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数学教学;学困生;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4—0032—01
数学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效果不佳,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他们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学习时先是感觉无趣,而后放弃。注重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一项不可回避的工作。那么,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呢?
一、激发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尽可能多地使用直观性教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困生编成一个学习小组,时时为他们提供实物、学具等直观材料,让他们在动一动、做一做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除了利用多媒体让卡通动物在图形上走一圈,来引出周长的概念以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绕长方形沙坑走一圈,亲身体验周长就是围绕图形从起点绕一圈又回到起点的—个总长,从而引出这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加强课前指导与课后辅导。课前指导就是讲课之前帮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这样在上课时学困生就能跟上教师教学的节奏,甚至还能回答一些也许中等学生还不明白的问题。课后辅导为学困生提供了弥补的机会。学困生接受知识较慢,对相似的内容容易混淆,记忆力又较差。因此,课后教师要先批他们的作业,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3.坚持赏识教育,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学困生的情感也很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进步时,更需要教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坚持赏识教育,及时肯定学困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教师是喜欢他的,自己也是能学好数学的,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感觉自己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鼓励学困生专心听,多提问,敢发言。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最重要的途径,而实际教学中,学困生往往把握不好这个机会,他们往往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他们专心听课,更要教给他们掌握听课的方法:一方面要学会排除干扰,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解,听不懂的地方,及时记下来,当场问教师或课后问教师或同学。另一方面要鼓励其勇于发言,敢于提问。会讲的,不怕讲错,勇于举手发言;会算的,不怕算错,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上的弱点和思维时的缺点。
2.多鼓励学困生说思路,说方法,说感受。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困生提供说的机会。教师要经常刻意让学困生说解题思路,说思维方法。同时,还要引导他们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即使有时一点也说不上来,也要鼓励他们—句句跟说得好的同学学,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同时,还要鼓励他们与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很多,可以交流学习方法,也可以交流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比教师的教学更具有互补性,有助于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内化。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开展学生间“一对一”的互帮活动,通过互帮互学,促使学生全面提高。
3.对学困生要低起点,练基础,重反复。数学作业与练习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为了使他们信心百倍地完成作业,在布置作业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作业题的难易程度。学困生接受新知能力差,缺乏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因此,要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重点让他们完成基础性的习题。对待学困生切忌加大练习量,要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重视反复练习。这里所说的反复,并不是机械练习,而是针对学困生记忆力差、对所学的知识容易遗忘这一特点,经常给他们练习的机会,要反复练,对比练,重点练。这样,他们才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合理运用转化策略,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努力给他们创造机会,就能使他们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获得自信,逐步走向成功,迈向优等生的行列。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为:【2012】GSG664)
编辑:谢颖丽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
04—0032—01
数学学困生之所以学习效果不佳,是因为一开始就没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他们缺乏独立性、自信心、目标性,学习时先是感觉无趣,而后放弃。注重学困生的转化,是教师教学活动中一项不可回避的工作。那么,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呢?
一、激发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1.尽可能多地使用直观性教学。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学困生编成一个学习小组,时时为他们提供实物、学具等直观材料,让他们在动一动、做一做中掌握知识,获得能力。例如,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除了利用多媒体让卡通动物在图形上走一圈,来引出周长的概念以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绕长方形沙坑走一圈,亲身体验周长就是围绕图形从起点绕一圈又回到起点的—个总长,从而引出这两种图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加强课前指导与课后辅导。课前指导就是讲课之前帮助学生预习课文内容,并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这样在上课时学困生就能跟上教师教学的节奏,甚至还能回答一些也许中等学生还不明白的问题。课后辅导为学困生提供了弥补的机会。学困生接受知识较慢,对相似的内容容易混淆,记忆力又较差。因此,课后教师要先批他们的作业,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3.坚持赏识教育,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学困生的情感也很丰富,他们需要教师对他们多关心,多爱护。当他们有所进步时,更需要教师及时的鼓励和肯定。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坚持赏识教育,及时肯定学困生的优点,肯定他们的微小进步,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一过程中学生能感受到教师是喜欢他的,自己也是能学好数学的,逐步改变他们头脑中感觉自己总是比别人差一等的印象,从而培养了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二、培养学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鼓励学困生专心听,多提问,敢发言。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最重要的途径,而实际教学中,学困生往往把握不好这个机会,他们往往听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教师不仅要引导他们专心听课,更要教给他们掌握听课的方法:一方面要学会排除干扰,聚精会神地听教师讲解,听不懂的地方,及时记下来,当场问教师或课后问教师或同学。另一方面要鼓励其勇于发言,敢于提问。会讲的,不怕讲错,勇于举手发言;会算的,不怕算错,敢于暴露自己学习上的弱点和思维时的缺点。
2.多鼓励学困生说思路,说方法,说感受。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困生提供说的机会。教师要经常刻意让学困生说解题思路,说思维方法。同时,还要引导他们用简明、准确、规范的数学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即使有时一点也说不上来,也要鼓励他们—句句跟说得好的同学学,教师要舍得花时间。同时,还要鼓励他们与同学进行交流,交流的内容很多,可以交流学习方法,也可以交流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会。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比教师的教学更具有互补性,有助于学困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内化。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开展学生间“一对一”的互帮活动,通过互帮互学,促使学生全面提高。
3.对学困生要低起点,练基础,重反复。数学作业与练习是学生巩固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学困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为了使他们信心百倍地完成作业,在布置作业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注意作业题的难易程度。学困生接受新知能力差,缺乏对知识的迁移能力,因此,要适当降低作业的难度,重点让他们完成基础性的习题。对待学困生切忌加大练习量,要讲究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重视反复练习。这里所说的反复,并不是机械练习,而是针对学困生记忆力差、对所学的知识容易遗忘这一特点,经常给他们练习的机会,要反复练,对比练,重点练。这样,他们才能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合理运用转化策略,充分调动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努力给他们创造机会,就能使他们在一系列的活动中获得自信,逐步走向成功,迈向优等生的行列。
(注:本文为甘肃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的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为:【2012】GSG664)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