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持人: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科普作家、教授、主任医师、本刊编委李运扬
参加人:医学界部分专家教授
主持人开场白:今天我们把各位专家、教授请来,就目前医学界一些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医学的一些新动向,给我们的读者作一点介绍,我想读者肯定很欢迎。下面就请发言吧!
倪恿文(中华外科学会肝脏外科学组委员、中华肝病学会肝癌学组委员)我给大家谈的题目是<癌症患者的一线曙光):
去年5月31日《健康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一则消息,我国著名病理专家许良中等发现乳腺癌患者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和CD44基因转录程度与乳腺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从而揭示了乳腺癌患者在常规治疗后为何有的能安然无恙存活10多年。而有的却在几年后就出现复发转移的原因。这项成果的重要意义,在于提示乳腺癌患者有可能采用基因治疗或相关治疗来消除或减少其常规治疗后的复发转移。换句话说,乳腺癌的复发转移问题解决了,乳腺癌的治疗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无独有偶,1994年5月起,我国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使用B7基因对肝癌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表明部分肝癌患者经治疗后转移部位及远隔部位的肿瘤均明显缩小,稍后进行的肝癌手术切除的病理切片显示,肿瘤组织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说明人肝癌组织转移岛基因后,激发起了对抗肝癌细胞的全身免疫反应,提示岛基因有可能对防止手术后肝癌复发起到较好的作用。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显示了彻底战胜癌症的一线曙光。有人预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大批新基因的发现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基因疗法在未来的一、二十年内将会有重大突破。
夏华(江西医学院二附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江西分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谈到癌症问题,我也来谈几句,我想告诉大家:“成鱼是鼻咽癌的致癌物质。”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癌症,血清学、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已表明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然而EB病毒在鼻咽癌发病中的确切作用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食用咸鱼——我国南方的一种传统食品,可能是南方鼻咽癌高发生率的病因。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儿童时期即进食咸鱼是诱发鼻咽癌的一个重要因素,EB病毒及咸鱼是鼻咽癌的二个重要危险因素,二者之间有协同作用,它提示病毒的肿瘤成因与化学致癌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咸鱼包括二种,一种是鱼干,系将腌过的生鱼置于容器内在阳光下晒干;另一种方法是先将生鱼切碎,用盐腌制成柔软的鱼块。
为了预防鼻咽癌,要向群众广泛宣传。尽量少吃成鱼,市场上应做到尽可能不出售腌制的咸鱼。水产部门应尽量将鱼制成罐头出售。
主持人:下面请龚教授谈谈大肠杆菌类疾病及其防治。
龚经文(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江西省消化学会常委兼秘书):好的,我来谈谈“警惕大肠杆菌O157·H7入侵”问题。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它不断随粪便排出体外,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正常大肠杆菌并不致病,还会合成维生素B、K供人体需要。且可保卫肠道免受致病菌的侵害。如遇身体抵抗力下降,或侵入肠以外的组织或器官时则引起发病。有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还可引起肠道感染而致腹泻、腹痛。去年5月至6月,日本发现大肠杆菌O157·H7腹泻流行,9000余人患病,7人丧命。一时轰动了整个日本。甚至世界各地。其实1982年美国也就有过这种细菌引起的腹泻流行,1982年我国首次发现由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腹泻。
大肠杆菌O157·H7菌群可污染各种食品如牛肉、猪肉、奶制品……等,也可污染水源,若吃了含上述菌群且未煮透的食物和水,经过l一10天潜伏期,就会引起出血性肠炎,表现剧烈腹痛。排出血水样稀便,发热,还可能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重症发生死亡。
预防在于注意食品原料、饮水不被大肠杆菌污染。家庭储藏食品应置入冰箱,生熟分开,剩菜剩饭要彻底加热,饭前便后必须洗手。
一旦发生腹泻,尤其是血性腹泻,及时去医院检查,请医师诊治。
主持人:专家们谈得都很有见地,接着往下谈。
俞景明(江西医学院门诊部皮肤性病科、江西医学院二附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曾经有人间我“性病为何更名为性传播疾病”,下面我来简单谈谈这个问题。
传统观念的性病,是指通过不法的性关系而引起,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等,仅由性交时性器官间的直接接触传染的疾病。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社会条件及性行为的某些变化,性病的病种明显增多。所以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常任理事会决定采用“性传播疾病”以代替过去的性病用语。当今世界确认的性传播疾病有二十多种,除上述传统性病,还包括非淋菌性尿道炎、艾滋病、生殖器疱疹、巨细胞病毒感染、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病毒性肝炎、生殖器念珠菌病、股癣、盆腔放线菌病、滴虫病、阴虱病、阿米巴病、肠梨形鞭毛虫病、疥疮、肠道细菌感染、加特纳菌性阴道炎、肺囊虫病、弓形体病等。
根据我国的国情,目前尚不宜将国际上流行的二十几种性传播疾病都列入性病的范畴。例如疥疮、股癣、肝炎等在我国的流行并不是以性行为作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因此,要区别对待。
性传播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很大。必须全面加强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治,让社会以更“清洁”的面貌跨入新世纪。
主持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儿童疾病人们也很关心。下面哪位专家来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罗兴中(中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主任委员):我来谈谈“一种易被忽视的新生儿传染性红眼病”。
新生儿由于皮肤与粘膜较薄。免疫功能不够健全,容易被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疾病。新生儿红眼病就是新生儿最容易患的眼病,医学上称这种红眼病叫“新生儿结膜炎”。这是由于胎儿分娩时通过有菌的产道,分泌物侵入眼睛而得病(最严重的是淋菌感染),也可在出生后,通过污染的手指、毛巾、手帕而传染。
新生儿红眼病(俗称红眼),一般人认为是“眼睛小毛病”,故往往不被年轻的父母所重视。当然,如果是轻度的“红眼病”,仅仅眼球结膜充血,眼睑不肿胀,分泌物(眼屎)也不多,只要点用0.3%诺氟沙星眼药水(或氧氟沙星眼药水等),每隔2小时点一次,数天即可痊愈。但是症状较重者,则除球结膜(白眼球)充血水肿外,且眼睑红肿不能睁开,分泌物亦较多,常呈黄绿色,此种病孩必须迅速上医院检查。
新生儿红眼病虽然是小毛病,但有时可引起新生 儿败血症,故必须及早治疗。值得一提的是,新生儿红眼病具有传染性,故家人必须注意消毒隔离,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要经常洗手,不要用手揉眼,洗脸毛巾及脸盆、手帕要与患儿分开,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李运扬:下面我来给大家谈谈“当代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被称为“第四医学”,是继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三大体系之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医学理论及实践领域。
从历史渊源上看,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就同时存在着残疾人。但那时并没有所谓的康复医学。社会的需求才会导致新学科的诞生。
人类进入20世纪后,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战况空前激烈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数以千万计的人们不幸伤残,为了解决大批伤残者康复的迫切需要,导致了现代康复医学的迅猛发展,至本世纪末,康复医学已奠定了完整的体系,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现代康复医学,在概念上和体系上是对传统医学的革新和补充。
康复医学的对象和目标,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疾病”,而是针对伤、病、老、残所带来的人体“功能障碍”。康复医学的工作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和挽救生命,而主要强调功能训练、整体康复、能力恢复,最终以劳动者身份重返社会,体现了“残而不废”的战略思想。
那么,当代康复医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何呢?这就是“综合地和协调地利用医学的、工程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家庭的,和其他一切可能利用的措施,使残疾者的功能和权利复原到尽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使他们与健全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近年来,世界经济迅猛发展,诸多因素使得康复对象的数量有所增加,对康复手段的需求更为迫切。当康复医学迈入新世纪的前夜,面临着更为繁重的任务。
主持人:最后,请钟和研究员给大家谈谈“声污染与噪声病”问题。
钟和(江西职业病医院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
适度优美动听的音乐或舞曲能使人轻松愉快,随曲起舞,获得最佳放松和休息,不但可消除劳累与烦恼,而且能治疗心理和精神紧张性疾病。可是,长期持续在强噪声污染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则会令人讨厌与难受,不但可致耳聋而且可能引起声污染并致病——这就是噪声病。对此病如何预防,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对抓俘的官兵施行一种惨无人道的酷刑,用高强120分贝尖叫怪声刺激折磨这些官兵,妄图从俘来的官兵中使其神经错乱,讲出军事情报与机密,获得口供。有人因此患上怪病,这就是强噪刺激下引起的噪声病,当时不被人们所认识。
近年随着工业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工业噪声、环境噪声、交通车辆和飞机噪声等,日趋污染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譬如日本大阪市,既是工业都市又是航空港市,具有国际机场,飞机日夜起飞降落,平均每分钟数架次至数十架次,频繁升降,有时低空强声能使窗户玻璃震破。附近居民易醒、失眠、干扰通讯与交谈,使人惶惶不得安宁,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率增高。
经对该市数十万居民和学生抽查,采用智力测验,密码翻译,操纵机器灵敏度检验,短时记忆测验,睡眠深度检测,结果显示比远离机场市民、学生在患神衰症、耳鸣、耳聋、胃肠紊乱、月经失调,甚至患高血压、冠心病和精神病比率明显偏高,这迫使日本政府制订了噪声控制法规和预防措施。
上面的事例说明,必须加强对声污染的防护,制订相应法规,加强对声污染的管理,预防噪声病,造福于人类。
(责任编辑/韩春萌)
参加人:医学界部分专家教授
主持人开场白:今天我们把各位专家、教授请来,就目前医学界一些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以及医学的一些新动向,给我们的读者作一点介绍,我想读者肯定很欢迎。下面就请发言吧!
倪恿文(中华外科学会肝脏外科学组委员、中华肝病学会肝癌学组委员)我给大家谈的题目是<癌症患者的一线曙光):
去年5月31日《健康报》头版头条报道了一则消息,我国著名病理专家许良中等发现乳腺癌患者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和CD44基因转录程度与乳腺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从而揭示了乳腺癌患者在常规治疗后为何有的能安然无恙存活10多年。而有的却在几年后就出现复发转移的原因。这项成果的重要意义,在于提示乳腺癌患者有可能采用基因治疗或相关治疗来消除或减少其常规治疗后的复发转移。换句话说,乳腺癌的复发转移问题解决了,乳腺癌的治疗问题也就得到了解决。
无独有偶,1994年5月起,我国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使用B7基因对肝癌患者进行了治疗,结果表明部分肝癌患者经治疗后转移部位及远隔部位的肿瘤均明显缩小,稍后进行的肝癌手术切除的病理切片显示,肿瘤组织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说明人肝癌组织转移岛基因后,激发起了对抗肝癌细胞的全身免疫反应,提示岛基因有可能对防止手术后肝癌复发起到较好的作用。这些振奋人心的消息,显示了彻底战胜癌症的一线曙光。有人预测,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和大批新基因的发现以及新技术的发展,基因疗法在未来的一、二十年内将会有重大突破。
夏华(江西医学院二附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江西分会耳鼻喉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谈到癌症问题,我也来谈几句,我想告诉大家:“成鱼是鼻咽癌的致癌物质。”
鼻咽癌是我国南方最常见的癌症,血清学、病毒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已表明EB病毒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然而EB病毒在鼻咽癌发病中的确切作用尚未完全明了。目前认为食用咸鱼——我国南方的一种传统食品,可能是南方鼻咽癌高发生率的病因。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在儿童时期即进食咸鱼是诱发鼻咽癌的一个重要因素,EB病毒及咸鱼是鼻咽癌的二个重要危险因素,二者之间有协同作用,它提示病毒的肿瘤成因与化学致癌因素间的相互关系。这种咸鱼包括二种,一种是鱼干,系将腌过的生鱼置于容器内在阳光下晒干;另一种方法是先将生鱼切碎,用盐腌制成柔软的鱼块。
为了预防鼻咽癌,要向群众广泛宣传。尽量少吃成鱼,市场上应做到尽可能不出售腌制的咸鱼。水产部门应尽量将鱼制成罐头出售。
主持人:下面请龚教授谈谈大肠杆菌类疾病及其防治。
龚经文(江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教授、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江西省消化学会常委兼秘书):好的,我来谈谈“警惕大肠杆菌O157·H7入侵”问题。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它不断随粪便排出体外,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正常大肠杆菌并不致病,还会合成维生素B、K供人体需要。且可保卫肠道免受致病菌的侵害。如遇身体抵抗力下降,或侵入肠以外的组织或器官时则引起发病。有些血清型大肠杆菌还可引起肠道感染而致腹泻、腹痛。去年5月至6月,日本发现大肠杆菌O157·H7腹泻流行,9000余人患病,7人丧命。一时轰动了整个日本。甚至世界各地。其实1982年美国也就有过这种细菌引起的腹泻流行,1982年我国首次发现由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腹泻。
大肠杆菌O157·H7菌群可污染各种食品如牛肉、猪肉、奶制品……等,也可污染水源,若吃了含上述菌群且未煮透的食物和水,经过l一10天潜伏期,就会引起出血性肠炎,表现剧烈腹痛。排出血水样稀便,发热,还可能引起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紫癜,重症发生死亡。
预防在于注意食品原料、饮水不被大肠杆菌污染。家庭储藏食品应置入冰箱,生熟分开,剩菜剩饭要彻底加热,饭前便后必须洗手。
一旦发生腹泻,尤其是血性腹泻,及时去医院检查,请医师诊治。
主持人:专家们谈得都很有见地,接着往下谈。
俞景明(江西医学院门诊部皮肤性病科、江西医学院二附院皮肤科主任医师):曾经有人间我“性病为何更名为性传播疾病”,下面我来简单谈谈这个问题。
传统观念的性病,是指通过不法的性关系而引起,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和腹股沟肉芽肿等,仅由性交时性器官间的直接接触传染的疾病。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社会条件及性行为的某些变化,性病的病种明显增多。所以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常任理事会决定采用“性传播疾病”以代替过去的性病用语。当今世界确认的性传播疾病有二十多种,除上述传统性病,还包括非淋菌性尿道炎、艾滋病、生殖器疱疹、巨细胞病毒感染、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病毒性肝炎、生殖器念珠菌病、股癣、盆腔放线菌病、滴虫病、阴虱病、阿米巴病、肠梨形鞭毛虫病、疥疮、肠道细菌感染、加特纳菌性阴道炎、肺囊虫病、弓形体病等。
根据我国的国情,目前尚不宜将国际上流行的二十几种性传播疾病都列入性病的范畴。例如疥疮、股癣、肝炎等在我国的流行并不是以性行为作为主要传播方式的。因此,要区别对待。
性传播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很大。必须全面加强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治,让社会以更“清洁”的面貌跨入新世纪。
主持人: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儿童疾病人们也很关心。下面哪位专家来谈谈这方面的问题?
罗兴中(中国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委员、江西省中西医结合眼科学会主任委员):我来谈谈“一种易被忽视的新生儿传染性红眼病”。
新生儿由于皮肤与粘膜较薄。免疫功能不够健全,容易被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起疾病。新生儿红眼病就是新生儿最容易患的眼病,医学上称这种红眼病叫“新生儿结膜炎”。这是由于胎儿分娩时通过有菌的产道,分泌物侵入眼睛而得病(最严重的是淋菌感染),也可在出生后,通过污染的手指、毛巾、手帕而传染。
新生儿红眼病(俗称红眼),一般人认为是“眼睛小毛病”,故往往不被年轻的父母所重视。当然,如果是轻度的“红眼病”,仅仅眼球结膜充血,眼睑不肿胀,分泌物(眼屎)也不多,只要点用0.3%诺氟沙星眼药水(或氧氟沙星眼药水等),每隔2小时点一次,数天即可痊愈。但是症状较重者,则除球结膜(白眼球)充血水肿外,且眼睑红肿不能睁开,分泌物亦较多,常呈黄绿色,此种病孩必须迅速上医院检查。
新生儿红眼病虽然是小毛病,但有时可引起新生 儿败血症,故必须及早治疗。值得一提的是,新生儿红眼病具有传染性,故家人必须注意消毒隔离,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如要经常洗手,不要用手揉眼,洗脸毛巾及脸盆、手帕要与患儿分开,以免发生交叉感染。
李运扬:下面我来给大家谈谈“当代康复医学”。
康复医学,被称为“第四医学”,是继基础医学、预防医学、临床医学等三大体系之后,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医学理论及实践领域。
从历史渊源上看,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就同时存在着残疾人。但那时并没有所谓的康复医学。社会的需求才会导致新学科的诞生。
人类进入20世纪后,出现了两次世界大战,特别是战况空前激烈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使数以千万计的人们不幸伤残,为了解决大批伤残者康复的迫切需要,导致了现代康复医学的迅猛发展,至本世纪末,康复医学已奠定了完整的体系,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
现代康复医学,在概念上和体系上是对传统医学的革新和补充。
康复医学的对象和目标,不是常规意义上的“疾病”,而是针对伤、病、老、残所带来的人体“功能障碍”。康复医学的工作目的.不仅是治疗疾病和挽救生命,而主要强调功能训练、整体康复、能力恢复,最终以劳动者身份重返社会,体现了“残而不废”的战略思想。
那么,当代康复医学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何呢?这就是“综合地和协调地利用医学的、工程的、教育的、职业的、社会的、家庭的,和其他一切可能利用的措施,使残疾者的功能和权利复原到尽可能达到的最大限度,以使他们与健全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
近年来,世界经济迅猛发展,诸多因素使得康复对象的数量有所增加,对康复手段的需求更为迫切。当康复医学迈入新世纪的前夜,面临着更为繁重的任务。
主持人:最后,请钟和研究员给大家谈谈“声污染与噪声病”问题。
钟和(江西职业病医院副主任医师,副研究员):
适度优美动听的音乐或舞曲能使人轻松愉快,随曲起舞,获得最佳放松和休息,不但可消除劳累与烦恼,而且能治疗心理和精神紧张性疾病。可是,长期持续在强噪声污染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则会令人讨厌与难受,不但可致耳聋而且可能引起声污染并致病——这就是噪声病。对此病如何预防,成了人们关注的话题。
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法西斯对抓俘的官兵施行一种惨无人道的酷刑,用高强120分贝尖叫怪声刺激折磨这些官兵,妄图从俘来的官兵中使其神经错乱,讲出军事情报与机密,获得口供。有人因此患上怪病,这就是强噪刺激下引起的噪声病,当时不被人们所认识。
近年随着工业高速发展和现代化,工业噪声、环境噪声、交通车辆和飞机噪声等,日趋污染人们居住生活和工作环境。譬如日本大阪市,既是工业都市又是航空港市,具有国际机场,飞机日夜起飞降落,平均每分钟数架次至数十架次,频繁升降,有时低空强声能使窗户玻璃震破。附近居民易醒、失眠、干扰通讯与交谈,使人惶惶不得安宁,工作效率明显降低,差错事故发生率增高。
经对该市数十万居民和学生抽查,采用智力测验,密码翻译,操纵机器灵敏度检验,短时记忆测验,睡眠深度检测,结果显示比远离机场市民、学生在患神衰症、耳鸣、耳聋、胃肠紊乱、月经失调,甚至患高血压、冠心病和精神病比率明显偏高,这迫使日本政府制订了噪声控制法规和预防措施。
上面的事例说明,必须加强对声污染的防护,制订相应法规,加强对声污染的管理,预防噪声病,造福于人类。
(责任编辑/韩春萌)