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禅宗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h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搞不清佛教和禅宗到底怎么回事儿。简单说,它们有一种关系,三种区别。所谓一种关系,就是包含关系:佛教有无数派别,禅宗只是其中之一。所谓三种区别,其一,使用范围不一样,佛教是世界通用,禅宗是中国首创;其二,师承来历有区别,佛教以释迦牟尼为祖师,禅宗以达摩祖师为正宗;其三,修行方法不一样,佛教提倡清心寡欲、忍受痛苦,所以有个说法叫“苦行僧”,而禅宗讲究觉悟,立地成佛,可以不吃苦,可以不念经,甚至可以不认字,照样可以当祖师,做老大,成为CEO,走上人生巅峰。所以为什么禅宗有市场就比较容易理解了,中国的禅宗程序简化,入门简单,最关键的是禅宗与时俱进,愿意接受并迅速融入中国文化。
  对普通人而言,关于禅宗的牛人我们需要知道的、名气最大的也就这么两个。
  第一个牛人是达摩祖师。关于达摩我们已经在各类武侠小说中有所了解,他贡献了一个成语叫作“一苇渡江”,顾名思义可以看出达摩祖师轻功很好,水上漂或者蜻蜓点水之类的功夫都不在话下。他还有个举动叫作“面壁九年”,就是在他渡江以后,在嵩山找了山洞(根据我们的经验,山洞一般都是高手和宝典出没之地)静坐九年,九年后双眉尽落,一炮走红,闻名天下。当然,友情提醒一句,不是所有在山洞隐居静坐的人都能一炮走红,山洞不能太隐蔽,不然只能在山洞里面坐一辈子,不论在什么时候,宣传都是很重要的。
  在达摩祖师之后,牛人就少了,禅宗的二世到五世传人对我们来说都属于籍籍无名,比如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都还不错,但是名气和影响都没有达到妇孺皆知的地步,一直到了六祖慧能,新的巅峰开始出现。
  第二个牛人是六祖慧能。慧能小时候路上听到有人诵读经书,突然发现了自己兴趣和天赋所在,决定去找当时很有名的弘忍法师学习佛法。面试的过程十分惊险,充满智慧:弘忍说你是哪里人,慧能说我是岭南人,弘忍开玩笑说你一个南蛮子,怎么学佛。慧能马上回应:人性分南北,佛法无界限,岭南人为什么不可以学佛?面试官弘忍当时就一阵狂喜,这不就是我要找的人么。但是面试官通常不能喜形于色,以免影响谈判条件,就按捺住内心欣喜,板着脸说,你根性资质欠缺,要想留下,只能去厨房舂米,干还是不干?慧能接受条件,连头发都没剃度,就以实习生的身份在厨房劈柴烧水了八个月。


  八个月后,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有这么一天,弘忍法师把所有的弟子们全都叫到一起(当然慧能还在实习,只能继续在厨房干活),现场布置了个作业,让每个人都写一首偈(偈读音为记),也就是类似于诗歌创作和命题作文之类的,写得好就挑选了做传人的备选。弟子们基本都放弃了,因为不写就算了,如果写出来结果写得很差,跟别人一对比,这就丢人了。放弃的原因还有一个,有个大弟子神秀是公认水平最高的,大家就没必要献丑了。大师兄神秀深更半夜的就找了面墙,偷偷摸摸写了首偈在上面(这个在墙上题词的习惯影响深远,流传到后世凝练成四字箴言“到此一游”),这首偈名气很大,内容是“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第二天一早,这首诗就传开了,不用问肯定是出自大师兄的手笔,弘忍法师一看,一般情况,不怎么满意。但是大弟子是重点培养对象,要保护他,就说写得还不错,于是弟子们就开始当成红宝书一样争相背诵。不过老和尚偷偷把神秀带到房间,说你这写得不行啊,再弄一首,弄好了名正言顺传你衣钵,神秀就赶紧回去重新创作了。寺院里人人都在背诵红宝书,于是在厨房干活的慧能也就听到了。慧能一听决定也写一首,于是也找了晚上,站在墙边心潮澎湃,提笔蘸墨,颤抖着犹豫了半天,又把笔放下了,为啥呢,因为他不会写字。后来就找了个人帮他在墙上写了一首,这首名气当然也很大,关键是跟神秀那首是针锋相对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个偈一出来,弘忍法师就傻了,这首偈是相当犀利,一针见血啊。神秀那个其实写得很辛苦,神秀也是个好孩子,也是个苦行僧,你看他为了除去世间烦恼,还“时时勤拂拭”,不让沾灰尘,也算不错了。但是慧能一开口,原来神秀讨论研究了半天的东西根本不存在,这不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么?直接一个釜底抽薪,结结实实打了神秀一个巴掌。
  弘忍法师毕竟是过来人,眼界高远,深谋远虑。就用鞋子把慧能写的这首偈给擦掉了,撂下一句,也就这么回事儿!收拾完现场转身就走了。第二天,弘忍法师专门跑到厨房里,看到慧能还在舂米,就问,米弄好了没?慧能说米没问题啊,关键是没有“筛”,搞不起来。慧能这是一语双关,筛子的筛,下面就是老师的师,意思是老师没搞定,就没法往下干活了。弘忍一听心知肚明,就拿起禅杖咚咚咚在舂米用的石头上敲了三下,头也不回离开了。


  这个段落大家是不是有几分熟悉,后面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一个和尚就在夜半三更跑到弘忍法师房间里接受教育了。老师就开始给慧能讲经传法,然后决定授予钵盂袈裟,正式指定慧能为禅宗第六祖,六祖慧能开始正式上岗。传位之后,弘忍就连夜护送慧能渡江撤离,因为神秀势力非常之大,羽翼日益丰满,众弟子们也不能接受这么一个来路不明的文盲实习生做祖师,所以此地不可久留。
  过江以后,慧能就在南方隐姓埋名过了十几年,一直等到北方的神秀已经威名远播,自己估计也不会构成对神秀的威胁,就想不用再藏着掖着了。他暴露身份的故事大家肯定也是耳熟能详,当时,他在广州法性寺潜伏。有这么一天,寺庙里有风吹过,于是幡旗摇摆,风吹幡动,于是一群和尚开始哲学讨论课。有人说是风动,有人说是幡动,慧能淡定说了一句话结果石破天惊: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寺院的主持一听,赶紧把慧能请进屋里,说早就耳闻禅宗法嗣流落岭南,估计就是你吧?慧能就不再隐瞒,拿出衣钵,主持纳头便拜。慧能赶紧拒绝:不合适不合适,我这头发还没剃度呢。主持就先给慧能剃度,然后再拜慧能为师,慧能就正式在岭南升坛传法,成为禅宗南宗,与以神秀为代表禅宗北宗双星闪耀。
  那么南北宗有什么区别呢?从神秀和慧能的性格和天赋就能看出来,神秀的北宗讲究渐悟,慢慢修行,终成正果;慧能的南宗讲究顿悟,不需要繁文缛节,简单直接,只要觉悟,立地成佛。毫无疑问,这种简单易行的修行方式迎合了太多人的需求,最终成为禅宗的主流。
  最后说说禅宗和佛教给我们的生活和思维留下的东西。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词语都是来自于佛教和禅宗,只不过很多人浑然不觉而已。比如说“世界”“大千世界”“实际”“智慧”“觉悟”“缘分”“刹那”“现象”“过去”“障碍”“解脱”“慈悲”“宗旨”“三生有幸”“自作自受”“生老病死”“烦恼”“执着”“一丝不挂”“天花乱坠”“庄严”等等等等。
  总之,没有佛教和禅宗,“中国人如果离开佛教文化的延续,连说话都不完整了”,赵朴初先生这么说。我比较赞同,基本就是这么回事。

其他文献
现代人追求财富,总是停留在物质财富的基础上。以为拥有物质财富就有了人生的一切。其实物质财富只是满足人生基本的需要,人生的低级需要。一个人如果只会追求物质财富,那也只能说明他的生命层次是很低的;而只是停留在物质财富的追求上的人,他的生命层次永远都提高不上去。所以,一个人当他的物质财富可以满足基本生存的时候,他应该进而追求精神财富。  在人类的文明进程中,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影响之深远决
期刊
春韭  南北朝时,有一名士叫周颙,喜素食。一日,太子文惠问他:“菜食何味最胜?”颙答:“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这位古代的美食家告诉我们,初春的韭菜和秋后的大白菜为蔬菜中的最美。  春韭之美在于鲜嫩。经过雪润雨洗,煦日春风下在松软的泥土里探出头的韭苗,吸纳了岁月之灵气,饱含了天地之润泽,自然清新而美味。春韭又岂止美味,你看,她洁白如玉的根茎,青翠细长的叶片,真是身姿绰约,苗条婀娜。我觉得,用清纯的女
期刊
魏晋风度,有一种酒意。这酒,是清醒着去醉,是大笑地去痛,是理性中的不羁,是集会中寂寞。  当竹林七贤痛饮于天地之间的時候,他们真的频频醉到不省人事吗?不,在举杯消愁里,有一种滥饮图醉也迷乱不了的真知灼见,那是由魏晋乱世里的知识分子所格外具备的高远的见识、敏锐的直觉、深刻的思辨来酿成的醉里挑灯看世间。理想的幻灭,令他们用醉生装点心志的梦死,失意的激愤,令他们用醉态遮掩苍凉的心态。他们用自我故意的酒后
期刊
说到魏晋风度,不能不说嵇康。嵇康,字叔夜,谯郡(今安徽宿县)人。生于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他的祖先本姓奚,原是会嵇上虞(今浙江上虞)人,因避仇而迁徙至铚。铚地有座山叫嵇山,他们在山旁安了家,于是依山名而改姓嵇。嵇康的父亲嵇昭曾做过小官,社会地位不高,嵇康出生后不久(约7岁时)他就去世了。嵇康是在母亲和哥哥的抚养下成长的。嵇康的哥哥叫嵇喜,字公穆,有一定的政治才能,曾出任徐州刺史和执掌皇族
期刊
1.洞庭碧螺春  产于江苏吴县太湖洞庭山(分东山、西山),为绿茶中珍品,以形美、色绝、香浓、味醇“四绝”闻名于世。碧螺春始于何时,说法颇多。肯定的是,康熙年间已为贡茶。  洞庭东山为伸进太湖的半岛,西山则是湖中岛屿。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适宜茶树生长。主产区分布于东山的杨湾、前山的涧桥、俞坞、湖湾与后山的尚绵、屯湾等四个乡的18个村。茶树与果树交错种植,桃、
期刊
如果我说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个大特务,经常接受指令从事某种与身份不相符的活动,你会相信吗?然而,史书就这样白纸黑字地写着。  某年,曹寅向康熙汇报了苏杭织造捐资平抑米价和洪武陵墓塌陷这两件事,康熙在奏折上批示说:“知道了。此事奏明的是,尔再打听还有什么闲话,写折来奏。”  大学士熊赐履退休后一直住在江宁,康熙曾在曹寅进京时叮嘱他“存问”熊的有关情况。一年后,曹寅在奏折中这样汇报:“打听得熊赐履在家,
期刊
《论语》“子罕”第八章:“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陈寅恪在“海宁王静安先生墓志铭”中说:“先生以一死见其独立自由之意志。”他更强调,“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彰,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王国维当然是国学大师。我引这两句话,是想表达一点我个人的意见
期刊
宋朝对中国的百姓来说,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上的繁荣、百姓生活水准的提升,这些都在宋朝全部实现。只是,这样的繁荣后来突然被硬生生地打断。宋的首都开封被金占领,刚刚才即位的钦宗皇帝、以及其父亲,也就是刚刚才退位的徽宗,两人一同被俘虏到遥远的北方荒野。这么一来,朝廷就不再存在,官兵们也不能做些什么,而开始有了义勇军的编成。在黄河流域渐为金军所占领的状态下,慌张逃亡的人大抵上依着八百年前西
期刊
房间内,光线将不同的花纹图案,洒在墙壁、地面乃至桌椅瓶几,通透,鲜亮;粉墙外,万千自然景致被格成各种花样递将过来,悦目,悦心。何物所致——窗。  窗之大小、高低、简繁,且不论,叫人喜欢的是窗中间的棂条,或长或短,或直或弯,在窗框的空间里随意穿插,纵横交错,成各种形状花式。这棂心(又叫作格心),在宫室,在园林,在家宅,安安静静的,格了漫漫数千年的光与影,娓娓述说着窗的前世今生。  窗,最早是建筑顶部
期刊
林语堂说:“一个人过于冒险独进,其险恶征兆常常可以预知。”于是,相当一部分人在忍耐后的冷淡中,变得圆熟通融,显得聪明乖巧,具有了很强的适应性。  忍耐后的冷淡,成为个人“适生”的甲壳,魏晋时期的人文状况就是极好的例证。那个时期,智者与识者对国事漠不关心,意气消沉,文人学士间流行一种风气,纵酒狂醉,抱膝清谈,迷信道家神仙之学说,追求不老不死之药。诸多学者遁入山林,自筑泥屋,不设门户,饮食辟一窗口而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