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明显改善,说明实体经济增长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在6月份银行间市场流动性紧张的状况逐渐舒缓以后,短期内金融趋紧所带来的下行风险正被有利的政策因素所抵消。
此外,从6月底开始,决策层强调经济增长率不滑出下限、逼近下限时侧重稳增长,及时消除了对政策目标的疑惑,扭转了实体经济的预期。来自房地产与基建投资的需求有所回升,补库存的压力开始显现。
这一积极的变化与我们倡导的政府应及时引导预期相一致。由于信心及其乘数效应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我们主张在经济减速幅度突破政府目标的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及时调整公众对于经济增长下行的预期,及早提出一个政府与企业都可以容忍的增长“底线”,从而有效地辅助稳增长的政策措施。
信心的恢复直接推动了宏观经济的好转,而最近这一波增速反弹很可能在三四季度得以维持。但明后两年,我们预计经济增长的阻力可能再次加大。其主要制约因素将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需方面发达国家经济体只是缓慢复苏,新型经济体仍面临结构与周期性上的较大挑战。第二,国内部分行业积蓄了较多债务与过剩产能,仍需要去杠杆化。第三,最近实行的各种改革措施要隔一段时间才会逐渐显现其影响。
而近期随着信心的增强,经济增长趋稳将为政策制定者继续推动改革提供有利的环境。虽然近些年来“不破不立”和“危机倒逼改革”的观点不绝于耳。但必须承认,中国经济比过去的体量更大,也更加成熟,通过释放改革红利便可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并非一定要在经济硬着陆、社会压力巨大的环境中铤而走险。如能有序地推进渐进式的经济改革,更加稳健地推动消费、投资与出口,更有利于结构调整引导经济取得再平衡。
即将于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公布未来十年的改革大计,市场人士对其预期也逐渐升温。参照以前历次三中全会公布的文件,不乏细心的分析师列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改革蓝图,更有人倡议尽早推进见效快、影响大的调整措施。
笔者预计政府将公布总体的改革框架及部分具体措施,但从现实出发,这些措施恐怕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银弹式调整方案。
所谓银弹,来源于用银弹可以击毙传说中像狼人等超自然生物的典故,现在一般用于形容解决困难问题的捷径。目前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已是共识,很难想象能在短时间内推出并执行立竿见影的银弹式深层次改革措施。
相反,笔者预计最近所观察到的“针灸式”改革措施将在一些领域,特别是供给方面,得到进一步推动。新一届领导人已经在诸多领域推行了改革措施,如减少行政审批、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推进铁路投资、节能环保等。从6月下旬至今,国务院与各部委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推出了21项改革措施,直接涉及九大行业,多用小切口、深挖掘的方法从供给面和需求面着手进行调整。
在未来6个月到12个月,中国很可能会继续其“针刺理疗”形式的结构调整,以改善资源分配及提高效率。这些政策可能既包括一些涉及利民惠民的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的调整,同时也涉及对重点行业部门去产能、刺激需求的布局以及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等的完善。
虽然银弹式疾风骤雨型的改革在短时间内就会看到效果,但无论是从执行层面上看,还是从纠错的难易程度上看,都未必是决策层最理想的选择。
相比而言,针灸式改革侵略性较小,“内病外治”的方法更容易接受,而且对一些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性质的整体布局性调整要求较低,从而更容易实行。
中医认为针灸的作用是疏通淤阻的经络,从而去除因气血不通引起的痛肿等症状。其实经济中遇到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等情况,可以视为经济体患上的病症。以最近对于健康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政策调整为例,决策层无疑是将银针扎在了城市经济体低效症结的穴位上,如能得到较好地实施,必然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经济运行效率。
另一方面,中医单纯的针灸治疗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如药物和食疗等治疗方法。同样,在推行针灸式改革的同时,必须承认如能辅以财政、金融、外汇、户籍、人口及国有企业等全局式内在结构调整,将有利于强化经济体的整体机能。
此外,从6月底开始,决策层强调经济增长率不滑出下限、逼近下限时侧重稳增长,及时消除了对政策目标的疑惑,扭转了实体经济的预期。来自房地产与基建投资的需求有所回升,补库存的压力开始显现。
这一积极的变化与我们倡导的政府应及时引导预期相一致。由于信心及其乘数效应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我们主张在经济减速幅度突破政府目标的情况下,政策制定者应及时调整公众对于经济增长下行的预期,及早提出一个政府与企业都可以容忍的增长“底线”,从而有效地辅助稳增长的政策措施。
信心的恢复直接推动了宏观经济的好转,而最近这一波增速反弹很可能在三四季度得以维持。但明后两年,我们预计经济增长的阻力可能再次加大。其主要制约因素将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外需方面发达国家经济体只是缓慢复苏,新型经济体仍面临结构与周期性上的较大挑战。第二,国内部分行业积蓄了较多债务与过剩产能,仍需要去杠杆化。第三,最近实行的各种改革措施要隔一段时间才会逐渐显现其影响。
而近期随着信心的增强,经济增长趋稳将为政策制定者继续推动改革提供有利的环境。虽然近些年来“不破不立”和“危机倒逼改革”的观点不绝于耳。但必须承认,中国经济比过去的体量更大,也更加成熟,通过释放改革红利便可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并非一定要在经济硬着陆、社会压力巨大的环境中铤而走险。如能有序地推进渐进式的经济改革,更加稳健地推动消费、投资与出口,更有利于结构调整引导经济取得再平衡。
即将于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公布未来十年的改革大计,市场人士对其预期也逐渐升温。参照以前历次三中全会公布的文件,不乏细心的分析师列出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改革蓝图,更有人倡议尽早推进见效快、影响大的调整措施。
笔者预计政府将公布总体的改革框架及部分具体措施,但从现实出发,这些措施恐怕并不是立竿见影的银弹式调整方案。
所谓银弹,来源于用银弹可以击毙传说中像狼人等超自然生物的典故,现在一般用于形容解决困难问题的捷径。目前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已是共识,很难想象能在短时间内推出并执行立竿见影的银弹式深层次改革措施。
相反,笔者预计最近所观察到的“针灸式”改革措施将在一些领域,特别是供给方面,得到进一步推动。新一届领导人已经在诸多领域推行了改革措施,如减少行政审批、鼓励中小企业发展、推进铁路投资、节能环保等。从6月下旬至今,国务院与各部委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推出了21项改革措施,直接涉及九大行业,多用小切口、深挖掘的方法从供给面和需求面着手进行调整。
在未来6个月到12个月,中国很可能会继续其“针刺理疗”形式的结构调整,以改善资源分配及提高效率。这些政策可能既包括一些涉及利民惠民的政府职能转变方面的调整,同时也涉及对重点行业部门去产能、刺激需求的布局以及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等的完善。
虽然银弹式疾风骤雨型的改革在短时间内就会看到效果,但无论是从执行层面上看,还是从纠错的难易程度上看,都未必是决策层最理想的选择。
相比而言,针灸式改革侵略性较小,“内病外治”的方法更容易接受,而且对一些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性质的整体布局性调整要求较低,从而更容易实行。
中医认为针灸的作用是疏通淤阻的经络,从而去除因气血不通引起的痛肿等症状。其实经济中遇到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劳动生产率增速放缓等情况,可以视为经济体患上的病症。以最近对于健康服务业、城市基础设施领域的政策调整为例,决策层无疑是将银针扎在了城市经济体低效症结的穴位上,如能得到较好地实施,必然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经济运行效率。
另一方面,中医单纯的针灸治疗并不能完全替代其他如药物和食疗等治疗方法。同样,在推行针灸式改革的同时,必须承认如能辅以财政、金融、外汇、户籍、人口及国有企业等全局式内在结构调整,将有利于强化经济体的整体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