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73-02
高中美术课堂专业训练(素描基础、色彩基础、设计基础)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素养,同时也是接受美术院校年度招生评价的基本程序,它是美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主要以美术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解决教学训练中学生反映的问题和需要,检验训练中学生所体现出的理解和表现方法恰当的程度,是合理组合和安排专业训练教学要素而制定的实施过程。美术课堂专业训练是否高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提高。教学高效的最终标准应当是培养学生了解美、发现美、运用美,使其“终生成长”。这种成长将不单是用一幅作品的水平高低来做最后的衡量。因此,高效的美术课堂专业训练要关注以下要素:
一、学科课程在课堂专业训练要关注学生学什么。
课堂专业训练必须要突出美术课程的性质,强化绘画语言和思维训练,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表现美的习惯,学会正确地理解和得体地表达,发展绘画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深刻性和逻辑性。
1.强调绘画语言“美”的感悟和体会。美术教学的核心是绘画语言所反映“美”的教育,根本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绘画表现美的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绘画形式美法则表达的能力。美术课堂的专业训练,就是要设法引导学生以教材(教学内容)为依托,去感受绘画形式美的语言,领悟绘画表现的语言,体会并积累绘画“美”的语言,运用绘画的技法“美”的语言,让学生在各类绘画语言里感受“美”和运用“美”,逐步养成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够迅速地感悟领会绘画表现的能力和习惯。美术作为表现、思维和文化传承的工具,对它的掌握并臻于熟练,重视专业表现训练是必由之路。教学实践表明,绘画语言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美”的相关知识和学习,离不开“美”的鉴赏、有效的表现“美”的科学训练,更离不开学习者自身绘画语言运用的创新实践。因而,专业训练的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绘画表现的语言上,训练学生结合画中,领悟绘画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绘画语言“美”的表现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素养。
2.重视绘画思维训练。绘画的元素、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感官反应的工具,是绘画思维的物质表象,是思想和思维的体现,是信息的载体。一切专业训练都是在思维指导下进行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美术课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的核心因素。绘画作为反应、体现思想的工具,无论是表情达意,还是传思载道,都属于思想范畴。绘画与思维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绘画的形式和思维能力互为表里。任何形式的绘画活动,都是思维活动,欣赏和评述通过绘画的元素理解别人的思想;造型、设计和探索,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抓住了思维训练,也就抓住了专业训练的核心。
3.开发学习资源。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包括媒体资源)是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美术教材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 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先要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其次要回顾此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进行选择性的借鉴;再次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最后要吃透文本中的“着眼点”,即内容的重难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知识的引申点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媒体资源、微课程资源,尤其是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覆盖面广,绘画的表现步骤和技法直观效果佳,学生借鉴性强。教师在要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引导学生在各种课程资源的训练和长期实践中不走弯路。
二、以高效的专业训练角度出发,关注学生怎样学。
高效课堂专业训练首先要做到合理、有效,教学设计就必须激励、唤醒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性学习,自觉评价学习的效果。这样的设计方能取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如果教学目标高、空、多,显然是难以完成的,只有学生了解、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
1.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设计教案中要做到“五变”:一是转变学生“在听中学”为“在练中学”,二是转变学生“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三是转变学生“单一个体地学”为“独立与交流相结合地学”,四是转变学生“机械模仿地学”为“灵活创新地学”,五是使学生“单一方式学”为“在多变体验中学”。在教学设计中,只有着眼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建构,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选择设计、恰当的练与学方式。教师要根据课题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科学、切实、灵活有效地开展课堂练学。练与学中教师的演示和指导切忌“只注重个体忽略整体”的师傅带徒弟的小作坊的作风,避免当下高考测试中表现风格的“大锅煮”,勿使训练的学生表现形式和技法“工业化”。专业训练中应该夸张提倡学生表现过程的个性愉悦,力主的绘画语言、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加强引导学生健康的自我完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练中有趣、练中有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3.充分展开的教学引导。美术课堂专业训练的高效来源于教学引导。一节高效的专业训练课,在组织教学、传知授技、学生练习、探讨交流等方面,教师既有“定向目标”,也应有“阶段性分组作业展评和拓展思考”。教学各环节,教者应善于洞察学生而“伺机展开,深挖细掘,见好就收”,做到“活而不乱”、“导而不烦”。
三、从高效的专业训练角度出发,教学设计要关注教师怎样教。
1.适度适量教学的容量。教师要遵循教学原则和教育规律,科学地安排与搭配训练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比如,对训练题材内容的把握,时限的控制,哪些题材类型可以少讲精练,哪些内容可以机动处理等等,这些都要考虑周到,不能随心所欲、盲目施教,将教师个人偏爱强施与学生。应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练不过,学不厌。 2.突出目标和训练定点。在教学中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讲解、示范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心中有数。如果教师主次不分,“胡子眉毛一把抓”想全面开花而不能,学生不知如何表现、刻画,教学重点突不破,教学难点攻不下,很明显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目标清晰适切非常关键。教学目标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就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教学目标是教学训练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引领教与学的方向。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目标过高,教学目标达不到;目标过低,学生会感到没味道、吃不饱。教师在设计教案、训练的教学内容之前,就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训练,学生将获得什么;弄清楚专业训练课程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本单元(主题)的目标是什么,再思考本课时的基本目标,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以便于分类施教,也便于自己和他人评价。
3.重视课堂生成。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专业训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历练过程,专业训练应当焕发生命活力。预设是教学主体的筹划与设计活动。生成就是创生、建构或成长。我们必须认识到,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双重特征,二者各有其客观依据和重要意义。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一是美术课堂专业训练中,教师课堂上的“精演示”是教学过程的关键步骤,学生训练过程中作品的画法、塑造、理解偏颇、表现类同、理解不深等普遍性的情况,教师就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进行“精演示”,办法可集中或是分层、分组进行教学精点评,抓住核心要素,揭示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点评促思,以点评解惑,用科学、适用的思维方法揭示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让学生获得更直观、更有效的塑造和理解的办法,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专业训练的“生成”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导致学生的作品“工业化”。二是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设的成分、持有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中的“生成”可分为“可预设的生成”和“不可预设的生成”。前者是在教师的教学准备范围内的,是教师有意预设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的相关生成行为;后者是随机的、偶发的,是意想不到的,甚至是突发的事件和行为。此时,课堂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学情、课堂环境的变化,那么课堂教学将变成机械的程序,缺乏生气和乐趣。因此,随着师生互动生成的不断推进,教师应根据学情的变化,随机调整教学的程序及环节,学习目标可在生成中随机升降,训练的重点在生成中调整,刻画的主题可在生成中替换,只有这样,专业训练的教学才会有效。
4.注重精讲精练。“精讲精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时间损失的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策略。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专业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核心要素,揭示绘画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代练,以讲解惑,讲清专业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的发生和连贯性,讲求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训练方法,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精练”中获得具有巩固性、经验性训练的效果。就是要在“精”字上下功夫,适当留白,精到精粹,实用高效。
四、从美术课堂文化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师生生命成长。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要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在教学环节安排、训练内容的处理、课堂导入、教学策略、指导学习、平等对话等整堂课的设计中,体现对教师、师生、生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师生的生命生成。
1.体现民主和谐。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构建“和谐课堂”。课堂中师生和谐、环境和谐、学生发展和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要义。在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赞赏,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画法。在课堂训练设计中,要体现出民主、平等、热情、真诚和合作。教学环境、氛围的设计上要突出和谐,在师生交流环节设计中,表现出讨论、倾听、沟通、信任;在师生互动设计中,要尽量留出时间,允许学生互相评价、互相补充,画不完整允许再补充画,不明白允许发问,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整个设计应该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互信的课堂设计。
2.构建分段分组集中对话机制。通过分小组集中对话性将学生作品展示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分小组集中对话性将学生作品展示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表现手法和风格,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课堂训练思维内涵的多层次性、内容的形体和色彩的多解性,课堂训练教学构建“对话”机制,正是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性的潜力,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培养学生回旋喷涌的思辨力和创造力的潜质。因此,教学设计要把握对话的创造、生成功能,引导学生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情境对话。通过对话,改善教与学的质量。
3.追求教学创新。进行课堂训练设计时必须考虑美术教学的现代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新课程所表现的新理念,挖掘美术学科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和鼓励学生求异思维,“独辟蹊径”“无中生有”,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画法,形成勤于思索、善于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在画法指导设计上,应强调学生不必囿于唯一的答案,“一千个画家就有一千个风格”,可以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去理解物体的内容,针对训练内容的特点,设计具有逻辑性思维的内容,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乐趣。训练设计要激发学生独到品评的意识,使得美术课堂由“教师讲”的过程变成“学生赏”的过程,真正给学生自由练、思考的时空,尊重学生训练实践中的感受,呵护学生实践中闪现出的智慧火花,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训练的主人,学有动力、学有激情、学有创新,成为新知的发现者、研究者、创新者。
高中美术课堂专业训练(素描基础、色彩基础、设计基础)不仅是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专业素养,同时也是接受美术院校年度招生评价的基本程序,它是美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环节之一。主要以美术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方法,解决教学训练中学生反映的问题和需要,检验训练中学生所体现出的理解和表现方法恰当的程度,是合理组合和安排专业训练教学要素而制定的实施过程。美术课堂专业训练是否高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提高。教学高效的最终标准应当是培养学生了解美、发现美、运用美,使其“终生成长”。这种成长将不单是用一幅作品的水平高低来做最后的衡量。因此,高效的美术课堂专业训练要关注以下要素:
一、学科课程在课堂专业训练要关注学生学什么。
课堂专业训练必须要突出美术课程的性质,强化绘画语言和思维训练,开发相关的课程资源,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表现美的习惯,学会正确地理解和得体地表达,发展绘画思维的严密性、灵活性、深刻性和逻辑性。
1.强调绘画语言“美”的感悟和体会。美术教学的核心是绘画语言所反映“美”的教育,根本任务是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绘画表现美的语言,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绘画形式美法则表达的能力。美术课堂的专业训练,就是要设法引导学生以教材(教学内容)为依托,去感受绘画形式美的语言,领悟绘画表现的语言,体会并积累绘画“美”的语言,运用绘画的技法“美”的语言,让学生在各类绘画语言里感受“美”和运用“美”,逐步养成一种带有浓厚经验色彩的、能够迅速地感悟领会绘画表现的能力和习惯。美术作为表现、思维和文化传承的工具,对它的掌握并臻于熟练,重视专业表现训练是必由之路。教学实践表明,绘画语言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美”的相关知识和学习,离不开“美”的鉴赏、有效的表现“美”的科学训练,更离不开学习者自身绘画语言运用的创新实践。因而,专业训练的重点要放在引导学生绘画表现的语言上,训练学生结合画中,领悟绘画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绘画语言“美”的表现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的绘画素养。
2.重视绘画思维训练。绘画的元素、语言是表达思想和感官反应的工具,是绘画思维的物质表象,是思想和思维的体现,是信息的载体。一切专业训练都是在思维指导下进行的。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是美术课程(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的核心因素。绘画作为反应、体现思想的工具,无论是表情达意,还是传思载道,都属于思想范畴。绘画与思维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绘画的形式和思维能力互为表里。任何形式的绘画活动,都是思维活动,欣赏和评述通过绘画的元素理解别人的思想;造型、设计和探索,是通过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抓住了思维训练,也就抓住了专业训练的核心。
3.开发学习资源。灵活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学习资源(包括媒体资源)是高效教学的基本要求。美术教材大多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 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先要把教材信息、资源信息、“课标”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息,明确教材编写意图;其次要回顾此内容先前的实践经验和反思,进行选择性的借鉴;再次要根据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学习任务;最后要吃透文本中的“着眼点”,即内容的重难点、培养的技能点、情趣的激发点、思维的发散点、知识的引申点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媒体资源、微课程资源,尤其是微课程的制作及应用,覆盖面广,绘画的表现步骤和技法直观效果佳,学生借鉴性强。教师在要树立正确的课程意识,创造性地使用新教材引导学生在各种课程资源的训练和长期实践中不走弯路。
二、以高效的专业训练角度出发,关注学生怎样学。
高效课堂专业训练首先要做到合理、有效,教学设计就必须激励、唤醒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努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会反思性学习,自觉评价学习的效果。这样的设计方能取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益。如果教学目标高、空、多,显然是难以完成的,只有学生了解、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课堂教学才会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
1.转变学习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设计教案中要做到“五变”:一是转变学生“在听中学”为“在练中学”,二是转变学生“被动地学”为“主动地学”,三是转变学生“单一个体地学”为“独立与交流相结合地学”,四是转变学生“机械模仿地学”为“灵活创新地学”,五是使学生“单一方式学”为“在多变体验中学”。在教学设计中,只有着眼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建构,才有可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选择设计、恰当的练与学方式。教师要根据课题的特点及学生的情况,科学、切实、灵活有效地开展课堂练学。练与学中教师的演示和指导切忌“只注重个体忽略整体”的师傅带徒弟的小作坊的作风,避免当下高考测试中表现风格的“大锅煮”,勿使训练的学生表现形式和技法“工业化”。专业训练中应该夸张提倡学生表现过程的个性愉悦,力主的绘画语言、表现形式的多样化,加强引导学生健康的自我完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才能让学生练中有趣、练中有获,才能实现教学目标。
3.充分展开的教学引导。美术课堂专业训练的高效来源于教学引导。一节高效的专业训练课,在组织教学、传知授技、学生练习、探讨交流等方面,教师既有“定向目标”,也应有“阶段性分组作业展评和拓展思考”。教学各环节,教者应善于洞察学生而“伺机展开,深挖细掘,见好就收”,做到“活而不乱”、“导而不烦”。
三、从高效的专业训练角度出发,教学设计要关注教师怎样教。
1.适度适量教学的容量。教师要遵循教学原则和教育规律,科学地安排与搭配训练内容,合理地组织各部分的练习,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比如,对训练题材内容的把握,时限的控制,哪些题材类型可以少讲精练,哪些内容可以机动处理等等,这些都要考虑周到,不能随心所欲、盲目施教,将教师个人偏爱强施与学生。应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练不过,学不厌。 2.突出目标和训练定点。在教学中教师先讲什么,后讲什么,重点讲解、示范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教师应心中有数。如果教师主次不分,“胡子眉毛一把抓”想全面开花而不能,学生不知如何表现、刻画,教学重点突不破,教学难点攻不下,很明显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目标清晰适切非常关键。教学目标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就是教师教学最后要落实的结果。教学目标是教学训练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引领教与学的方向。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目标过高,教学目标达不到;目标过低,学生会感到没味道、吃不饱。教师在设计教案、训练的教学内容之前,就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训练,学生将获得什么;弄清楚专业训练课程的教育目标是什么,本单元(主题)的目标是什么,再思考本课时的基本目标,把握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以便于分类施教,也便于自己和他人评价。
3.重视课堂生成。动态生成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之一。专业训练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历练过程,专业训练应当焕发生命活力。预设是教学主体的筹划与设计活动。生成就是创生、建构或成长。我们必须认识到,预设与生成相辅相成,教学具有预设性与生成性的双重特征,二者各有其客观依据和重要意义。无论是预设还是生成,都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一是美术课堂专业训练中,教师课堂上的“精演示”是教学过程的关键步骤,学生训练过程中作品的画法、塑造、理解偏颇、表现类同、理解不深等普遍性的情况,教师就要充分开发和利用生成资源进行“精演示”,办法可集中或是分层、分组进行教学精点评,抓住核心要素,揭示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点评促思,以点评解惑,用科学、适用的思维方法揭示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让学生获得更直观、更有效的塑造和理解的办法,使教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专业训练的“生成”反对的是教师对学生的一味“塑造”,导致学生的作品“工业化”。二是强调教学的过程性,突出教学个性化建设的成分、持有一种开放的、互动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形式。课堂中的“生成”可分为“可预设的生成”和“不可预设的生成”。前者是在教师的教学准备范围内的,是教师有意预设一定的问题引导学生的相关生成行为;后者是随机的、偶发的,是意想不到的,甚至是突发的事件和行为。此时,课堂教学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学情、课堂环境的变化,那么课堂教学将变成机械的程序,缺乏生气和乐趣。因此,随着师生互动生成的不断推进,教师应根据学情的变化,随机调整教学的程序及环节,学习目标可在生成中随机升降,训练的重点在生成中调整,刻画的主题可在生成中替换,只有这样,专业训练的教学才会有效。
4.注重精讲精练。“精讲精练”,是一种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减轻学生时间损失的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策略。所谓“精讲”,就是指教师对专业基础知识用少而精的语言,抓住核心要素,揭示绘画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代练,以讲解惑,讲清专业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的发生和连贯性,讲求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训练方法,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所谓“精练”,是指练习要少而精,要有目的性、层次性、递进性、探究性、典型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在“精练”中获得具有巩固性、经验性训练的效果。就是要在“精”字上下功夫,适当留白,精到精粹,实用高效。
四、从美术课堂文化看,教学设计要关注师生生命成长。
美术课堂教学设计要倡导民主和谐的课堂文化,在教学环节安排、训练内容的处理、课堂导入、教学策略、指导学习、平等对话等整堂课的设计中,体现对教师、师生、生生的人文关怀,关注师生的生命生成。
1.体现民主和谐。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就要构建“和谐课堂”。课堂中师生和谐、环境和谐、学生发展和谐,是实现有效教学的要义。在美术课堂教学设计中,应当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与赞赏,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赞赏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兴趣、爱好、画法。在课堂训练设计中,要体现出民主、平等、热情、真诚和合作。教学环境、氛围的设计上要突出和谐,在师生交流环节设计中,表现出讨论、倾听、沟通、信任;在师生互动设计中,要尽量留出时间,允许学生互相评价、互相补充,画不完整允许再补充画,不明白允许发问,允许学生向教师“发难”。整个设计应该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和谐互信的课堂设计。
2.构建分段分组集中对话机制。通过分小组集中对话性将学生作品展示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分小组集中对话性将学生作品展示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表现手法和风格,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课堂训练思维内涵的多层次性、内容的形体和色彩的多解性,课堂训练教学构建“对话”机制,正是激发学生无限的创造性的潜力,拓展学生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促使学生创新思维的多向性发展,培养学生回旋喷涌的思辨力和创造力的潜质。因此,教学设计要把握对话的创造、生成功能,引导学生与教师对话、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与同伴对话、与情境对话。通过对话,改善教与学的质量。
3.追求教学创新。进行课堂训练设计时必须考虑美术教学的现代特征。在教学设计中,根据新课程所表现的新理念,挖掘美术学科的创造性因素,引导和鼓励学生求异思维,“独辟蹊径”“无中生有”,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画法,形成勤于思索、善于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在画法指导设计上,应强调学生不必囿于唯一的答案,“一千个画家就有一千个风格”,可以从自己的个性出发,去理解物体的内容,针对训练内容的特点,设计具有逻辑性思维的内容,让学生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水平,获得运用这种学习方法的乐趣。训练设计要激发学生独到品评的意识,使得美术课堂由“教师讲”的过程变成“学生赏”的过程,真正给学生自由练、思考的时空,尊重学生训练实践中的感受,呵护学生实践中闪现出的智慧火花,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训练的主人,学有动力、学有激情、学有创新,成为新知的发现者、研究者、创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