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介绍了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内容和必要性,集中阐述了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个问题,对加强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探究,给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分析带来了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 ;质量管理 ;存在问题 ;加强策略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183-01
一、前言
水利工程的推广建设对社会经济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且也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对水利工程的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在这之中,小型水利工程因为其规模小,投入小等优势,相较于大型水利工程来说,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更加显著,所以更应该增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农村灌溉水渠道、水库堤坝等,并且一般都是由各个区域基层的水利部门进行引导和建设的。我国目前在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制度方面还有着很多的不足,再加上部分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由农民自主建设,给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紊乱。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谈一谈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
二、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管理意识有所欠缺
小型水利工程中的质量管理意识不足主要发生在施工单位内。目前,大部分的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单位都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也没有深刻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从而造成了质量管理意识的欠缺。首先,目前的施工单位内部大都是总公司、分公司、项目经理三个层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中的总公司通常是指水利工程局,他们对于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都放在工程目标完成以后,并且过于重视眼前的利益,弱化了管理层面中各个质检环节的职能;其次施工单位中的项目经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即本工程的项目经理指负责本工程,下一个工程的项目经理会有新的人员代替。项目经理的非长期任职特点也使得他们都只重视眼前的利益,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市场开拓等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淡化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二)质量管理的技术和方法落后
一般来说,我国现存和现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大多都在农村等类似区域内,而相应的施工单位为了方便也大都使用当地的民工进行建设工作,因此也使得整个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变得落后。首先小型水利工程因为其规模性限制,其技术人员一般都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充足的实践经验,并且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等技术提高时,进步也较为缓慢;其次施工单位选择当地民工作为其基层施工人员也降低了质量管理的力度,其主要是因为当地民工没有经过有效的质量管理培训,也不重视水利工程的质量,给其质量管理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三) 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不规范
小型水利工程与大型水利工程有着很明显的差异性,而我国对于大型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小型水利工程,就使得关于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规范较少。不仅如此,由于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都带有浓重的民办色彩,因此在实际施工中没有足够的资金,简化了水利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导致了施工的不规范性。此外,基层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往往只重视工程的功能性,而在其美观性或者其它方面还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建筑学知识方面,因此很多的小型水利工程在外观上呈现出粗糙笨重的形象。
(四)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力度不足
在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方面,大部分工程项目都存在着政企不分的现象。首先是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与质量管理部门方面。很多的质量管理部分从利益的观点出发,建立了各种监理公司、实验室等等,充当了工程经营者和执法者的双重身份,降低了其拥有的监督职能。即便是作为监理公司,其表现出来的职能也不能满足水利工程的需求,特别是部分监理单位不能处理好参与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丧失了其监理的公正性。
三、加强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
(一) 提高质量管理的意识
在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中,首先就应该把强化质量意识放在首位,即无论外在条件怎么变化(比如工程成本、工期缩短等),都应该保证质量的首要位置。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先从企业的内部开始,先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培养出一个高质量的项目小组,设计出高质量的施工方案,选用最合适的工程材料打造出一个精品工程。然后以精品工程为标准,进行必要的目标考核,并保障质量管理中奖惩制度的落实,进而保证工程的过程质量管理。此外应该推广实施工程质量终身制,确定项目经理的质量责任第一人身份,让项目经理带动基层施工人员增强质量管理意识的培养,从而增强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
(二)培养水利工程技术性人才
针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特性,对于其基层技术人员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首先应该在了解各个技术人员精通能力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这之中,应该注重培养一些关于农田水利、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高质量人才,从而满足小型水利工程在此方面的需求,以增强基层技术人员对于其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此外,应该明确技术员和质检员的专业水平对于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专题讲座、新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方法提高企业内部的技术员和质检员的业务水平,从而增强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
(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相关法律规范不足引起的,因此在实际施工建设以前,应该借鉴大型水利工程的专家实地考察与论证,对施工周围区域进行必要的分析,并改进工程技术方案。并且水利管理部门在整个施工中要做好监督、设计等多个职能的进行,根据国家对于小型水利工程的相关要求,建立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此外,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把施工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囊括在其中,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四)增强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
首先在小型水利工程开始以前,要和各层的主管部门签订相应的质量监督书面文件,从而保证其能够积极的完成监督工作;其次要把工程的每月进度及质量现状等整理起来,并以书面文件的形式递交到上层主管部门;最后相应的质检站应该严格的根据国家对于小型水利工程的各种标准,来监督整个工程的施工,从而最大程度的规范工程的施工活动,保证工程质量;此外还应该深度的明确监理企业的职能,并且通过可行的手段保证监理人员的高质性,从而从保证监理质量方面增强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不断提高,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也会有更高的要求。而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作为水利工程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有其新的意义和内涵。本文进行科学合理的探究,结合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系统的阐述了增强其质量管理的策略,给广大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带来了操作性较强的实践经验。此外,还应该积极借鉴其它区域在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先进技术经验,给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鑫,马俊彬,孙千,王立华. 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建议[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9:120-121.
[2] 马小杰,武亚辉,李丽冰,李艳峰. 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建议[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4:89-90.
[3] 金茂勇. 富阳市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管的探索实践[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2,04:49-50+54.
[4] 刘伟,李上,李冬嵬,刘磊,孙敏. 小型水利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研究[J]. 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11:114-115.
[5] 张小川,罗萍,石强. 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在涪陵区的实践[J]. 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08:40-41.
【关键词】小型水利工程 ;质量管理 ;存在问题 ;加强策略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 -0183-01
一、前言
水利工程的推广建设对社会经济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并且也是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对水利工程的质量进行科学的管理就显得非常有必要。在这之中,小型水利工程因为其规模小,投入小等优势,相较于大型水利工程来说,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更加显著,所以更应该增强对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农村灌溉水渠道、水库堤坝等,并且一般都是由各个区域基层的水利部门进行引导和建设的。我国目前在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制度方面还有着很多的不足,再加上部分农村的小型水利工程由农民自主建设,给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带来了不同程度的紊乱。下面针对这些问题,谈一谈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
二、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质量管理意识有所欠缺
小型水利工程中的质量管理意识不足主要发生在施工单位内。目前,大部分的小型水利工程施工单位都没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且也没有深刻认识到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从而造成了质量管理意识的欠缺。首先,目前的施工单位内部大都是总公司、分公司、项目经理三个层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其中的总公司通常是指水利工程局,他们对于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都放在工程目标完成以后,并且过于重视眼前的利益,弱化了管理层面中各个质检环节的职能;其次施工单位中的项目经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即本工程的项目经理指负责本工程,下一个工程的项目经理会有新的人员代替。项目经理的非长期任职特点也使得他们都只重视眼前的利益,对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市场开拓等方面没有足够的重视,从而淡化了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
(二)质量管理的技术和方法落后
一般来说,我国现存和现建的小型水利工程大多都在农村等类似区域内,而相应的施工单位为了方便也大都使用当地的民工进行建设工作,因此也使得整个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技术和方法变得落后。首先小型水利工程因为其规模性限制,其技术人员一般都没有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充足的实践经验,并且在进行专业知识培训等技术提高时,进步也较为缓慢;其次施工单位选择当地民工作为其基层施工人员也降低了质量管理的力度,其主要是因为当地民工没有经过有效的质量管理培训,也不重视水利工程的质量,给其质量管理的进行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三) 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不规范
小型水利工程与大型水利工程有着很明显的差异性,而我国对于大型水利工程的重视程度要远远大于小型水利工程,就使得关于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规范较少。不仅如此,由于大部分小型水利工程都带有浓重的民办色彩,因此在实际施工中没有足够的资金,简化了水利工程的各个施工环节,导致了施工的不规范性。此外,基层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进行设计时,往往只重视工程的功能性,而在其美观性或者其它方面还有所欠缺,尤其是在建筑学知识方面,因此很多的小型水利工程在外观上呈现出粗糙笨重的形象。
(四)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力度不足
在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方面,大部分工程项目都存在着政企不分的现象。首先是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与质量管理部门方面。很多的质量管理部分从利益的观点出发,建立了各种监理公司、实验室等等,充当了工程经营者和执法者的双重身份,降低了其拥有的监督职能。即便是作为监理公司,其表现出来的职能也不能满足水利工程的需求,特别是部分监理单位不能处理好参与单位与施工单位之间的关系,丧失了其监理的公正性。
三、加强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策略
(一) 提高质量管理的意识
在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中,首先就应该把强化质量意识放在首位,即无论外在条件怎么变化(比如工程成本、工期缩短等),都应该保证质量的首要位置。在实际的工作中,应该先从企业的内部开始,先建立一个完善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培养出一个高质量的项目小组,设计出高质量的施工方案,选用最合适的工程材料打造出一个精品工程。然后以精品工程为标准,进行必要的目标考核,并保障质量管理中奖惩制度的落实,进而保证工程的过程质量管理。此外应该推广实施工程质量终身制,确定项目经理的质量责任第一人身份,让项目经理带动基层施工人员增强质量管理意识的培养,从而增强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
(二)培养水利工程技术性人才
针对小型水利工程的特性,对于其基层技术人员还要进行必要的培训。首先应该在了解各个技术人员精通能力的基础上,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这之中,应该注重培养一些关于农田水利、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高质量人才,从而满足小型水利工程在此方面的需求,以增强基层技术人员对于其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此外,应该明确技术员和质检员的专业水平对于整个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并通过专题讲座、新技术研究与推广等方法提高企业内部的技术员和质检员的业务水平,从而增强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
(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不规范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相关法律规范不足引起的,因此在实际施工建设以前,应该借鉴大型水利工程的专家实地考察与论证,对施工周围区域进行必要的分析,并改进工程技术方案。并且水利管理部门在整个施工中要做好监督、设计等多个职能的进行,根据国家对于小型水利工程的相关要求,建立一个具有区域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此外,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应该把施工各个环节的技术标准囊括在其中,从而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四)增强质量管理的监督工作
首先在小型水利工程开始以前,要和各层的主管部门签订相应的质量监督书面文件,从而保证其能够积极的完成监督工作;其次要把工程的每月进度及质量现状等整理起来,并以书面文件的形式递交到上层主管部门;最后相应的质检站应该严格的根据国家对于小型水利工程的各种标准,来监督整个工程的施工,从而最大程度的规范工程的施工活动,保证工程质量;此外还应该深度的明确监理企业的职能,并且通过可行的手段保证监理人员的高质性,从而从保证监理质量方面增强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不断提高,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也会有更高的要求。而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管理作为水利工程质量保障的重要环节,在未来的发展中必将有其新的意义和内涵。本文进行科学合理的探究,结合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系统的阐述了增强其质量管理的策略,给广大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人员带来了操作性较强的实践经验。此外,还应该积极借鉴其它区域在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方面的先进技术经验,给提高水利工程的质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王鑫,马俊彬,孙千,王立华. 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现状及建议[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9:120-121.
[2] 马小杰,武亚辉,李丽冰,李艳峰. 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问题及建议[J].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2,14:89-90.
[3] 金茂勇. 富阳市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管的探索实践[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2,04:49-50+54.
[4] 刘伟,李上,李冬嵬,刘磊,孙敏. 小型水利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研究[J]. 时代经贸(下旬刊),2008,11:114-115.
[5] 张小川,罗萍,石强. 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在涪陵区的实践[J]. 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08: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