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有理数加减法则时,设置这样一道题: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旁有一售货中心,规定售货中心向南为正,向北为负,张华同学家住售货中心南200米处,因有事外出,需经过售货中心办一件事,现在先向南走500米完成一件事后再折转准备北行700米做事,问该同学能经过售货中心办事吗?走完700米后最后位置在售货中心的哪一侧?由学生通过议论、列式计算,在兴趣中顿悟有理数的加减法则。
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如: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学完成课本,合作探讨完疑难点后,设置这样一个环节:以数学课代表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规定学生右边为x轴正方向,前面为y轴正方向),在坐标系上的学生请站起来。然后思考自己在坐标系中的位置,任意叫一个学号,被叫到的学生立即说出自己的坐标;说出坐标,在这个位置上的学生立即站起来。被点到的学生可以当老师循环操作……课堂达到高潮,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很快巩固了所学知识,体现“学以致用,乐中学”。设置规律性例题,以触类旁通,让学生感受运用所学知识的成就感。
三、掌握数学阅读的技巧
要明确阅读的目的。阅读前,创设阅读情景,出示阅读要求,阅读课本内容,找到不理解的问题。如:在九年级数学优质课评选中,赵清兰老师的课,让人感受很深。她在课堂教学中,先给学生学习目标,限时间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后进行提问,再进行纠正、补充,根据上课效果情况,学生掌握得非常好。
根据实际内容分类阅读。从学生阅读时深入的程度和系统性来看,主要可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是指对于学生掌握的旧知、课文中容易理解的过渡性导语等阅读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往往一带而过。精读是指在知识重点、难点以及发现问题时,要把相关内容反复地推敲、揣摩,力求理解、领会,如果确实不懂的问题,应做出标记,便于重点听讲或质疑。比如:学习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时,由于这些知识具有更高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必须精读,要准确理解它们的内涵。根据内容的特点,可以分类阅读。
⑴阅读标题。标题是课本的核心,是每一章节的精华。阅读标题就等于了解了全文的框架结构。阅读法则概念。数学课本中的法则、概念的叙述都非常严谨。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换;弄清概 念的内涵和外延,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
⑵阅读数学定理。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比,分析证法;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能否推广及和引伸。
⑶阅读数学例题。尤其是应用题,现在的很多学生不会分析, 原因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没有理清思路,没有审清题意,没有找到等量关系等。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常规解法的一般步骤是:
①分析题意。认真读题,反复审题,弄清问题中的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
②设未知数为x.合理选择未知数是解题的关键步骤之一;
③列方程。根据所设的未知量x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利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④解方程。求未知数x的值;
⑤检验并答题。对方程的解进行检查验算,看是否符合题意,针对问题作出答案。
学会阅读课外拓展材料。因为这部分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所学知识也紧密联系,主要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
四、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
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读写结合。要使数学阅读成为习惯,必然要经过长时间反复训练,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表率引导。教师能否坚持阅读,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首先从自身做起,认真阅读课本、课标、有关的课外读物,既充实了自己,又感染了学生。
成功体验。好习惯是夸出来的,唯有教师坚持不懈地指导阅读,并在此过程中,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赞赏,体验到阅读成功的喜悦。
时间充分。不管课程有多紧,每天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指导阅读,久而久之,必成习惯。
总之,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活动共通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其数学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克服急躁和功利心理,要循循善诱、循序渐进,通过让学生预习,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数学阅读的重要性
数学阅读有助于充分发挥数学课本的作用。数学课本是专家在充分考虑学生生理心理特征、教育教学原理、数学学科特点等因素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具有极高的阅读价值。美国著名数学教育家贝尔认为要把数学课本作为学生学习材料的来源,而不能仅作为教师自己讲课材料的来源,必须重视数学课本的阅读。教师必须注意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
阅读理解题是中考中常见的题型,它要求考生在短时间内读懂并理解一个陌生数学问题的情境,然后运用所学知识和灵活的解题技能进行解题,主要考察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文字概括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因此必须重视数学阅读。
二、激发数学阅读的兴趣
以生活实例改编例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教学有理数加减法则时,设置这样一道题:在一条南北走向的公路旁有一售货中心,规定售货中心向南为正,向北为负,张华同学家住售货中心南200米处,因有事外出,需经过售货中心办一件事,现在先向南走500米完成一件事后再折转准备北行700米做事,问该同学能经过售货中心办事吗?走完700米后最后位置在售货中心的哪一侧?由学生通过议论、列式计算,在兴趣中顿悟有理数的加减法则。
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实践中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如: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时,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自学完成课本,合作探讨完疑难点后,设置这样一个环节:以数学课代表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规定学生右边为x轴正方向,前面为y轴正方向),在坐标系上的学生请站起来。然后思考自己在坐标系中的位置,任意叫一个学号,被叫到的学生立即说出自己的坐标;说出坐标,在这个位置上的学生立即站起来。被点到的学生可以当老师循环操作……课堂达到高潮,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很快巩固了所学知识,体现“学以致用,乐中学”。设置规律性例题,以触类旁通,让学生感受运用所学知识的成就感。
三、掌握数学阅读的技巧
要明确阅读的目的。阅读前,创设阅读情景,出示阅读要求,阅读课本内容,找到不理解的问题。如:在九年级数学优质课评选中,赵清兰老师的课,让人感受很深。她在课堂教学中,先给学生学习目标,限时间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后进行提问,再进行纠正、补充,根据上课效果情况,学生掌握得非常好。
根据实际内容分类阅读。从学生阅读时深入的程度和系统性来看,主要可分为粗读和精读。粗读是指对于学生掌握的旧知、课文中容易理解的过渡性导语等阅读时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往往一带而过。精读是指在知识重点、难点以及发现问题时,要把相关内容反复地推敲、揣摩,力求理解、领会,如果确实不懂的问题,应做出标记,便于重点听讲或质疑。比如:学习概念、性质、法则、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的表述时,由于这些知识具有更高的严谨性和逻辑性,必须精读,要准确理解它们的内涵。根据内容的特点,可以分类阅读。
⑴阅读标题。标题是课本的核心,是每一章节的精华。阅读标题就等于了解了全文的框架结构。阅读法则概念。数学课本中的法则、概念的叙述都非常严谨。要正确理解概念中的字、词、句,能正确进行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互换;弄清概 念的内涵和外延,又能知道其适用范围。
⑵阅读数学定理。注意分清定理的条件和结论;探讨定理的证明途径和方法,通过与课本对比,分析证法;注意联系类似定理,进行分析比较、掌握其应用,要思考定理可否逆用,能否推广及和引伸。
⑶阅读数学例题。尤其是应用题,现在的很多学生不会分析, 原因就出在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没有理清思路,没有审清题意,没有找到等量关系等。比如列方程解应用题,常规解法的一般步骤是:
①分析题意。认真读题,反复审题,弄清问题中的已知量是什么,未知量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等量关系;
②设未知数为x.合理选择未知数是解题的关键步骤之一;
③列方程。根据所设的未知量x和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利用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④解方程。求未知数x的值;
⑤检验并答题。对方程的解进行检查验算,看是否符合题意,针对问题作出答案。
学会阅读课外拓展材料。因为这部分内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和所学知识也紧密联系,主要是要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捕捉身边的数学信息,内容一般都生动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
四、养成数学阅读的习惯
由于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严谨性及抽象性等特点,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勤思多想、读写结合。要使数学阅读成为习惯,必然要经过长时间反复训练,使之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表率引导。教师能否坚持阅读,直接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首先从自身做起,认真阅读课本、课标、有关的课外读物,既充实了自己,又感染了学生。
成功体验。好习惯是夸出来的,唯有教师坚持不懈地指导阅读,并在此过程中,让每个孩子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赞赏,体验到阅读成功的喜悦。
时间充分。不管课程有多紧,每天在课堂上安排一定的时间指导阅读,久而久之,必成习惯。
总之,数学阅读能力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活动共通任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其数学能力的培养。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克服急躁和功利心理,要循循善诱、循序渐进,通过让学生预习,积极创设问题情境,合作交流等多种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