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和档案馆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xin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有一位范姓古董商携带了一些有神秘字符的甲骨到北京,给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看。王氏鉴定甲骨上的文字应是三代古文,并让古董商替他大量收购。甲骨文的发现,随即引发了民间对甲骨的私掘热潮。一时间,古董商、药贩子、考古学者、金石学家都纷纷涌向河南安阳市的一个小村庄。
  甲骨文——中国汉字的鼻祖
  最初,小屯村当地居民在耕地、挖地基等生产、建筑等活动中不断发现这种有字的甲骨。挖掘出来的甲骨,有的被毁弃,有的被当作神秘的“龙骨”卖给药材商。这些非科学、无规划的发掘,往往只取甲骨,而忽略甲骨埋藏的情况,使所出甲骨的价值大失。据统计,从1889年到1928年,私人挖掘出土的甲骨就達十万片以上。
  从1928年秋到1937年夏,由于弄清了甲骨出土的地点,抗日战争爆发时,在著名考古学家董作宾、李济、梁思永先后主持下,在小屯村一带进行了长达10年的15次考古发掘,先后发现了总计24900多片甲骨。1949年后,中国科学院等部门继续开展甲骨发掘工作,共获得5300多片。据统计,迄今殷墟已出土刻辞甲骨约15万片,记有5000余单字,卜辞10余万条,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等各方面。
  中国古代甲骨占卜有着悠久的历史,殷墟时期则是占卜最盛行的时期,商王和贵族几乎每事必卜,占卜成为商代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在龟腹甲或兽骨(主要是牛肩胛骨)的背面凿上很多圆孔和长槽,把燃烧的木炭放到其中进行灼烧,龟片的正面会产生裂纹,商人根据裂纹的走向来判断吉凶,然后把结果刻上去,称这上面的文字就为甲骨文。殷墟甲骨文是殷王朝占卜的记录,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成熟的文字。
  据甲骨文记载,殷代已有专门掌管占卜和记录的贞人,见于卜辞的贞人约有上百人。这些甲骨文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约1500个单字来看,它已具备了“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造字方法,展现了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
  甲骨碑林 写意书展
  殷墟推出的甲骨文字写意书法长廊,则用极其形象的笔法表达出了甲骨文字的本意,并配以简要的文字说明,非常直观地解读甲骨文。这面近200米长的书法墙上,共书写了560多个甲骨文字。从牛元英先生《甲骨文写意书法集》中,选择了一些甲骨文常用字和较有趣味的象形字作为展示内容。按照文字的不同特点,长廊分为人体、人体器官、自然和人体行为四个部分。
  人体单元展示了同人体有关的字192个,这些字把人类的诸多形态、姿势、动作描绘得淋漓尽致,可称其为人体抽象速写大全。走: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走字由夭和止(趾)字组成,趾表示脚步,合起来是跑的意思。古代以“走”字表示今天的跑,以“行”字表示今天的走。 人体器官单元展示的同人体器官有关的字245个,由此可知,甲骨文对人体器官的描述已经非常详细。例如人的头、面、手、足和五官以及人的心、皮、骨、毛等描述。耳字是人耳朵的形状。
  自然单元展示的同自然有关的字234个,这类字的描述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中有关天文、气象方面的,如日、月、星、风、雨等字;二是有关地理方面的如山河、水泉等字;三是有关植物方面的,如林木和农作物等字;四是有关动物方面的,如飞禽(鸟、燕、鸡)和兽类的牛、马、羊、犬、豕、鹿、象以及神话传说中的动物龙凤等字。尤其是动物类象形文字,栩栩如生。
  苗:豆苗虫促促,篱上花当屋。苗字由田字和中字组成,本意是田中长的小草。巢: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巢字是一个会意字。在木字上有一个鸟窝。
  人类行为单元展示同人类行为有关的字244个,这类字主要是描写上古先民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字,如祭祀、生产、占卜、军事、数字、天干、地支、季节和方位等描写人类在当时的客观环境中的一些具体行为的字,形象逼真,内容丰富。
  教: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教字是由攴字、子字和爻字组成。爻是计数的筹码。教字像执鞭教子学计数的样子。
  在展板上,除了甲骨文的本体字和写意书法字之外,还有一些简要的诗句附加说明,这些释意或集甲骨学者诸家之言,或写一家之说,或述己见,而甲骨文字字体或象形,或会意,或形、声兼备,耐人寻味。
  甲骨文碑林中的甲骨文石碑则是由著名甲骨文专家王宇信、杨升南二位先生精选30片甲骨,以原甲骨片形状放大成石碑,其正面镌刻甲骨文,背面用汉字在其对应处刻释文,供游苑者识读。释文内容丰富,涉及到殷代社会方方面面。
  甲骨窖穴展厅——中国最早的档案馆
  殷墟宫殿宗庙区还分布着为数众多的甲骨窖穴。最著名的有YH127甲骨窖穴、小屯南地甲骨窖穴、花园庄东地H3甲骨窖穴,为甲骨文和商代历史研究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
  YH127甲骨窖穴发现于1936年,位于宫殿宗庙区中部偏西。甲骨窖穴内发掘清理的步骤也很复杂,每发掘一层先照相,再放上一层玻璃纸,把每一块甲骨的样子都详细描绘出来,并登记编号。每板每片装一个纸盒,每一层放置在一个架子上。发掘清理完毕,再进行逐片清洗,把号码再直接写在甲骨上。
  展厅序言肯定了YH127的价值:坑里的龟甲有17088片、牛骨8片,共计17096片,加上其他坑所出甲骨,共计17804片。该坑甲骨不但数量巨大,且有许多特点,在甲骨学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如甲多骨少、契刻卜兆、朱书墨书、涂朱涂墨、改制背甲、特大龟甲等现象,这些都增进了学者对殷墟甲骨和商代历史文化的认识。
  这些甲骨的内容极为丰富,包括祭祀、田猎、农业、天文、军事等,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1996年召开的国际图联大会上,它被专家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中国最早的档案库”。
  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刘鹗把自藏的一部分甲骨编印成《铁云藏龟》一书出版。这是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书。
  关于甲骨文的时代,罗振玉《殷契书虚考释序》认为包含武乙、文丁、帝乙三代。王国维根据古本《竹书纪年》以及他对卜辞的研究订正罗说,认为应该起自盘庚,终于帝乙。董作宾更进一步,认为帝辛(即纣王)一代也应该包括在内。现在,大家都承认甲骨文包含武丁至帝乙各代的卜辞,但是有很多对盘庚、小辛、小乙卜辞的存在表示怀疑。甲骨文里是否有帝辛卜辞,也还是有争论的问题。
  研究甲骨文释字是最重要的基础工作。在早期研究者中间,贡献最大的是孙诒让、罗振玉和王国维,奠定了甲骨学的基础。罗氏释字最多,成绩很大,但是由于望文生义凭空臆测而释错的字也不少。罗、王以后释字最有成绩的是唐兰和于省吾。唐兰的主要著作是《古文字学导论》和《天壤阁甲骨文存考释》。于省吾的主要著作是《双剑誃殷契骈枝》及其《续编》、《三编》。孙海波的《甲骨文编》搜集资料比较丰富,影响最大。据《甲骨文编》1965年新版统计,甲骨文里已识与未识的单字共有四千五百左右,已识的字为一般人所公认的不过一千左右。
  在甲骨卜辞的通读方而,贡献最大的是郭沫若。他在30年代编著的《卜辞通纂》、《殷契粹编》二书及其《考释》,直到今天仍然是初学的最好入门书和研究者的必备参考书。在甲骨卜辞考释书里,郭氏二书之外,王国维的《戬寿堂所藏殷虚文存考释》、容庚的《殷契卜辞释文》、商承祚的《殷契佚存考释》等书,是比较有影响的作品。
  甲骨学的通论性著作,最重要的是1956年出版的陈梦家的《殷虚卜辞综述》。这本书不仅资料丰富,论述全面,并有一定深度,对于初学者和研究者都是非常有用的书。可惜成书仓卒,引用甲骨文资料有很多不应有的错误。中国现代甲骨学方面的集成性资料汇编《甲骨文合集》,由郭沫若主编,胡厚宣总编辑,1978~1982年中华书局出版,珂版影印13册,选录80年来已著录和未著录的殷墟出土的甲骨拓本、照片和摹本,共41956片。随着《甲骨文合集》的出版,又掀起了一个甲骨学的新高潮。
  2017年,甲骨文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世界对甲骨文的重要文化价值及其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
其他文献
已到知天命的年龄,我以为,我已将一切看透。有一天,跟母亲闲聊,说自己终于成熟了。年逾七旬的母亲微微一笑,一语道破:“你成熟?还差得远呢!都这么大了,还跟妹妹拌嘴,不依不饶。儿子眼看都快奔三十了,你还是每天为他操心不止。唉,一句话,所有的人和事,你就不能看开些,凡事顺其自然,随遇而安?”  面对母亲的直言反驳,我哑口无言。知女莫如母。真正能够看透我内心的,只有母亲。  经过认真的反思,我认为母亲说得
期刊
白圭,战国时期的著名大商人,早年曾在魏国做官,后到齐国、秦国经商。他经商有道,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经济谋略家、理财家,商人的祖师爷;百姓尊其为“人间财神”,宋真宗曾封其为“商圣”。  他在实践中探索出的经商理念很多,但其要点是:  “乐观时变”,即要有兴趣观察市场行情变化。对市场行情的动向、年成丰欠及季节差异所造成的商品价格变化,而采取“人弃我取,人取我予”的策略,从中获取利润。  先“待乏”后出售
期刊
公元1919年,农历己未年。这一年是中华民国成立的第8个年头,当时的总统是徐世昌,总理是钱能训。  这一年一开始就注定了是不平凡的一年。1月世界各国齐聚法国巴黎,在凡尔赛宫召开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所谓“和平会议”,史称巴黎和会。中华民国作为战胜国之一,派出了阵容强大的代表团前往参会。  然而,在这次的巴黎会议上,尽管中国代表团据理力争,却仍然无法和世界主要大国平等对话。美、英、日三国,在没有
期刊
百年之前,风雨如晦,河山危殆,万民戚惶。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创立民国,为救亡图存,诸志士仁人殚精竭虑。然而,清风无法吹起死水的涟漪,唯内引源头活水,外降雷霆暴雨,才可荡涤污浊,澄清玉宇。  一本杂志与一场游行  经历器物与制度改革的失败后,人们的目光投向了文化层面。辛亥革命后,文化保守主义失去政权庇护的土壤,却仍不死心,以尊孔复古为自己的旗帜,后期通过“孔教“与帝制复辟联系起来。然而,
期刊
每年一到暮春时节,小区里就能听到阵阵蛙鸣。  蛙声是从附近水渠传过来的。那些青蛙好像在比赛似的,“呱呱”声连成一片,此起彼伏,彻夜不停。小区就夜夜环绕在一片片蛙声里了。  我喜欢听蛙鸣。那些蛙声总能唤起内心深处的田园情怀。  我的童年在苏北乡下度过,在我印象中,稻田是青蛙最活跃的地方。一望无际的绿油油的水稻随风起伏,飘散着淡淡清香。水沟里,稻田边,不时有青蛙“扑腾、扑腾”地跳跃,偶尔传来一阵“呱呱
期刊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  龙旃十乘,大糟是承。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  四海来假,来假祁祁。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百禄是何。  ——《商颂·玄鸟》
期刊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而,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惟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食  不语,寝不言。虽疏食菜羹,瓜祭,必齐如也。  ——《论语·乡党第十》  这一段是讲孔子吃东西的问题,读这一段对我们养生很有意义。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期刊
一片甲骨惊天下  人生聪明识字始,字从何来?来自殷墟。  刀耕火种的汗水,划过龟甲、牛骨,篝火旁刻下的一笔一划,开启了整个民族的文明历程。  汉字,线条流畅;汉语,字正腔圆。  祖先的智慧从一片片甲骨中传承,文明信史从此落于笔端。  古朴中蕴藏智慧,隽永里绽放辉煌。  一件青铜传百世  一言九鼎,问鼎中原。鼎为何物?国之重器。  四足双耳的厚重,是礼仪之邦的气度;  雷纹为地,盘龙叱咤,饕餮威武,
期刊
《见字如面第2季》第11期:的主题是成长,姚晨作为朗读嘉宾选择了台湾作家简媜写的《给孔子的一封信》。文章中简媜替代一个没受过多少教育的母亲,给孔子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情真意切,讨论的教育问题发人深思。  孔子先生您好:  很不好意思占用您的宝贵时间,我是您的崇拜者,现在在做家庭主妇,我一共生了三个孩子,有一个老公。  实在是很不得已的啦,我也不知道您家电话(一O四说没有登记),只好写信;我也没有念
期刊
近阶段,有意无意地读了不少唐代的“访不遇”诗,出于好奇,我将《全唐诗》中的“访不遇”诗随便数了一下,竟有99首之多。最早的一首“访不遇”诗当是宋之问的《使至嵩山寻杜四不遇慨然复伤田洗马韩观主因以题壁赠杜侯杜四》。唐代以后,逐渐减少,笔者查阅了一下《宋诗钞》,宋代的“访不遇”诗仅有12首,元明清以来,就更少了。  但我总觉得,古人的“访不遇”,也是一种境界,一种情志,一种幸福。我羡慕他们的“访不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