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包括学困生。那么如何根据不同情况对学困生进行引导呢?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对待学困生,一定要有耐心,用爱对待每一个孩子。
[关键词] 学困生 转化 爱心 表扬 开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也都参差不齐,这就需要老师细心地去了解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的班级生活多姿多彩。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所授知识内容的增加, 老师会发现班级中存在的一些学困生。如何让这些学困生对自己有信心、对学习有兴趣成为许多老师的难题。
所谓学困生,就是那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大多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律能力有限,喜欢自由、有时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甚至狂傲不羁。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应付。
那么,该如何转化这些学困生,让他们逐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呢?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可见表扬、鼓励的威力。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和尊重他们,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从心底里真正关心他们。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这孩子,所以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少责备学生,用爱浇灌迟开的花蕾,以真诚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打通情感障碍。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敞开心扉,接受教育,去争取成功。
其次,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会注重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通过多种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多种活动,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还会使用多重道具,创设比较真是的情景,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乐在其中,让他们“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避免了大量枯燥的机械重复,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每个学生在英语课上都能抬起头来,都能看到他们可爱的笑脸。从而促进英语教学。
对于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以下是我的一些小总结:
一、以爱心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1. 开始,让学困生敢于开口
对于刚刚开设英语的班级,学生其实对英语充满了好奇心,只是有些学生比较害羞,怕犯错误,从而不敢开口。我会尽量多运用有趣生动的图片教授知识,让学生积极发言,只要回答,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他们不要怕犯错,多让学生让学生说几句他们会说的英语:Hello, Goodbye, Yes... 老师便趁机告诉他们只要想学,一定能学好,并告诉一些学习的方法。
对于已学过一两个学期英语的同学,对于英语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即使是学困生,也学会了用简单的英语来表达,只是他们中大多孩子存在自卑感,怕说错被老师责骂,怕被同学嘲笑。这时候,我会多开设一些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言,并予以表扬。我会多用激励的语言激励孩子:你们在我眼里都非常棒,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都能成为最出色的孩子。
对于一节课的开始,课前热身必不可少,怎样巧妙地引出自己要教授的内容是大多数老师必修的课程。我在每节课热身部分会多运用一些轻松愉悦的手段来调起学生的积极性,如song、chant……
2.过程,让学生体验参与感
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自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尽可能让学困生有说、表演的机会。
首先,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如在新授单词之后,老师叫个别同学操练时,便可以先叫优等生;然后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困生也跟着读,一方面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体现一下自身价值。又如在操练句型时,老师利用旧句换新词的方法,如句型 I have...,只替换最后一个词,学困生也会期积极地来试一试,说得好,及时表扬,说得不太好,鼓励他。
其次,让学生参与到英语游戏中。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想挑战吗”游戏,老师要求任何一位后进生都可以选一位优秀生,与他比背单词。比的不只是正确率,更重要的是比声音,比气势,比勇气,比唯我天下第一的决心。这种做法极大的刺激了后进生,课堂气氛达到极至,教学效率极高。这个游戏常被我用于对单词的学习和掌握,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给予表扬。又如:我在上 What's he /she doing? 句型时,请一个学困生上台做动作,其余学生猜 What's he doing? 对猜对者和表演者均进行奖励,学生觉得既简单又有趣。
3.结果,让学困生拥有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很多事情用心去完成后得到的巨大成就感,能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对于后进生来说,成功对于他们似乎遥不可及,然而正是因为这样,后进生一旦成功,成就感相对于优等生来说会强出很多,带来的喜悦不言而喻,从而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使教学充满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同时,在教学时,要创设多重类多层次的情景,让学生自由选择。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会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要完成的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每次学生完成任务,老师都应给与肯定和鼓励。
二、注重个体,巧用方法
1.考虑学生个别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教师神圣的职责。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通过其学习和考试来淘汰一部分不适合学习英语的人,而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英语语言素养。因此,作为教师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考虑到基础差的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和水平,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觉得一堂课下来有所收获。 首先,教师要把视点放在培养全体学生的主题性上。培养学生的自力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其次,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于因材施教的实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室首先要先把学生分层,让学生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和定位。其次要把教学目标分层,学生不同,教学目标也应不同。最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分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例如对于英语学困生我在提问题时,会考虑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小组活动,像 Practice in pairs,Practice in groups 等,在这种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我又非常注意学生座位的安排,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交错安排,并设立“英语小组长”,负责任务的安排,学习的指导。待到交流的时候,我的评价主要以“组”为单位。因此,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非常高,而且极具团队精神,这样对于英语学困生无论是在“习得语言”方面,还是在培养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恰当运用教育艺术,化“陷阱”为“洞天”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同样要讲究“教育艺术”,即讲究方法和技巧,“运用教育技巧,解决具体问题”。
把巧妙的教育方法称为“教育艺术”,是一种形象的比拟。艺术重视细节,而教育技巧则是在教育细节中体现的;艺术强调感性经验和形象思维,而教育技巧具体运用则多于敏锐的感觉和形象思维相联系;艺术重视个性,而教育技巧也重视特殊性和个性。
我们会遇到这样的学困生,他们不承认自己是学困生,不愿意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这时候,就考验教室的应对能力了。曾有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位学生英语成绩很糟糕,而英语教师却并不刻意帮他补课,而是常“偷懒”,让学生帮他做英语教学卡片,学生则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当众采用他做的英语卡片而洋洋得意,长此下去,教师对他的各种“差遣”在他心目中变为了特别优待,从而有了学习的动力,最终在英语学习上取得了成功,并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位聪明的教师带领学生在知识的山林轻松愉快地漫游,然后把学生引进一个蓄意设置的陷阱,而学生在其中却惊喜地发现别有洞天,这不就是教育艺术的魅力吗!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非一朝一夕能完成。但是老师们要记住,“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人才。”面对学困生,我们要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他们,要用一颗温暖而博大的心去包容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他们真诚相待,我相信,只要用爱浇灌,迟开的花蕾也会开花。
参考文献:
[1] 范才生、钟志贤.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7
[2] 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
[3]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1
[4] 韩永昌主编.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关键词] 学困生 转化 爱心 表扬 开花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性,每个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也都参差不齐,这就需要老师细心地去了解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的班级生活多姿多彩。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年级的增高,所授知识内容的增加, 老师会发现班级中存在的一些学困生。如何让这些学困生对自己有信心、对学习有兴趣成为许多老师的难题。
所谓学困生,就是那些学习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他们大多学习成绩不理想,自律能力有限,喜欢自由、有时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甚至狂傲不羁。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作业应付。
那么,该如何转化这些学困生,让他们逐渐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呢?马克吐温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可见表扬、鼓励的威力。
因此,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们首先应该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充分了解和尊重他们,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从心底里真正关心他们。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这孩子,所以教师要把微笑带进课堂,少责备学生,用爱浇灌迟开的花蕾,以真诚的爱去唤醒他们沉睡的心,打通情感障碍。只有这样,学困生才能敞开心扉,接受教育,去争取成功。
其次,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会注重教学的多样性和趣味性,通过多种游戏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听、说、读、写、唱、游、演、画、做等多种活动,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还会使用多重道具,创设比较真是的情景,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乐在其中,让他们“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了就用”,避免了大量枯燥的机械重复,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让每个学生在英语课上都能抬起头来,都能看到他们可爱的笑脸。从而促进英语教学。
对于后进生的转化问题,以下是我的一些小总结:
一、以爱心作为教育的出发点
1. 开始,让学困生敢于开口
对于刚刚开设英语的班级,学生其实对英语充满了好奇心,只是有些学生比较害羞,怕犯错误,从而不敢开口。我会尽量多运用有趣生动的图片教授知识,让学生积极发言,只要回答,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鼓励他们不要怕犯错,多让学生让学生说几句他们会说的英语:Hello, Goodbye, Yes... 老师便趁机告诉他们只要想学,一定能学好,并告诉一些学习的方法。
对于已学过一两个学期英语的同学,对于英语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即使是学困生,也学会了用简单的英语来表达,只是他们中大多孩子存在自卑感,怕说错被老师责骂,怕被同学嘲笑。这时候,我会多开设一些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活动,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言,并予以表扬。我会多用激励的语言激励孩子:你们在我眼里都非常棒,老师相信只要你们努力,都能成为最出色的孩子。
对于一节课的开始,课前热身必不可少,怎样巧妙地引出自己要教授的内容是大多数老师必修的课程。我在每节课热身部分会多运用一些轻松愉悦的手段来调起学生的积极性,如song、chant……
2.过程,让学生体验参与感
兴趣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源自学生的主动参与。因此,在课堂上,老师要尽可能让学困生有说、表演的机会。
首先,让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如在新授单词之后,老师叫个别同学操练时,便可以先叫优等生;然后用开火车的形式让学困生也跟着读,一方面吸引学困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让他们体现一下自身价值。又如在操练句型时,老师利用旧句换新词的方法,如句型 I have...,只替换最后一个词,学困生也会期积极地来试一试,说得好,及时表扬,说得不太好,鼓励他。
其次,让学生参与到英语游戏中。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一个“想挑战吗”游戏,老师要求任何一位后进生都可以选一位优秀生,与他比背单词。比的不只是正确率,更重要的是比声音,比气势,比勇气,比唯我天下第一的决心。这种做法极大的刺激了后进生,课堂气氛达到极至,教学效率极高。这个游戏常被我用于对单词的学习和掌握,并在组与组之间进行竞争,给予表扬。又如:我在上 What's he /she doing? 句型时,请一个学困生上台做动作,其余学生猜 What's he doing? 对猜对者和表演者均进行奖励,学生觉得既简单又有趣。
3.结果,让学困生拥有成就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他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很多事情用心去完成后得到的巨大成就感,能促进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知道,对于后进生来说,成功对于他们似乎遥不可及,然而正是因为这样,后进生一旦成功,成就感相对于优等生来说会强出很多,带来的喜悦不言而喻,从而能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教师在教学中,应尽可能使教学充满着一种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气氛。同时,在教学时,要创设多重类多层次的情景,让学生自由选择。比如我在教学过程中,会设置不同层次的任务要求,由学生自由选择自己要完成的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每次学生完成任务,老师都应给与肯定和鼓励。
二、注重个体,巧用方法
1.考虑学生个别差异,实施因材施教
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使每位学生都得到发展”,这是教师神圣的职责。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通过其学习和考试来淘汰一部分不适合学习英语的人,而是要使全体学生都能在其原有基础上获得一定的英语语言素养。因此,作为教师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充分考虑到基础差的学生个人的具体情况和水平,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觉得一堂课下来有所收获。 首先,教师要把视点放在培养全体学生的主题性上。培养学生的自力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等。其次,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于因材施教的实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室首先要先把学生分层,让学生对自己有一定的认识和定位。其次要把教学目标分层,学生不同,教学目标也应不同。最重要的是要在教学活动中进行分层,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例如对于英语学困生我在提问题时,会考虑一些简单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会有意识地安排一些小组活动,像 Practice in pairs,Practice in groups 等,在这种小组活动的过程中我又非常注意学生座位的安排,基础好的学生和基础较差的学生交错安排,并设立“英语小组长”,负责任务的安排,学习的指导。待到交流的时候,我的评价主要以“组”为单位。因此,各小组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非常高,而且极具团队精神,这样对于英语学困生无论是在“习得语言”方面,还是在培养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恰当运用教育艺术,化“陷阱”为“洞天”
“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英语教学同样要讲究“教育艺术”,即讲究方法和技巧,“运用教育技巧,解决具体问题”。
把巧妙的教育方法称为“教育艺术”,是一种形象的比拟。艺术重视细节,而教育技巧则是在教育细节中体现的;艺术强调感性经验和形象思维,而教育技巧具体运用则多于敏锐的感觉和形象思维相联系;艺术重视个性,而教育技巧也重视特殊性和个性。
我们会遇到这样的学困生,他们不承认自己是学困生,不愿意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这时候,就考验教室的应对能力了。曾有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位学生英语成绩很糟糕,而英语教师却并不刻意帮他补课,而是常“偷懒”,让学生帮他做英语教学卡片,学生则因为教师在课堂上当众采用他做的英语卡片而洋洋得意,长此下去,教师对他的各种“差遣”在他心目中变为了特别优待,从而有了学习的动力,最终在英语学习上取得了成功,并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位聪明的教师带领学生在知识的山林轻松愉快地漫游,然后把学生引进一个蓄意设置的陷阱,而学生在其中却惊喜地发现别有洞天,这不就是教育艺术的魅力吗!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非一朝一夕能完成。但是老师们要记住,“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一批人才。”面对学困生,我们要用发现美的眼睛去看待他们,要用一颗温暖而博大的心去包容他们,关心他们的生活,尊重他们的人格,与他们真诚相待,我相信,只要用爱浇灌,迟开的花蕾也会开花。
参考文献:
[1] 范才生、钟志贤.素质教育:中国基础教育的使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7
[2] 李如密.教学艺术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1998
[3] 陶行知.陶行知教育文选[M].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1981
[4] 韩永昌主编.心理学[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