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不断发展的上升期,必然要求电网建设提前布局谋划。电网的大规模建设,需要引入大量的外来作业人员参与,如何更加有效地对外包企业、人员进行安全管控成为供电公司面临的一大课题。为提升对外包企业、人员的安全管理水平,有必要全面地进行信息化升级,利用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优势,更加全面、精准地管控外包企业、人员。本文就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应用
现代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得到普遍重视,客观要求电力企业优化管理技术和方法。本文以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方法,探讨应用思路、功能设计和支持技术等主要内容,为后续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1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不足
1.1信息化管理方式落后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不高。宣城公司目前的现场施工管理,依然以人工方式为主,手动记录施工现场的危险行为信息,无法有效进行统一记录及管理。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技术改造,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系统由安监部来维护,没有建立申请、审核线上化作业机制,工作效率不足,遇有集中办证的情况,无法保证安全管理的综合成效。
1.2管理实时性不高
作业现场安全问题较为多样,管理工作需要实时开展,以消除安全隐患,控制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降低其影响和破坏。目前,宣城公司安全管理的实时性有限,管理部门、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掌握现场施工的安全隐患等信息,也无法全面了解管理对象违章情况。一方面,常规安全管理无法实现信息实时交互;另一方面,安全管理内容复杂,部分隐患在未酿成事故前,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应处理。
1.3管理精细化程度不足
目前,宣城公司各类项目的安全管理全面性尚可,但精细化程度不高。如安全教育培训未能充分结合现场督查发现的问题开展,或已有的信息化工作设备功能单一、无法应对所有安全管理问题、满足工作需求。部分终端设备没有开发合适的版本,已不能满足当前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精细化程度有限。
2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2.1提升作业效率
从问题角度上看,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极为必要,包括范围化推广、现有系统改进等。人员管理方面,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持,可记录施工人员的基本信息,以系统授权各业务主管部门、施工单位维护人员,使其获取施工人员基本信息、资质信息,并对人员变动信息进行实时动态更新,所有人员必须通过管理员安全认证方可进入施工场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借助信息化手段记录、收集,寻找其责任人进行处理,工作效率更高。
2.2改善管理实时性
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宣城公司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能够更有效地完成信息瞬间识别、实现管理实时开展。如在审核管理过程中,可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数据记录和记忆,提供对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基本信息以及资质的审查管理,根据线下实际的审核流程,对相关人员基本信息、资质信息进行层次化审核,确保其满足信息库内的信息匹配性。任何尝试非法闯入的人员均可在信息识别的一瞬间被发觉,确保审核有效性,间接改善安全管理效果。
2.3提升工作精细化水平
安全管理的精细化开展,提升了管理活动质量,在宣城公司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价值尤为显著。以设备管理为例,借助信息化技术,可实现所有设备的统一管理,尝试进入变电站作业现场的施工机械,基本信息得到辨识、收集后,与既有信息进行对照,可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包括外观绝缘性、存放地区环境要求等。各类信息录入、修改、导入、导出管理,也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由安监部统一维护、管理,精细化水平更高。
3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3.1基本应用思路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可提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实时性和效率,思路上强调实现对原有系统的升级,更好地规范现场施工单位及人员行为。宣城公司拟借助现代技术,以物联网为基础,设计互联网层次、移动应用平台两个大模块,再对移动应用平台进行功能拆分,设计应用服务层、外网层和数据层(图1)。
在理想状态下,系统的工作流程是固定的,以设备安全管理为例。某设备用于电力工程施工,将该设备对应信息代入计算机中实现记忆,并以特征匹配的方式,为设备提供具有唯一性的可识别图像。设备尝试进场时,通过便携式终端、超短距无线射频技术进行图像扫描,获取设备信息,与信息库内信息进行匹配,符合信息库信息特点,准予进场,反之则表明设备未经记录或存在安全隐患。上述各项工作均以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支持,快捷简便,实时性高。
3.2功能设计
系统作业的基础为移动通信技术,移动客户端基于外网移动交互平台,服务主站为B/S架构应用。实际工作中,宣城公司根据管理需要进行应用服务器部署,为移动端接口服务、数据库和管理端应用服务。为实现实时作业,进行移动端、后台管理端优化,移动端主要包括一库一证管理、违章记分等内容,后台管理则要求以对应权限为基础,进行管理程序更新、信息更新等操作。以一库一证管理为例,主要采用特征匹配法,通过降维分析的方式,对系统进行智能化训练。将所有管理对象分为若干类别,每个类别下的管理对象均带有唯一性,作为安全管理的直接辨识对象,如人员工号、设备识别图像等。将具有唯一性的某个或几个信息进行融合,设为X,作为辨识维度合集,则其他类似对象(如同部门工作人员、类似型号设备等)的辨识维度合集与X呈现波动关联,可表现为一个数集。
与X相似度越高的对象,在数集中越逼近X,借助K近邻算法,可实现所有辨识维度合集的逼近分析和记忆。系统工作时,能够高精度地与目标对象完成匹配分析,确保管理效果,使安全性理想的设备、合法人员进出施工场地。
3.3主要支持技术
上述工作流程和原理是固定的,以安全管理为目标,需额外强调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如管理对象为机电一体设备,需额外应用传感器技术、集成技术,提升安全管理效果。利用CAN总线技术,将管理对象与管理终端进行连接,或借助远程无线通信技术,使便携终端与管理处建立远程连接。管理过程中,通过传感器和便携设备,可读取机电一体化设备振动幅值、温度参数等信息,與原有信息库中的标准参数进行对照,设备出现机械故障时振动幅值偏大,出现短路故障时,温度变化可见异常,均导致安全问题。通过传感器技术、集成技术,使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纳入一个整体中,可实现远程分析,并借助默认程序,发出指令,切断机电一体化设备电源,或要求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必要处理等。此外,还可借助嵌入技术、PLC逻辑控制技术等,实现更多环节和数据的同步处理,提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果。
4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当前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活动不够完善,结合宣城公司工作内容,可知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够应对上述弊端,方法上主要强调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智能化水平和实时性,综合改进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小磊.试论35kV输配电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10):48-49.
[2]邓旭.浅析电力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施工安全技术[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9(8):95-97.
[3]雷嘉.浅析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9):154,156.
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应用
现代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得到普遍重视,客观要求电力企业优化管理技术和方法。本文以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为研究对象,分析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优势、方法,探讨应用思路、功能设计和支持技术等主要内容,为后续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1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不足
1.1信息化管理方式落后
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信息化不高。宣城公司目前的现场施工管理,依然以人工方式为主,手动记录施工现场的危险行为信息,无法有效进行统一记录及管理。虽然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信息化技术改造,但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系统由安监部来维护,没有建立申请、审核线上化作业机制,工作效率不足,遇有集中办证的情况,无法保证安全管理的综合成效。
1.2管理实时性不高
作业现场安全问题较为多样,管理工作需要实时开展,以消除安全隐患,控制已经出现的安全问题,降低其影响和破坏。目前,宣城公司安全管理的实时性有限,管理部门、管理人员无法及时掌握现场施工的安全隐患等信息,也无法全面了解管理对象违章情况。一方面,常规安全管理无法实现信息实时交互;另一方面,安全管理内容复杂,部分隐患在未酿成事故前,也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对应处理。
1.3管理精细化程度不足
目前,宣城公司各类项目的安全管理全面性尚可,但精细化程度不高。如安全教育培训未能充分结合现场督查发现的问题开展,或已有的信息化工作设备功能单一、无法应对所有安全管理问题、满足工作需求。部分终端设备没有开发合适的版本,已不能满足当前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精细化程度有限。
2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2.1提升作业效率
从问题角度上看,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应用极为必要,包括范围化推广、现有系统改进等。人员管理方面,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持,可记录施工人员的基本信息,以系统授权各业务主管部门、施工单位维护人员,使其获取施工人员基本信息、资质信息,并对人员变动信息进行实时动态更新,所有人员必须通过管理员安全认证方可进入施工场地,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可借助信息化手段记录、收集,寻找其责任人进行处理,工作效率更高。
2.2改善管理实时性
与传统作业方式相比,宣城公司借助信息化技术开展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能够更有效地完成信息瞬间识别、实现管理实时开展。如在审核管理过程中,可借助信息化技术进行数据记录和记忆,提供对施工单位、施工人员基本信息以及资质的审查管理,根据线下实际的审核流程,对相关人员基本信息、资质信息进行层次化审核,确保其满足信息库内的信息匹配性。任何尝试非法闯入的人员均可在信息识别的一瞬间被发觉,确保审核有效性,间接改善安全管理效果。
2.3提升工作精细化水平
安全管理的精细化开展,提升了管理活动质量,在宣城公司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价值尤为显著。以设备管理为例,借助信息化技术,可实现所有设备的统一管理,尝试进入变电站作业现场的施工机械,基本信息得到辨识、收集后,与既有信息进行对照,可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因素,包括外观绝缘性、存放地区环境要求等。各类信息录入、修改、导入、导出管理,也均在信息技术支持下开展,由安监部统一维护、管理,精细化水平更高。
3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3.1基本应用思路
信息化技术的运用,可提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实时性和效率,思路上强调实现对原有系统的升级,更好地规范现场施工单位及人员行为。宣城公司拟借助现代技术,以物联网为基础,设计互联网层次、移动应用平台两个大模块,再对移动应用平台进行功能拆分,设计应用服务层、外网层和数据层(图1)。
在理想状态下,系统的工作流程是固定的,以设备安全管理为例。某设备用于电力工程施工,将该设备对应信息代入计算机中实现记忆,并以特征匹配的方式,为设备提供具有唯一性的可识别图像。设备尝试进场时,通过便携式终端、超短距无线射频技术进行图像扫描,获取设备信息,与信息库内信息进行匹配,符合信息库信息特点,准予进场,反之则表明设备未经记录或存在安全隐患。上述各项工作均以无线通信技术作为支持,快捷简便,实时性高。
3.2功能设计
系统作业的基础为移动通信技术,移动客户端基于外网移动交互平台,服务主站为B/S架构应用。实际工作中,宣城公司根据管理需要进行应用服务器部署,为移动端接口服务、数据库和管理端应用服务。为实现实时作业,进行移动端、后台管理端优化,移动端主要包括一库一证管理、违章记分等内容,后台管理则要求以对应权限为基础,进行管理程序更新、信息更新等操作。以一库一证管理为例,主要采用特征匹配法,通过降维分析的方式,对系统进行智能化训练。将所有管理对象分为若干类别,每个类别下的管理对象均带有唯一性,作为安全管理的直接辨识对象,如人员工号、设备识别图像等。将具有唯一性的某个或几个信息进行融合,设为X,作为辨识维度合集,则其他类似对象(如同部门工作人员、类似型号设备等)的辨识维度合集与X呈现波动关联,可表现为一个数集。
与X相似度越高的对象,在数集中越逼近X,借助K近邻算法,可实现所有辨识维度合集的逼近分析和记忆。系统工作时,能够高精度地与目标对象完成匹配分析,确保管理效果,使安全性理想的设备、合法人员进出施工场地。
3.3主要支持技术
上述工作流程和原理是固定的,以安全管理为目标,需额外强调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如管理对象为机电一体设备,需额外应用传感器技术、集成技术,提升安全管理效果。利用CAN总线技术,将管理对象与管理终端进行连接,或借助远程无线通信技术,使便携终端与管理处建立远程连接。管理过程中,通过传感器和便携设备,可读取机电一体化设备振动幅值、温度参数等信息,與原有信息库中的标准参数进行对照,设备出现机械故障时振动幅值偏大,出现短路故障时,温度变化可见异常,均导致安全问题。通过传感器技术、集成技术,使安全管理的各个环节纳入一个整体中,可实现远程分析,并借助默认程序,发出指令,切断机电一体化设备电源,或要求管理人员对设备进行必要处理等。此外,还可借助嵌入技术、PLC逻辑控制技术等,实现更多环节和数据的同步处理,提升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效果。
4结束语
信息化技术在电力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也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当前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活动不够完善,结合宣城公司工作内容,可知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能够应对上述弊端,方法上主要强调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工作智能化水平和实时性,综合改进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小磊.试论35kV输配电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9(10):48-49.
[2]邓旭.浅析电力工程中的安全隐患及施工安全技术[J].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19(8):95-97.
[3]雷嘉.浅析电力建设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9):154,156.
新疆送变电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