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思路,让写作不再难熬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a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试卷的“大头”,分量举足轻重。作文写完了,试卷的得分就基本定型了。如何在限时限字的情况下写出一篇高分作文呢?应试作文的写作一般在40—50分钟,万事开头难,我们必须要在难的“开头”拓展思路,以迅速进入写作“情境”,而不能徘徊、犹豫,而浪费时间,最后仓促写就。
  学生在写作文的过程中,要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需要教师指导和练习的。因为学生在刚接触一些新的文题时,可能会觉得手足无措,暂时的“大脑缺血”、一片空白。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作适度引导,指导他们去思考。
  
  一、多向分析,立体思考,打开思路
  
  我们应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即使是一样东西,坐着看,站着看,蹲着看,站在凳子上看,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我们只要引导学生对文题多作分析,立体思考,选取不同的切入点,就会有“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效果;对有一定深度的作文题目作多向分析,拓展思路,学生就会写出千姿百态、异曲同工的作文。如题目“三角形”,我们首先会想到数学中的三角板,可以写成介绍三角形的说明文;从三角形的定义到三角形的分类,再到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在经济建设上的运用,由此可以写成有启发性的议论文,从稳定结构在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到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还会想到三角形般的学校生活,教室、食堂、寝室三点构成的校园生活;还会想到三角债、三角恋等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一个题目,如果发散思维,多方构思,不仅能使学生明确区分说明、议论、记叙三种表达方式的区别和联系,而且提高了学生构思成文的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目前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新命题作文的开放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多向分析、多角度思维的能力。
  
  二、突破常规,反弹琵琶,鼓励创新
  
  一篇构思完整而无创见的文章,其价值远不如灵机一动的瞬间得到的顿悟。要启发学生对已成定见的观点和见解,如格言、成语等质疑,提出新的有理有据的解释,力求与传统观点有所不同。此为反弹琵琶,正中求反,同中求异、求深。
  我用一篇材料《宋定伯捉鬼》来让学生反常立意。大多数学生都欣赏宋定伯的智慧,但也有人作反向思考:欣赏鬼的诚实。鬼虽然“鬼话连篇”,但句句属实,从鬼的身份到“唯不喜人唾”的秘密,以及诚恳地咨询宋定伯“渡水有声”的原因。而宋定伯一直欺骗鬼:一用“我是鬼”骗身份,二是骗取鬼“不知有何畏忌”的情报,三骗理由:“新死,不习渡水故尔”。一旦骗鬼得手,便“急执之,径至宛市,唾之”,为的是“得钱千五百”。好一个诚实可怜的“鬼”,好一个狡猾可恨的“人”!
  如此等等,长久坚持,学生必能形成独具慧眼的思维发现。
  
  三、充分想象,由此及彼,凸显个性
  
  独创性常在于发现两个或两个以上对象或设想之间的相似点,而原来以为这些对象或设想彼此之间没有关系。因此,在作文指导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具体思维、发散思维和直觉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想象,勇于假设,由此及彼,从两个似乎不相关的事物中发现相似点,发现美。
  如学生们就《皇帝的新装》写杂文,发挥了想象。有的想象皇帝明白被骗后恼羞成怒,派人抓骗子;有的想象皇帝受骗后迁怒于小孩,怪他说真话;有的想象皇帝受凉感冒而求医,而医生又是骗子乔装的,最后骗了不少金银后逃走,皇帝也因喝假药而病重,一命呜呼!
  学生们经过这样的训练,不但加深了对以前课文的理解、对人物性格的认识,而且使文章得到再创造。学生驰骋在想象的广阔天地里,展现出思维天空的万道霞光,灿烂无比。
  
  四、突破束缚,独辟蹊径,敢想敢说
  
  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人后,自成一家始逼真。”独立的思维能力,就是要善于发现新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要求学生不要满足于教材或教师的结论,要从新的视角去思考和想象,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看法或结论,体现阅读和写作的个性化和批判性。
  如,怎样看待东施效颦?除了让学生懂得“不要胡乱模仿,否则适得其反”的普通结论外,还应启发引导学生突破束缚,以发展的眼光来看。比如“模仿也是一种学习、一种追求,学习人家的东西往往从模仿开始”,或者“丑人也有追求美的权利”,“多点宽容,少点苛责”等。
  写作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复杂的思维活动,复杂的语言实践活动。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教师这种“牵着鼻子走”的练习和指导仍是一种变相的灌输,而作文能力的培养却是无法传递的,很大程度上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各人”。门师傅当然要领,但不能挤占学生各人的“修行”,所以“教师所务不在讲解,唯在启发;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引导”(叶圣陶),在启发引导中,“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熟练之功弥深”,这才是写作教学的根本目的。
  只要教师肯联系生活,广开源路,引进活水,放手训练,学生就会迅速打开思路,及早“入题”,作文一定会改变那种提笔无话可写,或者写了、说了,却是言词单调、表达肤浅的弊端,越来越多的学生会爱上写作,“百般红紫斗芳菲”、“万紫千红满园春”,不仅获得了高分,更能适应将来社会中的竞争。■
其他文献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中心,一堂课总是围绕着教师的教来完成。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的教,教师问什么学生就回答什么,有时还会让课堂处于冷场,整堂课下来,学生学的累,教师教的更累。  课程改革推动着课堂教学改革,迫切要求教师变学生被动应答为主动发问。那么该如何变学生被动应答为主动发问呢?  课堂上要想变学生被动应答为主动提问,关键要明确:课堂,是学生的,就是要把本来属于孩子的课堂,还给孩子
本文介绍了一种增设冲天炉除尘装置的简易方法,解决了冲天炉烟气粉尘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介绍了混流式水轮机大型叶片整体铸造工艺的设计,解决了叶片分体铸造生产周期过长和设备、工装的成本投入大等问题。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朗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朗读教学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语文教学的质量。激发小学生朗读兴趣是提高朗读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下面就如何激发小学生朗读兴趣,谈几点浅见。  一、以“读”激趣  1.范读引路。范读就是教师做示范性朗读。范读适合小学生模仿性强的特点,能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2.导读点拨。导读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课文重点,深入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
语文教学中的“文道统一”,实际上就是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结合,也就是语言文字的工具性教学与人文、科学、思想、情感教育的统一。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学习积累,运用语言这一工具进行思想交流,但同时又通过对语文教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与文学熏陶。下面我就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实施“文道统一”的体会谈谈看法。  语文的教学,工具性往往是显性的,人文性是隐性的。如何挖掘人文性是贯彻“文道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