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大数据“云”平台为切入点,以高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培养需求为分析点,探讨一种以艺术类专业的特殊性及教学需求为出发点,包含“教、学、做、产、学、研”一体化的“云”数据交互式教学平台的构建。平台从框架搭建到模块划分以及相应环节的设置进行统筹思考,为当下的高校课堂提供有效的补充,弥补了“有限课堂”的不足。通过对平台反馈的教学数据进行分析,平台能够很好地反作用于教学,有利于教师优化教学方案,从而促进教与学的双向提升。
关键词:“云”平台;艺术类;教学资源;交互式;模块;构建
1 背景调研与分析
着眼当下,由计算机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性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然普及。而在这一领域中,利用网络“云”平台为媒介进行的网络教育也更趋便利、高效且智能。[1,2,3]针对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虚拟课堂构建,从专业的特殊性及需求度、师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环节中所折射出来的教学反馈出发,构建符合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特征的“云”展示空间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将起到重要的提升作用。
2 “云”平台的作用
众所周知,“云课堂”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种高效、便捷、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课堂形式。其在当下的网络教育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4,5]使用者只需要通过互联网界面,进行简单易用的操作,利用网络传输,便可快速高效地与诉求方进行交互,且可以同步分享语音、视频及数据文件。这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育模式在现代社会中已然成了众多教育群体渴求的重要学习途径。[6,7]而在高校中,这一媒介也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基础。尤其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其不仅满足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求,还能够依据专业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挖掘更大的功能空间。
2.1 需求分析与作用
依据当下高校艺术设計专业的教学体系架构进行思考,不难发现:艺术类的专业教学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为出发点,沿着课程内容脉络进行创思启发、案例拓展及设计项目实操。形象及表达思维重于理性逻辑思维。[8]随着新兴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物质文明的全面进步,第一,传统的线下课堂教育已然在时间、空间及授课模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下,使得教师授课的内容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利用“云”平台构建的线上课堂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凸显出来的两大问题:一是弥补教师课堂有限的时空界定内授课内容的不足;二是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媒体实时同步教师课堂中的授课内容及相应的素材、案例。减少课堂中的笔记时间,以实现更多知识点的讲授传达。第二,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殊性,对于师生群体教与学的成果展示,“云”平台既是一个对内的展示通道,也是一个对外的宣传通道。第三,依据“云”平台的教学成果展示,可形成通往校企合作平台的途径,更有效地促成校企合作。因而,从这几个角度来说,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对于“云”平台的构建特殊且必要。
2.2 特点
利用“云”平台构建的教学资源展示空间,第一,在教学环节设置方面能够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导引和释疑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第二,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具备信息交互的特点,将在线课程、教师面授、经验分享、资源积累、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平台整合,建立“一站式”学习,并能达到深度解剖及延展,完善课程内容。第三,在教学成果展示方面具备多元化、多媒体化,充分利用网络及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成果的多维度展示。第四,教学评价体系相对全面,且能够实现第二课堂的实时监控。在平台使用过程中也可将平台教学反馈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反哺教学。促进“o+o”模式的良性循环。
3 “云”课堂/展示空间的模板构建
3.1 针对需求架结构
“艺享云”交互式教学平台是针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将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相结合,融合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教学资源展示平台。针对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将当下高校大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作为基本研究点,在搭建平台的基本结构时,将人才培养及输出作为主线进行统筹,划分为:教学、设计工作室及校企合作这三大体块。在教学方面:整合课程及课程群的素材资源,从“教”“学”“做”“查”“评”“分析”“反馈”这几个方面综合构建,从“教”与“学”两个环节的相应诉求出发,综合考量布局;设计工作室方面则是依据设计类专业的实操性需求,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设计实践任务以工作室模式进行统筹、发布、管理及运营。提升专业与社会接轨的紧密度;校企合作在教学及设计工作室的基础上,从行业发展融合教学、学生就业及国际合作等多维度进行资源整合及平台搭建。
3.2 根据结构分模块
以“教”与“学”为基本立足点进行发散性教学思考及教学需求分析,整理形成“艺享云”交互式教学平台框架。针对需求点的模块细化及分布,是有效保证教学环节中各个需求得以实现的落脚点。因而,在框架下的模块构建首先从教学体块着手,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划分为课程概况、课程详情、主题交流、作业答疑等。让课程分配更可视化、合理化、信息交流扁平化。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之上,利用线上平台进行专业知识的拓展、深入及消化,且与教师、工作室及企业实时互动,多维度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度和应用度。
有了课程内容教学做铺垫后,在实践训练框架中,则用设计工作室下辖模块进行对接,主要包括动态发布、社团活动、项目展示等。一方面课程紧密衔接,信息传达实时化,深化第二课堂的作用;另一方面,校内提升知名度,校外提升实践度。形成更全面、更快捷的云平台展示窗口。
在课程内容教学、工作室实践框架及模块细分的基础上,进行校企合作及国际合作模块的细分,主要包括行业前沿、企业动态、校企研发、招聘启事、国际合作等。实时呈现企业及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促进产学研的深度交流及合作,并且通过国际合作拓展教学视野,提升办学理念。 3.3 依据模块定环节
通过对平台整体框架下的模块细分,结合教学、实践及行业需求,将划分好的模块进行模块分析及资料的整合收集。同时,将相应模块下的环节设置进行重点把控设计。在各个模块下均设置相应的交互环节,以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反馈及监控,进一步促进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的紧密融合。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真实的平台数据分析及教学效果评价。并根据反饋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线上线下共同提升。根据以上原则,最终的平台框架如图1所示。
为了切实有效地使平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和运行,在教学实践中,经过阶段性的实践及情况反馈,针对线上线下课程教学的紧密配合,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学生在掌握相应知识点的同时,又能够得到延展。在实践过程中,便捷且灵活,对设计项目的流程及要点都能够实时指导及把控。有了相应的理论及实践基础做铺垫后,针对人才输出的校企合作及国际交流也能够在平台上发布信息和获取资源,从而有效地辅助产学研的全面发展和分布。
4 结语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网络“云”共享已然成为当代社会的标志性特征。然而其在高校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高校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也多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同时,线上资源的建设不够全面,案例资源的整合度不高,知识点的拓展性不强。尤其是针对高校设计类学科的“云”平台搭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通过切实的调研、分析及构思使之形成有效的适用且试用的平台,在现阶段需要不断探究及完善。
参考文献:
[1] 曹丽,姜毅,杨晓刚.面向高校的私有教育云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1):161-166.
[2] 张冲杰.云平台+移动终端在电子商务课堂辅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商务,2018(1):92-94.
[3] 李曾辉.感知艺术教育理念下的艺术教学移动云平台构建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5):175-180.
[4] 张铭芳,周先进.再探师生关系:云课堂教学的启示[J].教育导刊,2018(1):63-68.
[5] 毛正标.云课堂环境下的高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2017(15):8-9.
[6] 黄鹤,徐起.基于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9):149-150.
[7] 高德民,张金池,林海峰.基于“互联网+”的大学新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3):139-141.
[8] 胡桂芬.艺术设计中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J].大众文艺,2011(14):79.
作者简介:唐青(1984—),女,江苏淮安人,硕士,讲师,数媒专业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数媒、展示、视传等方向)研究。
关键词:“云”平台;艺术类;教学资源;交互式;模块;构建
1 背景调研与分析
着眼当下,由计算机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便捷性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人们生活中各个领域的应用已然普及。而在这一领域中,利用网络“云”平台为媒介进行的网络教育也更趋便利、高效且智能。[1,2,3]针对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虚拟课堂构建,从专业的特殊性及需求度、师生的教学模式及教学环节中所折射出来的教学反馈出发,构建符合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特征的“云”展示空间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将起到重要的提升作用。
2 “云”平台的作用
众所周知,“云课堂”是基于云计算技术的一种高效、便捷、实时互动的远程教学课堂形式。其在当下的网络教育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地位。[4,5]使用者只需要通过互联网界面,进行简单易用的操作,利用网络传输,便可快速高效地与诉求方进行交互,且可以同步分享语音、视频及数据文件。这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育模式在现代社会中已然成了众多教育群体渴求的重要学习途径。[6,7]而在高校中,这一媒介也为学生的深入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平台基础。尤其在高校艺术设计专业领域,其不仅满足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求,还能够依据专业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挖掘更大的功能空间。
2.1 需求分析与作用
依据当下高校艺术设計专业的教学体系架构进行思考,不难发现:艺术类的专业教学需要以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为出发点,沿着课程内容脉络进行创思启发、案例拓展及设计项目实操。形象及表达思维重于理性逻辑思维。[8]随着新兴科技的发展及社会物质文明的全面进步,第一,传统的线下课堂教育已然在时间、空间及授课模式等诸多因素的限制下,使得教师授课的内容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而利用“云”平台构建的线上课堂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所凸显出来的两大问题:一是弥补教师课堂有限的时空界定内授课内容的不足;二是可以利用手机等移动媒体实时同步教师课堂中的授课内容及相应的素材、案例。减少课堂中的笔记时间,以实现更多知识点的讲授传达。第二,针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殊性,对于师生群体教与学的成果展示,“云”平台既是一个对内的展示通道,也是一个对外的宣传通道。第三,依据“云”平台的教学成果展示,可形成通往校企合作平台的途径,更有效地促成校企合作。因而,从这几个角度来说,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对于“云”平台的构建特殊且必要。
2.2 特点
利用“云”平台构建的教学资源展示空间,第一,在教学环节设置方面能够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老师的组织、导引和释疑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第二,在教学资源建设方面具备信息交互的特点,将在线课程、教师面授、经验分享、资源积累、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平台整合,建立“一站式”学习,并能达到深度解剖及延展,完善课程内容。第三,在教学成果展示方面具备多元化、多媒体化,充分利用网络及媒体资源进行教学成果的多维度展示。第四,教学评价体系相对全面,且能够实现第二课堂的实时监控。在平台使用过程中也可将平台教学反馈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更好地反哺教学。促进“o+o”模式的良性循环。
3 “云”课堂/展示空间的模板构建
3.1 针对需求架结构
“艺享云”交互式教学平台是针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将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相结合,将专业发展与学科建设相结合,融合校企合作与国际交流,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教学资源展示平台。针对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将当下高校大学生的线上线下学习作为基本研究点,在搭建平台的基本结构时,将人才培养及输出作为主线进行统筹,划分为:教学、设计工作室及校企合作这三大体块。在教学方面:整合课程及课程群的素材资源,从“教”“学”“做”“查”“评”“分析”“反馈”这几个方面综合构建,从“教”与“学”两个环节的相应诉求出发,综合考量布局;设计工作室方面则是依据设计类专业的实操性需求,将学生在校期间的设计实践任务以工作室模式进行统筹、发布、管理及运营。提升专业与社会接轨的紧密度;校企合作在教学及设计工作室的基础上,从行业发展融合教学、学生就业及国际合作等多维度进行资源整合及平台搭建。
3.2 根据结构分模块
以“教”与“学”为基本立足点进行发散性教学思考及教学需求分析,整理形成“艺享云”交互式教学平台框架。针对需求点的模块细化及分布,是有效保证教学环节中各个需求得以实现的落脚点。因而,在框架下的模块构建首先从教学体块着手,依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划分为课程概况、课程详情、主题交流、作业答疑等。让课程分配更可视化、合理化、信息交流扁平化。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基础之上,利用线上平台进行专业知识的拓展、深入及消化,且与教师、工作室及企业实时互动,多维度提升对课程的理解度和应用度。
有了课程内容教学做铺垫后,在实践训练框架中,则用设计工作室下辖模块进行对接,主要包括动态发布、社团活动、项目展示等。一方面课程紧密衔接,信息传达实时化,深化第二课堂的作用;另一方面,校内提升知名度,校外提升实践度。形成更全面、更快捷的云平台展示窗口。
在课程内容教学、工作室实践框架及模块细分的基础上,进行校企合作及国际合作模块的细分,主要包括行业前沿、企业动态、校企研发、招聘启事、国际合作等。实时呈现企业及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促进产学研的深度交流及合作,并且通过国际合作拓展教学视野,提升办学理念。 3.3 依据模块定环节
通过对平台整体框架下的模块细分,结合教学、实践及行业需求,将划分好的模块进行模块分析及资料的整合收集。同时,将相应模块下的环节设置进行重点把控设计。在各个模块下均设置相应的交互环节,以保证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效反馈及监控,进一步促进线上课堂与线下课堂的紧密融合。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真实的平台数据分析及教学效果评价。并根据反饋调整和优化课堂教学,线上线下共同提升。根据以上原则,最终的平台框架如图1所示。
为了切实有效地使平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和运行,在教学实践中,经过阶段性的实践及情况反馈,针对线上线下课程教学的紧密配合,教学效果有了显著的提升。学生在掌握相应知识点的同时,又能够得到延展。在实践过程中,便捷且灵活,对设计项目的流程及要点都能够实时指导及把控。有了相应的理论及实践基础做铺垫后,针对人才输出的校企合作及国际交流也能够在平台上发布信息和获取资源,从而有效地辅助产学研的全面发展和分布。
4 结语
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网络“云”共享已然成为当代社会的标志性特征。然而其在高校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高校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也多以碎片化的形式呈现。同时,线上资源的建设不够全面,案例资源的整合度不高,知识点的拓展性不强。尤其是针对高校设计类学科的“云”平台搭建更是少之又少。因此,通过切实的调研、分析及构思使之形成有效的适用且试用的平台,在现阶段需要不断探究及完善。
参考文献:
[1] 曹丽,姜毅,杨晓刚.面向高校的私有教育云平台构建与应用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1):161-166.
[2] 张冲杰.云平台+移动终端在电子商务课堂辅助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电子商务,2018(1):92-94.
[3] 李曾辉.感知艺术教育理念下的艺术教学移动云平台构建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0(5):175-180.
[4] 张铭芳,周先进.再探师生关系:云课堂教学的启示[J].教育导刊,2018(1):63-68.
[5] 毛正标.云课堂环境下的高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模式研究[J].广西教育,2017(15):8-9.
[6] 黄鹤,徐起.基于移动互联网模式下的混合式教学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5,36(9):149-150.
[7] 高德民,张金池,林海峰.基于“互联网+”的大学新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13(23):139-141.
[8] 胡桂芬.艺术设计中的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J].大众文艺,2011(14):79.
作者简介:唐青(1984—),女,江苏淮安人,硕士,讲师,数媒专业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数媒、展示、视传等方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