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要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语文学科进行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
一、利用教材,培养探究精神。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的课堂学习,要更多地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1.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广泛,他们了解的信息甚至比老师还要多。当我们让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积极性很高。如我教学《我爱你,祖国》一课时,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资料,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丰富物产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由于课前充分得准备,课堂上学生交流汇报时热情高涨,同学们把对祖国母亲的爱化为刻苦求知、潜心学习的报国力量也就油然而生。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展示自我个性。语文教学以文本为目标,但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当读完《亮晶晶》、《妈妈走了》、《爷爷是棵樱桃树》后,“感恩”二字被牢牢地印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在师生共读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把《可爱的鼠小弟》、《出走的绒布熊》、《狐狸爸爸鸭儿子》、《小熊孵蛋》等童话故事改编成了课本剧,通过准备道具、排练、表演等,孩子们充分展示了自我才华,张扬了自我个性,体验到了活动的快乐。
二、利用日常生活,提高语文素养。
社会是一片更加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社会现象、风土人情、历史人物等都能让学生学到更加鲜活、更加珍贵的知识。
1.参加实践。如案例《垃圾的分类与处理》中,教师没有按照规定主题“关心社会生活”以自己的意愿确定一个内容,而是让学生利用星期天自己走进社会去观察生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星期一的时候,一位学生发现了一个秘密:“小区的居委会发了宣传单,是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而且小区里还多了两个彩色的垃圾桶。”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学生产生了研究垃圾如何分类处理的想法。于是,一个“关注社会生活”的活动主题自然而然产生了。当把这一权利还给学生后,学生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而且这种源于生活的主题带给孩子们更多真实的挑战,更能让孩子产生思考,所以我们对生活的探究题材必须更加注意挖掘。
2.走进社区。如在讲《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之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孝亲敬长”,我利用星期天,组成学生志愿者,去社区敬老院开展志愿者活动,在替老人打扫卫生、聊天、喂饭、表演节目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而且加深了学生对高尚道德规范的理解。
三、观察自然现象,提高审美情趣。
大自然包罗万象,在亲近自然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如组织学生开展秋游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搜集并观察秋景,有的学生在文中写道:“杨树、柳树已脱下了夏装,换上了秋天的礼服;树上的叶子变黄了,随着一阵阵萧瑟的秋风吹过,一片片金黄色的叶子在空中打着旋儿往下落,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学生从自然现象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更加热爱生活。
四、关注社会生活,渗透德育思想。
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个性体验,尊重学生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从而产生观念、证实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树立民族自豪感。回顾2008奥运健将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团队精神,令人感动;全国人民面对灾难万众一心、坚强不屈的品格,令人震撼;回顾2012神舟九号飞入太空的成功,令人惊喜……这都是孩子们非常热切关注的热点话题,可以通过观看、讨论、交流,激发他们浓浓的爱国情怀。
五、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
要把时代要求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目标全面化,不断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我们知道,用诵读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但需要教师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传统经典可积累的内容很多,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每一年段的诵读内容。具体时间安排可以每学期一周,每单元两节课,也可以利用晨读等,对所选内容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以致熟读成诵。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文化熏陶的过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传递的是一种孝悌的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博爱思想的传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让学生懂得了见利要思义的意蕴。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教师以“综合”的态度和理念去设计教学,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真正活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有所得,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力争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一、利用教材,培养探究精神。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教科书是语文课堂教学资源之一,学生在校期间,主要进行的课堂学习,要更多地利用生活中的资源,探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1.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在信息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广泛,他们了解的信息甚至比老师还要多。当我们让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靠课文不能解决的疑问时,他们很有兴趣,积极性很高。如我教学《我爱你,祖国》一课时,我鼓励学生通过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资料,了解祖国的名胜古迹、丰富物产和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由于课前充分得准备,课堂上学生交流汇报时热情高涨,同学们把对祖国母亲的爱化为刻苦求知、潜心学习的报国力量也就油然而生。
2.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展示自我个性。语文教学以文本为目标,但课外阅读是对课内阅读的拓展和延伸,能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当读完《亮晶晶》、《妈妈走了》、《爷爷是棵樱桃树》后,“感恩”二字被牢牢地印在了每一个孩子的心里。在师生共读活动中,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把《可爱的鼠小弟》、《出走的绒布熊》、《狐狸爸爸鸭儿子》、《小熊孵蛋》等童话故事改编成了课本剧,通过准备道具、排练、表演等,孩子们充分展示了自我才华,张扬了自我个性,体验到了活动的快乐。
二、利用日常生活,提高语文素养。
社会是一片更加广阔的语文学习天地,社会现象、风土人情、历史人物等都能让学生学到更加鲜活、更加珍贵的知识。
1.参加实践。如案例《垃圾的分类与处理》中,教师没有按照规定主题“关心社会生活”以自己的意愿确定一个内容,而是让学生利用星期天自己走进社会去观察生活,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星期一的时候,一位学生发现了一个秘密:“小区的居委会发了宣传单,是关于垃圾分类处理的。而且小区里还多了两个彩色的垃圾桶。”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学生产生了研究垃圾如何分类处理的想法。于是,一个“关注社会生活”的活动主题自然而然产生了。当把这一权利还给学生后,学生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而且这种源于生活的主题带给孩子们更多真实的挑战,更能让孩子产生思考,所以我们对生活的探究题材必须更加注意挖掘。
2.走进社区。如在讲《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之后,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孝亲敬长”,我利用星期天,组成学生志愿者,去社区敬老院开展志愿者活动,在替老人打扫卫生、聊天、喂饭、表演节目的过程中,让学生明白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古训。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现代公民意识,而且加深了学生对高尚道德规范的理解。
三、观察自然现象,提高审美情趣。
大自然包罗万象,在亲近自然中去发现问题,展开语文实践,进行探究性学习,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增加了学生学语文的实践机会。如组织学生开展秋游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搜集并观察秋景,有的学生在文中写道:“杨树、柳树已脱下了夏装,换上了秋天的礼服;树上的叶子变黄了,随着一阵阵萧瑟的秋风吹过,一片片金黄色的叶子在空中打着旋儿往下落,像翩翩起舞的蝴蝶在空中飞舞……”学生从自然现象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更加热爱生活。
四、关注社会生活,渗透德育思想。
开展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个性体验,尊重学生主体意识,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去思考,从而产生观念、证实观察,使学生体会到创造的快乐,以增强他的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树立民族自豪感。回顾2008奥运健将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团队精神,令人感动;全国人民面对灾难万众一心、坚强不屈的品格,令人震撼;回顾2012神舟九号飞入太空的成功,令人惊喜……这都是孩子们非常热切关注的热点话题,可以通过观看、讨论、交流,激发他们浓浓的爱国情怀。
五、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相结合。
要把时代要求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结合起来,实现教育目标全面化,不断发展,促进学生全面进步。
我们知道,用诵读的方式学习和积累传统文化是最具有民族特色的,但需要教师有计划、有层次地进行组织和引导。传统经典可积累的内容很多,我们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安排每一年段的诵读内容。具体时间安排可以每学期一周,每单元两节课,也可以利用晨读等,对所选内容要求学生反复诵读,以致熟读成诵。诵读的过程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的过程,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文化熏陶的过程。如黄香温席、孔融让梨传递的是一种孝悌的思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博爱思想的传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又让学生懂得了见利要思义的意蕴。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教师以“综合”的态度和理念去设计教学,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真正活动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有所得,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发展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力争为社会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